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      瀟水 Xiao Shui

  (一)
  白雲倉狗,梭梭而過。
  神農氏死後,又兩千年過去了。傳說中的黃帝誕生了。
  我們必須把黃帝研究好,因為“五千年的文明”,全靠他來頂着呢。但是,黃帝是在哪誕生的呢?
  如果誰能回答得出這個提問,我寧願給他一百塊錢奬金。可實際上早在兩千年前漢朝的司馬遷,就已經搞不清黃帝的戶口了。司馬遷特意嚮東跑到大海,嚮西跑到空桐,北過涿鹿,南到江淮,問各地的白鬍子老爺爺打聽黃帝的下落。結果四方的老頭子都發誓,黃帝就是他們自傢這疙瘩誕生的。這就跟現代人到處附會一個孫悟空的花果山景點一樣。司馬遷衹好悻悻而歸,撿了一些好聽的話(雅言),對付着給黃帝寫了個小傳,到底也沒說清黃帝是哪裏兒的人。整個傳作得更像一篇神話故事。
  根據司馬遷所說以及我們的分析,大約是在五千年前一個普通的凌晨四點鐘,黃帝出場了,地點是在黃土高原的北部。當時的夜色完整而且深沉,星星無言地閃爍,世界一片和睦。司馬遷說,一個叫“附寶”的女孩,正在黃土高原北部安穩地睡覺,沒招誰也沒惹誰,不提任何要求,突然安穩地醒來。附寶醒來有點奇怪,就擡頭看了看天,這一看不要緊,她那沉默的美麗,被一道嗤拉拉的閃電照亮。閃電仿佛把天空撕出蛇形的口子,纏繞着北斗七星,照亮了整個郊野。
  附寶感覺很恐懼,屋子裏的器皿都發出暗暗的紅光,還有輕微的噝噝聲響,附寶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裏見了飛碟。也許有什麽化成了一股煙進來了。當附寶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時候,那個什麽東西還似乎替她關了門。可憐的附寶,清晨被叫醒的時候,發現她已經懷孕了。(又一個不知道爹是誰的例子)。附寶衹好推說孩子的爹是閃電。
  司馬遷說,這次懷孕為期很長,好像比別人長了兩倍半,到了第二十五個月的頭上(已經超過了大象二十二月的記錄),一個與衆不同的小傢夥——黃帝降生了。可能是由於在肚子裏多呆了十五個月,期間已經學會了講話——衹能這麽解釋,所以古人說黃帝剛生下來就能說會道,一幅竜顔,渾身散發着聖德,像個領導幹部,傢裏的雞呀狗啊都怕他。
  天生像個領導
  奇異的事情接連不斷,很多情況下,吃飯的骨製勺子拿到黃帝手裏就會粉碎。他看着一個瓦罐,那個瓦罐就會爆炸,他盯着某一個人,那個人肯定要栽跤。村裏的人都怕夠了這個小孩。甚至風雨雷電這些氣象諸神也怕他,黃帝一說,天怎麽這麽熱啊,就會立刻颳起涼風。說下雨也是一樣。
  功力伴隨着他的年齡而增加,他在二十出頭的時候,就已經驅使虎、豹、熊、羆。很多老虎生了孩子,都要領着到他這裏報到。事實上,黃帝的“黃”字,就是一隻野獸被仰面切開後,剝開的皮的樣子。橫杠是兩條前腿,下邊兩點是後腿,上邊是大嘴,中間是獸皮的條紋。黃帝駕馭虎豹,有遊牧部族的特徵
  在黃土高原上追隨黃帝的另一個少年人,叫做“應竜”,同樣身懷異能。“應”是雁鳴的聲音。當時大雁常在黃土高坡上低低地飛行,領隊的老雁在空中鳴叫,後繼的雁鳥一隻接一隻應和,以免有誰掉隊。這便是答應、應對、應唱、響應等詞的來歷。應竜身體輕盈,輕易爬臨山頂,在陽光閃閃中靜止不動,大傢嚮上仰望,看見的是一隻有翼的雁形飛竜——所以叫應竜,即是雁竜。
  依然是竜,就具有駕馭地面流水的神力。當應竜和黃帝一起在水邊趕着牛羊走的時候,應竜走嚮河水,河水就恐懼似的倒退着讓出一塊空地。這給黃帝帶來很多好處,當羊群需要飲水的時候,不必費力尋找,應竜可以讓一條河水遠道流來鋪在面前。
  據古人講,黃帝也是神農氏的後裔,衹不過他從陝南的渭水流域(神農氏的地盤)遷居陝北。在整個陝西,陝北算是壞地方,陝北的三邊地區(定邊、安邊、靖邊)就很艱苦,是湖盆草灘,衹能放羊,是有名的革命老區。黃帝所在的部族逐漸放棄了神農的耕植技術,而改放羊了,逐草而居。人是很容易忘記祖宗的啊,黃帝身上,已經找不出與陝南肥美的渭水流域神農氏的太多共性了。
  但無論如何,陝西這塊黃土高原,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先後養育了伏羲氏、神農氏以及黃帝這些華夏族的先人們,是中華文明的西端發祥地。
  (二)
  草長鷹飛,白晝永長。黃帝在陝北待膩了,遂率領族人沿洛河南下。沒有人解釋過他這次遷徙的原因,也許是出於尋根活動吧,他想到陝南的渭水看看。一路上的黃色土地讓他感慨萬千。
  終於,黃帝南下抵達了東西流淌的渭水,看見了神農氏的故地。渭水兩岸衝擊出的沃土上,已經有人開始使用犁了。犁尖像一把熨鬥(呈等腰三角形),是石頭材質,尖端尖鋒銳利,與兩側的刃一起破土。它上邊有孔,孔上插一個犁架,就是整個的犁了。後邊有人扶犁,前邊有人拉犁。石犁開過去,土地全翻花了,比耜的撅坑效率高了好多倍,是五千年前農具上的一大革命。
  遊牧背景的黃帝望着犁耕,心中充滿了嗟呀,就像蛤蟆看見了大吉普。
  一群雁鳥(幾萬衹)從頭頂聒叫着飛過,壓得陽光都黯淡了。應竜很想拿起飛叉,去投刺大雁,用雁羽做衣服——古代羽絨服。這個心思剛剛萌生,已經有一隻大雁尖叫着中叉,從隊伍裏沉甸甸地墜下來。應竜說:“我並沒有出手啊?但是叉自己飛起來了。”
  自鳴得意的應竜跑過去拾起大雁。這些舉動導致黃帝輕衊地哂笑:“我更希望是用石犁劃破土地,而不是捕捉一隻愚蠢的大雁。”
  雖然黃帝是神農氏後裔,而且是十八竿子之內就能打到的一支,但黃帝不太樂意涉足神農氏一族的地盤。他對他的部族說:“我們嚮東走吧。”一行人於是捋着渭水東行,在陝西省正東部的大荔、朝邑一帶,渡越黃河,進入山西。
  黃帝渡河不需要太多先進技術,偉大的羊筏子幫助了他。羊筏子是遊牧民族的專利:殺羊時,先把羊頭割下,去掉四個羊蹄。剝皮嚴禁開膛,辦法是將羊懸於樹上,把皮往下翻拉,完整地扒下來。最後脖子、四肢、生殖器等露氣的地方紮緊,僅留一隻後腳作為充氣和排氣孔,吹起來就是羊皮囊。
  黃帝命人鼓着腮幫子吹氣,使後者脹得像懷了孕一樣。與黃帝隨行的羊群看見這種古怪的圓羊,紛紛發出奇異的咩叫。黃帝把幾十衹羊皮囊捆在木筏子上幫助增加浮力,這就是羊筏子。(這樣的筏子如果幾百衹橫貫排列在河面上,用繩子串聯,就是古代的浮橋,春秋戰國的秦國軍隊,都是這樣步行過黃河去打仗的)。
  此時靜靜流動着黃河水,並不渾濁。因為當時黃土高原植被茂密,叢林蔽日,百獸出沒,無所謂水土流失——一直到大周朝初年,還曾在山西南部捕捉到過大犀牛。西周時代的《詩經》說:“河水清且漣漪,不稼不穡,鬍取禾三百廛兮。”就是說,一直到了西周時代,黃河還是清的。
  水淋淋上岸的這幫陝北人,把清澈的黃河漸漸拋在身後視野裏,回望不見了,他們進入了山西地區。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趕,每個人身上都扛着沉重的傢什。為了減少跋涉中的痛苦,特別是解决行李的托運睏難,據說黃帝在東遷的路上發明了車輪。
  國際上一般的看法是,蘇美爾人已經在更早的一千年前發明了車子,並且把這種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黃帝生活在中國西部,是接受西來文明的第一站。然而中國的古書上歸譽黃帝為始作車者,因此後人稱他為“軒轅氏”。
  黃帝是怎麽“發明”車的呢?首先他看見了轉動的飛蓬(就是荒枯的幹草),它們被風吹成一團,雪球一樣越聚越多,直到房子那樣高,像個大怪物。當狂風一吹,這個巨獸就可以轉動,壓過路上一切障礙,而且腳步飛快。這是人們看見最早的圓周運動變成直綫運動的現象,從而引發了輪子的概念。輪子最初是單獨使用的,在移動沉重物體時(比如捉來的一隻大象),把物體下邊墊上圓木作為輪子,撬着滑走。
  黃帝又從神農部族的犁,悟出了車:犁的下邊裝上輪子,人就可以拉着它走了。但黃帝時代的車輪是實心的,沒有輻條,這一點使得它旋轉緩慢(有輻條的輪子是兩河流域的人在又一千年後發明的,即距今四千年前)。而且,黃帝的車是用人來拉的。那幾個苦悶的拉車的傢夥,不知道是誰。既然有拉車的,就有坐車的。人和人開始有了區別!
