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人情 連城璧   》 捲三 乞兒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      李漁 Li Yu

  詞雲:好漢從來難得飽,窮到乞兒猶未了。得錢依舊濟顛危,甘死溝渠成餓莩。叫化銅錢容易討,乞丐聲名難得好。誰教此輩也成名,衹為衣冠人物少。
  右調《玉樓春》這首詞是說明朝正德年間,一個叫化子的好處。世上人做了叫化子,也可謂卑賤垢污不長進到極處了,為甚麽還去稱贊他?不知討飯吃的這條道路雖然可恥,也還是英雄失足的退步,好漢落魄的後門,比別的歹事不同。若把世上人的營業從末等數起,倒數轉來,也還是第三種人物。
  第一種下流之人是強盜穿窬,第二種下流之人是娼優隸卒,第三種下流之人,纔算是此輩。此輩的心腸,衹因不肯做強盜穿窬,不屑做娼優隸卒,所以慎交擇術,纔做這件營生。
  世上有錢的人,若遇此輩,都要憐憫他一憐憫,體諒他一體諒。看見懦弱的乞兒,就把第二種下流去比他,心上思量道:“這等人若肯做娼優隸卒,那裏尋不得飯吃,討不得錢用,來做這種苦惱生涯?有所不為之人,一定是可以有為之人,焉知不是吹簫的伍相國,落魄的鄭元和?無論多寡,定要周濟幾文,切不可欺他沒有,把惡毒之言去詬詈他,把嗟蹴之食去侮慢他。”
  看見兇狠的乞兒,就把第一種下流去比他,心上思量道:“這等人若做了強盜穿窬,黑夜之中走進門來,莫說傢中財物任他席捲,連我的性命也懸在他手中,豈止這一文兩文之錢,一碗半碗之飯?為甚麽不施捨他,定要逼人為盜?”人人都把這種心腸優容此輩,不但明去暗來,自身有常享之富貴,後世無乞丐之子孫;亦可使娼優漸少,賊盜漸稀;即於王者之政,亦不為無助。
  陳眉公雲:“釋教一門,乃朝延傢中絶大之養濟院也。使鰥寡孤獨之人悉歸於此,不致有煢民無告之優。
  ”我又云:“卑田一院,乃朝廷傢中絶大之招安寨也。使遊手亡賴之人悉歸於此,不致有饑寒竊發之慮。”這兩種議論都出自己裁,不是稗官野史上面襲取將來的套話,看小說者,不得竟以小說目之。況且從來乞丐之中,盡有忠臣義士、文人墨客隱在其中,不可草草看過。至於亂離之後,鼎革之初,乞食的這條路數,竟做了忠臣的牧羊國,義士的采薇山,文人墨客的坑儒漏網之處,凡是有傢難奔、無國可歸的人,都托足於此。有心世道者,竟該用招賢納士之禮,一食三吐浦,一沐三握發,去延攬他纔是,怎麽好把殘茶剩飯去褻瀆他?我如今先請兩位教化陪客與本傳做個引子,一個是太平時節的文人墨客,一個是亂離時節的義士忠臣,說來都可以新人耳目。
  明朝弘治年間,曾有一個顯宦,忘其姓名。他因出使琉球,還朝覆命,從蘇州經過。慕虎丘山上風景之勝,特地泊了座船,備了筵席,又開一樽名酒,叫做葡萄釀,是琉球國王送他做下程的,攜到山頂之上。帶了幾個陪賓,把絨單鋪了,一邊飲酒,一邊賦詩。
  正在那邊搜索枯腸,忽然有個乞兒走上山來,立在面前討酒吃。顯宦大怒,說他阻撓筆興,攪亂吟思,可恨之極,分付傢人驅逐他。
