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权力“深喉” 》
第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
黄誌 Huang Zhi
第一部分强权的碎片
统治从语义上说,一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控制社会,二是一事物因占有绝对优势而支配其他事物。
在现代国家统治的过程,面对复杂的局势,人们非常渴望"强势的政权"。这是国际外交尊严的需要,也是国家安定稳定的需要,更是人们处于纷繁社会的精神需要。曾几何时,"新权威主义"的政治思潮成为主流,就是这种渴望的思想注解。"新权威"--"无畏、无常、无极"是现代统治的必备元素。当然,由于有"独裁"、"专制"的历史过程,领袖们往往游离其间,站不到"临界点",成功与失败自然就如影随形。
从前苏联的解体到俄罗斯的复兴,从戈尔巴乔夫到叶利钦和普京,世界上从没有哪个国家、哪段历史、哪个元首,能如此充满"戏剧"般的变幻莫测、跌宕起伏,"民主"与"解体"、"新思维"与"新沙皇"、"集权"与"极权",如碎片般掠过他们的思想和实践。
如果我们尊重理想,就应该理解并宽容戈尔巴乔夫;
如果我们选择功利,就应该敬佩并学习叶利钦;
如果我们珍惜机缘,就应该思考并实践普京。
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
无畏是强权之"气"。
理想是政治家心灵中永恒的天道,但这个天道,是作为抽象的原理而不是作为具体的行为准则来展现的。在理想主义的冲动折磨精神的时候,政治家必须以现实主义的意志清醒地妥协。
戈尔巴乔夫按绝对理想来行事,他致力于改革的决心、勇气都是没有疑问的,关键在于他没有领悟到改革的限度,没有以现实主义者的态度,想方设法控制住改革中的诸多变数。
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不会解体?一个曾经有过无限荣光、主宰过半个地球的大帝国,顷刻之间化为历史,难免会引来人们无限的感伤、嗟叹和猜测,人们又不能不把疑问聚集在帝国的领导者身上,特别是最高掌权者在其中的作用。
无疑,低估领导人物对国家、世界与历史的影响是错误的。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可能加速历史中本就存在的那些活动因素,从而看起来,像是他们"创造了历史"。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中本身就已存在的机缘,也可能会因这样那样的催化剂,导演出类似的过程与结果的。
"哪个林子都有一个小灌木丛"
从列宁算起,戈尔巴乔夫应是第7位入主克里姆林宫的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
1978年11月26日是个星期天,时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正在莫斯科一友人家中参加生日宴会,佳肴美酒,觥筹交错,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这时才听说勃列日涅夫的"宠臣"契尔年科手下的人找他找了一整天。契尔年科开门见山地对他说:"勃列日涅夫明天打算在全会上建议选你当中央书记。"
为什么单单选中戈尔巴乔夫了呢?照契尔年科的说法是:"勃列日涅夫的出发点是你站在他的一边,对他忠心耿耿。"原来,主管农业的中央书记库拉科夫猝然去世后,勃列日涅夫即开始物色接替者。他希望新人进入领导圈后不致打破内部原有的力量平衡,因此特别害怕把人选错,留下后患。当然,年龄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勃列日涅夫时期"老人当政"的现象相当严重,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接近70岁。或者说,库拉科夫的接替者一定得是个年轻的。
1978年,戈尔巴乔夫才47岁。
实际上,是安德罗波夫的赏识,为戈尔巴乔夫的"上升"搭就了阶梯。1969年4月,安德罗波夫来到全苏最好的肾病患者疗养院所在地热列兹诺沃茨克市,他与戈尔巴乔夫在此初次相识。热列兹诺沃茨克与遐迩闻名的其他高加索矿泉水疗养院均位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内,戈尔巴乔夫时任边疆区党委第二书记,所以就有机会与来自中央的大人物接触和交往。两人曾数次结伴同游,在幽静的林间小路上散步,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交谈。
据安德罗波夫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安德罗波夫对戈尔巴乔夫颇有好感,推崇备至。他说,现今党和国务活动家中,未必找得出才华出众、可以解决国家难题的领导人,不过一大批深知我们的生活必须有所改变的年轻共产党人正在成长起来,边远地区已经涌现出这样一位领导人,他能够担当对我国最主要的部门--长期落后的农业进行改革的重任。安德罗波夫对戈尔巴乔夫赞不绝口:"这个人天生有才,是个不可多得的组织家,对农业了如指掌,曾长期在基层干农活,后来才调上来做党的工作。一个坚定、彻底、勇敢的共产党人。总之,正是目前所需要的人,一个来自田间地头的党的组织家。"
1978年7月,分管农业的中央书记、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库拉科夫去世。正值收割大忙季节,急需补选一名中央书记来接替库拉科夫的工作。安德罗波夫推荐了戈尔巴乔夫。然而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都并不急于支持这个提名。因为戈尔巴乔夫不仅与安德罗波夫的关系很好,他与勃列日涅夫的对手柯西金关系也不错。由于没有其他人选,勃列日涅夫同意搞一次"相亲"。
1978年9月,很少有人去注意塔斯社的一则短消息,它刊登在各家报纸上,内容是: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及其助手契尔年科乘车前往巴库途中,在矿水城车站停留几个小时,与在疗养院休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安德罗波夫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会见和谈话。
戈尔巴乔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9月19日,勃列日涅夫乘火车从莫斯科去巴库,参加授予阿塞拜疆首府列宁勋章的庆典,由契尔年科陪同。每当火车在沿途停留时,当地领导都出来迎接。勃列日涅夫在顿涅茨克会见了州委第一书记卡丘拉,在罗斯托夫会见了邦达连科,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高加索车站会见了梅杜诺夫。
当天晚上,专车抵达矿水城车站。由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执委会主席塔拉诺夫迎接。矿水城车站十分舒适可爱,但是不大,极易一晃而过……那是个温暖的夜晚,群山的轮廓依稀可辨,市区灯火点点,天上缀满大颗的星星。
万籁俱寂,只有驶临矿水城的火车打破了宁静。列车平稳地停下来,勃列日涅夫走下火车,过了不一会儿,身着运动服的契尔年科也下了车。塔拉诺夫向总书记问过好后走到一旁,于是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漫步……戈尔巴乔夫是从基斯洛沃茨克与安德罗波夫同乘一辆吉尔车去迎接勃列日涅夫的。两人之间的谈话与往常完全一样。他仿佛是顺便提了一句:"在这儿你是东道主,谈话就靠你来掌握了……"然而谈话并不投机。在寒暄问好和不疼不痒的关于安德罗波夫的健康和休假的话语之后,就开始冷场了。戈尔巴乔夫觉得总书记有些超然物外,对旁边这几个人不大理睬。这个场面让人感到难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1) | 第2节:前言 让理想与命运和解(2) | 第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 | 第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2) | 第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3) | 第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4) | 第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5) | 第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6) | 第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7) | 第1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8) | 第1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9) | 第12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0) | 第13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1) | 第14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2) | 第15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3) | 第16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4) | 第17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5) | 第18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6) | 第19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7) | 第20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8) | 第21节:戈尔巴乔夫:理想者无畏(19) | 第22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1) | 第23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2) | 第24节:叶利钦:权术者无常(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