  (三)
  黃帝帶着他的隊伍像一匹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道路在他們的腳後出現(是他們第一次踩出來的),河流在他們的身邊跌倒,黃帝進入了山西,來到了其西南部的夏縣,在這裏他遇到了嫘,立刻被她的美麗折服。
  嫘(念雷)正抱着一個陶瓶去井裏汲水(五千年前開始有水井了),井邊的嫘穿着柔軟輕雹光滑細密的一種織物,是她自己織造的。後來黃帝纔知道,這種織物叫做絲綢——是嫘的發明。
  嫘小姐抱着的這個瓶子,也是古代高科技産品:尖口尖底,中間碩大,像栆核形狀。把它用繩吊進井裏,入水就能自動傾倒,因為重心很高。等進水一滿,水和瓶子整體重心又下移,使瓶子自動能竪起來。
  嫘雙手牽動細繩,把水瓶放進井裏,她在勞動中暴露出的優美麯綫,深深地教育着黃帝。黃帝喃喃地說:“這個女生柳葉如眉,沉靜如水,真迷住我們走南闖北的人埃”黃帝側耳傾聽,掏瓶滿了,被拉上來了,瓶身的水滴,悄然跌落井中,回音勾地一聲,陽光十分幽弱。
  應竜準備使壞,他鼓起嘴唇,低呼一聲。地面上受他管理的水立刻起了感應,水從嫘抱着的水瓶裏像鯨噴一樣,徑直飛冒出來,幾乎打濕嫘的頭髮。黃帝同時看見了嫘的烏發上,有一枚晶瑩修長的玉針,在初秋天氣裏閃閃發光。這個刺激使黃帝打個冷顫,冷顫令玉針隨之碎裂,嫘的頭髮像那逃逸的水,垂散而下。
  嫘趕緊舉起手,這個動作導致懷裏的陶瓶啪地掉在地上,摔個粉碎,涓細的水潑了一地。
  嫘眼波流動,嬌嗔道:“不好了!耍流氓了1
  “誰耍流氓了?”應竜上前問。
  “肯定是你1
  黃帝走上前,推開應竜,伸出手去。那些水瓶的碎片,立刻像倒放的磁帶一樣,恢復合攏,蹦了起來,連同清冽的水,一起回到黃帝的手上。他舉起來說:“我可以喝一口嗎?”
  得到默許之後,黃帝喝完水,註視着嫘小姐。柔滑的絲綢附在嫘小姐的身體上,黃帝看見,嫘小姐那靜止的溫柔,仿佛千百蝴蝶,在她周身紛紛起舞。黃帝說:“是誰捧給我以芳香的酒漿,我人就要為誰迷醉不醒。我將兒女情長,放棄讀書趕考,把追逐的艱辛和成功的榮耀讓位給古人和來者。就讓我作你手掌無名指上的那個細小的陶環,我將甘心歲月蹉跎並且何必於世有補。”
  嫘小姐大愣,喲,這個西邊來的帥竜真會說話埃(是啊,人傢一剛生下來就會說話了的!)
  嫘惱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見黃帝穿着麻布衣裳,腰帶鞋子卻是皮革製的。黃帝頭頂的頭髮編作蝎尾形(像蝎子尾巴那樣舉着),用五衹野豬獠牙製作的發夾套住頭髮起固定作用。一串緑色石質飾品,像發帶一樣繞腦箍了一圈。發帶以下,垂着一些小細辮子。耳外擋着方塊的、梯形的耳飾,質料像是細陶。(註:這些都是鄙人觀察了我國西部出土的五千年前陶製小人像而知的,它們代表了當時西部人的典型裝束。)同樣,按照這些陶像,黃帝的手腕上應該套着象牙鐲和玉鐲,多達好幾衹,有寬有細,顔色紛雜,但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手錶)。黃帝的手指戴着石製的指環,大約是幫助拉弓用的。頸下又垂着一塊玉璜和一條象牙小竜作為胸佩,一個青紫,一個潔白。總之黃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遊景點兜售小紀念品的,實在有點另類。
  嫘忍不住笑出聲來:“你是剛進化完的野人嗎?怎麽穿的這麽亂七八糟?”
  “我穿的這是一套黃土風情,閣下想聽嗎?”
  “有話請講。”
  “我們腳下的黃土,即使全是黃的,也會因燒製技巧不同而有目感差異,造出紅陶、黑陶、白陶、彩陶不同係列出來。我的鞋襪顔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燒的細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紙,再經打磨,漆黑光亮。我的下裳(前後兩片的裙子)顔色稍暗,像是風味獨特的印紋紅陶,陶色較深,堅固耐用,是貯藏糧食的好罐子。我的麻綫上衣顔色稍淺,像是柔順細膩的網紋白陶,胎製細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吃飯可以端着它,也可喝水。而我的背包顔色內深外淺,點綴着藍寶石飾品,則像是獸紋彩陶,上刻有豬紋、狗紋、竜紋、虎紋,氣勢磅礴,剽悍豪放,象徵着我的性格1
  嫘愣了半晌,輕輕咬着發梢,這傢夥也太能說會道了:“照你這麽說,那我穿的就是一套青山文化了?”
  “怎麽講?”
  “即使全是青山,也會因為氣候的冷、熱、晴、雨而有差異。我的鞋襪顔色很深,像是南邊太行山上的鬆嶺,陰冷詭譎。我的絲羅裙顔色稍淺,又有點泛白,像漂着冰雪的北漠大青山,深沉憂鬱。上身絹衣的顔色更淺,像是江南溫柔婉轉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羅紗挎包顔色外深內淺,並且有綺錦的碎花背帶,就像是長白山頂的天池,岸邊跑出幾頭小花鹿,映着雲海縹緲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愛。”
  黃帝與嫘祖
  黃帝驚訝得下巴差點掉在地上:“我遠離蒼西北的涼西而遇上這樣冰雪聰明的女子,能問一問你的大名嗎?”
  “呵呵,那請你先把黃土風情的水罐還給我呀1嫘說。
  黃帝趕緊把水瓶遞嚮她手裏。
  嫘小姐噗哧笑了一下:“等一下,人傢的頭髮亂亂的了。”於是她把水瓶留給黃帝拿着,揚起素手,重新盤繞自己的發辮。黃帝看見她那皎白的上臂,還套着幾衹臂筒和臂環,前者是大象骨的,淡黃色,寬筒狀,後者是玉的,青緑色。玉石質地溫潤,觸之冷柔,叩之清脆,上邊還刻有星紋水草,象徵着嫘祖的審美情趣。
  (四)
  這位光風霽月型的大美女嫘,據說是養蠶的發明者。事實上,嫘小姐所在的山西夏縣,出土了我國五千年前的半枚蠶繭化石,證明了嫘養蠶的傳說基本屬實。不過當時的人還不會抽絲,而是把蠶繭切碎,拍打脫膠(像拍黃瓜那樣),再把亂絲用陶紡輪紡為長綫,織成了絲衣。絲衣比麻布織得更細密,每平方釐米中有經絲52根、緯絲48根。這個數字取樣於中國大地上保存至今的最早幾片絲絹,是在4700年前的浙江,雖已碳化,但仍有韌性。看來長江流域的文明態勢也能跟黃河流域分庭抗禮埃絲綢技術在誕生之後一直受到知識産權保護,直到四千年後纔終於傳到歐洲。
  為了紀念偉大的嫘小姐,她後來被稱為嫘祖。
  黃帝領略了嫘小姐的絲綢,並且把她泡到手之後結成百年之好,倆人一起營建自己的新房。
  黃帝這個時代,有經濟實力的人已經不再住半地穴的坑屋了,而是把一撮撮“地面式”的建築凸現在大地叢林之上。這些房子使人想起亞洲的“亞”字:方形的大地,四角被支撐蒼天的柱子占去了,這就是“亞”字,代表着古老的天圓地方的概念。“亞”字也是房屋地基的寫照,四根粗大的木柱占去地基四角,四柱又托起圓形的屋頂。
  黃帝和嫘祖蓋新房的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1、平好地基,鋪墊以乾燥的草泥。地基四周挖槽,以便未來槽上起墻。
  2、開始殺人(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開始出現人牲),把人殺死後,body埋在墻基的槽下面——有這哥們在下面托着墻,墻不怕狂風洪水。如果闊氣的話,廳下方也殺埋一個。這些被殺的人都是部族衝突的俘虜,或者部族內部的volunteer(志願者)。這些志願者覺得住在房子下比住在屋子裏好,保護一傢人的平安,值得。而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嚮土地神交納賄賂,換取該地皮的使用權。不然,針對地面違章建築,土地神會用地震、地陷、發大水等手段表示不滿。
  3.在地基的四個邊槽裏竪立木柱,大木柱間距是一米三根,中間還有小木柱,都是支撐房頂用的。木柱之間填蘆葦,再綁若幹根橫木條(以藤條捆紮),使得整個墻壁固結在一起。這種木骨墻不結實,也就不負責承重,衹起到遮蔽風雨和分割房間的作用。承載屋頂重量的是墻體裏的那幾根大柱子。這種建築理念在中國後來的歷史時代一直被繼承着。