  他不慌不忙,回覆那顯宦道:“我衹說列位老爺相公在這邊做甚麽難事,所以怪人攪擾,卻原來是做詩。
  做詩有甚麽難處,怕人攪擾?我自討我的飯,你自做你的詩,兩不相妨,何須發惱?”說了這兩句,衹是立了不動。
  那顯宦對着傢人,高聲大怒道:“面前立了個叫化子,如何做得好詩出來?還不快趕他去!”乞兒道:“面前立了個叫化子,就做不出好詩來;若還立了個正經人,連好字也寫不出了。虧那唐朝的李太白,面前坐了個皇帝,又立了個貴妃,尚且下筆如流,做出《清平調》三首,為千古之絶唱。難道從古及今,衹有李太白一個,纔稱得才子,列位老爺相公,還算不得詩翁麽?”顯宦聽了這些話,氣得目定口呆,要忍耐又忍耐不住,要發作又發作不得,與那幾個陪賓面面相視。
  有一個陪賓道:“他不過在說平話的口裏,聽了幾個故事來,在這邊調唇弄舌,曉得《清平調》是甚麽東西?且待我盤他一盤。”就對乞兒道:“我且問你。‘清平調’還是古風,還是律詩,還是絶句?”乞兒道:“不是古風,不是律詩,也衹怕不是絶句。”衆人道:“這等是甚麽詩體?”乞兒道:“‘清平調’三個字,就是詩體了,何須問得?”衆人笑了一陣,又問他道:“這三首詩是為何而作?詩裏面的意思,是說的一件甚麽東西?”乞兒道:“‘清平調’三個字,就是詩的意思了,又何須問得?”衆人又笑了一陣,就對他道:“何如?
  你的馬腳露出來了。這三首詩,是為詠牡丹而作,叫做七言絶名。詩體尚且不知,題義全然不解,竟在這裏瞎猜。橫也是‘清平調’,竪也是‘清平調’,‘清平調’是件甚麽東西,可是吃得的麽”乞兒道:“這等說來,列位相公認錯了。這三首詩,不但不是絶句,亦且叫不得是詩,乃是三篇樂府。但凡詩詞裏面,可歌而不不唱者,謂之詩;可歌而兼可唱者,謂之樂府。若還這三首是詩,當初的題目,就該是‘詠牡丹’三字,不該叫做《清平調》了。所謂調者,就是詞麯裏面越調、商調、大石調之類是也。玄宗天子出這個題目與他,原是要被之管弦,使伶工演習,見得海宴河清,朝廷無事,聖天子安坐深宮,終日看名花,親國色,宴樂清平的意思,所以叫做《清平調》。
  這三首稱府的妙處,在於文采既佳,宮商又協,所以喜動天顔,受了許多寵賜;若單單衹取文采,不過是幾首詠物詩罷了,為甚麽千古相傳,以為絶調?如今列位相公,詩體也不叫做盡知,題義也不叫做甚解,虧得生在今時,做仕宦的陪賓,還可以藏拙;若還也生在唐朝,與李太白一同應製,衹怕文字做來未必中式。不但賞賜輪不着,連那兩盞竜鳳燈籠還要藉重尊手提了,送李太白回院也不可知。”說過這些話,又拱拱手道:“乞兒粗鹵,不知忌諱,衝撞列位相公,莫怪莫怪。”衆人聽了,氣得面如土色,恨不得把頭髮揪了過去,痛打一頓,方纔暢快。
  衹因礙了主人,不好動手。
  那顯宦見他應對如流,又且說得理明義暢,知道是個文人墨士流落下來的,詞色之間,有些要優待他的意思。怎奈那些陪賓不服,不肯作興他。
  內中有一個道:“他那些話,都是別處聽來的,世上盡有談今說古,口若懸河的人,乃至提起筆來,一個字也寫不出。
  如今求老先生考他一考,若還筆下寫來的,也像口裏這等便捷,晚生們情願讓你上坐。”那顯宦就對乞兒道:“你會做詩麽?”
