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周易江湖   》 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熊逸 Xiong Yi

  好了,現在要進入下一個重頭戲了:教給你算卦方法。
  《周易》到底怎麽算卦,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麽呢?——和搞風水一樣,山頭太多了,各位大師們用什麽招都有,還都說自己最厲害、最正宗。
  那到底誰纔最正宗呢?
  讀過《孟子他說》朋友應該知道我對待這種問題一貫主張,那就是:釐清事物演變脈絡,從最原始文獻出發。
  所以呢,什麽子平八字、諸葛神算、邵康節《皇極經世》、梅花易數、陳摶老祖河圖洛書、京房和焦贛、等等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很靠後東西,越附會越復雜,也就越讓人找不着北,那麽,最原始文獻是什麽呢?——很簡單,就是“四書五經”裏《易經》。
  我們一般所謂《易經》,也就是《周易》,嚴格來說,這裏面其實有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易經》,另一部分是《易傳》,《易經》和《易傳》一起構成了《周易》。深究起來,《易經》(狹義)纔是現存最原始文獻,而《易傳》則主要是戰國時期一些學者為《易經》所作解釋和闡發,在時代上至少也要晚於《易經》幾百年。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易經》當作一本教科書話,那麽《易傳》就是教輔。如果從時間間隔上看,我們可以把《易經》和《易傳》關係想像成:明朝人寫了一本教科書,從清代到我們現代,很多人都給這本書編寫了不同教輔,然後,教科書和這些教輔被合編在了一起,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周易》。所以,我們在讀《周易》時候一定要記得把《易經》和《易傳》分開來看。《易經》內容很簡短,全是占卜話,而《易傳》卻藉着占卜闡發了很多哲學思想。大傢熟悉一些名言,比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很多人都以為是出自《易經》,其實嚴格講卻是出自《易傳》,更嚴格地講則是出自十篇《易傳》中《大象》。
  那麽,從最原始文獻《易經》來看,我們能瞭解到什麽呢?
  答案可能會讓一些人很吃驚:在《易經》裏,既沒有提到八卦,也沒有提到算卦方法。
  ——大傢都知道八卦很神奇,三根爻構成一卦,然後互相重合而成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其實呢,嚴格來講,我們衹能說看上去是這樣,推測起來是這樣,事實是否當真如此卻很難講,因為《易經》裏邊衹有六十四卦,卻沒有八卦單獨存在。
  另一方面,《易經》衹講了占到這一卦代表了什麽,占到那一卦代表了什麽,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麽算卦?!這就好比有人扔給你一副撲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怎麽可能呢!從古代到現代,這麽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傢是怎麽學會啊?”
  ——記錄算卦方法最原始文獻就是《易傳》。《易傳》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十篇解釋《易經》文獻,這十篇文獻歷來也被稱為“十翼”。“十翼”裏有一篇《係辭》,有史以來第一次講解了算卦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一定要認真看!仔細看!
  考驗你古文功底時候到了!
  能看懂嗎?
  不行了吧?看不懂是吧?今年有人大代表在兩會提議案,要把“四書五經”納入今後公務員考試內容,《易經》可就是“五經”之一啊,要認真學!
  怎麽,還是看不懂嗎?
  ——別灰心,也別自卑,別說各位看不懂,就連古代易學大師們也看不懂。
  宋代研究《周易》出了好幾位頂尖專傢,朱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註釋這一段時候無奈地說:“這段講是具體算卦方法,可說得也太簡略了!這套東西到底怎麽玩,大概衹有上古那些占卜官纔曉得,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
  朱熹這番話說明了什麽?說明《係辭》裏這段算卦方法論述根本讓人看不明白。更何況,《係辭》至少已經晚於《易經》好幾百年了,它這些說法還不一定就是原汁原味呢。
  我們想一想,即便《係辭》這段說得一點兒不差,那又如何?我們衹要想想撲剋牌就容易明白:撲剋牌裏最簡單玩法可能要算“捉黑A”,可你能對一個完全不會玩撲剋人用一百字篇幅說清“捉黑A”玩法麽?
  對於《易經》,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就面臨着這個難題——大傢誰也不會玩“捉黑A”,眼睜睜看着一百字上下《“捉黑A”玩法入門》,誰也摸不着頭腦。
  怎麽辦呢?有辦法: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硬解也要把這段話給解釋出來!