  4、再殺人。把人頭削掉皮,洗洗幹淨,念完咒以後,這個美麗的腦殼可以塞在墻壁裏。
  5、把“草拌泥”抹在木柱、蘆葦做成的墻骨上,使它成為一面泥墻。註意把人頭也抹進去。再用沙漿抹出光滑美麗的墻面皮。
  6、用木架搭建屋頂,呈四角攢尖的方錐體,也有兩面坡或三四面坡的。
  7、屋頂加“草拌泥”(但還沒有瓦)。
  黃帝的大屋子
  8、屋檐往外伸出很長,也需要什麽東西支着,所以往往再在屋外設一圈柱子,以支撐屋檐,檐下形成滴水的檐廊。
  9、內部裝修。先用粘土、陶粒、料礓石燒製成古代“水泥”,這“水泥”見水就會變成膠結狀。把它鋪在地上,堅硬平整,色澤光亮,呈青黑色,是古代地板。
  10、再用木骨泥墻把房子裏隔出客廳和小室。一般“前堂後室”:進門是大客廳,常在一百五十平米甚至更大,叫做“堂”。穿過這個“堂”,後邊是三四個臥室(是黃帝和嫘祖、孩子們的地方)。客廳(堂)的左右兩邊還有小屋子——大約是小保姆住的。整個房子最大合計三百多平米,每間小室裏邊放上罐、鉢、盆、壺、杯、蓋、碗、甕和陶紡輪,有的時候,還有高出地面半米的實心土床。有的小室不預備住人,是儲藏室,糧食裝在甕裏,石彈丸和石鏟、石斧、石刀放在墻根,這是打獵和耕種用的。弓箭挂在柱子上。
  11、再選一個小室做廚房,造方形竈臺一到三個,以及擋火的短墻——這是廚房裝修。
  好了,黃帝和嫘祖拿着鑰匙入住新居,為了慶祝婚禮,也許還喝了酒。五千年前的中國已經確切開始釀酒了,但比兩河流域和埃及晚了兩千年。他們的長方形大房子,在叢林的包圍下熠熠閃光。但村落裏的主流還是半地下的坑屋,也有單間的地面上的小房子,圓錐狀的像個小糧屯,裏邊衹住一個女生或者男生。這意味着很多人還沒有固定的老婆。這些單間小房子的門不是朝着太陽,而是朝嚮村落中央廣場上的一幢大房子,那是村落裏過集體生活(比如開會時候)用的,同時也是村落大食堂,集體吃、集體喝。個人沒有什麽私人財産。
  在這溫暖的共産的原始的村落外圍,有“大防衛溝”抵禦着壞蛋:5—6米深、6—8米寬,野獸也就不會蹦進來吃我們了。挖這樣的溝,取土量要在三千輛卡車以上。溝的外邊,是人們玩泥巴的製陶場,也有祖先們居住的地方——集體公墓(墳都是平的,沒有墳頭)。未來村裏的幸福男女們,也將埋在這裏。就像我們曾經說過的,因為沒有固定夫妻,所以埋葬時男女分開,互不攙和。男女合葬的,少之又少,黃帝和嫘祖二人的結合,生時同室,死時同穴,算是開風氣之先。
  (五)
  五千年前黃帝嫘祖的結合,比七千年前神農時代的歡樂𠔌、男女走訪,進化了一大步,標志着一夫一妻相對固定的模式逐漸出現,算是“結婚”了,然而這仍然屬於偶然少數。這體現在墳場裏,就是一些男女合葬的墳墓零星出現了。不過,即便有了少數“結婚”的案例,婚前還是可以去歡樂𠔌野合的,或者通過其它方式找到短期伴侶。所以,結婚雙方都不是童男處女。
  既然生活這麽美好,黃帝就和嫘祖組建家庭,樂不思蜀地住下來了。唯一的遺憾是,在這新興的一夫一妻小家庭裏,往往新郎都沒有地位。他們是嫁到新娘傢來的,類似現在的“倒插門”,學名叫做“對偶婚”。因為當時社會仍然是母係制度,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他們“倒插門”進到了女傢,立刻就要改名,整天都要跟着勞動,媳婦傢的人隨時可以責駡、毆打他,甚至可以殺了他,地位跟奴僕一樣。表現好的,死後可以和媳婦葬在一起,表現得不好,死後歸葬本出身傢族。所以,這一時期的夫妻家庭,仍然維護着婦女主事的母係社會特徵,衹不過男女關係比起神農時代的女方頻頻更換性伴侶,來的穩定了。但女性作為傢族主導力量,還是可以再到外邊找幾個相好的,就像現在包二奶那樣,當時叫包二爺。丈夫卻沒有這個資格。看來,誰占有財富,誰就可以占有更多異姓,古今一也的規律。
  丈夫從嫁進來一直到死,不管創造多少財富,都沒有支配權,都歸女方傢族擁有,包括丈夫幫忙生下的小孩,也是女方的。如果生下是女孩,就留在女傢,長大以後也不離開本傢族,而是當“蟻後”,等着從外邊娶來男生陪她。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當“工螞”,跟他爹一起幹活。這“工螞”成年以後如果願意結婚,就嫁出去,去到別的傢族當“丈夫”(實際也是當工蟻)。每個傢族都會把他們生出的男孩嫁出去(就像現在每個傢族都會把他們生出的女孩嫁出去一樣),雖然這個男孩嫁出去以後會很倒黴,但為了維持了各個傢族的平衡發展必須如此,人們也就不想那麽多了。這就像幾千年後常說的那句話“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那時是“嫁出去的男孩,潑出去的泥”。總之,那時候女孩都比男孩命好,婦女統治着乾坤世界,占有和支配着傢族財富,甚至死掉的女嬰睡得棺材(是甕)都比男孩來的漂亮、舒適、寬敞,隨葬品也豐富精緻。甕底下還有一個小孔,便於靈魂冒出來,再去投胎。他們一定都要禱告着:“願來世為女,不要為男。”
  但是黃帝時代,男性的勢力開始成長,開始在家庭中嚮女性奪權(比如黃帝自己就是這麽幹的,詳情見下節)。男性為了與河東吼獅們對抗,就不肯嫁到女方傢族去,以免到那裏白幹活、白創造財富還挨打。男性在長期摸索中還發現,沒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於是對女性的生殖崇拜,也開始降溫了。對男性的生殖崇拜則開始升溫,表現在後來甲骨文裏祖國、祖先的“祖”字——其右邊的“且”就是男性生殖器竪直嚮上的惟妙惟肖的寫真。很多代表權力的祭祀用的玉器,就是雕琢成“且”字形,比如玉圭乃至延續至後代大臣們手裏拿的笏版,都是對男性生殖器的膜拜和升華。
  犁耕等新技術也使得女人力不從心,擺弄不了這沉重的玩藝。男人不斷從狩獵行業分流到農業來,貢獻日益巨大。人口的發展使得打架也越來越必要——我指的是部族之間,這給男人提供了舞臺。狩獵的武器與經驗很好地武裝了男人,使他們更善於打架,從而為本族掠奪來財富。地位也隨着貢獻一同升高。總之,男人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在提升,所創造的財富越來越多,不肯拱手讓出,一定要留在己方傢族。他要守着這些財富而不是把自己嫁到對方傢去。男人留在本傢族不動窩不算,孩子也必須姓他的姓,把財産一直在本傢族男性血統中傳遞下去。
  於是,越來越多的有骨氣男子,不肯出嫁到女方傢去,而希望女孩到他傢來。但是女的也不肯嫁過來,所以男人就采取搶婚的形式。古羅馬新郎有抱新娘進門檻的風俗,正是古代搶婚的遺俗——搶來的新娘自然是放在麻袋裏抱着進傢門的。有的地方結婚必須在晚上,點着火把去迎娶,那就更是明火執仗了。古羅馬人結婚迎親還要一路喊:“塔拉西烏斯。”塔拉西烏斯是當時一個酷哥。有一次一個羅馬少女白日裏遭人搶,情急之下就喊塔拉西烏斯,對方以為她是塔拉西烏斯的女朋友,非常忌憚,不敢再搶了。於是婚禮上要喊“塔拉西烏斯”。
  我認為,現代婚禮上的“伴郎”,就是當初幫着“新郎”一起搶人的。
  現代某些美洲印第安人,為了掠奪妻子經常成群結夥到外部落殺男奪女,占以為妻,這是當地結婚的重要途徑,是搶婚遺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我國解放前的苗人,結婚時是這樣的:先議定對象,再以搶婚形式完婚。界時,新郎黑衣黑面,乘馬持械,鼓吹至女傢。女傢已然召集親友列械環衛,拿起武器錘擊來犯之新郎。雙方展開“械鬥”。新郎單人直取虎穴,徑人屋中,夾婦上馬,疾乘而驅走。後邊女方父母持械大呼親友,一同追趕。最終按照程式要求,他們沒有追上,於是“含怒而歸”。
  新媳婦在途中,還要“故作墜馬狀三”——假裝三次跳馬逃跑。新郎夾之馬上。有人還把新娘子走過的足跡掩埋,防止女傢追擊時發現。等新媳婦一進門,新郎虎狼一樣的弟弟們立刻把新娘絆倒,拿繩子捆起來。儀式纔算結束。媽呀,這哪是結婚埃
  凡此上述種種婚禮儀式中的假搶,其實都是從前真搶的風俗的遺跡。
  搶婚,說明遠古男子為了奪取家庭領導地位,經歷了多少艱辛險阻的奮鬥埃現在的女權獨立運動,衹是上街喊口號,不拿出點搶婚(搶男的)的具體做法,怎麽能見成效啊!