  乞兒道:“像李太白那樣的樂府,果然做不出,若還衹要成篇,不論音律,與這幾位相公唱和起來,或者也還應會得過。”
  顯宦道:“取一幅詩箋、一副筆硯與他。”乞兒道:“這等求老爺命一個題,限一個韻。”顯宦道:“詩的題目不過是登高眺遠的意思,隨意做來就是了。料你做叫化子的人識不多幾個字,不好把險韻難你,限一個‘上大人’的‘上’字罷了。”
  乞兒提起筆來,先寫個‘一’字,後寫個‘上’字,就丟下筆來,袖手而立,卻像做不出的光景。
  那些陪賓看了,個個都掩口而笑。顯宦道:“我說你的胸中,不過一兩點墨水罷了,曉得做甚麽詩。纔寫得兩個字,就住了手,世上有兩個字一首的詩麽?”乞兒道:“不瞞老爺說,乞兒的纔雖然不如李太白,平日做詩的毛病卻與他一般,先有了鬥酒,然後纔有詩百篇。若還要我幹做,其實是做不出的。”
  顯宦道:“就賞他一碗酒。”管傢斟了一大碗,放在桌上,乞兒一吸而盡,提起筆來,依舊寫個“一”字,寫個“上”字,又丟下筆來,袖手而立。顯宦大怒道:“為何又是這兩個字,寫了這兩個字又不動了?”乞兒道:“衹因纔多酒少,接濟下來,所以筆機幹澀,寫不成篇。求老爺再賜幾碗,還你一揮而就。”顯宦道:“這等再賞他一碗。”管傢又斟一碗與他。
  他吃盡了,提起筆來,增上個“又”字,再寫“一上”二字,依舊丟下筆來,袖手而立。顯宦道:“如今還有甚麽講?”
  乞兒道:“畢竟是酒少的原故,若飲盡此壺而詩不成者,罰以金𠔌酒數。”顯宦對傢人道:“我明曉得他是騙酒吃,就拚這一壺捨他,若還再做不出,一總與他算帳就是了。”乞兒一手舉筆,一手拿碗,叫管傢不住
  的斟。吃了一碗,仍寫“一上”二字。那些陪賓見他寫來寫去,不過是這兩個容易字,知道是白丁無疑了,正要打點報仇,不想吃完之後,就把這幾個容易字眼湊成一句,後面又續上三句,恰好是一首眺望的詩。顯宦取
  去一看,不覺大驚大笑,喝采起來。其詩云: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與青天傍;等閑回首白雲低,四海五湖同一望。
  顯宦捏了這幅詩箋,扯那幾個陪賓到背後去商議,說此人口氣極大,必非以下之人,要拉他入席同飲。那幾個陪賓衆口一詞,都說朝廷重臣與乞丐之人同坐,近於失體,旁人傳播開去,有礙官箴。顯宦躊躇了一會,掉轉身來,正要與他說話,不想他詩成之後,飄然而去,任憑呼喚,再不回頭。
  顯宦沒奈何,衹得分付一個管傢尾他下山,察其動靜。衹見走到山腳之下,有三、四個絶標緻的名妓接他下船,替他除去破帽,脫去破衣,換了新巾豔服,大傢笑做一團,開船飲酒而去。連岸上的人,也都拍掌,呵呵笑個不祝管傢問道:“方纔上船去的是何等之人?為甚麽原故假裝這個模樣?”岸上人道:“這是本處一個解元相公,姓唐名寅,表字伯虎。字畫文章俱是當今第一,極喜詼諧玩世人,人都叫他風魔解元。起先你傢老爺將要上山的時節,他的酒船泊在你們船邊,聞得你們船上開了一瓶好酒,他垂涎不過。後來見你老爺上山,他對那些名妓道:‘怎麽樣生個法子,走上山去騙他幾杯,嘗一嘗滋味纔好。’有個名妓道:‘如今的仕宦,那個不曉得名士之中有個唐伯虎,你拚得寫個名帖走去拜他,怕他不留你坐首席?唐伯虎道:‘寫晚生帖子幹謁要津,是當今名士的長技,我一嚮恥笑他們的,此戒斷不可破。況且明明白白走去撞席,也覺得沒有波瀾。
  須要生個妙法,去吃了他的酒來,還不使他知道姓名,方纔有趣。’有個名妓道:“這等說,除非做齊人乞食的故事,方可必得,衹怕你沒有這副臉皮。’唐伯虎道:‘才人玩世,何所不可?畢吏部為酒而做賊,賊尚可做,況於乞丐乎?’隨即換了破衣破帽,扮做叫化子,走上山來騙酒吃。方纔下山的時節,我見他沉醉醺醺,想是中了他的詭計了。”管傢就把做詩吃酒的話,與他說了一遍,如飛走上山去,回覆主人。
