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类 》 爾雅註疏 》
捲一·釋詁第一
郭璞 Guo Pu
邢昺(邢邴) Xing Bingxingbing
[疏]釋曰:釋,解也。詁,古也。古今異言,解之使人知也。《釋言》則《釋詁》之別。故《爾雅•敘篇》雲:《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第,次也。一,數之始也。以其作最在先,故為第一。此篇相承以為周公作,但其文有周公後事,故先儒共疑焉。或曰仲尼、子夏所增足也,或曰當周公時有之,今無者,或在散亡之中。然則《詩》、《書》所有,非周公所釋,乃後人依放故言雅記而為之文,故與之同。郭氏因即援據以成其義。若言“鬍不承權輿”及“緇衣之蓆兮”,此秦康、鄭武之詩,在周公之後明矣。其義猶今為文,采摭故事以為辭耳。則此篇所載,悉周公時所有,何足怪也!其諸篇所次,舊無明解,或以為有親必須宮室,宮室既備,事資器用,今謂不然,何則?造物之始,莫先兩儀,而樂器居天地之先,豈天地乃樂器所資乎!蓋以先作者居前,增益者處後,作非一時,故題次無定例也。其篇之名義,逐篇具釋,此不繁言。此書之作,以釋六經之言,而字別為義,無復章句。今而作疏,亦不分科段,所解經文,若其易了,及郭氏未詳者,則闕而不論。其稍難解,則援引經據及諸傢之說以證之。郭氏之註,多采經記,若其通見可曉者,則但指篇目而巳。而或書名僻異,義旨隱奧者,則具載彼文以袪未寤者耳。
初、哉、首、基、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詩》曰:“令終有俶。”又曰:“俶載南畝。”又曰:“訪予落止。”又曰:“鬍不承權輿。”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其餘皆義之常行者。耳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肇,音兆。俶,昌叔)
[疏]“初哉”至“始也”。○釋曰:皆初始之異名也。初者,《說文》雲:從衣從刀,裁衣之始也。哉者,古文作纔,《說文》雲:“纔,草木之初也。”以聲近藉為哉始之哉。首者,頭也,首之始也。基者,《說文》雲:“墻始築也。”肇者,說文作,始開也。祖者,宗廟之始也。元者,善之長也。長即始義。胎者,人成形之始也。俶者,動作之始也。落者,木葉隕墜之始也。權輿者,天地之始也。天圓而地方,因名雲。此皆造字之本意也。及乎《詩》、《書》雅記所載之言,則不必盡取此理,但事之初始,俱得言焉。他皆仿此。○註“《尚書》”至“殊語”。○釋曰:雲“《尚書》曰:“三月哉生魄”者,《康誥》文。雲“《詩》曰:令終有俶”者,《大雅•既醉》文。“又曰:俶載南畝”者,《周頌•載芟》文。“又曰:訪予落止”者,《周頌•訪落》文。“又曰:鬍不承權輿”者,《秦風•權輿》文。雲“胚胎未成,亦物之始也”者,《說文》雲:“胚,婦孕一月也。胎,婦孕三月也。”然則尚未成形而為形之始,故曰“胚胎未成,亦物之始”,物則形也。雲“其餘皆義之常者耳”者,謂、初、首、基、祖、元也,通見《詩》、《書》,故曰“義之常行”。雲“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者,楊雄說《方言》雲:“皆古今語也,初別國不相往來之言也,今或同。”而舊書雅記、故俗語,不失其方,而後人不知,故為之作釋也。郭彼註云“謂作《釋詁》、《釋言》”是也。
林、烝、天、帝、皇、王、後、闢、公、侯,君也。(詩曰:“有壬有林。”又曰:“文王烝哉。”其餘義皆通見《詩》、《書》。○闢,並亦反。)
[疏]“林烝”至“君也”。○釋曰:皆天子諸侯南面之君異稱也。《白虎通》雲:君,群也。群下之所歸心也。林者,《說文》雲:“平地有叢木曰林。”烝者,《左傳》雲:“天生烝民,樹之以君,而司牧之。”然則人物之衆,必立君長以司牧之。故以林、烝為君也。天者,《說卦》雲:“乾為天,......為君”,以其俱尊極故也。《大雅》皆謂“君為天”是也。帝、皇者,《白虎通》雲:德合天地者稱帝,帝者諦也,象可承也。皇,美也,大也,天之總美大稱也。時質,故總稱之。號之為皇,煌煌人莫違也。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說文》雲:“後者,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後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闢者,法也,為下所法則也。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迎順也。天、帝、皇、王惟謂天子,公、侯惟謂諸侯,餘皆通稱。○註“《詩》曰”至“《詩》、《書》”。○釋曰:雲“《詩》曰: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又曰:文王烝哉”者,《大雅•文王有聲》文。雲“其餘義皆通見《詩》、《書》”者,謂、天、帝、皇、王、後、闢、公、侯,皆義之常行,故不備引。