  於是乎,這個算卦方法就被前輩高人們解讀出來了。
  通行經典解讀是:
  首先,找五十根或者五十五根蓍草。
  什麽是蓍草?——就是專門用來算卦一種草。沒有也沒關係,用牙簽和火柴棍也行,我一般用是圍棋子,不過可不是普通玻璃或是塑料質地,而是高檔玉石圍棋子,在精緻牛骨棋盤上演算,我這是為了讓受騙傻瓜——說錯了,是來找我算卦人——感覺我很專業、很權威!當然,如果你是自己關起門來算着玩,衹要方便,用什麽都行。如果你力氣夠大,也可以用五十個或者五十五個鉛球來算卦。
  那,到底是五十還是五十五呢?為什麽還有個“或者”呢?怎麽一開始就這麽不嚴謹呢?
  ——按照《係辭》字面,是“五十”,可一些專傢認為這和上下文有矛盾,“五十”後邊脫落了一個“五”字,所以,應該是“五十五”。
  為什麽是五十五?八十八不是更吉利麽?
  答案是:五十五是所有數字當中最牛數,比八十八牛多了!現在很多人手機號碼和車牌號碼都喜歡選帶“八”,比如手機尾號“5438”什麽,其實呢,這都是對傳統文化缺乏瞭解,真正高人會選連着兩個“五”——五十五是所謂“大衍之數”。
  我們祖先把從一到十十個數字分為“天數”和“地數”兩種,聽上去很神秘,其實說白了就是奇數和偶數:“天數”是一、三、五、七、九,“地數”是二、四、六、八、十。
  下面,做做數學題:
  把五個“天數”加起來:1+3+5+7+9=25
  再把五個“地數”加起來:2+4+6+8+10=30
  再把“天數”之和與“地數”之和加起來:25+30=55
  明白了吧,所謂“大衍之數”就是這麽得出來,它是“天數”與“地數”之和。
  古人剛有一些數學經驗時候會對數字有一種神秘着迷感,認為它們藴涵着某些我們所不知道宇宙奧秘——我們看看古希臘同時代畢達哥拉斯研究就會明白這種心理並不是中國人所獨有了。
  下面問題是:馬上就要開始算卦了,我到底是用五十顆棋子還是用五十五顆呢?
  答案是:無所謂,用多少都行。
  ——這可不是不嚴謹,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在實際操作時候其實衹用到四十九顆棋子就夠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顆,那就拿掉一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五顆,那就拿掉六顆。
  有人一定會說:“這不是吃飽了撐麽,一開始時候直接說用四十九顆棋子不就完了,還搞什麽‘大衍之數’?!”
  古人可不覺得自己是吃飽了撐,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有神秘象徵意義,或者是出於技術操作上方便。我們就不管那麽多了,反正記住實際算卦是用四十九顆棋子就好了。——你最好也找出四十九顆棋子或者其他什麽,跟着我下邊步驟一起來作演算。
  現在,算卦第一步開始:把49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別小看這麽簡單一個分組,這是有着很高深象徵意義,象徵着混沌初開,天與地一分為二。所以呢,這兩組棋子,一組象徵着天,一組象徵着地。
  第二步:天和地都有了,是不是該有人了?
  不錯,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也有人說衹能從象徵地右邊那一組裏拿),這顆棋子象徵就是人。這樣一來,天、地、人,全都有了,我們祖先管這三種東西叫做“三纔”。
  
  圖-3 分“三纔”
  第三步:把象徵天那組棋子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餘數是幾。
  任何數字除以4,餘數都衹有四種可能:1,2,3,整除。
  如果遇到整除情況,我們就當作餘數是4。好了,現在把餘數拿開。
  比如,這組棋子一共有20顆,那麽:20÷4=5,沒有餘數,那我們就把4當作餘數,從這20顆棋子中拿掉4顆。
  有人會問:“為什麽要除以4呢?這個數字多不吉利啊!為什麽不除以8呢?”
