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清史演義   》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布庫裏雍順所建的鄂多哩城,在今遼寧省勒福善河西岸,去寧古塔西南三百多裏,此地背山面水,形勢頗佳,究竟是小小部落,無甚威名。當時明朝統一中原,定都燕京,衹在山海關附近設防,塞外荒地,視同化外;就是比鄂多哩城,闊大幾倍,也不暇去理保,何況這一個小小土堡呢?誰知深山大澤,實生竜蛇,自布庫裏雍順開基後,子子孫孫,相傳不絶,其間雖迭有興衰,到了明朝中葉,出了一個孟特穆,智略過人,把祖基格外恢拓,漸漸西略,移住赫圖阿拉地。赫圖阿拉在長白山脈北麓,後來改名興京便是。
  孟特穆四世孫名叫福滿,福滿有六子,第四子覺昌安,繼承先業,居住赫圖阿拉城,還有五子,亦各築城堡,環衛赫圖阿拉統稱寧古塔貝勒。覺昌安率領各貝勒,攻破鄰近部落,拓地漸廣,生了數子,四子名塔剋世,娶喜塔喇氏為婦,這喜塔喇氏並非天女,呼應得妙。偏生出一個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兒子來。這人就是大清國第一代皇帝,清朝子孫,稱為太祖,努爾哈赤是他英名。衆兒郎喝一聲采。他出世時,祖、父俱存。他有一個堂姊,是覺昌安女孫,出嫁與古埒城阿太章京,已有數年,不料明朝遣總兵李成梁,駐守遼西,陰忌覺昌安,招誘圖倫城主尼堪外蘭,合兵圍攻古埒城。這古埒城地方狹小,哪裏當得住大軍,連忙差人到覺羅部求救。覺昌安得報,恐女孫被陷,遂與塔剋斯帶領全部兵士,馳救古埒城,與敵兵接仗,不分勝負。阿太章京見救兵已到,開城迎入,城中得了一支生力軍,人心少安。
  覺昌安上城巡視,不分晝夜,每日指揮部衆,極力防禦。忽見城下一人,扣馬而至,大呼開門,覺昌安從上俯視,其人非他,乃圖倫城主尼堪外蘭也。原來尼堪外蘭,舊隸覺昌安部下,因此相識。便問汝來何意?答言聞主子到此,特來稟見。覺昌安見無隨兵,即開門納入。尼堪外蘭既入城,至覺昌安前,即抱膝請安。覺昌安命之起坐,問何故聯明攻城?尼堪外蘭婉言謝罪,並雲:“前未知古埒城主,與主子有親,故敢冒犯,今聞主子遠道馳救,方識有婚姻關係;現已嚮明李總兵前,盛說主子威德及人,不宜與敵,李總兵已願退兵,若主子再令古埒城主,嚮明廷歲獻方物,李總兵且當上表明廷,請給主子封爵,管領建州。”明稱長白山郚為建州衛。覺昌安道:“汝言果真麽?”尼堪外蘭急得發誓道:“如有狂言,願死亂刀之下。”大詐似信。覺昌安大喜,令阿太章京設宴相待,席間敘談。尼堪外蘭極力趨承,越說得天花亂墜,什麽竜虎將軍印,什麽建州衛都督敕書,不由覺昌安不信。喜人傢拍馬屁,總要吃虧。飲畢,辭去。次日城下各軍,果然齊退。阿太章京見敵軍退盡,拜謝覺昌安父子救援之恩,一面備辦盛筵,款待覺昌安父子,一面烹羊宰豬,犒饗軍士。大衆飲得酩酊大醉,至晚各自鼾睡。醉死夢生。誰知驀地裏炮聲大震,喊殺連天,衆人從睡夢中驚醒,不識何處大兵,從天而下,身不及披衣,而頭已斷,手不及持刃,而臂已離,紛紛擾擾的一夜,城中的兵民,多半嚮鬼門關上挂號報到;覺昌安父子及阿太章京兩夫妻,也親親熱熱,一淘兒歸陰去了。趣語。古人說得好:“福兮禍倚,樂極悲生。”衹為覺昌安誤信姦言,遂中了尼堪外蘭的詭計。到此方說出原因。