弘、廓、宏、溥、介、純、夏、幠、厖、墳、嘏、丕、弈、洪、誕、戎、駿、假、京、碩、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廢、壯、塚、簡、箌、昄、晊、將、業、席,大也。(《詩》曰:“我受命溥將。”又曰:“亂如此幠”,“為下國駿厖”,“湯孫奏嘏”,“王公伊濯”,“訏謨定命”,“有壬有林”,“厥聲載路”,“既有淫威”,“廢為殘賊”,“爾土宇昄章”,“緇衣之席兮”。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箌義未聞。《屍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幠音呼。厖,亡江切。誕音但。訏音籲。箌音罩。昄,蒲板切。晊,之日切。)
[疏]“弘廓”至“大也”。○釋曰:此皆廣大之異言也。弘者,含容之大也。《周書•洛誥》雲:“武王弘朕恭。”廓者,《方言》雲:“張小使大謂之廓。”宏者,《書》曰:“若保宏父。”介者,《方言》雲:“東齊海岱之間謂之介。”純者,《魯頌•閟宮》雲:“天錫公純嘏。”夏者,《方言》雲:“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而愛偉之,謂之夏。”
厖者,深之大也。墳、嘏者,《方言》雲:“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且大者謂之墳。秦晉之間凡物壯大謂之嘏。”丕者,《書》雲:“嘉乃丕績。”弈者,《詩•大雅•韓弈》雲:“弈弈梁山。”洪者,《書•大誥》雲:“延洪惟我幼衝人。”誕者,《大雅•生民》雲:“誕彌厥月。”戎者,《方言》雲:“宋魯陳衛之間謂之嘏,或曰戎。”京、碩、濯、訏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燕之北鄙、齊楚之郊或曰京,齊宋之間日碩,荊吳楊甌之郊曰濯,中齊西楚之間曰訏,此皆謂大,方俗之殊語也。甫者,《詩•齊風》雲:“無田甫田。”景者,《周頌•潛》篇雲:“以介景福。”壯者,秦晉之間,凡人大謂之奘,或謂之壯。塚者,捨人曰:塚,封之大也。《大雅•綿》篇雲:“乃立塚土。”簡者,《周頌•執競》雲:“降福簡簡。”箌者,郭雲:“義未聞。”顧氏雲:“都角切。”《說文》雲:“草大也。”《韓詩》雲:“箌彼圃田。”將者,《周頌》雲:“日就月將。”業者,版之大也。《大雅•靈臺》雲:“虞業維摐。”餘皆見註。○註“《詩》曰”至“一實”。○釋曰:“《詩》雲:我受命溥將”者,《商頌•烈祖》文。“又曰:亂如此幠”者,《小雅•巧言》文。雲“下國駿厖”者,《商頌•長發》文。雲“湯孫奏嘏”者,《商頌•那》篇文。雲“王公伊濯”者,《大雅•文王有聲》文。雲“訏謨定命”者,《大雅•抑》篇文。雲“有壬有林”者,《小雅•賓之初筵》文。雲“厥聲載路”者,《大雅•生民》文。雲“既有淫威”者,《周頌•有客》文。雲“廢為殘賊”者,《小雅•四月》文。雲“爾土宇昄章”者,《大雅•捲阿》文。雲“緇衣之席兮”者,《鄭風•緇衣》文。雲“廓落、宇宙、穹隆、至極,亦為大也”者,廓落,大貌。四方上下曰宇。《說文》雲:“宙,舟輿所極也。”穹隆,天之形也。郭氏讀晊至為至,故云“至極”。是廓、宇、穹、晊亦為大也。雲“《屍子》曰:此皆大,有十餘名而同一實”者,《漢書•藝文志》雲:“《屍子》二十篇。”註曰:“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案《屍子•廣澤篇》雲:“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皆弇於私也。天、帝、後、皇、闢、公、弘廓、閎、博、介、忳、夏、幕、蒙、贖、昄,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兼、公、虛、均、衷、平、易、別囿一實也,則無相非也。”以其數字皆訓為大,故引之也。周公作詁,必以始也、君也、大也居先者,始者,無先之稱;君者,至尊之號;大則無所不包。故先言之。一曰:此三者天也,人也,地也。《易•乾卦》雲:“萬物資始。”《坤卦》雲:“直方大。”《老子》雲:“域中有四大,王居其一焉。”故以此三者為先。乾、坤,相對之物,而以地在人後者,以人居天地之中,且尊尚人君,故進之。自此而下隨便即言,無義例也。