  有搶婚,就有抗婚,各民族的哭嫁風俗,就是抗婚的基本形式,標明了女生與男生爭奪婚姻主導權的慘烈之戰。另一種形式是逃婚,結了婚,女子很快回娘傢去,死活不肯再過來,哪怕帶着孩子。這都是女性為爭奪家庭主導權而表示的不合作態度——女性不肯嫁到男性傢來。現代的福建惠安女,還有這樣的不入居男人傢的遺風。
  這種搶婚和抗婚,根本目的不在於搶人,而是便於財富在己方傢族裏持久傳遞下去。
  除了搶以外,男子跟河東吼獅搏鬥的另一種辦法是買賣婚,這就文明多了。由於男人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占有的“錢”越來越多,於是花一些糧、布、牛、首飾,買來一個媳婦,組成家庭去“奴役”她。這東西後來演變成了彩禮。“妃”字,有“帛匹”的意思,說明妻子是買來的財産。
  有些男子不甚富有,為了最終能成為家庭主導,也硬咬着牙要買媳婦進來——錢不夠可以分期付款啊(牛啊,羊啊,米啊,什麽的,一年交上一批給女傢去),媳婦卻先領回來。這真是分期付款啊!實在窮睏,連分期付款都做不到的,還可以以勞役的形式支付彩禮,上門當女婿,幹活,若幹年後再將妻子接回來,從夫而居。為什麽一定要讓女方跑到自己傢來,原因就是落在誰的傢裏,誰就占主動:男生嫁到女傢去,以後所創造的財富和子女就歸女方傢族所有,沿女性一脈傳下去,是母係社會特點。女生嫁到男傢來,財富和子女就由男性一脈傳下去,就是父係社會。所以,這個陣地一定要爭奪。
  從女性為主導,到男性為主導,這是一個漫長的鬥爭過程。男人與女人的鬥爭,從活着打到死了,從天上打到地下,一直到墳墓裏邊都是。
  最初母係社會時,都是男女分開葬,沒有夫妻,活着時大傢去歡樂𠔌派脫,男子完全是女性的小玩物,每個女孩手裏都攥着一大把男的。後來,略微出現了夫妻,表現在地下,男子鑽到女子的棺材裏了,成為一夫一妻的形式(時間是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但是女子仍然是主導,是把男子娶進“棺材”來的。但既然男子已經鑽進了女方棺材裏了(女方家庭)了——棺材就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要不怎麽說婚姻就是墳墓呢——那就已然引“郎”入室,打入一個楔子,剩下就是如何奪權的事了。男人的經濟能力和地位在逐漸升高,開始搶婚、買婚,逼迫女子嫁到他傢來,體現在棺材裏就是女性住進了男性傢族的棺材。這個大男子在棺材中還要盡量伸手伸腳,多占一點地方,讓旁邊的妻子側身躺着,盡量蜷麯着,以示自己是家庭的主導和偉大的主勞力。
  終於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大禹時代)發生根本逆轉,女子塌塌實實出嫁到男傢,圍着男人轉,生下孩子姓男人的姓,是男人傢的財産,給男人傢傳宗接代,財富永遠在男性一脈中傳遞,這就是父係社會了。男人要求妻子忠誠專一,而自己卻無所謂衹娶一妻(以前母係社會的女性也是這麽幹的),體現在地底下,女子在棺材裏從一個變成兩個,圍着老公睡,而且老公是直着身子,媳婦們都側彎着。
  男人們往往殺掉頭胎嬰兒,名義上說是去祭神、祭房子、祭土地爺,其實是懷疑這孩子乃老婆結婚以前在歡樂𠔌跟別人“野合”時候懷的野種。在祭祀上獻出長子,既取悅了神又解决了丈夫的苦惱,《聖經》上也有這樣的故事。
  不過,母係氏族的傳統力量,直到四千年前大禹時代,也還在不斷反攻,比如大舜就依舊是嫁到女方傢裏去的(堯傢)。大禹和他老婆也為了孩子的所有權而打架,具體細節到那時再講吧。
  (六)
  黃帝時代,是母係社會的統治末期,我們完全也可以認為,黃帝本身就是個女的,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母係部族的領導人,這是最省事的辦法,而且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我們非得認為黃帝是男的,那他就得費點功夫,他就得像當時一些逐漸覺醒的男生一樣,開始嚮女生奪權。
  黃帝很牛,在奪權的搏鬥中占了上風。憑着他的特異功能、粗獷的性格和強悍的體魄(他還長着一副竜顔),很快就降服了嫘祖所在的傢族(中間甚至可能打了他的老婆嫘祖)。黃帝又把打獵的武器改良成能打人,一有時間就演習幹戈,實力迅速激增。黃帝還發明了足球,球裏邊裝上雞毛,據說是讓蠻漢們操練用的。終於,黃帝成為整個嫘祖傢族及其相關部族的男性領導,從女性手中奪了大權,成為最早期的夫權氏族領袖。黃帝把親族四處安置,擴大在山西南部的影響力,後來這裏形成了許多姬姓小國,因為黃帝據說是姬姓。
  接着,黃帝越過太行山,嚮東繼續遷移,最後到達今日河北涿鹿附近,他對這片一望無際的原野十分滿意,便在這裏定居下來。這時候,他聽說西部神農氏的後代共工氏,跟東方的蚩尤打起來了。
  東夷人盤踞在山東,以蚩尤為首領。蚩尤弟兄八十一人,役竜使豹,呼風喚雨,很酷的。高興的時候他們也唱歌:“斷木、續竹、飛土、逐肉”,歌詞大意是——
  “嗜血森林醒來的早晨
  任何侵略都成為可能
  我用古老的咒語重溫
  吟唱靈魂序麯尋根
  面對魔界的邪吻不被污染的轉身
  我們半獸人的靈魂翻滾
  我們半獸人的眼神單純
  並非貪婪着永恆,衹對暴力忠誠”
  對不起,翻譯錯了,上邊是周傑倫的歌(不過跟蚩尤的也差不多,都聽不懂)。蚩尤的“斷木、續竹”的歌詞大意,不外乎是怎麽砍竹子,竹子怎麽做成東夷弓,然後把古代憤怒的子彈,射到進犯者的肚子裏去。
  這些“半獸人”藹—蚩尤的哥們,一邊唱還一邊吹奏。有人吹哨子,這是最古老的樂器,陶製的,樣子跟現在裁判員吹得哨子差不多。給這個東西多加幾個孔,它就又進化成了塤。當時也已經有了塤,吹起來嗚嗚咽咽。還有人吹骨笛。有人吹陶製的牛角號。也有搖着內有陶粒的陶球(相當於現代樂器中的響球)。三個響球還可以上下拋接,嘎嘎鳴響。復雜的樂器也有,用弓弦做成的琴,可以擊打的石磬,可以敲擊的空心木頭,咚咚的,是鼓的爺爺。當時還沒有鼓(但是埃及已經有了)。
  伴着節奏,少女們手持羽毛和飄帶,展翅欲飛的樣子,跳起了鳥舞,臉上帶着陶製的面具,屁股上還栓着牛尾巴。為了增加喧囂熱鬧氣氛,還有人拿石矛去紮肥豬的屁股。肥豬一嗓子一嗓子地嚎叫,聽上去非常過癮,是古代的男高音。
  蚩尤站在人群中,聽大夥狂歡胡闹。他長得雄偉猛悍,從名字判斷就很野獸派。他腦頂上是一個東夷人的小矮髻,髻上插着象牙梳子。額角多餘的頭髮不像西北人那樣編成細小的辮子,而是披散着他又用一條皮質發帶箍住額頭,這使他很像一個大俠。額前的碎發截成弧綫形,前垂齊眉,左右衹蓋耳,長長的時候,就用銅刀裁去。
  蚩尤的耳擋是玉石的小片,有魚、鳥、龜、豬好幾個樣子(都是獸形,而黃帝的則是幾何形狀)。蚩尤頸下挂着一串獾、狐、鹿、狸、虎的犬齒或門齒組成的鏈子(表示蚩尤曾經戰勝過這些牙齒的主人)。他雙腕、雙腳套着石環(而西北人衹套一邊),兩臂套的陶環多達十餘枚,右手拿着玉杖,威風凜凜不可侵犯。他的骨指上,套着嵌有緑鬆石的指環。所有這些裝飾品都是根據考古的發現。而且當時已經有較多玉佩,是權力人物的神性象徵。玉佩上邊往往刻着細過毫發的神人鳥獸。黃帝的玉佩像竜,蚩尤的玉佩像鳳,代表着華夏與東夷的不同崇拜。
  (七)
