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走嚮共和 》
《走嚮共和》兩極爭議白熱化 導演張黎解迷津
盛和煜 Cheng Heyu
張建偉 Zhang Jianwei
電視劇《走嚮共和》播出近半,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觀衆們觀點鮮明且兩極分化式的熱烈討論與該劇主創者的“相對沉默”形成鮮明對比,尤其導演張黎更是“惜字如金”,給人“功過留由後人評說”的印象。
其實不盡然。“沉默”與張黎一貫的低調風格有關,與他正在緊張地拍新戲《軍人機密》有關,但是,他對近來媒體和觀衆之於《走嚮共和》的爭議仍然了如指掌,“我在網上
看到了大量的說法,4月25日尤其多”,在張黎看來,《走嚮共和》惹爭議是預料中的,而觀衆真的爭了起來最讓他感到高興,至於褒奬還是惡評並不重要。於是,當記者帶着觀衆的贊揚和批評與張黎對話時,他始終衹是發表看法,並不辯解什麽。
記者:對於《走嚮共和》的評議,哪些是你事先預料到的,哪些又是讓你感到意外的?
張黎:《走嚮共和》是一部觀點戲,為觀衆提供一種看歷史的新的角度,觀點抓住了,就一定引起爭論。我們對那個時期主要歷史人物新的詮釋,對大的歷史事件的重新評價都會帶來衝擊。但我們的理解都是有史料支撐的。
記者:批評意見主要集中在對主要人物的所謂“人性化”處理上,有人認為它不過是迎合觀衆心理、為提高收視率另闢蹊徑而已,如把李鴻章作為正面形象來塑造,卻缺乏有血有肉的情節支撐,是簡單的“人性化”。
張黎:《走嚮共和》實際上談的是一個制度問題,它最終要說的是晚清之所以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低潮,不是西方的堅船利炮,也不是某些當權者的個人道德操守所能左右的,而是歸結到制度沒落,不變不行,最終孫中山確定共和制度,告訴人們什麽是真正的共和。所有人物刻畫都是在這一大的歷史背景下跟着事件滾動的,所以我想“人性化”的問題一個是限於篇幅,一個是人物定位,例如慈禧的定位是政治傢,就不會以女人的角度多作描寫。但是,我們對所有人物都是充滿情感的,至於李鴻章,往下看就會發現他獨特的情感世界。《走嚮共和》對人物把握的一個新標準是不以個人操守而以在整個歷史進程中起到的是推動作用還是相反作用來衡量。
記者:對李鴻章、慈禧、袁世凱等人物形象,有人說《走嚮共和》打破了教科書的簡單定論還歷史以本來面目;但也有人還是覺得無法接受。
張黎:對人物的看法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我很高興觀衆能為他們爭論起來,而且能像現在這樣有通道和場所表達出來,至於說好說壞不重要。
記者:你的意思是目前對人物的熱烈討論以及媒體對這些討論的關註實際上掩蓋了什麽?
張黎:我前面已經說了,“共和”這部戲實際上探討的是一個制度問題。人物問題、李鴻章的問題實際上還是在(封建)體製內討論,接下來也是———袁世凱壞不壞?可是有多少人想過在北洋新政時期,廢除了科舉辦新學、中國的警察制度是從那時開始的……但是隨着劇情發展,當觸及晚清腐敗根源、體製問題時,當孫中山清楚地告訴我們什麽是真正的共和時,當載澤問羅斯福什麽樣的國傢體製最先進,得到前進還是倒退,國體不重要,關鍵是政體這樣的答案時,更多打棍子的人就會出來。
記者:實際上《走嚮共和》的許多觀點並不新鮮,但通過電視這種特殊的載體傳播就變得格外敏感,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同時,電視劇又不能等同於歷史研究,僅提出了觀點,人物不好看觀衆還是不買賬。你如何看待歷史題材正劇的功能?
張黎:電視劇的確不是研究論文。等《走嚮共和》播完回頭來看,它的觀點可能不完備,也遠不如一綫的歷史學術研究走得遠,但是能夠以電視這樣大衆的載體表現出來,引起人們的獨立思考,本身就是國傢的進步。
導演張黎
-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現為高級攝影師。
-先後在瀟湘電影製片廠任攝影、導演。
-1982年起,先後擔任攝影的影片及電視劇有《喋血黑𠔌》、《鴿子樹》、《橫空出世》、《一聲嘆息》、《大腕》等。
-1998年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擔任藝術總監。
-2000年擔任攝影的影片《橫空出世》獲得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攝影奬。
-2000年電視連續劇《忠誠》擔任總策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大型60集歷史劇同步圖書《走嚮共和》 | 《走嚮共和》美化李鴻章?相關圖書即將出版 | 《走嚮共和》兩極爭議白熱化 導演張黎解迷津 | 《走嚮共和》編劇盛和煜稱:願為李鴻章負責 | 南方周末:《走嚮共和》的內幕故事 | 第一章 修園子(一) | 第一章 修園子(二) | 第一章 修園子(三) | 第一章 修園子(四) | 第一章 修園子(五) | 第一章 修園子(六)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一)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二)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三)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四) | 第二章 洋務運動(五) | 第二章 洋務運動(六)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一)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四)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五) | 第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六) | 第四章 一局雙贏(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