幠、厖,有也。(二者又為有也。《詩》曰:“遂幠大東。”)
[疏]“幠、厖,有也”。○釋曰:二者又為有,言大有也。成十六年《左傳》雲:“生民敦厖。言人生聚豐厚,大有也。○註“詩曰:遂幠大東”。○釋曰:《魯頌•閟宮》文也。案今《詩》本作“遂荒”。此言“遂幠”者,所見本異也。或當在齊、魯、韓《詩》。
迄、臻、極、到、赴、來、弔、艐、格、戾、懷、摧、詹,至也。(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屆。《詩》曰“先祖於摧”。又曰“六日不詹”。詹、摧,皆楚語,《方言》雲。○極,紀力切。弔音的。艐音宗。摧,昨雷切。)
[疏]“迄、臻”至“至也”。○釋曰:迄者,自古至今也。《大雅•生民》雲:“以迄於今。”臻者,《詩•邶風•泉水》雲:“遄臻於衛。”言疾至於衛也。極者,窮盡之至也。《樂記》雲:“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言禮樂之道,上至於天,下委於地也。到者,自遠而至也。《大雅•韓弈》雲:“靡國不到。”赴者,趨而至也。《雜記》雲:“凡赴於君。”來者,自彼至我也。《春秋經》曰:“祭伯來。”言至魯也。弔者,《小雅•天保》雲:“神之弔矣。”
艐讀為屆。屆、格、戾、懷、摧、詹,皆方俗語。○註“齊楚”至“言雲”。○釋曰:雲“齊楚之會郊曰懷,宋曰屆”者,《方言》文。雲“《詩》曰:先祖於摧”者,《大雅•雲漢》書。“又曰:六日不詹”者,《小雅•采緑》文。雲“詹、摧,皆楚語,《方言》雲”者,案《方言》雲:“叚(音駕)、[彳各](古格字)、懷、摧、詹、戾、艐(古屆字),至也。邠唐冀兗之間曰叚,或曰[彳各],齊楚之會郊或曰懷。摧、詹、戾,楚語也。艐,宋語也。皆古雅之別語也,今則或同。”是也。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方言》雲:“自傢而出謂之嫁,猶女出為嫁。”)
[疏]“如適”至“往也”。○釋曰:皆謂造於彼也。如者,自我而往也。《春秋》公及大夫朝聘皆曰如。之者,《論語》雲:“之一邦。”言又往一國也。適、嫁、徂、逝,皆方俗語。○註“《方言》”至“為嫁”。○釋曰:案《方言》雲:“嫁、逝、徂、適,往也。自傢而出謂之嫁,猶女而出為嫁也。逝,秦晉語也。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賚、貢、錫、畀、予、貺,賜也。(皆賜與也。○畀,必寐切。予,羊汝切。)
[疏]“賚貢”至“賜也”。○釋曰:皆謂賜與也。賚者,賜有功善人也。《書•湯誓》曰:“予其大賚汝。”貢者,下與上也。《左傳》齊桓責楚雲:“爾貢包茅不入。”錫者,嘉賜也。《禹貢》雲:“禹錫玄圭。”畀者,付與也。《詩•鄘風•幹旄》雲:“何以畀之?”予者,授與也。《小雅•采菽》雲:“天子所予。”貺者,惠賜也。《小雅•彤弓》雲:“中心貺之。”
儀、若、祥、淑、鮮、省、臧、嘉、令、類、綝、彀、攻、榖、介、徽,善也。(《詩》曰:“儀刑文王。”《左傳》曰:“禁禦不若。”詩曰:“永錫爾類”,“我車既攻”,“介人維藩”,“大姒嗣徽音”。省、綝、彀,未詳其義。餘皆常語。○鮮,息淺切。省,先郢切。令,力政切。綝,敕金切。彀,古豆切。)
[疏]“儀若”至“善也”。○釋曰:皆謂美善也。儀者,形象之善也。若者,惠順之善也。祥者,李巡曰:“福之善也。”《書•泰誓》雲:“襲於休祥。”淑者,有德之善也。《詩•曹風•鳲鳩》雲:“淑人君子。”鮮者,清潔之善。《邶風•新臺》雲:“籧篨不鮮。”省、綝、彀,郭氏未詳。臧者,功能之善也。《詩•齊風》雲:“射則臧兮。”嘉者,美之善也。《詩•大雅•抑篇》雲:“無不柔嘉。”令者,《大雅•捲阿》雲:“令問令望。”類者,昭二十八年《左傳》雲:“勤施無私曰類。”攻者,堅致之善。榖者,養生之善。《詩•小雅•小明》雲:“式榖以女。”介者,大善也。徽者,美善也。“○註《詩》曰”至“常語”。○釋曰:“《詩》曰:儀刑文王”者,《大雅•文王》篇文。雲“《左傳》曰:禁禦不若”者,《左傳》無全文。案文十八年說四兇雲:“投諸四裔,以禦螭魅。”宣三年傳言:“鑄鼎象物,故民入山林,不逢不若。”蓋采合傳文,故云“禁禦不若”也。雲“《詩》曰:永錫爾類”者,《大雅•既醉》文。雲“我車既攻”者,《小雅•車攻》文。雲“介人維藩”者,《大雅•板》篇文。雲“大姒嗣徽音”者,《思齊》文。雲“餘皆常語”者,謂祥、淑、鮮、臧、嘉、令、榖,書傳多有之,故云“皆常語”。