  顯宦大驚道:“原來就是唐伯虎!這樣一個大名公,竟與他當面錯過,可惜可惜!”埋怨那些陪賓道:“我原要禮貌他,都是兄們不肯,阻塞賢路,使他做了玩世不恭的畸人,使我做了賢愚不辨的俗吏。這樁奇事,將來必傳。萬一有人做起戲來,我面上這兩筆水粉,是兄們見惠的了。”把那幾個陪賓說得啞口無言,羞慚滿面。
  第二日備了一副盛禮,又攜了一樽葡萄釀,進城去訪唐伯虎。唐伯虎辭了禮物,止受名酒一樽,當面開了,與他盡歡而別。臨別之時,顯宦問他求畫。他就把昨日的故事,畫做一幅着色山水,叫做《六如山人乞食圖》。這幅名畫與這樁韻事,至今流傳,以為實跡。
  他雖然不是真正乞兒,卻也擺了一時三刻的糙碗,穿了七拼八補的衲頭,騙許多好酒吃下肚,還博個風流豪傑之名。這是文人墨客的故事了。
  那個忠臣義士,去今不遠,就出在崇禎末年。自從闖賊破了京城,大行皇帝遇變之後,凡是有些血性的男子,除死難之外,都不肯從賊。傢亡國破之時,兵荒馬亂之際,料想不能豐衣足食,大半都做了乞兒。
  聞得南京立了弘光,衹說是個中興之主,個個都伸開手掌,沿途抄化而來,指望輔佐明君,共討國賊。誰想來到南京,見弘光貪酒好色,政出多門,知道不能中興,大失從前之望。
  到那時節,卑田院中的隱士熬不得饑餓,出來做官的,十分之中雖有八九分,也還有一二分高人達士,堅持糙碗,硬着衲衣,寧為長久之乞兒,不圖須臾之富貴。
  所以明朝末年的叫化子,都是些有氣節、有操守的人。若還沒有氣節,沒有操守,就不能夠做官,也投在流賊之中,搶擄財物去了,那裏還來叫化?彼時魚竜混雜,好歹難分,誰知乞丐之中盡有人物。
  直到清朝定鼎,大兵南下的時節,文武百官盡皆逃竄,獨有叫化子裏面死難的最多,可惜不知姓名,難於記載。衹有江寧府百川橋下投水自盡的乞兒,做一首靖難的詩,寫在橋堍之上,至今膾灸人口。其詩云:三百餘年養士朝,一聞國難盡皆逃。
  綱常留在卑田院,乞丐羞存命一條。
  這豈不是乞丐裏面的忠臣義士?話體煩絮,且把正事說來。
  明朝正德年間,山東路上有個知書識字的乞兒,混名叫做”窮不怕”。為人極其古怪,忽而姓張,忽而姓李,沒有一定的姓氏。今日在東,明日在西,沒有一定的住居。有時戴方巾,穿綢絹,做乞丐之中第一個財主;有時蓬頭赤腳,連破衣破帽都沒有,做叫化裏面第一個窮人。
  為甚麽沒有定姓?他原是個舊傢子弟,衹因為人輕財重義,把金銀視為糞土,朋友當做性命;又喜替人抱不平,鄉裏之中有大冤大屈的事,本人懦弱不能告理,他就挺身出頭,代他伸訴。不上幾場官司,幾年揮霍,就把數千金産業費得罄盡,弄得倉無一粒,囊無半文。
  平昔受恩的朋友,見他窮了,分文不肯藉貸;連自傢的妻子,沒穿少吃,饑寒不過,也逼他做起朱買臣來。
  他因看破世情,毫無眷戀,竟把妻孥棄了,飄然出門,隨他嫁也得,守也得,衹攜一根棒,一隻碗,做個不驕妻妾的齊人,在外面乞食。
  知道自己不長進,玷辱祖宗,怕人知道姓氏,說他是某人之子,某人之孫,要把”叫化”二字封贈先人,所以不肯說出直言,忽而姓張,忽而姓李。
  為甚麽沒有定居?他道:“叫化”兩個字,也是隨人解說得的,若還衹顧口腹,不惜廉恥,把幾十個“老爺”、“奶奶”換他一文低錢,叫了又叫,化了又化,這就是叫喚之“叫”、募化之“化”了;若還做得清高,計得廉介,在乞息裏面行些道義出來,使人見了,個個思忖道:“乞丐之人尚且如此,豈可人而如乞丐乎?