  答案是:這也是有象徵意義,4在這裏象徵是一年四季。(這種象徵說法應該不會早於周代,因為商代社會是沒有四季之分,衹有兩季。)看來那個時代古人並不認為4這個數字有什麽不吉利,因為整個周易算卦過程全在圍繞着4。
  第四步:把象徵地那組棋子也照貓畫虎,和第三步做法一樣。
  比如,棋子總數是49,先拿掉了1顆去象徵人,於是:49-1=48。
  48顆棋子左右分為兩組,左邊20顆,方纔已經20÷4了,拿掉了作為餘數4顆棋子,還剩16顆,現在右邊這組總數是:48-20=28,好了,照着第三步來算:28÷4=7,還是被整除結果,所以,還是把餘數當作4,從右邊這組棋子裏拿掉4顆。
  現在,右邊棋子總數是:28-4=24。
  第五步:把第二步裏用來象徵人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餘數拿掉4顆棋子,還有第四步裏同樣被作為餘數拿掉那4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一共是幾顆呢?很好算:1+4+4=9。
  註意:第五步裏得出來這個數字衹有兩種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你算出來數字既不是9、也不是5,那就說明你前邊有哪一步算錯了,你就從頭再來吧。
  好了,從第一步到第五步,這套動作做完,叫做“一變”,意思是“第一套規定動作”。
  嗯,剛剛在第五步裏不是說全部被拿掉棋子“不是9就是5”嗎,所以,象徵天與地那左右兩組棋子在分別被拿掉餘數之後,剩餘棋子總數不是40就是44。
  按照上面例子,左邊一組剩餘16顆棋子,右邊一組剩餘24顆棋子,總數就是:16+24=40。
  從現在開始,“一變”結束,“二變”開始。換句話說:第二套規定動作開始。
  “二變”第一步:把“一變”最後剩餘左右兩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後再隨機分為兩組。
  剛纔我們“一變”結束時候,左邊一組剩餘16顆,右邊一組剩餘24顆,現在混到一起,一共40顆,再隨機分為兩組。
  “二變”第二步:和“一變”第二步一樣,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我們就當是從右邊一組當中拿掉1顆吧。好了,又是天、地、人,三纔具備。
  “二變”第三步:和“一變”第三步一樣,把象徵天那組棋子(左邊一組)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餘數是幾。
  我們假設這一組棋子一共13顆,算法是:13÷4=31。
  餘數是1,我們拿掉這一組中1顆棋子。
  現在,這一組棋子剩餘數量是:13-1=12。
  “二變”第四步:和“一變”第四步一樣。
  如果象徵天那組棋子總數是13顆,那麽,象徵地這一組(右邊一組)棋子總數就是:40-1-13=26。
  提醒:別忘了為什麽要“減1”,那個“1”是象徵人棋子,在第二步裏已經被拿掉
  現在,用右邊這組總數26除以4:26÷4=62。
  按老規矩,從右邊這組26顆棋子中拿掉2顆。
  右邊這組棋子現在還剩下:26-2=24。
  “二變”第五步:和“一變”第五步一樣,把第二步裏用來象徵人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被作為餘數拿掉1顆棋子,還有第四步裏同樣被作為餘數拿掉那2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總共是:1+1+2=4。
  註意:演算到這一步時候衹可能出現兩種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你得出數既不是4,也不是8,那衹能說明你哪步算錯了,重來吧。
  我這個例子得數是4。這時我們再來看看分別象徵天和地那兩組棋子在拿掉4顆之後還剩多少。很好算:40-4=36。
  到這時候就該進行“三變”了,方法和前邊“一變”、“二變”一樣。我這回說簡單一點兒,衹繼續我方纔例子來說:把方纔經過了“二變”之後剩餘36顆棋子再歸成一堆兒,再隨機分成兩組,再接着走一遍那五個步驟:
  “三變”第一步:把36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
  “三變”第二步:從右邊一組裏拿掉1顆棋子。
  “三變”第三步:數數左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我們假設左邊一組一共有10顆棋子,那麽:10÷4=22。
  把作為餘數2顆棋子拿掉,這一組還剩8顆棋子(10-2=8)。
  “三變”第四步:數數右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右邊一組總數應該是:36-1-10=25。
  繼續算:25÷4=61。
  把作為餘數1顆棋子拿掉,右邊一組剩餘棋子還有:25-1=24。
  “三變”第五步:左右兩組一共剩下棋子是:8+24=32。
  我們經過了“一變”、“二變”、“三變”,算卦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現在看看,我最後剩下棋子一共是32顆。
  註意:這三道流程算完,最後得數衹有4種情況:24,28,32,36。
  無論你得出了這4個數字中哪一個,再辛苦一下,做一個小運算,把這個數字再除以4。在我方纔例子當中,最後得數是32,於是:32÷4=8。
  算到了這一步,我們纔終於算出來了一個爻。
  什麽是爻?
