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家类 》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序(2)
何新 He Xin
老子之所謂“道”,並不是一個抽象無實體的虛擬性概念。
道的觀念的先型,是商周書中所謂“常”的觀念。德的觀念的先型,則是“行”與“循”的觀念。傳說堯舜時代的民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古謠諺》引帝載)日月之“常”,即“天道”;星辰之行序,即“循”與“天德”。
在漢語中,“道”有四種語義:
(1)天道;(2)道理;(3)道路;(4)言說(說道)。
道是道理,是道路,也是秩序。作為哲學本體論的“道”這個概念之發生,首先建立於一個前提,即確信宇宙中的萬象雖然是變動不居的,而其運動服從於某種不變的秩序(即所謂“常”,常即不變者)。這種秩序好比一種固定的路徑,這路徑就是“道”。{1}
由於萬象之運行皆有“道”,且萬物莫不服從於恆常不變的秩序(常),因此道,乃是變動不居的大千世界中的不變者。但這個秩序究竟是什麽呢?這種秩序又是如何被觀察和理解到的呢?
先秦道傢所言之道,首先是天道(所謂道教,實際本義正是“天道教”)。戰國楚地道傢學派著作《鶡冠子·泰鴻》雲:“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月信生信死,進退有常,數之稽也。列星不亂其行,代而不幹,位之稽也。天明之以定一,則萬物莫不至矣。三時生長,一時煞刑,四時而定,天地盡矣。”(此言並見馬王堆帛書《經法》)
老子曰:“不究於牖,以知天道。”(帛書)“不窺牖,見天道。”{1}(通行本)究,稽,見也,計也。王充《論衡》:“夫天道自然也無為。黃老之傢論說天道,得其實矣。”天道是指宇宙的秩序,即天體運行的周期性。古天文學認為,日行九道(曰“黃道”),月行九道(曰“白道”),五星運行亦各有其“道”(曰“黑/青道”)。
所謂天道,在古天文學的意義上,主要是指黃道,即日、月、行星在天空中有秩序運行的路徑、軌道{2}。由天道的概念,引申而又有“地道”、“人道”(女人的月事周期、人生的成長周期),進而形成了普遍性的“道”的哲學範疇。實際上,反映這種周期性認識的老子哲學之所謂“道”,與印度婆羅門之所謂“梵”,希臘哲學之所謂logos,含義都是頗為相近的。
天體運行的周期性、規律性,《易經》稱之為天道,天地之道,或“天則”、“天敘(序)”,《尚書·臯陶謨》稱為“天秩”。
在天地的整個大自然環境中,有時序季節。天道或天地之道,都是講天地現象的內在理序與軌則,所謂軌道或規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 新版序 | 序(1) | 序(2) | 序(3) | 序(4) | 序(5) | 序(6) | 序(7) | 序(8) | 序(9) | 序(10) | 序(11) | | 第1節 | 第2節 | 第3節 | 第4節 | 第5節 | 第6節 | 第7節 | 第8節 | 第9節 | 第10節 | 第11節 | 第12節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