  ”這等做來,就是勸教之“教”、變化之“化”了。
  每一分人傢,終身衹討他一次。這一次又衹討他一文,在我不傷其廉,在人不傷其惠。當初做官的裏面,有個”一錢太守”。做太守的人,每一個百姓取他一文錢,尚且不叫做貪墨,何況於乞丐之人?若還守定在一處,討過的人傢終日去討,不但惹人憎嫌,取人唾駡,就是自己心上也覺得不安;不如周遊列國,傳食四方,使我的教化大行於天下,天下好施喜捨的人,要見我第二面也不能夠,就像天上的神竜一般,使人見首而見不尾,何等清高,何等廉介!他立定了這個主意,所以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再不曾在一個地方住上一年半載。
  為何忽然財主,又忽然做了窮人?衹因他天性慷慨,最惡的是慳吝之人。古語道得好:“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他就做了叫化子,依舊還輕財重義。自己要別人施捨,討來的錢鈔又要施捨別人。
  財主人傢見他討飯討得清高,做人做得硬掙,又且通今識古,會做幾首粗淺詩詞,都不把他做乞兒看待。
  見他走進門來,不是親手遞茶,就是喚人送飯;不是解開串頭揀一大錢,就是攤開銀包拈一小塊,都不消他開口,輸心樂意的施捨他。
  所以他的錢財,極來得容易,一日到晚,定有幾百個絶大的銅錢,幾十塊極碎的銀子。若肯攢積起來,不但不消叫化,還可以恢復舊業,做個中興財主。
  怎奈他舊性不改,竟像銀子錢財上面有刀鋒劍芒,要割人手掌的一般,有了幾分,定要散去,决不肯留在身邊過夜。看見同伴之中,有時運不濟,叫化不來的,論分論錢周濟他;有病倒在床,不能出去叫化的,論年論月供給他。這或者是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意思,也還罷了。
  有時討到窮苦人傢,見他傢中糧絶,竈上煙消,死者無棺,病者少藥,就不覺動起惻隱心來。豈但不要他施捨,還嚮舊薄包裏傾出冷飯,倒送於施主充饑;破布袋中摸出金錢,反施與檀那作福。
  所以叫化得來的時節,三五日不做好漢,買些衣服,穿着起來,就是乞丐之中第一個財主;撒漫去了的時
  節,一兩日沒人接濟,衣裳賣盡,出身露體,就是叫化裏面第一個窮人。
  人見他窮到叫化的地步,還不回頭,叫做”窮不怕”。叫到後來,凡是北京、河南、山東、山西的人,沒有一個不知其名,他竟做了乞丐之中的名士。人人都望他上門,要看是怎生一面孔,做人這等異樣。
  一日討到山西太原府,也是他運限不利,劫數難逃,名士的遭際忽然偃蹇起來。初到地方叫化,衹有一個好善的妓婦,留他吃了頓飽飯,出門的時節還約他再來走走。
  ”窮不怕”是討過一次不討第二次的,怎麽還肯再去。那曉得除了這個信女,再沒有第二個善男。討了四五日,低錢不見一文。在人傢門首立上幾個時辰,討不得關碗冷粥,一塊鍋巴。臨捨他的時節,還要駡上幾聲,把飯食丟在地下,等他自拾;再沒有和顔悅色,在手裏遞與他的。
  “窮不怕”是有俠骨的人,寧可忍饑受餓,使性出門,不肯受那嗟蹴之食。一連餓了幾日,不覺眼中發花,耳內蟬鳴,一張沒倚靠的肚皮,吸到背脊上去,看看要做伯夷、叔齊了。