舒、業、順,敘也。(皆謂次敘。)敘、業、順、敘,緒也。(四者又為端緒。)
[疏]“舒業”至“緒也”。○釋曰:敘謂次敘。舒者,展舒,徐緩有次也。業者,事有次敘也。順者,不逆,有敘也。舒、業、順、敘四者又為端緒,互相訓也。
怡、懌、悅、欣、衎、喜、愉、豫、愷、康、媅、般,樂也。(皆見《詩》。○媅,丁含切。般,盤。樂,洛)
[疏]“怡懌”至“樂也”。○釋曰:皆謂喜樂。怡者,和樂也。《小雅•節南山》雲:“既夷既懌。”怡、夷音義同。懌者,悅樂也。《商頌•那》篇雲:“亦不夷懌。”悅者,心樂也。《小雅•都人士》雲:“我心不說。”悅、說音義同。欣者,笑喜之樂也。《大雅•鳧鷖》雲:“旨酒欣欣。”毛傳云:“欣欣然樂也。”衎者,飲食之樂也。《小雅•南有嘉魚》雲:“嘉賓式燕以衎。”喜者,《說文》雲:“不言而悅也。”《小雅•彤弓》雲:“中心喜之。”愉者,安閑之樂也。《唐風•山有樞》雲:“他人是愉。”毛傳云:“愉,樂也。”豫者,逸樂也。《小雅•白駒》雲:“逸豫無期。”愷者,康樂也。《小雅•魚藻》雲:“豈樂飲酒。”康者,安樂也。《唐風•蟋蟀》雲:“無以大康。”媅者,樂之久也。《小雅•鹿鳴》雲:“和樂且湛。”又《衛風•氓》篇雲:“無與士耽。”鄭箋雲:“耽非禮之樂。”般者,遊樂也,《周頌》篇名也。鄭箋雲:“般,樂也。”
○註“皆見《詩》”。○釋曰:按郭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且《詩》中備有此文,故云“皆見《詩》”。其實六經之中所訓亦爾,但以《詩》、《書》之作,作非一人,故有音義雖同,而字形踳駁者:《詩》文作湛、耽,而此作
媅;《詩》文作夷、說、豈(原缺)、槃,而此作怡、悅、愷、般之類。直以異人之作,故不同爾,無義例也。他皆放此。
悅、懌、愉、釋、賓、協,服也。(皆謂喜而服從。)
[疏]“悅懌”至“服也”。○釋曰:皆謂喜而服從也。悅、懌、愉者,皆喜樂而服也。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賓者,懷德而服也。《旅獒》雲:“四夷鹹賓。”協者,和合而服也。《左傳》曰:“謀其不協。”
遹、遵、率、循、由、從,自也。(自猶從也。)遹、遵、率,循也。(三者又為循行。○遹音聿。)
[疏]“遹遵”至“循也”。○釋曰:自亦從也,轉互相訓也。遹者,《大雅•綿》篇雲:“聿來胥宇。”遹、聿音義同。遵者,《周南•汝墳》雲:“遵彼汝墳。”率者,《大雅•綿》篇雲:“率西水滸。”循者,《顧命》雲:“率循大卞。”由者,《麯禮》:“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從者,《小雅•何人斯》雲:“伊誰雲從。”遹、遵、率三者,又為循行。
靖、惟、漠、圖、詢、度、咨、諏、究、如、慮、謨、猷、肇、基、訪,謀也。(國語曰:“詢於八虞,咨於二虢,度於閎夭,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訪於辛、尹。”通謂謀議耳。如、肇所未詳,餘皆見《詩》。○度,鐸。趣,子須。)
[疏]“靖惟”至“謀也”。○釋曰:皆謂謀議也。靖者,安謀也。《小雅•小旻》雲:“靖共爾位。”惟者,思謀也。漠者,捨人曰:心之謀也。《小雅•小弁》雲:“聖人莫之。”漠、莫音義同。圖者,《大雅•崧高》雲:“我圖爾居。”詢、度、咨、諏者,《小雅•皇皇者華》傳云:“訪問於善為咨。咨事為諏。咨事之難易為謀。咨禮義所宜為度。親戚之謀為詢。”究者,《小雅•小弁》雲:“不舒究之。”慮者,計謀也。謨者,大謀也。《大雅》雲:“訏謨定命。”猷者,以道而謀也。《大雅•文王》雲:“厥猷翼翼。”猷、猶音義同。肇者,《大雅•江漢》雲:“肇敏戎公。”基者,君子作事謀始也。訪者,謀政事也。○註“《國語》”至“見《詩》”。○釋曰:雲“《國語》曰:詢於八虞,咨於二虢,度於閎夭,謀於南宮,諏於蔡、原,訪於辛、尹”者,是《晉語》胥臣對文公辭,說文王之即位也。韋氏解云:“八虞,周八士,皆在虞官。二虢,文王弟虢仲、虢叔。南宮,南宮括也。蔡,蔡公。原,原公。辛,辛甲。尹,尹逸。皆周大史也。”
典、彝、法、則、刑、範、矩、庸、恆、律、戛、職、秩,常也。(庸、戛、、職、秩義見《詩》、《書》,餘皆謂常法耳。○彝音夷。)