  是時努爾哈赤年方二十五歲,因祖父二人往援古埒城,常着人探聽消息,先接到明軍撤圍的音信,頗自安心,嗣後續聞警耗,至祖父被害一節,不覺大叫一聲,暈倒於地。頗有孝思。及衆人救醒,放聲大哭。連他伯叔兄弟,都各凄然。當下檢查武庫,衹留遺甲十五副,一一攜出,指示伯叔兄弟,提出復仇二字,哀懇臂助。那時伯叔兄弟,自然感憤得很,分着遺甲,一擁出城,嚮東而去。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此舉不謂無名。
  且說尼堪外蘭用詭計襲破古埒城,擄了些金銀財寶,搬回圖倫,終日流連酒色,任情取樂。想是活得不耐煩了。忽報努爾哈赤兵到,頓覺倉皇失措,勉強招集部衆,出城對敵。努爾哈赤不待圖倫兵列陣,即縱馬直出。當先踹入敵陣中,部衆乘勢跟上,逢人便殺,見首輒斫,仿佛是生竜活虎一般,圖倫兵從未見過這般厲害,霎時間紛紛退走。尼堪外蘭見事不妙,忙拍轉馬頭,落荒逃走。此時恰無計可施了。努爾哈赤追趕不及,收兵入圖倫城,下令降者免死。城內外兵民,聞此號令,都投首乞降。休息一天,復發兵追尋尼堪外蘭,終無下落。旋探知尼堪外蘭已竄入明邊,乃回赫圖阿拉城,修書緻明朝邊吏,書中大意,是請歸祖父喪,及拿交尼堪外蘭。明邊吏將此書上達明廷,此時正在明朝萬歷年間,老成凋謝,佞人用事,文武各官,多半是酒囊飯袋,誤國該死。見了此書,就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是萬不能允的;有的說是允他一半。嗣經執掌朝綱的大員,以李成梁無故興兵,亦屬非是,但執送尼堪外蘭,有損國威,不若歸喪給爵,買他歡心為是。神宗皇帝準了此議,遂令差官奉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建州衛都督册書一函,竜虎將軍印一顆,並送還覺昌安父子的棺木。若此,努爾哈赤,也算是萬分榮幸了。
  差官到了赫圖阿拉城,努爾哈赤以禮迎入,北嚮受封。是已有君臣之分了。衹因尼堪外蘭未曾拿交,仍央差官回請。差官去後,待至數月,毫無音響,努爾哈赤復仇心切,鎮日裏招兵買馬,大修戰具,分黃紅藍白四旗,編成隊伍,旌旗變色,壁壘生新。一日升帳宣令,飭部下頭目,排隊出發,直指明邊。衆頭目請道:“此去攻明,必須經過某某部落,須先嚮假道方可。”努爾哈赤道:“不必!有我當先開路,汝等緊隨便是。”大衆無言可說,便跟着努爾哈赤出城。車馳馬驟,風掣電馳,所過各部落,毫無防備,由他進行;稍強橫的部民,攔阻馬頭,不是被刀殺死,便是被箭射死。太不講理!行了數日,距明境衹三十裏,努爾哈赤便命部衆停住,紮好了營,令隊長齊薩率壯士數十人,往明境叩關,索交尼堪外蘭。是時明總兵李成梁,已由明廷譴責,說他無端啓釁,褫職回籍。掉了一個新總兵,懦弱無能,聞覺羅部遣衆叩關,驚慌得了不得,不得已派一屬弁,與軍士百人,出城與齊薩會議。齊薩所說的,無非是索交尼堪外蘭,否則兵戎相見,差弁無可辯駁,衹得唯唯而還。也是尼堪外蘭惡貫滿盈,命數該絶,正在城中探聽消息,躑躅前行,無巧不成話,偏與差弁相遇;差弁即將他騙入署中,稟明總兵,一聲呼喝,將尼堪外蘭反綁起來,推入囚車,遣兩役舁出,象扛豬的扛了去,趣絶。扛到郊外,送交清營。當由垂辮的兵役數名,從囚車內一把抓出,拖入帳中,尼堪外蘭已魂飛天外,但聞得一聲驚堂木,接連有“你這騙賊,也有今日”兩語,正思開目張望,可奈亂刃交下,血暈心迷,霎時間一道魂靈,歸入地府,適應了前日誓言。一報還一報,騙子究竟做不得,假願也是罰不得。