  自己宿在冷廟之中,反復思量道:“我往常的叫化時運,是從來少有的,為甚麽沒原故倒起運來?雖然說是叫化的人,就活到一百歲少不得是餓死,衹是我這叫化子比別人不同,多活一年,還替世上的人多做一年好事。難道不老不病,就是這等死了不成?”想過一會,忽然醒悟轉來道:“是了。往常人肯施捨,一來是重我的人品,二來是慕我的名聲,所以一見了面,就相待如賓,錢財飯食,不求而至。我如今初到地方,又不曾有人替我先容,說有個輕財重義的‘窮不怕’,要到這邊來行道,大傢作興他一作興;我又不曾自己稱名道姓,說我就是遠近知名的‘窮不怕’,初到這邊來糊口,求列位看顧一看顧。他知道我是何人,肯破格相待我?如今沒奈何,衹得要做毛遂自薦了。把近來做名士的訣竅也要試驗出來,使他知道我,在盛名之下,纔好尊敬我。”算計定了,就買一張大綿紙,褙做幾層,做一首七言四句的詩,寫在上面,就如星相醫卜的招牌一般,捏在手裏,走到人傢去叫化。其詩云:仗義疏財“窮不怕”,自書名號肩頭挂。
  別人施我我施人,叫化之中行教化。
  拿這張招牌,熬着餓肚,到街上去東走西撞。衹說“窮不怕”三個字是棵搖錢樹,街上人見了,衹恨相見之晚,豈有當面錯過,竟不延納之理?誰想天下之事盡有出之意外的。未挂招牌之先,銀子銅錢雖然討不着,還有些殘茶剩飯與他看看,做個望梅止渴,畫餅充饑;自挂招牌之後,冷粥要留來養貓,鍋巴要拿去喂狗,沒得與他見面。
  “窮不怕”立得腿酸,叫得口渴,還討一頓棍子打了出來。
  一個太原城裏,不知幾十萬人傢,不約而同,都是如此,竟像寫了合同議約,要餓死他的一般。不知是甚麽原故?他衹得嘆口氣道:“道之不行也歟,命也。‘窮不怕’其如命何!”回到冷廟之中,丟了招牌,也不求生,也不尋死,衹是仰天僵臥,做個束手待斃而已。
  可憐他是餓壞的人,那裏經得再餓?衹消一日一夜,沒有水漿下肚,就覺四肢冰冷,目定口張,衹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看官,你說“窮不怕”的教化處處大行,獨有太原行不去;別處的人都喜施捨,獨有太原不喜施捨,這是甚麽原故?要曉得太原人,也是極慕他的,衹因終日放在口裏,說來說去,看見乞兒上門,就呵叱他道:“你不曉得叫化裏面有個‘窮不怕’麽?一分人傢衹討一次,到第二次就請他也不來了,這纔是個好花子。你為何不學他一學,三日兩頭衹管上門來惹厭,我們就有錢也不捨你,要留在這邊,等那‘窮不怕’。”人人都是這等說。
  傳播開去,就有個遠方乞兒,要射起利來,竟假冒“窮不怕”之名,先到太原來行道。太原人都把他面龐舉止細細看了一遍,然後把銀錢送他,飯食請他,那個乞兒倒撰了一註大錢而去。臨去的時節,又對衆人道:“我‘窮不怕’是一匹好馬,再不吃回頭草的。如今擾過一次,以後再不來了。衹恐怕有無恥之徒,等我去後,歇上一年半載,假冒我的賤名來攪擾地方,不但費了施主的錢鈔,又且壞了不肖的名聲。列位緊記此言,切不可被人欺騙。”所以太原之人,一來錯認了前人之貌,二來誤聽了先入之言,起先既把假的當做真的,如今自然把真的當做假的了。所以一見了他,就像仇人一般,半個銅錢不肯輕捨,連那一塊鍋巴,半碗冷粥,勉強
