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考古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解密記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嶽南 Yue Na
緣起
1995年9月29日上午,中南海小會議室,國務委員宋健正在主持召開一個小型座談會。參加者是歷史學家李學勤;考古學家嚴文明、俞偉超;天文學家席澤宗;14C測年專傢仇士華等5位一流學者。會議就中國古文明的年代學大廈是否可以在探尋中構建的問題展開討論。由於這次會議屬於徵求意見的性質,沒有條條框框的禁錮,學者們遂暢所欲言,滿懷熱情地傾吐自己的見地。
經過一個上午的座談討論,大傢對相關問題初步取得了共識:自19世紀末葉以來,歷史學、考古學界關於中華民族夏商周年代學的研究,在文獻、考古和天文歷法等方面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是,從總體上看,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還沒有對夏商周年代學做出多學科的綜合攻關,一般是個人就某一問題進行獨立研究,其工作比較分散,不夠係統,所獲數據也不夠充分。而夏商周年代學本身猶如無涯之海,博大精深,從事這方面的學術研究,單憑個人力量孤軍奮戰,顯然難有令人滿意的成果,通過政府出面組織,進行多學科的交叉協作研究,則是目前世界上這一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考古學和測年技術等方面已取得的許多重大進展,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與古埃及王國的年代框架,已由考古學家、天文學家、14C測年專傢等多學科聯合攻關,基本建立起來,從而使湮沒了幾千年的巴比倫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再次顯現於世,為當代人類所矚目。就中國的情形而言,天文學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光榮,考古學也已走過了近70年的歷程,其他學科也相應地建立和發展,已經到了可以並且能夠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的時候。若各學科集中起來聯合攻關,夏商周年代學框架也會像古巴比倫、古埃及那樣得以科學的建立。最後,由宋健提議,如果這項工作能夠得到實施,就取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
這次座談會,令宋健既看到了希望又增強了信心。之後,他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共同多次主持會議,更廣泛地徵求專傢們的意見,並聯絡相關的部委,一起醖釀夏商周斷代工程,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工程”既是以解决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紀年問題為宗旨,多學科聯合攻關的大型年代學項目,也是自信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為尋找2800多年前歷史年代坐標而進行的一次多學科合作的科學實踐。
1995年12月21日,李鐵映、宋健主持會議,進一步對夏商周斷代工程問題作了研究和部署。會議决定:
一、夏商周斷代工程列為國傢重大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應堅持以我為主,並采用政府支持,專傢研究,權威學術機構公佈成果的方式。課題1996年開始啓動,要求於1999年10月1日(建國50周年)前完成並公佈階段性研究成果。
二、由李鐵映、宋健擔任“工程”的特別顧問。為了加強對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統一領導和便於有關學科的協調配合,成立“工程”課題領導小組,負責管理課題經費、審批工作計劃、定期聽取匯報並部署工作等事宜。重大問題報國務院。國務院一年聽取一次課題領導小組的匯報。其領導小組成員為:
組長:鄧楠國傢科委副主任
副組長:陳佳洱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會副主任(後晉升為主任)
成員:韋鈺國傢教委副主任
路甬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後晉升為院長)
滕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後改為繼任副院長江藍生)
張德勤國傢文物局局長(後改為繼任局長張文彬)
劉恕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
甘師俊國傢科委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後改為繼任司長劉燕華)
三、聘任李學勤等4人為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並由領導小組聘任相關學科專傢成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傢組,負責組織科研工作。專傢組組長由李學勤擔任,仇士華等3人任副組長。其成員和學科構成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章 千年夢尋(1) | 序章 千年夢尋(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1)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2)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3)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4)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5)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6)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7)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8) |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産(9)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1)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2)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3)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4)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5)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6) | 第二章 在新世紀的光照裏(7)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1)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2)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3)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4)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5) | 第三章 在夏文化迷宮中穿行(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