[疏]“典彝”至“常也”。○釋曰:皆謂常禮法也。典、刑者,《詩•大雅•蕩》篇雲:“尚有典刑。”彝者,《洪範》雲:“彝倫攸敘。”法、則者,《天官•塚宰》:“以八法治官府,......以八則治都鄙。”鄭註云:“邦國官府謂之禮法,常所守以為法式也。”“則亦法也。典、法、則所用異,異其名也。”範者,模法之常也。矩者,度方有常也。庸者,《書•臯陶謨》雲:“自我五禮有庸哉!”恆,久之常也。《湯誥》雲:“若有恆性。”律者,常法也。戛者,《康誥》雲:“不率大戛。”職者,主之常也。秩者,《商頌•烈祖》雲:“有秩斯祜”。
柯、憲、刑、範、闢、律、矩、則,法也。(《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論語》曰:“不逾矩。”)
[疏]“柯憲”至“法也”。○釋曰:此亦謂常法,轉互相訓。柯者,執以取法也。憲者,《大雅•桑扈》雲:“百闢為憲。”闢,罪法也。刑、範、律、矩、則皆謂常法也。○註“《詩》曰”至“逾矩”。○釋曰:雲“《詩》曰: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者,《豳風•伐柯》文。雲“《論語》曰:不逾矩”者,《為政》文。
辜、闢、戾,辠也。(皆刑罪。○闢,婢亦切。辜音孤。辠音罪)
[疏]“辜、闢、戾、辠也”。○釋曰:皆謂刑罪也。辜者,《書•仲虺之誥》雲:“罔不懼於非辜。”闢者,《呂刑》雲:“墨闢疑赦。”戾者,《大雅•抑》篇雲:“亦維斯戾。”罪古今字也。《說文》雲:“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辛之憂。秦以辠似皇,改為罪。”取非人自投於網。自,古文以為鼻。
黃發、齯齒、鮐背、耇、老,壽也。(黃發,發落更生黃者。齯齒,齒墮更生細者。鮐背,背皮如鮐魚。耇猶耆也。皆壽考之通稱。○齯音倪。鮐音臺。耇音狗。)
[疏]“黃發”至“壽也”。○釋曰:皆壽考之通稱也。黃發者,捨人曰:黃發,老人發白復黃也。郭雲:“黃發,發落更生黃者。”
齯齒者,《說文》雲:“齯,老人兒齒也。”郭雲:“齒墮更生細者。”《魯頌•閟宮》雲:“既多受祉,黃發兒齒。”鄭箋雲:“兒齒亦壽徵。”鮐背者,捨人曰:老人氣衰,皮膚消瘠,背若鮐魚。郭雲:“鮐背,背皮如鮐魚。”劉熙《釋名》雲:“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大雅•行葦》雲:“黃耇臺背。”毛傳云:“臺背,大老也。”鄭箋雲:“臺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方言》雲:“秦晉之郊,陳兗之會,謂老曰耇鮐。”
耇者,郭雲:“耆也。”《方言》雲:“燕代北鄙,謂耇為梨。”郭彼註云:“梨,面色似凍梨也。”捨人曰:耇,覯也。血氣精華覯竭,言色赤黑如狗矣。孫炎曰:“耇面如凍梨,色似浮垢,老人壽徵也。”老者,《說文》雲:“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變白也。”
允、孚、亶、展、諶、誠、亮、詢,信也。(《方言》曰:“荊吳淮汭之間曰展,燕岱東齊曰諶,宋衛曰詢。”亦皆見《詩》。○亶,丁簡切。諶,市林切。)
[疏]“允孚”至“信也”。○釋曰:皆謂誠實不欺也。○註“《方言》”至“見詩”。○釋曰:案《方言》雲:“允、訦(音諶)、恂(音詢)、展、諒(音亮)、穆,信也。齊魯之間曰允,燕岱東齊曰訦,宋衛汝潁之間曰恂,荊吳淮汭之間曰展,西甌毒屋黃石野之間曰穆,衆信曰諒,周南、召南、衛之語也。”雲“亦皆見《詩》”者,《鄘風•定之方中》雲:“終然允臧。”《大雅•文王》雲:“萬邦作孚。”《小雅•祈父》雲:“亶不聰。”《鄘風•君子偕老》雲:“展如之人兮。”《大雅•蕩》篇雲:“其命匪諶。”誠者,復言之復也。《鄘•柏舟》雲:“不諒人衹。”《鄭風•溱洧》雲:“洵訏且樂。”諶、亮、諒、詢、洵,音義同。
展、諶、允、慎、亶,誠也。(轉相訓也。《詩》曰:“慎爾優遊。”)
[疏]“展諶”至“誠也”。○釋曰:皆謂至誠,轉相訓也。○註“《詩》曰:慎爾優遊”。○釋曰:《小雅•白駒》文。
謔浪笑敖,戲謔也。(謂調戲也。見《詩》)
[疏]“謔浪”至“謔也”。○釋曰:《詩》曰“謔浪笑敖”者,不敬之戲謔也。捨人曰:謔,戲謔也。浪,意明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戲笑,邪戲,謔笑之貌。郭雲“謂調戲也。見《詩》”者,此《邶風•終風》文。
粵、於、爰,曰也。(《書》曰:“土爰稼穡。”《詩》曰:“對越在天”,“王於出徵”。)爰、粵,於也。(轉相訓。○粵音曰。)
[疏]“粵於”至“於也”。○釋曰:皆謂語辭發端,轉互相訓也。《說文》雲:“曰從開口,象氣出於口也。”○註“《書》曰”至“出徵”。○釋曰:“雲“《書》曰:土爰稼穡”者,《周書•洪範》文。雲“詩曰:對越在天”者,《周頌•清廟》文。雲“王於出徵”者,《小雅•六月》文。
