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智慧   》 第3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3)      林語堂 Lin Yutang

  粗暴豪邁之北方,與柔荏馴良之南方——二者之異點,可以從他們的語言音樂與詩歌觀察而得。你可以把陝西的歌麯跟蘇州的歌麯做一對比,立可發覺其絶然不同之差異。一方面陝西歌麯聲調鏗鏘,樂器用擊筑拊嗒板而和歌,音節高而嘹亮,頗類瑞士山中牧歌,歌聲動則回風起舞,似在山巔,似在曠野,似在沙丘。另一方面則有那耽安淫逸之蘇州的低音歌麯,其聲調嗚咽哽嗌,似長嘆息,似久睏喘哮病者之呻吟,因其勉強哼噓而成顫抖之音律。即從尋常對話中,亦可以察覺明朗清楚之北平官話,其聲調輕重之轉變分明,令人愉悅;而蘇州婦女之甜蜜柔軟之喋喋瑣語,多圓唇元音,抑揚波動,着其重處不用高朗之發聲,而徒拖長其柔悅婉轉之綴音以殿於句末。二者之差異固甚顯然。
  關於南方與北方語言腔調之不同,曾有一段有趣故事,據說一次有一位北籍軍官,嘗南下檢閱一連蘇籍之軍隊,當這位軍官大聲喝令“開步……走!”的時候,全體士兵屹立不動,屢次喝令,均屬無效,正無法施行其命令之際,其連長係久居蘇州習於蘇俗者,乃稟請軍官準其另自發令,軍官準之,連長乃一反軍官之清楚明朗的“開步……走!”的急促腔調,而出以婉轉誘惑之蘇州口音,“……開……步……走……噯……”果然,全體軍隊應聲而前進了。
  詩歌裏面,像這樣歧異的色彩,表現於第四第五第六世紀者,尤為濃厚。當時北部中國初次經韃靼民族之蹂躪,漢人之受有教育者相率渡江而南下。值此時抒情詩方發皇於南朝,而南朝統治階級,頗多為抒情詩能手。民間復通行一種體裁別緻之戀情小麯,名為“子夜歌”。把這種熱情的小詩,與北方新興的富有朝氣的質樸詩作一對比,二者情調之歧異是深刻而明朗的。吾們且看那時候南朝歌麯的作風怎樣:
  讀麯歌
  打殺長鳴雞,
  彈去烏臼鳥。
  願得連瞑不復曙,
  一年都一曉。
  子夜歌
  路澀無人行,
  冒寒往相覓。
  若不信儂時,
  但看雪上跡。
  南宋之際,又有一種韻律長短錯綜之活潑的抒情詩,稱為“詞”。其內容大抵描寫婦女之深閨幽怨,綉闥傷春;或則吟詠黛眉粉頰,素抹濃妝;或則吟詠紅燭朱欄,絲幃錦屏;道相思之苦,熱戀之情。“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惜彎淺黛,長長眼”。其幽韻多似此類。人民而習馭於此種戀情詩歌之萎靡情緒,其被發表豪放質樸簡短詩歌情緒之北方民族所徵服,固為自然之結果。北方之詩歌蓋直接取自荒涼北方之景色而不加潤色者。下面一首為很好的例子: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看她一首小詩,倒是魔力非凡,相傳一位北朝大將,竟能藉此短短數句之力,於新敗之餘,收集餘衆,激勵將士,使軍心復振,因能重整旗鼓,殺回戰場。下面又一首小詩,為另一北族將領所作,乃詠其新購之寶刀,其情緒風格,適與南方的戀情詩詞成一對比:
  新買五尺刀,
  懸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
  剎於千五女。
  另一首則風格音調更見雄壯:
  遙望孟津河,
  楊柳鬱婆娑;
  我是鬍傢兒,
  不解漢兒歌。
  健兒須快馬,
  快馬須健兒;
   跋黃塵下,
  然後別雄雌。
  像這樣的詩歌——南北兩方作品的內容與技巧之完全不同——對於吾人今日研究中華民族之構成分子,南北二大血統之異同上,有很大貢獻,值得吾人之玩味。吾人於此更可進而瞭解何以具有二千年磕頭歷史,習於戶內生活,缺乏普遍運動,而能不追蹤埃及,羅馬,希臘之後塵而退化、而崩潰。然則中國果何以能免此厄運乎?
  二 退化
  退化(Degeneration)這個名詞,常易為人所誤解,因為它的意義衹在比較上顯出來,而非是絶對的。自從有了豔麗的化妝品和真空地毯掃除器之發明,現代人類好像專把一個人的清潔程度來判斷他的品行之高下。因之有人覺得狗的文化業已增高,因為它現在每星期洗澡一次,而到了鼕天,又穿上腹衣。著者曾聽到幾位富有同情心的友邦人士談起中國農夫的生活,說他們的生活是“非人類的生活”。欲謀救濟,第一步工作,似非把他們的茅捨和用具總消毒一下不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1)第2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2)第3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3)
第4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4)第5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5)第6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6)
第7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7)第8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8)第9節:第一章 中國人的臉譜(9)
第1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第1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2)第12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3)
第13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4)第14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5)第15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6)
第16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7)第17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8)第18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9)
第19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0)第20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1)第21節:第二章 中國人的德性(12)
第22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1)第23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2)第24節: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3)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