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12位中國著名商人的財富傳奇:中華商聖   》 第3節:2.鳥盡弓藏,功成身退      濮陽華子 Pu Yanghuazi

  2.鳥盡弓藏,功成身退
  提起范蠡棄官從商,可謂是大勇大智,堪稱明智之舉。文種和范蠡雖然都是足智多謀之人,但是兩人的個性卻截然不同。范蠡認為,勾踐剛愎自用,野心巨大,是一個衹可同患難而不能共富貴的君王。自從勾踐滅吳稱霸之後,他的野心開始急劇地膨脹。在置酒大宴群臣、軍民歡慶之時,勾踐卻面無喜色,范蠡看出了勾踐貪婪的性格,即使霸業已成也永無滿足之日。如今國富兵強,自己也該功成身退了,否則就會有性命之憂。於是,他便去找文種相商,想告訴他“兔死狗烹,敵國滅、謀臣亡,功高震主”的道理,勸說文種和自己一同隱退。當范蠡來到文種府上,將這一切嚮文種闡明時,文種卻不以為然,對他的話半信半疑。文種從一個小縣令到復國的重臣,名利之心很重。他認為,他們既然替越王收復了失地,理應享受榮華富貴。因此,他眷戀着高官厚祿不肯離去。范蠡見他如此,衹好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離開了文種的府邸。道不同,不相為謀。范蠡回府後兩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决定嚮越王辭行。他上書給勾踐:“吾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是年大王受辱於會稽,吾之未死,衹圖今日。如今應為吾為會稽之辱死時。”勾踐看出范蠡欲離他而去之意,懇切地對范蠡說:“吾臣是年輔佐王於吳國,臥薪嚐膽,如今國興人旺,實為功臣,可免其死。”但范蠡去意已决,他說自己從師計然,從他那裏學到了治國之計七策,衹用了五策就使越國富強了。如今功成名就,國富民旺,他想把計然之策用在自己的傢業上,為子孫積下一份産業。勾踐聞言,再三輓留道:“汝若留下,吾將分一半國土予汝作為酬謝,另將會稽山賞賜予汝作為奉邑。若不留,吾將殺掉汝妻及傢人。”范蠡依然堅定不移地說:“吾聞君子以適勢,有計不急於成功,死後不被人猜疑,內心也不自欺。今吾執意離越出走,吾妻何罪之有?”勾踐含淚說:“若汝離去,以後吾靠誰治國?”范蠡知道此時不走就會錯失良機,所以越王勾踐的這些威脅和裝可憐並沒有使他改變想法。但是,勾踐以范蠡全家人的位中國著名商人的財富傳奇12性命相逼,范蠡也衹好唯諾着答應下來,趕忙離開了越王的宮殿。從宮中出來,范蠡的心情特別沉重:前車之鑒,不可不看;警鐘鳴響,不可不聽。想想吳國的伍子胥和一代大將軍孫武功成名就後的悲劇下場。伍子胥、孫武這兩個人,都是為吳國開創霸業的功臣,但夫差卻容不得他們,伍子胥落了個賜劍自刎,而孫武也衹好選擇棄官隱居。這些活生生的血的教訓,使他的頭腦變得更加清醒。當初,勾踐在“臥薪嚐膽”的逆境中,自然需要有人輔佐,如今登上霸主之位,他必定會千方百計地防範這些功高蓋主的臣子。范蠡清楚勾踐和夫差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君臣衹可同患難,不可能共富貴。於是,他下定决心效仿一代名將孫武,選擇棄官隱退。但是,天下之大,他又能上哪裏去呢?再回到楚國,楚王肯定不會放過他。考慮再三之後,范蠡决定去齊國。齊國在北方,隱居生活相對比較安定,而且齊國的政治、經濟也比楚國優越。再者,去齊國所經過的路綫是當時吳越貿易的海上通道,比較安全;而去楚國則要走陸路,勾踐為了攔截自己,肯定會設下伏兵。因此,相比之下,由越奔齊選擇海道應該是最安全的。當晚夜深人靜之時,范蠡帶着愛妻西施及傢人、奴僕等,攜帶了一些金銀細軟,乘着濃重的夜色,駕一葉早已準備好的伍子胥扁舟,由海路直奔齊國。范蠡是一個重感情的仁義之人,在臨行之際,心中仍然惦念着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恩師兼義友文種,他真希望文種能看透這一切人間世事。於是,在離開的前一刻,范蠡又一次派人給文種送去了一封加急信函。文種接到書信後,大驚失色。衹見信中寫道:“良友文種,見函如斯,此時吾已踏上離越之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享樂,子待何不去?汝若執迷不悟,不早做準備,蒙害之日將不遠矣。”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想一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帝王,無不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利益成了他們唯一的追求。過河拆橋,飲水塞井,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當遇到災難時,他們可以與臣子患難與共,但有朝一日奪得了江山,卻又處處加以防範,甚至殘害,根本沒有真情,更談不上知恩報德的“良心”。范蠡真可謂一代智者,他洞察風雨春秋,清醒地意識到功高震主是十分危險的,以過人的膽識超越了功名,在朝野上下的一片贊揚聲中,終於跳出了君臣間殘酷無情的權力之爭。駕舟東去。後來,被范蠡不幸言中,一直對高官厚祿執迷不悟的文種遭到了他人的誣告,說文種權高勢強有謀逆之心。勾踐聞聽,甚為惱怒,於是便賜給文種一把劍,令其引頸自殺。在越王的逼迫下,文種衹好舉劍自刎。後人對范蠡和文種曾有這樣的評價:“文種善圖始,范蠡能慮終。”文種最終成為帝王專製的犧牲品、殉葬品,而范蠡則能適時掌握進退之法,顯示出其超乎常人的智慧之光。自然界無比復雜,人類情感的變化也是奧妙無窮。今天認為是美的東西,明天就有可能認為是醜惡的;今天認為是可愛的東西,明天就有可能認為是可恨的。所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就是“人情反復,世路崎嶇”的道理,就像轉動不休的陀蠃一樣來回輪回。所以,所有高明的賭徒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離開賭桌,一旦獲得足夠的成功——即使沒有更多的成功,他們也會見好就收,因為他們知道接踵而來的好運永遠都會伴隨着更大的危險。當你還在那份幸運中悠然自得時,你很可能會摔倒並把所有的東西撞得七零八落。最高明的歸宿,就是光明正大地適時收手。因此,知退也是一種成熟,一種眼光,一種睿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1.范蠡的傳奇一生第3節:2.鳥盡弓藏,功成身退第4節:3.經商治産,獲利千萬
第5節:4.謝還相印,棄官散財第6節:5.知地取勝,擇地生財第7節:6.天地圓道,萬物反復第8節:7.協同競爭,合作雙贏
第9節:8.范蠡救子,商智盡顯第10節:9.富甲天下,好行其德第11節:10.陶朱公商訓十二則第12節:1.端木子貢傢世
第13節:2.尊師重教,儒商楷模第14節:3.內儒外商,文行忠信第15節:4.誠信為本,一諾千金第16節:5.以和為貴,以仁為本
第17節:6.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18節:7.研究規律,把握商機第19節:8.仗義疏財,回報社會第20節:9.儒商的精髓儒商定義
第21節:1.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第22節:2.樂觀時變,果斷出擊第23節:3.薄利多銷,積纍長遠第24節:4.智勇仁強,誠信為本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