爰、粵、於、那、都、繇,於也。(《左傳》曰:“棄甲則那。”那猶今人云那那也。《書》曰:“臯陶曰:都。”繇,辭。於,乎。皆語之韻絶。○繇音由。於音烏。)
[疏]“爰粵”至“於也”。○釋曰:“皆語之韻絶,嘆辭也。爰、粵於三者又為於乎。○註“《左傳》”至“韻絶”。○釋曰:雲“《左傳》曰:棄甲則那”者,宣二年華元答謳者辭也。雲“《書》曰:臯陶曰都”者,《虞書•臯陶謨》文也。雲“繇,辭”者,繇卦兆之辭也。雲“於乎”者,《周頌•維天之命》雲:“於乎不顯。”是也。
[合攵]、郃、盍、翕、仇、偶、妃、匹、會,合也。(皆謂對合也。○[合攵]音閣。郃,合。盍,鬍臘切。妃音配。)
[疏]“[合攵]郃”至“合也”。○釋曰:皆謂對合也。[合攵]者,《說文》雲:“合會也。”郃者,和合也。盍者,衆合也。《易•豫卦•九四》雲:“勿疑朋盍簪。”翕者,斂合也。《書•臯陶謨》雲:“翕受敷施。”仇者,《左傳》曰:“怨耦曰仇。”偶者,相對合也。《左傳》曰:“大都耦國。”妃者,嘉耦曰妃。匹者,配合也。《大雅•文王有聲》雲:“作豐伊匹。”會者,集合也。《周禮》曰:“時見曰會。
仇、讎、敵、妃、知、儀,匹也。(《詩》雲:“君子好仇”,“樂子之無知”,“實維我儀”。《國語》亦云:“丹朱憑身以儀之。”讎猶儔也。《廣雅》雲:“讎,輩也。)
[疏]“仇讎”至“匹也”。○釋曰:皆謂匹合也。仇者,孫炎雲:“相求之匹。”讎者,儔、侶、輩、類之匹也。敵者,相當之匹也。妃,合耦之匹也。○註“《詩》雲”至“輩也”。○釋曰:雲“《詩》雲:君子好仇”者,《周南•關睢》文。雲“樂子之無知”者,《檜風•隰有萇楚》文。雲“實維我儀”者,《鄘•柏舟》文也。雲“《國語》亦云:丹朱馮身儀之”者,案《周語》惠王十五年,有神降於莘,王問於內史過曰:“今是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實有爽德,協於丹朱,丹朱馮身以儀之,生穆王焉。實臨昭周之子孫而禍福之,夫神一不遠徙遷若。由是觀之,其丹朱乎!”韋氏解云:“馮,依也。儀,匹也。言房後之行有似丹朱,丹朱馮依其身而匹偶之,生穆王焉。”
妃、合、會,對也。(皆相當對。)妃,媲也。(相偶媲也。○媲,普計切。)
[疏]“妃合”至“媲也”。○釋曰:此三者又為當對,妃又為媲,謂相偶媲也。
紹、胤、嗣、續、纂、緌、績、武、係,繼也。(《詩》曰:“下武維周。”緌見《釋水》。餘皆常語。○纂,子管切。)
[疏]“紹胤”至“繼也”。○釋曰:皆聯繼不絶也。紹者,《大雅•抑》篇雲:“弗念厥紹。”胤者,《大雅•既醉》雲:“永錫祚胤。”嗣者,《周頌•酌》篇雲:“載用有嗣。”續者,《小雅•斯幹》雲:“似續妣祖。”纂者,《魯頌•閟宮》雲:“纘禹之緒。”緌、武見註。績者,《陳風•東門之扮》雲:“不績其麻。”係者,係屬之繼。《易》曰:“係小子,失丈夫。”○註“《詩》曰”至“常語”。○釋曰:雲“《詩》曰:下武維周”者,《大雅•下武》文。雲“緌見《釋水》”者,彼雲:“汎汎楊舟,紼縭維之。紼,綷也。縭,緌也。”是矣。
忥、謚、溢、蟄、慎、貉、謐、顗、頠、密、寧,靜也。(忥、顗、頠,未聞其義。餘皆見《詩傳》。○音戲。謚音侍。貉音陌。謐音密。顗音擬。頠,魚毀切。)
[疏]“謚”至“靜也”。○釋曰:皆安靜也。謚者,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溢者,盈溢者宜靜。《周頌•維天之命》雲:“假以溢我。”蟄者,藏伏靜處也。《易》曰:“竜蛇之蟄。”慎者,謹靜也。《大雅》雲:“淑慎爾止。”貉者,靜定也。《大雅•皇矣》雲:“貊其德音。”鄭箋雲:“德政應和曰貊。”謐者,《說文》雲:“靜語也。”密者,《周頌•昊天有成命》雲:“夙夜基命宥密。”寧者,《周頌•良耜》雲:“婦子寧止。”
隕、磒、湮、下、降、墜、摽、蘦,落也。(磒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瀋落也。摽、蘦見《詩》。○隕,於閔切。磒於敏切。摽,婢眇切。蘦音零。)
[疏]“隕磒”至“落也”。○釋曰:皆謂墮落也。隕者,《說文》雲:“從高墜也。”《易》曰:“有隕自天。”磒者,石落也。郭雲:“磒猶隕也。方俗語有輕重耳。”湮,瀋落也。下者,自上而落也。降即下也。《麯禮》謂羽鳥死曰降。墜者,《說文》曰:“從高墮也。”《左傳》曰:“弗敢失墜。”摽者,《召南》雲:“摽有梅。”蘦者,《說文》雲:“草曰蘦,木曰落。”此對文爾。散而言之,他物之落亦言蘦。《鄘風•定之方中》雲:“靈雨既零。”蘦、零音義同。
命、令、禧、畛、祈、請、謁、訊、誥,告也。(禧未聞。《禮記》曰:“畛於鬼神。”○令,力政切。畛,稹。告,𠔌。)