  中國文明從起源上看,應該分成東西兩脈。陝西渭水造就了神農氏、黃帝這一脈絡的文明,我們稱之華夏族,以渭水為母親河,崇拜竜。而我國東方,則是東夷人的天下。山東濟水衝刷出東夷族的輝煌,以濟水為母親河,崇拜鳳。它們在各自本土取得發展之後,就帶着屬於自己地域風格的陶器和文明出發,從東西兩極嚮中原地區(現今的河南省)推進,並且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末期,在中原發生正面衝突,形成竜與鳳的較量,就是黃帝與蚩尤之戰。
  這時的中原地區由於飽受黃河泛濫之苦,反而文明基礎薄弱。所以我們知道,文明不是像人們通常宣稱的那樣,從中原河南地區誕生,嚮四周擴散,而是恰恰於此相反。
  看看地圖就能知道,黃河離開高原峽𠔌,進入中原平野之後,就變的非常頽廢,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它忽上忽下,放任自流,靠上的時候,就去了河北省,從天津入海,靠下的時候,又跑去了江蘇北部入海。河南省北部的輝縣,就是黃河上揚下拐的轉折點,像手腕的關節。所以輝縣這裏就特別愛發大水,共工就住在這兒整水。
  共工,是華夏族的水利專傢,神農氏的後裔,他隨着華夏族東進的步伐來到中原輝縣。共工長着紅頭髮,水蛇腰,被後代尊為水神。[註]《山海經》:“共工氏蛇身朱發。”《周語》他整水的辦法就是使勁堵,墮高山,取土石——從高山取石土,填堵低窪之處(這一招後來被大禹的爹學去了,沒堵好,結果把自己給搞死了)。那時候還沒有國傢的整體意識,共工喜歡以鄰為壑,把洪水都泄到鄰居門坎裏去,類似嚮海外傾倒垃圾。
  住共工隔壁的正是從山東省移民過來的東夷人。共工把水堵得亂七八糟,突然堵不住了,大水一决口,滔滔振振,衝天蕩漾,直奔東夷人的移民區撲過來。東夷人嚇得竄出傢門,抱着老婆孩子上了樹。
  這個情況報告給了東夷族的領袖蚩尤。蚩尤一看自已的老鄉們都退化到樹頂上去了,大怒,恨死了陝西來得這幫移民。再加上從前為了爭奪中原肥美的土壤,兩傢已然積纍了大量宿怨。蚩尤决定教訓一下共工,準確地說,幹脆把共工勢力徹底驅逐。他整頓部族勇士,拿起石斧弓箭,與共工一方展開交戰。
  共工發大水還行,打仗就缺乏勇敢了,被勇暴的蚩尤揍得頭破血流,敗退西走。共工不肯服氣,帶着男女老幼撤到西邊老傢的門口上,就不想再撤了,而是想找人拉援兵。作為神農氏的後裔,共工有很多高知名度的親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榆罔”先生(念魚網)。
  榆罔也是華夏族的,榆罔根紅苗正,是神農氏嫡係真傳第十七代玄孫,是華夏族的正宗掌門人,比共工地位還高。現在,榆罔亦已離開老傢西部的黃土高原,來到中原發展了。榆罔在我的想像中應該很有藝術細胞。他最愛幹的事就是端着蚌殼或者人頭殼,裏邊盛着不同顔色的礦物顔料,拿着雞毛作筆,蘸取之,像現代畫傢那樣在陶器上作畫。榆罔畫得絢爛多彩,最喜歡的是臨摹古代彩陶:一隻肥潤豐滿的鸛鳥,瞪着吃驚的眼睛,嘴叼着一尾大魚,站在石斧旁邊,看着石斧,樣子非常生動幽默。這是古代陶畫的珍品。榆罔就常臨摹它,畫好了,在罐子上,就叫人放進陶窯裏去燒。
  這一天,他正在高高興興地構思藝術,怒氣衝衝的共工衝進來了:“大哥,大哥!我被人欺負了!你看看這。”
  榆罔慌忙放下雞毛筆,問:“久違啦,共工賢弟,誰欺負你啦。”
  共工腦袋上都是紫包,眼珠血紅,恨得鼓鼓的,說:“有一幫來路不明的妖精,打得我腰眼中箭。”說完,把做手術取出來的箭頭給榆罔看。
  榆罔一看,是精美的石箭頭,就驚訝地問道:“他們的箭頭都是石製的嗎?”
  “是埃”共工說。
  “哦,好可怕埃我們部族的人,一般常用的箭頭,都是獸骨的。獸骨做的箭頭,用石頭砸砸就出來了。而他們磨製了這麽多石箭頭,可見他們手工業非常發達埃說明了他們有人有財又有閑啊,實力雄厚埃我們可捨不得把辛辛苦苦磨製出來的大把箭頭,亂射出去,那得浪費多少的人工和時間埃”榆罔說着。
  獸骨做的箭頭,殺傷力小,形製一般像拇指,短粗,射上去創面校而石箭頭則是三棱體或四棱體,射上去,創面大,放血多,形製細長,穿透力也更強。
  榆罔一再為武器不如人而擔憂,共工則認為管不了這麽多啦,不論敵人是用石箭頭、骨箭頭還是核箭頭,我們已經沒有選擇了。“我們若是完蛋了,災禍接下來就輪到你們啦。你不能見死不救哇1共工說。
  於是榆罔硬着頭皮,幫助共工去與蚩尤打架。蚩尤的戰士們,都渾身披着牯牛皮,揉製後的皮子比活牛的還結實,使得榆罔和共工原本就低劣的獸骨箭頭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剛猛彪悍的蚩尤,毆打起具有藝術傢氣質的榆罔來,如同“面的”司機對付大學老師,勝券在握。畫傢榆罔與共工接連戰敗,嚮西逃遁。蚩尤乘勝追擊,把中原土地撿入囊中。這就是《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的“蚩尤最為暴,莫能伐”。
  其實蚩尤不暴,他為了管好山東來的移民,製作了五刑,也就是說,他擬定了中國傳說中的最早的口頭法律。五刑,對打砸搶份子分別給予割鼻子、砍臭腳、臉上刻東西等優厚的待遇。有“法”,代表着文明的進步,但這在後代儒傢學者眼中卻成了蚩尤“暴”的罪證。蚩尤作五刑,是中國法律的雛形。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太可驕傲的,與此同一時刻的西方——兩河流域和埃及,早就有了完備的成文法,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書寫的,而我國還連文字都沒有。
  (八)
  山東東夷和陝西華夏在中原的這場戰鬥,屬於移民和移民之間打,搶中原的地盤,類似在北京地區城鄉接合部,浙江村兒的民工跟新疆村兒的民工,為了某些什麽利益,發生大規模團體械鬥。華夏神農氏的嫡係後裔榆罔,輸了這場戰鬥,實在沒辦法了,就冒着引狼入室的危險,派人北上去請華北地區的黃帝來幫忙,畢竟黃帝也是同宗啊,神農氏的後裔之一。
  黃帝與蚩尤互相聞名,未曾謀面,就像網友一樣,充滿了好奇。黃帝很想過去打上一架,認識一下蚩尤,就帶着部族戰士南下出發了。黃帝離開他所定居的河北省涿鹿縣“桑幹河”南岸(這條河上現有官廳水庫,東去北京兩百公裏),嚮南往中原河南進發了。
  黃帝和蚩尤像互相聞名的網友
  西風晚涼,衰草瑟瑟。伴着黃帝一路行軍,我們談談他的裝備。雖然兩河流域早已使用了青銅武器,但據說我們的老祖先黃帝依舊還是“剝木為兵”——拿木棒子當兵器,純天然,高環保。此外,根據考古發現,石斧則是黃帝時代的主戰武器。石斧巨大的重量保證了即使不夠鋒利,擊中對手後一樣能取其性命,但使用者需要有把子蠻力氣,歷史上使斧出名的多是些大老粗,如李逵、程咬金之流。斧頭與斧柄的銜接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最早的石斧是把木棍頂上楔個縫,把石斧的斧頭夾進去,外用繩子縛緊,打仗一興奮,斧頭沒準被掄掉了。黃帝時代做了改革,斧頭背上鑽了孔,可以把繩子穿孔過去再束縛在柄上,就穩當多了。
  石斧的頭
  石斧後來進化成戈,未來商周最先流行起來的青銅武器就是戈,善於劈啄。