  自是努爾哈赤與明朝和好,每歲輸送方物,明廷亦歲給銀八百兩,蟒緞十五匹,並許彼此人民互市塞外。
  這覺羅部漸漸富強,名為明朝藩屬,實是明朝敵國;句中有眼。遠近部落,又被他並吞不少。那時這雄心勃勃的努爾哈赤,乘着這如日方升的氣象,想統一滿洲,奠定國基,當命工匠興起土木,建築一所堂子,作為祭神的場所;工匠等忙碌未了,忽掘起一塊大碑,上有六個大字,忙報知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不見猶可,見了碑文,暗覺驚詫異常。他卻陽為鎮定,仔細摩挲了一回,突然嚮工人道:“這妖言不足信,快與我擊斷此碑!”確肖雄主口吻。看官!你道這碑文是如何說?乃是“滅建州者葉赫”六字。煞是可驚,隱為後文伏筆。此碑既由工人擊斷,努爾哈赤始退回帳中,心中卻悶悶不樂。次日來了一個外使,說是奉葉赫貝勒命,來此下書,努爾哈赤暗想道:“偌大這葉赫部,乃竟來與我作對麽?”躊躇了一會,方喚來使入帳。來使呈上書信,努爾哈赤展視之,但見書上寫着:
  葉赫國大貝勒納林布祿,致書滿洲都督努爾哈赤麾下:爾處滿洲,我處扈倫,言語相通,勢同一國,今所有國土,爾多我寡,盍割地與我?
  努爾哈赤看到此句,不由的怒氣上衝,將來書扯得粉碎,擲還來使;並嚮來使說道:“我國寸土寸金,就使汝主首級來換,也是不允。”說罷,命左右逐出來使。使者抱頭鼠竄而去。努爾哈赤即於次日出城閱兵,嚴行部勒,詳申軍律,並命軍士日夜操練,專待葉赫兵到,與他廝殺。有備無患。
  且說葉赫國在滿洲北方,與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互為聯絡,名扈倫四部,明朝稱他為海西衛。又以哈達居南,叫作南關,葉赫居北,叫作北關。葉赫為扈倫大國,清滅葉赫,始及明境,故敘述較詳。葉赫最強,又與明朝互通聘問,明朝亦略給金帛,令他防衛塞外。葉赫主納林布祿聞努爾哈赤統一滿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勢力未足的時候,翦滅了他,方無後虞,思想也自不錯,可惜沒有能力。衹是無故不能發兵,遂想出下書的計策,藉些因頭,作為發兵的話柄。到了差人回國,將努爾哈赤的言語,一一傳達,納林布祿勃然道:“有這樣大言,我明日便去滅除了他。”差人道:“主子不要輕覷滿洲,他部下多是勇夫,不容易對仗呢!”納林布祿道:“你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看你爺明日踏平滿洲哩。”越會說大話,越是沒用。次日,便差各將弁四路下書,糾合遠近各部,合攻滿洲,事成當平分滿洲土地。過了數日,哈達、輝發、烏拉三部,各率三千兵到葉赫;又過了數日,長白山下的珠捨哩訥殷二部,已有復書,說已各發兵二千,在中途等候;又過了數日,蒙古的科爾沁錫伯卦勒察三部,或發兵一千,或發兵一千五百,也到葉赫境內。是時納林布祿歡喜異常,忙把部下的兵卒,一齊發出,除老弱不計外,統計有一萬多人,會合各部聯軍,祭旗出發。途中又會着長白山下二部兵士,共得三萬多人,浩浩蕩蕩,殺奔滿洲來。寫得有聲有色,以襯下文努爾哈赤之能。
