|
民俗 》 北京地理之民間絶藝 》
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
佚名 Yi Ming
據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夏更起介紹,從嘉慶年間開始,宮內的景泰藍造辦處逐漸停産。清朝晚期,隨着皇室工匠的流失,景泰藍工藝開始“移居”民間作坊。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景泰藍再次受到西方人青睞,並開始大量出口。此時除少量官營琺琅作坊外,民間商號紛紛開張,如老天利、靜遠堂、志遠堂等,其中以老天利名聲最大,工藝最精。據早年在老天利當過學徒的雙福壽老人回憶,老天利工廠約位於寶禪寺街,為清末外國人出資興建,有西方資本主義工廠的特徵,將打胎、掐絲、點藍、燒藍、鍍金等工序分開,由專人完成,且工人還有班車乘坐,産品幾乎全部出口。據相關資料記載,1923年至1924年間,老天利一傢全年交易額達15萬餘元,雇工350多人,並時常雇用零散工,馬立新街有其門市,上海、漢口等地還有分銷處。由於老天利的工人多為散落民間且手藝精湛的琺琅藝人,因而出品基本繼承了清朝時的工藝水平,底座上印有“老天利製”的銘文。
1904年,老天利製作的“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奬,1915年又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獲一等奬,中國景泰藍開始受到國際關註。據說民國時北平民間約有琺琅廠50餘個,留下銘文的有五六個,當時國內市場上開始出現景泰藍實用品,且銷量很大。同時,美、英、法等國商人也在北平設立洋行,爭相購買景泰藍,王府井大街上還出現了專為外國人代收景泰藍的公司。
新京报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
|
|
“四大名旦”光彩奪目 | 一出生就為達官貴人服務 | 流落民間照樣富有創造力 | 從陷入低迷到再創輝煌 | 市場看似興盛的背後 | 賣得好的還是大師作品 | 講究人性與個性 | 從“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 | 玉器製作重在“琢磨” | 靠手藝吃飯(1) | 靠手藝吃飯(2) | 玉器行的工匠被稱為“先生” | 周末去動物園上寫生課 | 千年老手藝 | 足夠人琢磨一輩子的老手藝 | 在哈德門外很是熱鬧過一陣 | 繁榮過後尋找新的活法 | 等不到“遲來的愛” | 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藝人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1) | 解放前老藝人傳技藝思想保守(2) | 編織宮廷藝術的錦綉“格律詩” | 昔日佈局穩重為皇傢專用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