  黃帝也有遠射武器,就是把木棒、竹竿上端劈為裂縫,夾以石塊,甩臂投擲,可把石塊拋出五十餘米,是古代的手榴彈。想轟擊得更遠一點就用石球:人們揮舞繩子,繩子末端皮套上有石球,可以拋出去,成為流星石。如今的南美洲人打群架,還用這個呢。中國出土文物中常有這種石球。石球雖好,一次卻攜帶不了幾枚,難以持續有效地轟擊,戰鬥激烈程度有限,打得不熱鬧,一會就沒子彈了。所以石球衹用於扼守要塞,或者用於野戰開展初期。而且掄繩子的方向性差,砸着砸不着敵人都沒準兒,所以衹當作一番火力鋪墊。用彈弓子發射陶彈丸(這是當時打獵的流行術),準確性倒是提高了,但打鳥可以,打人打不死,所以衹用於群發,密集火力瘋狂掃射,在開戰初始壓製敵人。
  近身肉搏纔是黃帝時代的主打方式,使戰鬥能夠持續有效地進行下去,用石斧把人砍得翻出白花花的肉和紅殷殷的血,而且一下兩下還不死,要反復劈砍,激烈程度及殘酷性可想而知。
  還有一些武器我們沒有把握是否在黃帝行伍中使用,比如骨矛或石矛,考古中發現的不多,還有流星錘:左臂上繞着長繩,右手提繩另一端,該端的皮套裏包裹着石球,飛擲打擊敵人以後,一拉繩子,還能把石球收回來繼續用,反復甩出去,比較氣人。最厲害的是三球流星錘,繩子一端是兩個大球,另一端是一個小球,拿住小球,將其餘兩球在頭頂上甩圈,讓他們旋轉着飛嚮鎖定的目標。三球連趕,瞄得不準也能殺傷敵人——掃擊面積大埃這種東西在民間雜技中還有。
  按照傳說,黃帝製造了鼓(然而不是世界第一。埃及地區出土了比黃帝更早一千年的獸皮鼓,而黃帝造鼓則衹是傳說,沒有出土物作證)。據說,黃帝捕殺到了一隻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夔(念魁)。這個動物的珍奇之處在於它衹有一個腳(即魯迅《三味書屋》中講的“一個腳的牛”,魯迅用紙蒙着去畫的)。魯迅當時小,不懂,以為那是牛,其實那是夔。夔長得像牛,蒼身而無角,出入水潭必颳風下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剝了它的皮,蒙在一個細高的空的陶罐子上當鼓面,做成陶鼓(半米多高,像個瘦一點的汽油桶),叫夔鼓。
  夔鼓後來又從軍用轉為民用,成為後來的宮廷樂器,樂官名字也就叫夔,他們的生活,大約也像現在的搖滾樂的架子鼓手吧。後來夔絶種了,但形狀常被刻在青銅禮器上,叫夔紋。
  黃帝又抓了另外一個珍稀動物“雷獸”,拿雷獸的大腿骨,做了鼓捶,在夔鼓上一敲,聲聞五百裏。
  雖然有鼓,當時打起仗來還是各自為戰,看誰胳膊腿粗力氣大,互相揪打,不講究隊列陣勢和長短武器協作。敲鼓衹是為了助興,不是出於指揮。到了兩千五百年後的春秋戰國,戰鼓指揮下的作戰纔變得成熟:擊一鼓前進、再鼓攻擊;一步一鼓,慢進;十步一鼓,快進;鼓聲不絶,跑步前進。鼓調也不一樣,分宮、商、角、徵、羽。發出商音的是將軍的鼓,發出角音的是師、旅將官的鼓,百人長的鼓調最低。聽誰的鼓音指揮不要聽錯了。打仗像是一場開幕式表演,也需要提前操練的。
  黃帝的隊伍中還沒有馬(馬尚未被馴服),牛倒是有,但用於運輸。牛馬都不上前綫,又不能讓人拉着車上去跑,所以黃帝時代還沒有戰車。不過黃帝倒是弄出來了一個指南車。
  指南車上站着一個小機器人,平伸一隻胳膊,不管車子怎麽拐彎,他都一直指着南方。這在理論上不是不可能。我們知道,車輛轉彎時,外車輪的行程大於內車輪行程,這一微小差異被一套差動齒輪記錄下來,經過一係列齒輪傳動作用,擰動小機器人的胳膊,矯正由於車子轉嚮給胳膊帶來的指嚮變化。於是,不管車怎麽轉,胳膊總是指着最初啓動的方位。這個指南車被李約瑟博士從古書裏逮住了,激動地把它宣佈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控機器”。但我們知道,如果兩個車輪不是絶對的同等大小,在轉彎的時候就會與計算值發生誤差,齒輪把這些誤差一再放大,多轉幾次彎再一積纍,指南車就不知道指到哪兒去了。而想把兩個車輪做成絶對等大、等圓,這對於黃帝時代是一個巨大挑戰。而且在沒有金屬的情況下,齒輪技術也是沒有産生的前提的,總不能作陶齒輪吧,作出來也不能精確埃所以,五千年前黃帝時代的指南車,是史料上的錯誤記載。如果黃帝真能搞出指南車,那他一定也能作出自動定速巡航係統的牛車。
  不過,指南車的設想,一直激勵着張衡、祖衝之等老一輩科學家,嘗試着造出那麽一個來,卻不知所終。如今有很多中學生,在傢長和老師的輔導下,也信誓旦旦地要發明出它來呢。
  (九)
  黃帝南下抵達中原,與“榆罔”糾合一起,在一陣火力準備之後,嚮東夷族發起猛攻。作為遊牧色彩的部族,黃帝遠程武器優良,猛烈的石球轟擊、弓箭攢射,給了蚩尤一個下馬威。
  蚩尤一方的遠程射擊也不是白給的。東夷族歷來以射箭見長,古代拆字先生把東夷的“夷”字拆成“大”和“弓”,大弓就是他們善射的寫照,後來東夷族還出了一個著名的射箭名人就是後羿。所以,東夷戰士的石箭頭也蜂擁而出,給黃帝的石球以猛烈的還擊。空氣中全是飛蝗鳴叫和石球盤旋的聲音,以及中箭挨砸者的慘叫。
  等雙方的地對空武器亂發一陣,都消耗得快光了的時候,黃帝和蚩尤一方,各自準備地面進攻了。
  我們說一下蚩尤一方的戰鬥裝備。蚩尤和東夷戰士們,身上都蒙着整張牛皮,還把牛犄角戴在頭上,遠遠望去牛首人身。這一形象被記錄在許多古代石刻上(包括南美洲出土的一些),石刻上的蚩尤被畫成了“四目八肱八趾”:四目是四個眼睛,牛有兩個眼睛,人有兩個眼睛;八肱八趾,是人披着牛皮,垂下牛腿四個,加人的四肢,一共八個。於是,蚩尤可以因此成為我國最早的牛皮甲胄使用者。當然這衹能算是牛皮甲胄的雛形,因為是披着整張的牛皮,但是前面說過,這樣的牛皮也是很結識了,面對着黃帝穿透力有限的古代箭頭,幾乎刀槍不入。
  從畫面上看,蚩尤手上還握着青銅長矛和劍、戟,占盡進攻和防護的絶對優勢。但就像我們前文說過的,這一時期的中國還沒有青銅,考古上沒有發現青銅工具和武器。石刻上的劍、戟是後人推想着畫上去的。但,披着整張牛皮和戴着牛角,是基本可信的,這是蚩尤軍隊的特點。現在河北省還有戴牛角相抵的摔跤運動,號作“蚩尤戲”。
  蚩尤石刻畫像
  不管怎麽樣,蚩尤一方開始進攻。蚩尤身先士卒,率領弟兄八十一人,頭戴牛角,身披牛皮,揮舞石斧和木棒,進如鋒矢,戰如雷霆。他們以頭頂的牛角集結成十數人一組,身披牛皮,猛衝黃帝,煞是歷害,簡直是古代坦剋。黃帝之卒人自為戰,沒有編隊,與坦剋相撞,紛紛披靡,人群被衝得像開鍋一樣混亂。
  虎背熊腰、血膽鷹揚的東夷戰士,在呼嘯衝殺之中,生死相搏,奮厲逞強,狠剁黃帝族人頭。到處是哀嚎,到處是流血。黃帝落花流水,認識到自己所發動的是一場山貓對老虎的進攻。正在惶急,盟友榆罔看看形式不好,幹脆率先撤出戰鬥,帶頭潰退。黃帝被捲着奔命而去,拋棄了幾百具肢體不全者在原處掙紮呻吟。
  蚩尤乘勝追擊,攻勢雄勁,不斷給黃帝、榆罔以重創。黃帝在中原大跌面子,冥思苦想之後,决定主動後退,誘敵深入,待蚩尤實力削弱後再尋找戰機。
  根據這一構想,黃帝離開中原,主動嚮北撤退,把戰爭引嚮他所熟悉的老窩河北省北部的涿鹿。蚩尤率部跟蹤追擊,千裏北上。當時的物力水平和運輸能力遠遠不足以支持遠程運動作戰,蚩尤為了除惡務盡,做了他那個時代所難以做成的事。
  黃帝退至涿鹿大本營,憑藉着一個帶有土圍子的城固守,用以消耗蚩尤。該城叫做黃帝城,位置在北京官廳水庫以西七十裏,河北涿鹿縣地區。遺址顯示,黃帝城五百米見方,現存三五米高的夯土城圍。如果你去那裏的話,還可以揀到石斧,也許是黃帝掄過的。這是中國最早的城邑之一,比兩河流域、埃及地區的城邦晚了一兩千年,甚至它是否真是黃帝時代的,也無定論。
  這時應竜嚮黃帝獻策。應竜說:“我們築堤蓄水,再决堤放水,足以把蚩尤的營地淹為汪洋!”
