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陈丹青、艾未来:非艺术访谈   》 第3节:非艺术访谈(3)      陈丹青 Chen Danqing    艾未未 Ai Weiwei

  我在上海从小就看到过资产阶级的孩子,买办的孩子,虽然财产没了,势力没了,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姿态,自己的习惯。
  如今中国的饭馆挤满人,人们走出家门,以为在饭馆里就代表享有某种生活方式的样子。再有就是去唱卡拉OK。传统一点的,说穿了,是老了、穷了、边缘了的文化人、艺术热爱者,就去参加联欢会、集会、同学会、合唱团之类。
  或者干脆在家里看看"综艺大观"。
  我们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固定模式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整套话语。主持节目也好,致辞也好,都差不多是军旅生活和政治斗争积累下来的话语。学校开会,动不动"教师队伍"怎样,我说,这是军事用语啊,怎么在高等院校口口声声。
  我们不会开party,已经有party了,不会开。已经有时尚了,不会穿。已经有交际场了,不会交际。为什么呢?生活方式失忆了,混乱了,大家的背景来路都是一样的。
  可是连无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失传了,或者说,与时俱进了。你看春节联欢会女歌手,一身夜总会打扮,每根头发都仔细绕过,敞胸露肩,一大块白肉,珠宝闪着,在那里七情上脸地唱。
  我不喜欢party,在国外的时候就不喜欢。party是外来的,中国是堂会、结社,同人族人聚在一起,说说话,喝喝茶,很斯文,比party有意思。齐白石在湖南结交一班乡绅,弄诗社,定期见面,看看画,交换诗作。我插队时,乡县还有个别土文人偷偷来往,吃点花生,谈谈诗书,斯文极了。
  小时候看革命文艺家聚会,都很好,热乎乎的,有教养,有性情,"文革"后就你整我我整你,不像人样子了。
  party是考验语言、风度、教养、性情的场所,你得会说话,会倾听,很紧凑,很放松,很在意,很不在意。现在一些豪华的party,有衣帽间,有侍者,有音乐,有美酒,全都对了,只是来party 的人还是不太对,还是不太知道怎么办,要么太拘谨,要么太随便。就是扎堆聊天。谈话的艺术呢?倾听的艺术呢?教养和天性呢?就是简单的欲望,虚荣欲,沟通欲。
  我不喜欢party,一到party我就后悔。但party也让我认识了有趣的人,至少那片刻有点趣。party上的事情我永远记不住。很少有哪个party让我觉得过了一个有意思的晚上。
  但我衷心祝愿中国的party越多越好。已经很不错了,开party了!搁三十年前,全部扣留,然后单位来领人。
  王: 小资、白领、波波族、飘一代、新赤贫族,中国社会目前的城市人群的分类已经丰富到这种程度了吗?你对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陈: "新赤贫族"?没听说过。中国广大的弱势群体恐怕是有史以来最无助的。农村孩子那根本是猪狗不如啊。您所谓的"新赤贫族"是指他们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节:非艺术访谈(1)第2节:非艺术访谈(2)第3节:非艺术访谈(3)第4节:非艺术访谈(4)
第5节:非艺术访谈(5)第6节:非艺术访谈(6)第7节:非艺术访谈(7)第8节:非艺术访谈(8)
第9节:非艺术访谈(9)第10节:非艺术访谈(10)第11节:非艺术访谈(11)第12节:非艺术访谈(12)
第13节:非艺术访谈(13)第14节:非艺术访谈(14)第15节:非艺术访谈(15)第16节:非艺术访谈(16)
第17节:非艺术访谈(17)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