  ——爻是卦最基本構成單位。爻一共衹有兩種,一種是陽爻,符號是“-”;一種是陰爻,符號是“--”,六根爻疊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卦。一種流行觀點認為陰爻和陽爻是歷史上最早二進製,其實這種說法是源於西方學者對東方神秘文化善意誤解——陰爻和陽爻你說它們是陰陽對立也好,是奇數、偶數標記也好,反正和二進製和不沾邊,古往今來研究《周易》專傢那麽多,沒聽說有誰拿這套東西去作數學題
  話說回來,方纔我們一共做了三次演算,最後得出一個數字:8。我們要把這個數字記錄下來——你拿出一張紙來,在這張紙最下端恭恭敬敬地記下這個數字:8。
  記住: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記錄,心誠則靈哦!
   圖4-陰爻和陽爻
  可是,“8”,這個傢夥怎麽看怎麽都像阿拉伯數字啊,既不像陰爻,又不像陽爻,那它到底是什麽爻啊?
  ——先不管這個問題,你就照“三變”方法繼續演算下去好了。
  怎麽繼續呢?一個字:重複!——把所有49顆棋子重新歸攏到一起,然後再來一次“一變”,然後再來一次“二變”,然後再來一次“三變”,最後得數再除以4,把這個數字記在方纔那個“8”頭頂上,這就完成了第二爻。
  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决。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麽要把新得數記錄在“8”頭頂上呢?為什麽不能記在“8”左邊、右邊,或者下邊呢?
  答案是:在一個卦裏,爻順序是從下到上,所以,你演算出來第一個爻要放在最下邊,演算出來第二個爻放在第一個爻頭頂上,等演算出第三個爻,再把它放在第二個爻頭頂上,直到全部六個爻都演算完成為止。這就像蓋一座六層小樓,先蓋起來第一層,然後是第二層、第三層,一直到最上面第六層。
  第二個問題是:最後那個“除以4”,如果除出來餘數怎麽辦?
  答案是:不可能出現餘數,除非你算錯了。
  剛纔不是說過嗎,算到每一個“三變”最後一步,左右兩組棋子總數衹有4種可能:24,28,32,36。我們除一下看看:
  24÷4=6
  28÷4=7
  32÷4=8
  36÷4=9
  所以,最終得數衹有6,7,8,9這四種情況,我方纔是得出了8,如果再經過一輪“一變”、“二變”、“三變”,得數照樣出不了這四種情況。
  要不我前邊說過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算出一卦麽,看看,多麻煩啊!費了這半天力氣,現在剛剛得出了一個“8”,也就是說,剛剛求出了一卦當中第一爻。
  算卦算卦,是要算出一個完整。一個完整卦是由幾個爻組成呢?——六個。
  一個卦是由六個爻組成,所以,既然要經過三次“變”才能求得一爻,那麽求得全部六爻需要幾“變”呢?
  這太好算了:3×6=18。
  三變成一爻,十八變成一卦。現在知道了吧,俗話說那個“女大十八變”就是這麽來
  好了,我們現在假裝已經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從第一爻到第六爻,我們在紙上記錄由下嚮上分別是六個數字:8,8,6,9,8,8。
  
  圖5-六爻記錄:8,8,6,9,8,8
  這不全是阿拉伯數字嗎?和陰爻、陽爻有什麽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了!
  我們先給6,7,8,9這四個數字分分陰陽——你跟別人故弄玄虛時候一定要說“分陰陽”,但自己心裏要清楚,所謂“分陰陽”,其實就是“分奇偶”:7和9都是奇數,我們管它們叫“陽”;6和8都是偶數,我們管它們叫“陰”。具體到卦爻裏來說,7和9我們用陽爻來表示,6和8我們用陰爻來表示。這樣一來,紙上方纔記這個從下往上排列“8,8,6,9,8,8”就可以被相應替換為同樣從下往上排列“陰,陰,陰,陽,陰,陰”,也就是:
  圖6-從“8,9,9,7,7,6”轉換為“陰,陽,陽,陽,陽,陰”,豫卦卦像。
  這一卦有五個陰爻,第四爻是個陽爻,畫出來就是豫卦。
  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到了現在,我們終於演算出來完整一卦了!