  丟擲與他,還像違了聖旨的一般,怎麽肯歡歡喜喜的出手?“窮不怕”衹因名高緻纍,弄到生計索然,又沒人對他說,他那裏得知?彼時餓到九死一生之際。本處的地方總甲,往常巴不得死了乞丐,好往各傢科斂銀錢,多少買幾個蘆席捲了死人,擡去埋了,餘剩下來的,好拿去買酒肉吃。此時見“窮不怕”渾身冰冷,料想沒有生機,就不等他斷氣,先到各傢科斂。
  偶然斂到一個娼婦人傢,那個娼婦姓劉,是太原城中第一個名妓,正接着一個財主嫖客,與他對坐下棋。
  聽見說死了乞兒,就把棋子丟下了,連忙問道:“那叫化子是那裏人?可曉得他的名字?”地方道:“是山東路上來的,混名叫做‘窮不怕’。”妓婦大驚道:“這是一尊活菩薩,為甚麽沒病沒痛,就會死了?”地方道:“是沒人施捨,餓死了的。”妓婦連聲嘆息,說:“這個乞兒,本處的人不曉得他的來歷,我當初在山東居住,他也在山東叫化,衹有我認得他,這個纔是真正‘窮不怕’,以前來的那一個是冒名的。”嫖客道:“乞丐的人,有甚麽好處,別人冒起名來?”妓婦把他生平善行,對嫖客述了一遍。
  嫖客道:“這衹怕是傳聞的話,乞丐裏面那有這等好人?”
  妓婦道:“耳聞是虛,眼見是實,他的好處我不但眼見,還親自受他恩惠過的。不瞞相公說,我十二三歲的時節,傢裏徹窮,母親死了三日,不能備辦棺衾。他叫化叫到我傢來,我對他痛哭道:‘母親的屍骸暴露,尚且不能收殮,那有銅錢打發你?
  他起先不信,及至領他看過屍首,他就動了惻隱之心,取出一包銀子,雖然不上一兩,倒有七、八百塊,都是叫化來的,又湊上幾百銅錢,送與我傢父親,措辦棺木。我傢正在危急之際,顧不得羞恥,衹得受了他的。若不是他周濟,母親的骸骨幾乎不能收殮,他竟是我的恩人。前日走進門來,我便認得他,他還認不得我。
  衹留他吃得一頓飯,約他改日再來,要對他說出原情,重重的報他一報他。那裏曉得幾日不見,就餓死了,豈不可憐。”說完,不覺淚下起來。
  嫖客道:“他既然助你葬親,我如今也替你還他一口棺木,再做些好事超度他超度,也就可以報得他了。
  ”妓婦道:“若得如此,感恩不荊”嫖客就分付傢人,取五兩銀子,交與地方總甲備辦棺衾,待收殮之後,再叫和尚超度他。妓婦恐怕地方總甲侵漁入己,叫傢人跟去,面同收殮。
  誰想買了棺木擡到廟中,把死人一看,還是不曾絶命的。
  傢人討些熱湯灌了幾口,就漸漸有些生氣,再把粥湯灌灌,不覺對人說起話來,說:“我是餓死的人,一個銅錢、半碗冷飯,尚且沒人施捨,這口棺木是從那裏來的?滿城的財主都要罷我於死地,列位是何等之人,又為何肯來救我?”地方與傢人把妓婦感他昔日之恩,嫖客助他棺衾之費的話,說了一遍。“窮不怕”大驚道:“難道如今世上還有個知恩報德的人不成?這是樁奇事了。這等看來,不但我乞丐之中有人物,連娼優隸卒之中也有人物了。”驚喜了一會,就勉強掙紮起來,買些點心吃吃,央傢人扶了,走去拜謝恩人。妓婦見他活了,不勝之喜,連忙取飯食款待他。
  嫖客問他道:“你往常窮不怕,如今窮怕了麽?”他點點頭道:“窮怕了。”嫖客道:“你以後有了錢財,還敢浪用麽?”
