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话说“《红楼梦》中人”   》 第3节:宝玉的不合时宜(二)      Yi Ming

  宝玉的不合时宜(二)
  其实,宝玉的言行举止何止是不合时宜,他更是具有着叛逆性格的贵族青年,他的许多言行都是与封建贵族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格格不入的。宝玉到底在哪些方面背离了封建贵族家长们的要求和希望呢?
  (一)他不愿读四书五经,不愿走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道路。在贾宝玉生活的那个时代,一个青年男子、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里的青年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读书做官,挣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这在封建贵族家长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许多人都在走的一条路。而宝玉对这些恰恰不感兴趣,不愿走这条道路。
  他不仅不愿意读四书五经,尤其是对时文八股之类的东西深恶痛绝,说:时文八股“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而且还把读书上进的人叫作“禄蠹”。即使是他所喜爱的姐妹们如宝钗等劝他读书,他也会毫不客气地予以斥责,说:“好好地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第三十六回)这斥责的不能说不严厉。当然,宝玉不喜欢读时文八股之类的书,不等于他什么书都不读,用宝钗的的话说,宝玉是喜欢“旁学杂收”,就是读与科举考试毫无关系的杂书,如《西厢记》等传奇小说,对诗词也是熟悉的,懂得也很多。诗词作的虽说不如黛玉、宝钗、湘云,也还是不错的,比那些迂腐的清客们强多了。宝玉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当然是对封建制度的叛逆,他确实“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可怜辜负好韶光,与国与家无望。”他不稀罕功名利禄,不怕世人诽谤,他要走的是一条自由的人生道路。
  (二)宝玉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观念,大胆地提出了“女清男浊”口号。宝玉在《红楼梦》中最有名的“语录”就是:“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女清男浊”的话,听起来真是怪诞,让人不好理解。但如果你知道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性永远是处于附属的地位,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公子,对女性(主要是女儿)命运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女儿表达了由衷的崇敬和爱戴,并把男子说成浊臭逼人,这无疑是对几千年来传统的“男尊女卑”封建宗法观念的颠覆,是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的。这当然是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
  我们读《红楼梦》要注意,在宝玉的观念中,“女儿”与“女子”是有着截然的区别的。女儿是指未出嫁的女孩,女人则是指嫁了人的。宝玉认为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是清净的、纯洁的,嫁了人的女人就变成了没有光彩的死珠甚至是鱼眼珠。这话听起来十分可笑,但如果你听一听宝玉的解释就不会感到可笑了。第七十七回在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大丫鬟司棋出了事,周瑞家的一干婆子媳妇要把司棋带走,司棋哭着向宝玉求情,却遭到周瑞家的等人训斥,不由分说硬把司棋带走。无可奈何的宝玉十分气愤,说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原来,“女儿”与“女人”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染了男人的气味”,是否受到污浊气息的毒害。所谓浊臭逼人的“男人的气味”,指的则是那个污浊的社会气息。宝玉的批判矛头指向的还是封建的宗法制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崇文书局
第1节:宝玉的容貌和气质第2节:宝玉的不合时宜(一)第3节:宝玉的不合时宜(二)
第4节:宝玉的不合时宜(三)(1)第5节:宝玉的不合时宜(三)(2)第6节:堪怜咏絮才
第7节:病如西子胜三分第8节:落花水流红,闲情万种第9节:情情成痴
第10节:有情人难成眷属第11节:“薛宝钗”这个名字第12节:宝钗为什么进京
第13节:宝钗金锁的来历(1)第14节:宝钗金锁的来历(2)第15节:宝钗的才华和学识
第16节:宝钗的“冷”与“无情”第17节:容貌俊美,性格泼辣第18节:精明能干,要强逞能
第19节:机智幽默,善于奉承第20节:贪财好利,嫉妒成性第21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第22节:秦可卿出身之谜第23节:秦氏与可卿仙子是否同一个人?第24节:贾宝玉和秦可卿是什么关系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