  驚報傳到努爾哈赤耳中,即飭兵士駐守札喀城,阻住葉赫各部兵來路。納林布祿到了札喀城,望見城上旗幟鮮明,刀槍森竪,料知有備,令軍士退後三裏,紮定營寨。次日,有探馬來報,說滿洲主努爾哈赤帶領全部人馬,紮住古埒山,納林布祿全不在意。原來札喀城在赫圖阿拉西北六十裏,城右有古埒山,蜿蜿蜒蜒,包圍大城。兵法雲:“倚山為寨。”所以努爾哈赤在山下立營。納林布祿不知占奪此山,已輸了一着。又次日,納林布祿正準備迎敵,聞報敵兵已到,即出帳上馬,率軍對仗。但見前面來的滿洲軍,衹有百餘騎,老少不一,帶兵的頭目,也沒有十分驍勇。分明是誘敵的兵。他在馬上大笑道:“這樣小妮子,也想同我對仗,真是滿洲的氣數。”慢着!話未畢,旁閃出一將道:“人人說滿洲強盛,看這等老弱殘兵,教咱們一隊兵士,已殺他片甲不留,各部將弁,都可休息,主子更不必勞動呢。”納林布祿視之,乃是葉赫西城統領,名叫布塞,即大喜道:“你去罷!”布塞便率隊上前,吶一聲喊,直撲滿洲軍,滿洲軍不與交戰,竟嚮後退去。其詐可知。布塞一馬當先,乘勢追趕,衹見滿洲軍都退入山𠔌中,布塞也不管好歹,追入山𠔌。粗莽之至。忽喊聲大起,一彪軍從𠔌內擁出,截住布塞廝殺,正酣鬥間,科爾沁部統領明安亦率部兵追至,他恐布塞得了首功,故急急趕來。滿洲軍見布塞得了援軍,又紛紛退走。此路伏兵,乃是誘敵。布塞仍策馬前進,明安率兵緊隨,轉了一坡,又過一坡,越走越險,越險越窄。走入死路去了。刺斜裏喊聲又起,復來一彪軍,將布塞、明安的兵,截作兩段,前面的滿洲軍,也回轉身來,夾攻布塞。布塞軍頓時大亂,忽有一將持刀突入,到布塞馬前,布塞措手不及,被他一刀劈於馬下。部下軍士,無處逃生,都做了刀頭之鬼。真正片甲不留。明安知前軍被截,急忙退走。確是勝不相讓、敗不相救的情形。不想滿洲軍已滿山遍野的掩殺前來,明安衹得縱馬而逃,不顧山路上下,拼命的奔走。忽聞撲搨一聲,馬被陷入淖中,明安急忙下馬,輕輕的抓上山壁,已是拖泥帶水的要不得,他便棄了鞍馬,帶扒帶走的逃了去。要想爭功,便落到這般田地。
  當時納林布祿信了布塞的言語,回入帳中,滿望捷報,忽聽帳外喊聲震地,急上馬出視,正遇着一彪雄軍,為首的一員大將,眉現殺氣,眼露威棱,手中持一大刀,旋風般殺將來。看官!你道是誰?就是滿洲主努爾哈赤。此處方現。納林布祿忙拔刀對敵,戰了三五回合,不是努爾哈赤的對手。正惶急間,旁邊走過了布占泰,是烏拉部貝勒的兄弟,見納林布祿刀法散亂,忙嚮前敵住,納林布祿纔一歇手,猛聽得大喝一聲,布占泰已被努爾哈赤活擒了去。這納林布祿嚇得魂不附體,忙轉身嚮寨後逃走,各部兵見主寨已破,尚有何心再與抵敵,人人喪魄,個個逃生。正是:
  一聲鼙鼓喧天日,八面威風掃地時。
  不知納林布祿得逃脫與否,且待下回說明。
  ----------
  圖倫城主尼堪外蘭,與葉赫部主納林布祿,名為滿洲之仇敵,實皆滿洲之功臣。自古英雄豪傑,不經心志之拂亂,未必能奮發有為,故敵國外患之來,實磨礪英豪之一塊試金石也。本回上半截,敘努爾哈赤之勇,下半截,述努爾哈赤之智,智深勇瀋,信不愧為開國主,然皆由激厲而成。古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者,於此可見矣。文中運實於虛,寫得英采動人,確是妙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徵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