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批評於丹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李悅 Li Yue
無獨有偶,張藝謀的影響極大的電影《英雄》也是“拜權教”意識形態的産物。作為一個技術型的導演,張藝謀雖然缺乏思想深度,缺乏創造意義的能力,但是,卻擅長通過誇張的電影語言,製造一種令人迷狂的魔力,善於通過強烈的感官刺激徵服觀衆。從精神嚮度來看,他的電影充滿了對暴力的迷戀和對強權的崇拜,缺乏健康的人性內容和現代性的價值觀,所以,同羅伯特·貝尼尼和斯皮爾伯格等偉大的電影導演比起來,張藝謀簡直可以被看做文化意義上的“野蠻人”;那些偉大的導演,贊揚人類面對恐怖和災難時表現出的高貴和尊嚴,着力表現那些美好而健全的情感內容,張藝謀卻滿足於宣泄瘋狂的非理性衝動,滿足於渲染畸形、病態的情感,滿足於替“強者”唱贊歌。李悅在《〈英雄〉:一場超級模仿秀》一文中,尖銳地分析了《英雄》的“奴性文化”本質,揭示了暴君與刺客“和解”的虛假性:“表面上看刺客放棄了刺殺行為和仇視,秦王也放棄了對刺客們的仇視,雙方和解了。但有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註意,那就是秦王並沒有放棄強權與暴力。結果很明顯:刺客們消失了,秦王仍在,仍然手握強權隨時可以施用暴力,不同的是他王冠上的‘暴君’二字被改寫成了‘英雄’。”
李悅這篇文章的獨到之處,突出地體現在他對《英雄》的“和解”主題和“模仿”問題的批判。“和解”是張藝謀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在“和平”與“和諧”成為21世紀人類生活的核心話題的語境裏,他的話語甚至顯得很有“全球性”和“時代感”。但是,這不過是假相。因為,“和平”、“和諧”與“和解”的前提不是對立場和原則的放棄,不是以放棄做人的自由和尊嚴為代價。而張藝謀在影片中所展示的“和解”,在李悅看來,“其實是對強權的臣服,是對強權過去和現在施用暴力的認可,是俠嚮奴轉化的完成”。李悅還非常準確地區分了張藝謀的“媚權”與甘地和托爾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惡”的本質差別:“兩位思想傢衹是不主張用暴力的方式反抗惡與暴力,但堅决主張用別的方式反抗惡與暴力。反抗與臣服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反抗最終能消滅強權與暴力,臣服的結果是使強權和暴力更為得逞。所以當秦王成為秦始皇之後,暴政登上頂峰,‘焚書坑儒’、大興土木築阿房宮和皇陵等禍及人民的罪行發生了。”甘地雖然不主張“暴力”,但是,他從來就不曾嚮暴君和強權妥協過,恰恰相反,他始終都是暴政和集權的高貴而不屈的反抗者,所以,在談到暴君和刺客的時候,他總是表現出戰勝他們的堅定信念:“每當我絶望的時候,我就想起,從古至今,真理和仁愛總腔袷?暴君和刺客可能暫時不可一世,但他們終將失敗,每當我心生疑惑,我就尋求上蒼的旨意。想想吧,經常想一想……”
本來,《英雄》衹不過是一部庸俗而粗糙的商業片,但張藝謀卻硬是要把它說成是一部藝術片。他說自己的這部電影要表現的是一種“意境”,而這個詞不僅英語裏沒有,而且美國人在中國住上10年,也不會懂得這兩個字的含義。李悅認為作品中所藴藏的“情感與哲學思想”是影響“意境”形成和交流的重要因素,所以,《英雄》的不能被接受,其障礙並不在欣賞者,而是由藝術傢造成的。李悅還發現《英雄》不僅思想貧乏,而且還是一部對《羅生門》的模仿之作,高明的模仿是進步的初階,然而,遺憾的是,《英雄》襲取的衹是黑澤明的“外表皮毛”,“缺乏的恰好是人性深度和哲學依托,所以他敘述故事的同時也在喪失凝聚力和張力,就如同習武之人散了功一樣,人的情感、命運、性格沒有了推動力,很難展示,衹能成為可憐的道具和符號。”
在《英雄》因為商業上的成功,而成為巨大的文化神話,而獲得批評豁免權的時候,李悅的《〈英雄〉:一場超級模仿秀》就顯得尤其難能可貴。李悅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可靠的判斷,而且還顯示出一種很可寶貴的知識分子精神。在我看來,李悅的這篇文章和潘旭瀾先生的《什麽“英雄”》是兩篇值得我們懷着敬意閱讀的批評文本,因為,正是這兩篇文章,讓我們在一個金錢和權力肆無忌憚的時代,看到了“思想的尊嚴”,看到了啓蒙者對一個時代的流行價值觀的懷疑和拒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 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 | 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 | 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 | 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 | 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 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 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 | 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 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