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閱世心語   》 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季羨林 Ji Xianlin

  不完滿纔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
  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嶽(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於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裏面。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麽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鬥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竜禦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並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藉此以不死。結果,事與願違,仍然是"竜禦上賓"嗚呼哀哉了。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决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衹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槃,落得一個全屍。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談不到什麽完滿的人生。
  至於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後,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駡,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衹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要上進,衹有科舉一途,你衹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瞭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范進為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於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麽完滿呢?
  災難並不限於知識分子:"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瞭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會大大地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结。
  1998年8月20日
  世態炎涼
  世態炎涼,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鬆平常的事,用不着多傷腦筋。元麯《凍蘇秦》中說:"也素把世態炎涼心中暗忖。"《隋唐演義》中說:"世態炎涼,古今如此。"不管是"暗忖",還是明忖,反正你得承認這個"古今如此"的事實。
  但是,對世態炎涼的感受或認識的程度,卻是隨年齡的大小和處境的不同而很不相同的,絶非大傢都一模一樣。我在這裏發現了一條定理:年齡大小與處境坎坷同對世態炎涼的感受成正比。年齡越大,處境越坎坷,則對世態炎涼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齡越小,處境越順利,則感受越膚淺。這是一條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理。
  我已到望九之年,在八十多年的生命歷程中,一波三折,好運與多舛相結合,坦途與坎坷相混雜,幾度倒下,又幾度爬起來,爬到今天這個地步,我可是真正參透了世態炎涼的玄機,嘗夠了世態炎涼的滋味。特別是"十年浩劫"中,我因為膽大包天,自己跳出來反對"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熱的"老佛爺",被戴上了種種莫須有的帽子,被"打"成了反革命,遭受了極其殘酷的至今回想起來還毛骨悚然的折磨。從牛棚裏放出來以後,有長達幾年的一段時間,我成了燕園中一個"不可接觸者"。走在路上,我當年輝煌時對我低頭彎腰畢恭畢敬的人,那時卻視若路人,沒有哪一個敢或肯跟我說一句話的。我也不習慣於擡頭看人,同人說話。我這個人已經異化為"非人"。一天,我的孫子發燒到四十度,老祖和我用破自行車推着到校醫院去急診。一個女同事竟吃了老虎心豹子膽似的,幫我這個已經步履蹣跚的花甲老人推了推車。我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如吸甘露,如飲醍醐。這件事、這個人我畢生難忘。
  雨過天晴,雲開霧散,我不但"官"復原職,而且還加官晉爵,又開始了一段輝煌。原來是門可羅雀,現在又是賓客盈門。你若問我有什麽想法沒有,想法當然是有的,一個忽而上天堂,忽而下地獄,又忽而重上天堂的人,哪能沒有想法呢?我想的是:世態炎涼,古今如此。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以及任何一個生物,從本能上來看,總是趨吉避兇的。因此,我沒怪罪任何人,包括打過我的人。我沒有對任何人打擊報復。並不是由於我度量特別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是由於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諸躬。假如我處在別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動不見得會比別人好。
  1997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人生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第4節:走運與倒黴第5節:緣分與命運第6節:牽就與適應
第7節:謙虛與虛偽第8節:時間第9節:成功
第10節:愛情(1)第11節:愛情(2)第12節:知足知不足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第17節:論朋友第18節:談孝
第19節:老年談老第20節:老年四"得"第21節:老年十忌(1)
第22節:老年十忌(2)第23節:老年十忌(3)第24節:老年十忌(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