[疏]“命令”至“告也”。○釋曰:皆謂告諭也。命者,使告也。《詩•唐風•揚之水》雲:“我聞有命。”令,發號以告也。《論語》雲:“其身正,不令而行。”畛者,緻告也。祈者,求告也。《書•召誥》雲:“祈天永命。”請者,言告也。婚禮五曰請期。謁者,告白也。《月令》曰:“謁於天子。”訊者,告問也。《詩》雲:“歌以訊之。”誥者,佈告也。《書•大誥》、《洛誥》之類是也。○註“《禮記》曰:畛於鬼神”。○釋曰:下《麯禮》文
永、悠、迥、違、遐、逷、闊,遠也。(《書》曰:“逷矣西土之人。”○迥,戶頂切。逷音惕)永、悠、迥、遠,遐也。(遐亦遠也,轉相訓。)
[疏]“永悠迥違”至“遐也”。○釋曰:皆謂遼遠也。永者,長遠也。《周南•漢廣》雲:“江之永矣。”悠者,《小雅•漸漸之石》雲:“山川悠遠。”迥者,《大雅》雲:“泂酌彼行潦。”迥、泂音義同。遠者,離遠也。《召南•殷其雷》雲:“何斯違斯。”遐者,《大雅•旱麓》雲:“遐不作人。”逷者,古文逖也。闊者,相疏遠也。《邶風•擊鼓》雲:“於嗟闊兮。”永、悠、迥、遠四者,又遠,遐也;遐亦遠也。轉相訓爾。○註“《書》曰:逷矣西土之人”。○釋曰:《周書•牧誓》文也。
虧、壞、圮、垝,毀也。(《書》曰:“方命圮族。”《詩》曰:“乘彼垝垣。”虧通語耳。○壞音怪。圮,房美切。垝音鬼。)
[疏]“虧懷”至“毀也”。○釋曰:皆謂毀敗也。虧者,損毀。《祭義》雲:“不虧其體。”壞者,人毀也,音怪;一云自毀也,乎怪切。圮者,岸毀也。《書》敘曰:“祖乙圮於耿。”垝,是毀垣也。○註“《書》曰”至“語耳”。○釋曰:雲“書曰:方命圮族”者,《堯典》文。孔安國雲:“圮,毀;族,類也。言鯀性狠戾,好比方名,命而行事,輒毀敗善類。”雲“《詩》曰:乘彼垝垣”者,《衛風•氓》篇文也。
矢、雉、引、延、順、薦、劉、繹、屍、旅,陳也。(《禮記》曰:“屍,陳也。”雉、順、劉皆未詳。)
[疏]“矢雉”至“陳也”。○釋曰:皆謂敷陳也。矢者,《書》敘雲:“臯陶矢厥謨。”引者,伸陳也。延,鋪陳也。薦者,饌陳也。繹者,復陳也。《周頌•賚》篇雲:“時周之命於繹思。”屍者,主陳也。旅者,謂布陳也。《大雅•賓之初筵》雲:“殽核維旅。”○註“《禮記》曰:屍,陳也”。○釋曰:《郊特牲》文。
屍、職,主也。(《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詩》曰:“誰其屍之。”又曰:“職為亂階。”)
[疏]“屍、職,主也”。○釋曰:皆謂為之主宰也。○註“《左傳》”至“亂階”。○釋曰:雲“《左傳》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者,成十七年傳云:晉欒書、中行偃遂執公焉。召韓厥,韓厥辭,曰:“昔吾畜於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是其事。雲“《詩》曰:誰其屍之”者,《召南•采蘋》文。“又曰:職為亂階”者,《小雅•巧言》文。
屍,寀也。(謂寀也。)寀、寮,官也。(官地為寀,同官為寮。○寀,七代反。)
[疏]“屍寀”至“官也”。○釋曰:寀謂寀地。主事者必有寀地。寀,采也,采取賦稅以供己有。寀地及言同寮者,皆謂居官者也。○註“官地”至“為寮”。○釋曰:雲“官地為寀”者,《禮運》雲:“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也。雲“同官為寮”者,《左傳》文七年荀林父告先衊之辭也。
績、緒、采、業、服、宜、貫、公,事也。(《論語》曰:“仍舊貫。”餘皆見《詩》、《書》。)
[疏]“績緒”至“事也”。○釋曰:皆事為也。績者,功事也。《商頌》雲:“設都於禹之績。”緒者,事業也。《魯頌•閟宮》雲:“纘大王之緒。”采者,《臯陶謨》雲:“亮采有邦。”業者,學人所有事。《書•周官》雲:“業廣惟勤。”服者,《周南•關睢》雲:“寤寐思服。”宜者,宜其事也。《大雅•鳧鷖》雲:“公屍來燕來宜。”貫者,《魏風•碩鼠》雲:“三歲貫女。”公者,《周頌•酌》篇雲:“實維爾公允師。”○註“《論語》曰:仍舊貫”。○釋曰:《先進》篇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是也。
永、羕、引、延、融、駿,長也。(宋衛荊吳之間曰融。羕所未詳。○羕音樣。)
[疏]“永羕”至“長也”。○釋曰:《說文》雲:“長,久遠也。”《方言》雲:“施於衆長謂之永。”引者,《漢書•律歷志》雲:“十丈為引,引者信也。”顔師古曰:“信讀曰伸,言其長。”延者,《方言》雲:“延,年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又宋衛荊吳之間曰融。”駿者,長大也。