  黃帝覺得這個餿主意很好,就讓應竜帶領一撥工程隊在靈山河𠔌施工,壘石築壩,進行蓄水。應竜具有驅動地面流水的神力,他截取靈山河水,秘密蓄積水位。可是他的蓄水工程做了一半,卻趕上天降暴雨,大壩一下子絶堤了,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勢,呼嘯飛崩,裂岩蕩崖,直衝應竜自己,順勢淹嚮了黃帝大本營。
  蚩尤則靈活轉移,不受大害。黃帝之人卻泡在水裏,自相踐踏,哭天叫地,多成水下之鬼。後人卻把這場暴雨的産生安在蚩尤頭上,說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風伯嗡嗯嗡嗯,氣息如雲,從東海搬來水蒸氣,移動到河北省涿鹿上空。雨師則把東海的食????捻成氯化鈉粉末,灑嚮雲端,增加空氣中冰晶和水滴密度,實行人工降雨。於是晴天一聲霹靂,暴雨如註,把黃帝淹壞了。這種說法是為了襯托蚩尤的妖術。
  黃帝之人都泡在水裏
  大雨月餘不息,黃帝泡得受不瞭瞭,也趕緊動用自己的神異功能,從天上下載了一位很危險的神祇——女魃(念拔)。女魃長得外陋內慧,穿着青色衣服,眼睛水汪汪,牙齒不是很暴,身高1.85米,跑得有點快,腦袋頂是禿的(因為被烈日烤的緣故)。因為長得醜,老找不到對象,脾氣變得火爆,所到之處立刻大旱(所以她又叫旱魃)。女魃從天上一跑下來,雨水頓時止住,積水很快蒸發,把黃帝的人從澤國打撈出來。女魃完成使命之後,卻因為能量消耗巨大,上不去天了,從此留在人間為虐,成為旱魃。她跑到哪兒哪兒就土地龜裂,莊稼渴死。人們衹好修廟求她,讓她搬傢走開。她如果不開恩,人們就表演“斬旱魃”的戲嚇唬她,方纔奏效。後來女魃在人們勸說下,去了河西走廊一帶定居,導致當地沙漠化嚴重,並且她依舊時常跑回北方搗亂。
  黃帝請外援請上了癮,西王母也跑來教他引兵布陣,以取代無組織的械鬥。黃帝經過西王母面授,非常有體會,知道打仗不是他所理解的揪頭髮挖眼睛使勁拿腳踹了。另一個漂亮女神——玄女,也跟黃帝相好,給黃帝講課,講課稿就是後代有名的《黃帝問玄女戰法》。她還有一本《陰符經》,也給了黃帝,這本書蘇秦也學習揣摩過,明白了以後就去縱橫諸侯,運動王公,大大地發跡。玄女還給了黃帝“兵信神符”,可以調動天兵天將的。這些傳說表現了黃帝在其北方大本營不斷得到附近部族補充支持的事實,素女、旱魃這些部族領袖都帶着人來增援他。黃帝屬下的缺胳膊少腿者被精幹壯年替代。
  面對鬥志彌高的黃帝一族,蚩尤明顯轉為劣勢,在黃帝的地盤落得四面楚歌。他的傷亡無法補充,行動逐漸睏難,附近都是對他不友好的陌生部族。當時華北平原森林蔽野,鳥獸橫行,蚩尤孤軍深入,北上一千裏,遠離山東、河南的基地組織,失去了補給接應,也失去的其他盟友部族的直接襄助。但蚩尤當初仍然堅持從中原北上追擊黃帝,長途跋涉,一路多次擊破對方。根據黃帝後來自己承認,他總計九戰九敗,蚩尤九戰九勝。
  但蚩尤最終被黃帝固守“黃帝城”的消耗戰折磨得狼狽異常。環境生疏、氣候不適、語言不通、敵情不明、附近部族敵視、糧食缺乏、武器殘損,蚩尤陷入被動與疲勞。蚩尤站在異鄉一處高坡之上,曠野涌起於他的腳下,茂密而耿介的粗木深林,燃燒着孤獨耀眼的火光。
  最後的决戰在一個狂風大作的黃沙天進行(就是北京這樣的沙塵暴天),山𠔌迷霧和黃沙飛塵使得蚩尤不辨東西。黃帝則熟悉本地地形,而且還有傳說中的指南車幫助分辨方向。按照司馬遷等人的說法,黃帝放出虎、豹、狼、熊、羆(馬熊)、貔貅(一種豹子)為前驅,配合幾千名戰士,以壓倒優勢的兵力,伴着夔鼓的轟鳴,嚮蚩尤的殘疲之兵發動猛烈衝擊,勢若狂風驟雨,一舉將其擊潰。人熊、馬熊聞着味兒,把黃沙中疲憊已極的東夷人追着亂咬。蚩尤力竭,被一舉擒祝
  蚩尤被押到黃帝軍中夔鼓下,這是行刑殺人的地方了,蚩尤被殺於夔鼓下。(後代軍隊裏殺人都在鼓下,因為鼓聲傳遞信號,是軍士最矚目的地方)。為了預防蚩尤死後變成妖精,黃帝就把蚩尤body肢解,分處安葬,以防他在地下造反。所以今天山東鄆城、山東巨鹿縣、河北成安、山西解州都有蚩尤塚。一般習俗,男性的棺材裏要放刀、匕首、弓箭、矛,使其在另一個世界中也常備不懈。黃帝肯定也沒讓蚩尤墳裏放這些。
  山西解州的蚩尤墳最值得一提。解州地區有許多大????池,色澤殷紅,被老鄉們呼為“蚩尤血”,說是蚩尤的頸血滴淌而成的。“解”字大約也和肢解有關吧。解州的池????很好賣,後來這裏出了個大商人猗頓,這裏也成了古山西最富裕的地區。當然此地後來還出了另一個戰神,就是關羽。
  蚩尤在其老傢山東地區一直保持了極大的認同,成為東夷人尚武精神、桀驁不遜的風格源頭。一直到戰國,齊國人心中的天神,一是天、二是地,三就是兵主蚩尤。劉邦起義前曾經祭過戰神蚩尤,秦始皇也曾經祭過。蚩尤作戰時常把幾條花裏鬍哨的彩帶和老虎尾巴綁在竿子上,首創了軍旗。後人為了紀念蚩尤,就把一種天文現象“有赤氣出亙天”稱為蚩尤旗。其實那是一種彗星,它一出現就預示着天下必動幹戈。蚩尤的影響甚至傳到美洲,一些貝雕、石雕上的畫像,被人理解成中國的蚩尤,說是蚩尤的後裔穿越白令海峽來到這裏的。
  在收編了蚩尤的殘部之後,黃帝成為了華北平原上無可爭議的最強者。他還畫了蚩尤形象以威嚇天下。天下部族都以為蚩尤不死,給黃帝效力了,於是八方萬邦,都拱服無二。蚩尤豈不偉哉!
  黃帝很快嚮同宗的盟友——神農氏的嫡係後裔“榆罔”動手。他憑藉着自己戰勝蚩尤的聲威和氣勢,野心膨脹,同室操戈,與榆罔决戰於阪泉,地點仍在涿鹿附近(河北懷來縣)。榆罔不堪一擊,三戰三敗之後逃遁到湖北省西部當赤腳醫生,隱姓埋名度日。榆罔繼承了神農氏採藥濟民的遺業,得到當地人們愛戴,最後不小心誤嘗了“斷腸草”而駕崩。因為是神農氏的後裔,這個地方後來被叫做神農架。
  神農架現在常有野人出沒,1974年一個農民在大山裏砍葛藤,不小心就遇上了一個紅毛野人,過來要抱他。大約這農夫不很喜歡被毛乎乎的東西抱,就給了它一鐮刀。後來目擊野人的報告越來越多,很多農民傢裏還收集着野人的紅毛(據說有治療婦女崩露帶下的神奇功效)——這些野人,不會是神農氏榆罔的遺民吧。
  黃帝打跑了神農氏嫡係的後裔榆罔,成為神農氏的主要傳人,隨後派應竜渡過黃河,南下與神農氏其它支係爭奪中原,主要針對共工一族。共工在一番混戰後投降。但共工傢族有一個壯男,非常知名,耳朵上挂着兩條黃蛇當耳環,就是大名鼎鼎的誇父。
  誇父是個巨人,倔強不降,與應竜展開激戰。應竜攻勢凌厲,又具有半神性質,誇父被迫嚮西部黃土高原(華夏族老傢方向)轉移。一路浴血奮戰,在進入黃土高原的咽喉地區函𠔌關地段時,被圍追而來的應竜射殺。誇父長嘯一聲,仰面倒下,血濺巨石。誇父的部屬,紛紛戰死在那裏,血染三百裏誇父山,使這一帶長出了桃林,現稱“桃林塞”(在黃河大拐彎進入中原處,河南靈寶縣函𠔌關)。
  應竜經過一番苦鬥,也因為消耗能量太大,回不了天上了,於是《山海經》上說他後來去了南方定居,導致南方多雨。在神話中,誇父轉戰而死的過程被委婉地表述成另一番樣子:誇父喜歡在烈日下裸奔,是個精神病患者,愛朝着太陽狂跑,聲稱自己要追求光明。早上嚮東跑,迎着太陽,到了下午卻發現太陽在西邊,於是掉頭往西。猛追到西邊的函𠔌關一帶,一不小心衝進太陽肚子裏去了,熱得一趴不起,趕緊找水喝,喝幹了渭水和黃河(兩河在函𠔌關一帶交匯),還想喝,卻再沒水了,結果纍渴而死。臨死把手杖插到地裏,手杖吸取了他的body所化的肥料,繁衍出三百裏繁花似錦的桃林——“桃林塞”。在這裏,血淋淋的戰爭行為被轉述為體育競賽(長跑)。
  誇父在西方神話中也找到了他的“表哥”,叫伊卡洛斯。這人把胳膊粘上羽毛,朝着太陽飛,結果飛得太近,被太陽烤化了。他變成了脫了毛的雞,掉在大海裏,淹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趨炎附勢可以,但是不要太近。
  (十)
  “天下有順者,從而徵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這是黃帝在戰敗蚩尤、榆罔後的寫照。司馬遷說黃帝的轄區東到大海,西到甘肅,南至於湖南,北抵河北涿鹿。不過我們也可以發誓說,黃帝的影響力絶對達不到光被天下、巨細靡遺的地步,肯定有很多部族根本都不知道黃帝是誰。所以,終黃帝一生,都不得不在徵戰中度過,“大小五十五戰”,遷徙不定,生活在軍營裏。儘管這樣,還是有很多不服氣者,其中有一個叫刑天的傢夥,非要跟黃帝爭第一,卻寡不敵衆,被黃帝捉住斬首。腦袋一掉,血柱衝天。刑天先生仍不死心,屍身不倒,以兩個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口,執幹戚而舞,還要跟黃帝惡鬥。陶淵明所謂:“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就是誇贊他呢。(幹是盾牌,戚是斧子)
  不管怎樣,黃帝利用自己的文韜武略,粗粗籠絡住河北、河南各部族領導,成為一時的盟主,並派東夷族的“少昊”總理山東地區蚩尤舊地,算是以夷製夷。而蚩尤的嫡係部族,則被黃帝驅遣到今河南省的西南地區,叫做三苗,後來又遭到堯、舜、禹的長期徵伐,說“三苗之君,習蚩尤之惡”,犯老輩蚩尤的錯誤,該死。經過驚天動地的長期戰爭,三苗纔逐漸衰微,一直嚮西直退到大西南,成為如今很多苗族部族的先人,他們把蚩尤的故事保持在了自己的民歌裏。