  現在就可以算命卜吉兇了嗎?
  ——還不能。還有一些工作要做呢。
  有沒有人會産生疑問:為什麽我剛纔要讓你在紙上記錄下6,7,8,9這些數字呢?直接轉換成陰爻和陽爻記錄下來不是更方便嗎?
  我這是有原因:千萬別以為爻這東西衹有陰爻和陽爻兩種,其實卻是四種。
  這四種是:老陰、少陰、老陽、少陽。
  這四種爻是和6,7,8,9四個數字一一對應:6是老陰,8是少陰,7是少陽,9是老陽。再拿方纔那個豫卦為例,如果僅以陰陽二分法來看,這一卦構成是:“陰,陰,陰,陽,陰,陰”(六爻從下往上依次來看),可要按這個四分法來看,它構成就變成了:“少陰,少陰,老陰,老陽,少陰,少陰”。(8,8,6,9,8,8。)
  現在就涉及到了《周易》一個重要原理:老變少不變。
  什麽叫“老”?
  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招式用老,就要換第二招。所以,“老”意味着事物發展到了末段,該變了。所以呢,我們現在按照方纔這個豫卦六爻順序重新畫一個卦,在這個新卦裏,把原來豫卦裏老陰爻變成陽爻,把原來老陽爻變成陰爻,而少陰爻和少陽爻都照搬不變。於是,在豫卦基礎上又産生了一個新卦,這就是謙卦:
   圖7-豫卦變為謙卦
  在這個變化當中,我們把豫卦叫做本卦,把謙卦叫做變卦。看,我們現在俗話裏還常說“變卦”就是從這兒來
  有變卦也有變爻,原本豫卦裏從下往上數第三爻數字是6,也就是老陰,變為陽爻;第四爻數字是9,是老陽,變為陰爻。所以,豫卦裏第三爻和第四爻在這時便都被叫做“變爻”。
  演算到這裏,得出了變卦和變爻,我們終於可以占卜吉兇了。不容易呀!
  怎麽占卜呢?其實前輩高人們演算到這裏時候也都各有各說法,到了宋朝,朱熹和他學生蔡元定認真做了一番歸納,總結出七條,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情況就屬於七條中第二條:如果卦裏有兩個爻發生變動,那就用本卦裏這兩個變爻占辭來判斷吉兇,並以位置靠上那一個變爻占辭為主。
  這時候就該查查《周易》了。翻開《周易》,我們先把《易傳》拿開,單看《易經》,這部分記載全是占辭。占辭是什麽?——很好理解,很多人可能都在廟裏求過簽,有一種簽是這樣:簽上衹寫着一個編號,你求到了某支簽之後,要按照這簽上編號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查,就好像查字典一樣,先從拼音檢字表裏找到了要查字,然後一看這個字解釋是在第78頁,然後你就翻到字典第78頁去看對這個字具體解釋了。——比如說,你求簽上寫着“007”,你就在廟裏某一面寫滿字墻上去找,或者到某位高僧那裏請他查查工具書,找到相應“007”,那裏會寫着幾句話,比如“大吉大利,升官發財”什麽
  這種形式簽早已很少見了,因為人越來越懶,幹脆就在簽上直接寫上“大吉大利,升官發財”就完了,也省得費事去查。但是,原始形式簽是要去查,具體到我們這個例子,豫卦裏這兩個變爻就相當於你求到簽,《易經》就相當於你要去查那面寫滿字墻或者高僧手裏那本《算命求簽大全》。好了,現在我們就在《易經》裏來查一下。嗯,得到結果是: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三”那句話就是豫卦第三爻占辭,而“九四”那句話則是豫卦第四爻占辭。
  很費解吧?
  看來想學算命沒那麽容易啊!
