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聲音與憤怒   》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      張鐵志 Zhang Tiezhi

  高中,也是好像可以實現搖滾巨星夢的時期,興衝衝跑去參加熱門音樂社,卻因為沒有錢買電吉他,衹能黯然退出。畢竟,雖然覺得自己可以唱得跟皇后樂團(Queen)主唱FreddieMercury一樣好,但總不能一進社團就說要做主唱,讓人傢覺得你是神志不清。走不成巨星路綫,又自以為是地認為如果臺灣有高中生搖滾音樂知識的"電視冠軍"比賽,我一定可以過關斬將,卻不幸看到校刊中一位學長寫的披頭士(TheBeatles)分析,纔知道有人可以這樣一面嚴肅地研究音樂,一面把這些偉人當作他的鄰居般談笑風生。相比之下,自己的程度根本是幼兒園水平。後來,當然發現被他嚇到無須興起輕生念頭,因為此人不是普通人,而是在高中時代就是六○年代的專傢、現在的五四三音樂站站長馬世芳。
  好吧,音樂程度無法超越別人,那麽,我僅能做的就是堅持一個搖滾青年的精神,背上刻着"搖滾不死",胸前寫着"搖滾是一種生活態度"──雖然,其實也懵懵懂懂說不清這到底是什麽態度,但可以定的是,那是一種抗拒主流體製的反叛姿勢。
  反叛。是的,在我還沒有開始徹底"政治化"的少年時期,搖滾樂帶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態度、概念與符號。
  3.
  上了大學後,一方面認識《搖滾客》雜志,認識水晶唱片,纔知道所謂的"新音樂"或"另類"音樂,那是另一個全新的視野。
  同時,我在大學的熱情也從音樂轉嚮另一個世界:學生運動以及可以用來革命的種種知識。我瘋狂迷戀六○年代的學運,卻逐漸發現在那個狂暴年代中,燃起熊熊烈火的正是流行樂。於是,從這個革命世界往回看我的音樂世界,我對搖滾樂的反叛姿態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4.
  1995年大學畢業,生命再度産生新的化學變化。那一年《破報》正要創刊,因緣際會認識了這群創刊的激進分子。赫然發現有人是這樣閱讀搖滾樂的,並且有這麽多學術論述在分析流行音樂的意識形態、生産過程和與聽衆的關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1)第2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2)
第3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3)第4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4)
第5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5)第6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6)
第7節:自序·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7)第8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1)
第9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2)第10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3)
第11節:導讀·世界是孱弱的力量改變的(4)第12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1)
第13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2)第14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3)
第15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4)第16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5)
第17節:導論·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6)第18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1)
第19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2)第20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3)
第21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4)第22節:60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5)
第23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1)第24節: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曖昧的情欲欲革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