  黃帝談不上現代意義上的國傢統治,他的“領導班子”也非常簡單,不過他最大的政績是命令倉頡(念潔)先生設計了文字,然而沒設計好,導致了“天雨粟、鬼夜哭”的惡劣後果。中國文字與西方不同,西方文字是為了記載土地經濟事務而創生,中國卻是為了占卜祭祀,所以文字具有與鬼(也就是部族祖先)溝通的能力。倉頡大哥根據各部族的傳統文字,統一設計成新文字頒發,要求各部族傳達使用。各部族的鬼們一下子就慌了,看不懂子孫後代寫給他們的新文字了(從前的文字儘管粗淺,但鬼們能看懂本族的)。由於看不懂新文字,鬼一下子就失去與後人聯繫的手段,成了無人祭祀送飯的餓鬼,於是鬼們半夜哭嚎。這大約就是“鬼夜哭”吧,呵呵。
  那些子孫們祭祀獻給他們的粟米,因為天堂上無人認得新字,天堂的郵政局就把這些粟米都退回去了。於是“天雨粟”——下起了粟子雨。
  後來,識得新頒文字的人,在老死之後也變成了鬼。新鬼到了天堂組織老鬼學習新文字,“天雨粟、鬼夜哭”的離奇現象纔逐漸消失。
  秦始皇統一六國文字以後,也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部族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文字,就展開搏鬥,偷着讓女人們沿用原有文字,而男人們則使用國傢統一新頒文字。這些女人們的文字,後來被整理成《女書》,現在還有,卻幾乎沒人看得懂。
  不過,我們說,“倉頡造字”是沒有的事情,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還沒有漢字!儘管當時個別陶器上刻了少量的初級符號,比如一二三四,也許是給陶器計數的,還有上下箭頭和圓圈,標識陶器在窯中的位置,以及更復雜的,類似山、日、月、木、羊、王、亞的象形,但都衹是文字的雛形階段而已。衹有出現國傢了,纔會出現文字——因為文字的使用和流行,是需要一個政權為它打造區域的。要到了一千五百年以後,中國第一個明確的國傢——商朝出現了,介時纔有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即甲骨文。而這,比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晚了兩千多年,比埃及的象形文字,也一樣晚。
  文字晚於人傢,就說明我們政權的出現,也晚於人傢。沒有政權的時代,是原生態的時代,即原生狀態的很多部族,各自獨立地存在着,誰也管不着誰,部族內部自為。距今五千年前的中國,正是這樣的原生態的時代,所以它沒有什麽故事可講。最多是這些原生態的部族之間,發生了一些衝突戰鬥,一度出現了一個較強的黃帝領導的部族。他的部族在戰勝其它某些部族之後,稱作一時的盟主。黃帝的部族被附近的許多部族奉為盟主。盟主和其它部族之間是相對鬆散的關係,和後代統一的國傢或者朝代有着性質上的區別。而且,關於這個盟主黃帝的故事,實在又是非常的有限,衹是一些小小的傳說。他的盟主地位,也隨着他本人的死去,隨後變得消斷和迷離。總之,當時的一切都談不上是什麽國傢和政權,更沒有凝結國傢所需要用到的文字。
  宋朝人在他們的書上說,黃帝晚年經常看見一些神異現象,鳳凰跑到他傢在涿鹿的院子裏叫喚。麒麟也跑進了他的菜園子起舞。還有大螞蟻,像羊那麽大,大蚯蚓像彩虹那麽粗,跑來嚮他預兆吉祥。還有UFO:一團赤氣中有兩個不明發光飛行體,青氣中還有一個,這三個發光點呈黃顔色,緩慢地移動,黃帝把它當作祥瑞。最奇特的是一根“屈軼之草”,一旦邪佞人士來了,草就指着他,這簡直是古代的測謊儀。
  這些祥瑞使得黃帝有了出世之想,認為天神在召喚他。“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當帝久了就心情遞減。功業到底是精神鴉片,還是世界末的無聊消遣?”於是黃帝去了山東泰山,想解脫塵世煩惱,長生不死。這個事情需要嚮天神去請示,得到天神獲準纔可以長生。當時人眼裏山川萬物都有靈,但級別最高的天神(到商朝以後被稱作上帝)的辦公室在泰山。泰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凌駕山東平野之上,高低大小對比強烈,仿佛東天一柱,從五千萬年前開始聳出地面,深深吸引了黃帝。
  黃帝穿着他自己設計的竜袞之服,帶着各部族領導,在泰山底下吃了三個月的素,眺望着“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地”的泰山。然後,蚩尤的畫像給他開道,風伯掃地,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大傢一起高奏《清角》(——有德之人才能聽的頂級classics,雅樂)。黃帝順利到了山頂舉行封禪儀式,拜會四嶽五方諸神,高燃香燭,告天曰:“我黃帝承天得助,地利人和,一統萬邦,今登大山觀日,報告天下太平,祈求天神收納。”
  但是天神並沒有出現,黃帝苦苦思索,覺得也許是山東這個地方乃東夷族勢力區,野心不死的東夷恐怖分子太多,天神不敢來吧。
  後來黃帝在專業人員的指點下,去了中原的黃河大拐彎處,來在荊山之下,躲開東夷恐怖份子的搗亂,再次舉行祭拜天神活動。根據後來漢朝的特異功能人士在忽悠漢武帝的時候說:“這次黃帝在荊山之下的拜天就非常成功,活動進行途中忽有大竜降臨(天神派來的)。一根竜髯從雲彩裏垂下迎接黃帝。黃帝吊着鋼絲繩,一下子就飛到竜脊上去。旁邊的群臣、妻妾以及群衆演員七十餘人,也都爬上去了。還剩下一些沒上去的,就使勁揪竜鬍子,把竜揪急了,一甩脖,一幫人全坐了屁股蹲。人們仰望着黃帝騎着大竜,越來越遠,終於不見了,被竜接走了。人們抱頭痛哭,黃帝實現了長命不死,大傢還得繼續當人。”
  黃帝升天,把漢武帝羨慕得了不得,趕緊也請異能人士安排他吊着鋼絲繩上天。異能人士雖然沒有做到這一點,卻掙了不少錢是真的。
  黃帝騎竜上天的時候還有一個教練陪着,叫做“容成子”,此人善於守生養氣,從天地間獲取精氣,使心性空虛,達到老不死的境界。他的頭髮能白了變黑,牙齒脫落了可以再生。因此他做了黃帝的老師,採藥製成偉哥給黃帝吃,教黃帝禦女之道。他給黃帝上生理課的對話,被後人編輯成房中術,地攤上可以買得到。他最後隨同黃帝一起騎竜上天。奇怪的是,這個老神仙在兩千年後的周穆王時代又重返地球,勸導君王。他後來還當了老子的老師。
  黃帝乘竜升天以後,人們將他的衣冠埋在他的老傢——今陝西省中部的黃陵縣。黃帝陵墳體周長五十米,四周古柏成林,山水環抱,前有四角飛檐的祭亭,郭沫若同志手書“黃帝陵”三個大字(表明這個景點是真的)。陵的附近碑刻林立,遊人如織,還有宋朝的石碑在作當時的普法宣傳:“潑皮在此砍樹者,痛行斷罪。”
  (十一)
  按照慣例,我們也要說說黃帝時代——距今五千年前,中國以外的花花世界是什麽樣的。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文明程度領先全世界。他們在距今七千年前(中國的神農氏時代),已率先進入銅石時代,這個在前面已經說過了。到了距今五千年前,蘇美爾人已經勇猛地進入了鼎盛的青銅時代,建立起的城邦國傢已經相當繁庶:埃利都、烏爾、拉爾薩等等。城邦的王宮多到數百間廳房,包括官員、書吏的辦公間,比法國的凡爾賽宮還要大。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水源和人口,兼併戰爭不斷,戰爭的豐功偉績記錄在出土的石碑上,參戰一方規模動輒幾千人,戰鬥者使用青銅武器。城邦裏有嚴密的祭司組織和城邦常備軍,不斷發生政權更迭。一些城邦的王陵出土了五千年前的金銀寶杯、青銅短劍與印章。楔型文字則記錄了城邦土地轉讓買賣的合同,還有經濟表報,上面提到大量奴隸。他們還施行一係列的稅製改革,許多糧、油、酒等容器的蓋子上扣着私人圖章,標志着商人的出現,他們乃至與遙遠的印度發生貿易。這些都是五千年前的事情,兩河流域已是青銅時代的喧囂一片。
  非洲北部尼羅河畔的古埃及人則踵隨蘇美爾人之後,遺跡顯示,五千五百年前的埃及,也有了城墻、磚房、青銅技術、象形文字、城邦國傢,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跨入文明行列的國傢。同時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略晚於蘇美爾人的楔型文字。象形文字可以從左往右寫也可以從右往左寫的,寫在莎紙草或石板上。
  而此時的中國依舊沉寂在石器時代的寧靜當中。當此之時——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國地區實則連夯土城墻都還沒有,意味着小的城邦國傢都沒有出現(沒有可以證明政權存在的證據,比如王陵或者祭器什麽的),更沒有青銅工具與武器,也沒有文字,石器一統天下。這時的中國有的衹是一個黃帝戰蚩尤的傳說而已。所以,中國雖然號稱五千年文明,其實這個提法大有水分。
  我們說,兩河流域和埃及,是人類文明最先冒出曙光的地區,它們從距今七千年前(中國傳說中的神農時代)起開始滋生發揚,在距今五千年前(中國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則已經到達觸目可見的種種輝煌。文字和青銅器是文明的重要標志,在這一點上,中國要落後兩河流域和埃及地區,幾乎兩三千年。
  距今七千至五千乃至四千年段,世界上真正有文明的,衹有兩河流域和埃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