喬、嵩、崇,高也。(皆高大貌。《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崇,充也。(亦為充盛。)
[疏]“喬嵩”至“充也”。○釋曰:皆高大貌。喬,《周頌•般》篇雲:“墮山喬嶽。”《釋山》雲:“山大而高,崧。”嵩、崧音義同。崇者,高貴也,亦為充盛。《樂記》雲:“復綴以崇。”○註“《左傳》曰:師叔,楚之崇也”。○釋曰:宣十二年傳文也。杜註云:“師叔,潘[九亞],為楚人所崇貴。”
犯、奢、果、毅、[剋刂]、捷、功、肩、堪,勝也。(陵犯、誇奢、果毅,皆得勝也。《左傳》曰:“殺敵為果。”肩即剋耳。《書》曰:“西伯堪黎。”○毅音義。)
[疏]“犯奢”至“勝也”。○釋曰:皆謂得勝也。捨人曰:“肩,強之勝也。”孫炎曰:“戡,勝之勝也。”陵犯、誇奢、殺敵為果、緻果、為義、剋殺、捷獲、有功、肩剋、堪任,是皆得勝也。○註“《左傳》”至“堪黎”。○釋曰:雲“《左傳》曰:殺敵為果”者,宣二年君子辭也。雲“《書》曰:西伯堪黎”者,《商頌》篇名也。
勝、肩、戡、劉、殺,剋也。(轉相訓耳。《公羊傳》曰:“剋之者何殺之也。”○戡音堪。)
[疏]“勝肩”至“剋也”。○釋曰:剋亦勝也。《詩•周頌•敬之》雲:“佛時仔肩。”剋也。又為殺也。皆謂得勝而殺之。轉互相訓耳。○註“《公羊》”至“之也”。○釋曰:《公羊》者,在隱元年。經曰:“夏五月,鄭伯剋段於鄢。”傳曰:“剋之者何?殺之也。”
劉、獮、斬、刺,殺也。(《書》曰:“鹹劉厥敵。”秋獵曰獮,應殺氣也。《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獮,鮮。刺,次。)
[疏]“劉獮”至“殺也”。○釋曰:《說文》雲:“殺,戮也。”斬者,文二年《左傳》曰:“狼曋取戈以斬囚。”餘皆具註。○註“《書》曰”至“之也”。○釋曰:“書曰:鹹劉厥敵”者,《周書•君奭》文。雲“秋獵為
獮”者,《釋天》文。雲“應殺氣也”者,言秋氣肅殺,故名“秋獵為獮”。《大司馬》雲:“中秋教治兵,遂以獮田”是也。雲“《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者,僖二十七年傳文也。經云:“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故傳云此也。
亹亹、蠠沒、孟、敦、勖、釗、茂、劭、勔,勉也。(《詩》曰:“亹亹文王。”蠠沒猶黽勉。《書》曰:“茂哉茂哉。”《方言》雲:周鄭之間相勸勉為勔釗。孟未聞。○亹音尾。蠠音密。釗音招。劭音邵。勔音泯。)
[疏]“亹亹”至“勉也”。○釋曰:皆謂勸勉也。敦者,厚相勉也。勖者,《邶風•燕燕》雲:“以勖寡人。”劭者,勉力也。餘皆見註。○註“《詩》曰”至“未聞”。○釋曰:雲“《詩》曰:亹亹文王”者,《大雅•文王》文也。言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德也。雲“蠠沒猶黽勉”者,以其聲相近,方俗語有輕重耳。《邶風•𠔌風》雲:“黽勉同心。”雲“《書》曰:茂哉茂哉”者,《臯陶謨》文也。《書》作懋。茂、懋古今字也。雲“《方言》雲”以下者,案彼雲:“釗、薄,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南楚之外曰薄努。自關而東,周鄭之間曰勔釗,齊魯曰勖茲。”是也。
騖、務、昏、睯,強也。(馳騖事務皆曰勉強。《書》曰:“不昏作勞”,“睯不畏死”。○騖音務。睯音閔。強,其丈切。)
[疏]“騖務”至“強也”。○釋曰:皆謂自勉強也。騖謂馳騖。務謂先務。二者皆以力勉強。孫炎曰:昏,夙夜之強也。○註“《書》曰”至“畏死”。○釋曰:雲“《書》曰:不昏作勞”者,《盤庚》文。雲“睯不畏死”者,《康誥》文。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爾雅》疏敘 | 捲一·序 | 捲一·釋詁第一 | 捲二·釋詁下 | 捲三·釋言第二 | 捲四·釋訓第三 | 捲四·釋親第四 | 捲五·釋宮第五 | 捲五·釋器第六 | 捲五·釋樂第七 | 捲六·釋天第八 | 捲七·釋地第九 | 捲七·釋丘第十 | 捲七·釋山第十一 | 捲七·釋水第十二 | 捲八·釋草第十三 | 捲九·釋木第十四 | 捲九·釋蟲第十五 | 捲九·釋魚第十六 | 捲十·釋鳥第十七 | 捲十·釋獸第十八 | 捲十·釋畜第十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