  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麽是“六三”和“九四”。
  其實很好理解,這就是《易經》獨特坐標體係。好比我們畫一個橫坐標,小學數學好像就教過,橫坐標軸叫做x軸,x軸上有刻度,我們在表示一個點位置時候會說:x1,x2,x3……
  “六三”和“九四”是一樣道理。
  在從下數起第二爻到第五爻裏,坐標第一個數字(六或者九)表示是這一爻屬性,六表示陰爻,九表示陽爻;坐標第二個數字表示序列,也就是說,表示這一爻在該卦全部六爻裏邊排在第幾。所以,“六三”表示是第三爻,屬性是陰爻;“九四”表示第四爻,屬性是陽爻。
  第一爻和第六爻,也就是最下邊那根爻和最上邊那根爻,坐標表示比較特殊,如果第一爻是根陽爻,那就表示為“初九”,“初”表示序列,意思是“第一爻”,“九”表示屬性,意思是:陽爻;再比如第六爻是根陰爻,那就表示為“上六”,“上”表示序列,意思是“最上邊爻”,“六”表示屬性,意思是:陰爻。
  再回過頭來看看方纔查到豫卦兩個變爻爻辭。“六三”後面話“盱豫,悔,遲有悔”就是“六三”這一爻爻辭;“九四”後面“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就是“九四”這一爻占辭。按照朱熹說法,這兩句爻辭就昭示着我們這一次占卜結果,而且,這兩句爻辭內容要以“九四”那句爻辭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算這一卦最後要以“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這句爻辭來判斷吉兇。
  哎呀,最後最後,好像有種功虧一簣感覺啊。費了這老半天力氣,滿頭大汗,眼看就要算出個結果了,可結果出來了,卻看不懂是什麽意思?!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有何難,找本白話翻譯過來《周易》,問題不就解决了嗎?”
  嘿嘿,說容易,一句爻辭到底是什麽意思,古往今來專傢們分歧多着呢。況且,就算拿個白話翻譯本來,就算你相信這個版本權威性,恐怕也解决不了太大問題。
  咱們試試吧。
  中華書局,這可是古籍類圖書最權威出版社,他們出周振甫《周易譯註》裏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白話翻譯是:“由於豫悅,大有所得,勿疑。用朋貝組合成簪。”
  ——雖然也不大容易讓人明白,但從字面上看,好歹比原文稍微好懂一些。可是,這到底又說明了什麽呢?
  再看另一傢權威出版社版本,商務印書館《周易今註今譯》,作者之一還有一位在普通讀者中間也大名鼎鼎陳鼓應,這本書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白話翻譯是:“做事要猶豫三思,將大有所得;但不要過於猜忌,大傢就都會來聚合。”
  ——和中華書局《周易譯註》相比,除了“將大有所得”這個意思之外,其餘解釋全不一樣。
  再看看北京大學出版社《周易經傳十五講》,作者是廖名春,也是這個領域專傢了。他對這句爻辭翻譯是:“是說責罪批評驕傲自大,會大有所得,不要懷疑是朋友在說你壞話。”
  ——照舊,除了“大有所得”之外,其餘解釋和前兩個版本全不一樣。
  頭疼吧,三個權威,三種說法。
  各位,我舉這個例子可不是特意挑,而是純屬隨機,大傢看看,我們到底該信誰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道理想想也很簡單。好比你去算卦,算算你這輩子會生幾個兒子,算命先生是馬三立,給你占辭是他那句經典名言:“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
  這句占辭同樣能讓好幾百位專傢捉摸好幾百年。
  但是,別灰心,別氣餒,其實,要想學《周易》算卦,讀不懂卦辭和爻辭也沒關係,衹要把握住很少幾個基本原則,就能算得八九不離十了。
  ——看,這東西說難也難,可要想簡單也有簡單之道。
  好,還拿方纔這個豫卦變為謙卦例子來講,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一次占卜結果到底是吉是兇取决於豫卦九四爻。我們雖然看不懂這一爻爻辭,可是,沒關係,不看爻辭我也算得出吉兇。
  這就要引出兩個新概念——“得位”和“得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讓瞭解《周易》過程像閱讀推理小說一樣有趣如果你鄰居是“九五之尊”……
教給你算卦的方法不但介石,而且中正
電腦有神鬼莫測之機古人對《易經》真相信嗎?
周朝人能看懂卦辭嗎?周易江湖 很多人傢都有蠱 很多人傢都有蠱
弘揚算卦精神,促進世界和平一卦算出來八輩子
明夷待訪:明確等待夷狄來訪?鬥法:以各種算命方法來解决同一個問題
做占卜大師先决條件?熊氏定理占卜靈,還是烏龜靈?《周易》靈,還是蓍草靈?
降竜十八掌詳解群竜無首誰為首?
顯赫出身,隱蔽思想絞盡腦汁段意和中心思想
雖然名言輩出,但請不要麯解凡事總要聽聽反方意見
這個馬子真正點談談天,說說地
《周易》小話題集錦後記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