  他搖搖頭道:“再不敢浪用了。”嫖客對妓婦道:“他大難不死,又能悔過,將來必有好處。你當初既受過他的恩惠,如今又沒有親人,何不與他結為兄妹。留在傢中,把些閑飯養他,一來報恩,二來積德,何等不妙?”妓婦道:“我也正要如此。”就在嫖客面前,對天拜了幾拜。從此以後,妓婦呼他為兄,他呼妓婦為妹,兩個相處得極好。
  過了三、五日,“窮不怕”有些厭煩起來,自己思量道:“我當初破傢之後,衹因不屑做娼優隸卒,所以出來叫化。如今爭了十年餓氣,又從新跟了妓女,做起烏龜親眷來,圖哺啜而喪聲名,豈不是為小而失大?”
  就托故辭了妓婦與嫖客,要往別處走走。嫖客留他不住,衹得分付了道:“你這等一個人,為甚麽好事不做,衹想去叫化?你看從來叫化裏面,那一個是有收成的?我如今贈你五十兩銀子,你拿去做本錢,尋些生意做做,節不可再去叫化了。”說完,就分付傢人開開皮匣,取出一錠大元寶,親手交付與他。
  “窮不怕”再三推辭,推辭不脫,衹得受了。妓婦又分付他道:“你是個慷慨的人,有的這註銀子,少不得看見窮人又要施捨;捨去之後,少不得又像前日的故事。衹怕餓死在別處,沒有第二個灌粥湯、捨棺木的人了。我如今把個戒指送你,你戴在手上,但凡要用銀子的時節,就想着我的話,急急要止住了,不可再照以前撒漫。”說完,就退下一個金戒指,替他戴在手上。
  “窮不怕”千恩萬謝,拜別出門。心上思量道:“有了這五十兩銀子,自然該做生意了,難道還好叫化不成?衹是一件,我自有生以來,不曾做過生意,不知那一樁買賣做得。萬一做折了本,依舊叫化;不如把銀子藏在身邊,再叫化幾時,看世上的生意是那一樁最穩,學些本事在肚裏,然後去做,也不為遲。”算計定了,就離了太原地方,到北京保定府高陽縣去行道。也虧他善聽忠言,不違諫諍,把妓婦叮囑的話緊緊記在心頭,半個低錢不敢浪用,準準熬了一個月。
  到一月之後,又是他月建不利,劫數難逃。每日清晨起來,到街上叫化,衹見個四十多歲的婦人,跪在一個鄉宦人傢門首,不住的磕頭。磕一個頭,叫一聲道:“天官老爺,還了我的人罷!”一連磕上幾百個頭,方纔走了開去。今日如此,明日也如此。冤傢湊巧,“窮不怕”不去,他再不來;他若不來,“窮不怕”也不去,竟像約定的一般,日日在他門首撞着。
  一連遇見十幾次,“窮不怕”惻隱之心又有些動彈起來。
  待他轉去的時節,跟住了他,走到個僻靜去處,叫住了問道:“老奶奶,你為甚麽事跪在人傢門首磕頭?
  有甚麽苦情,對我說一說看。”那婦人正在悲苦之際,聽見後面有人叫喚,巴不得立住了告訴一番,等人替他區處;及至回轉頭來,看見是個叫化子,那裏有口對他說話?啐了一聲,往前竟走。
  “窮不怕”不好再問,衹得跟他回去,看他住在那裏,再做計較。跟了許多路,跟到個冷落鄉村,那婦人走進一間草屋,就把門栓上,放聲大哭起來。
  哭了一陣,隔壁有個婦人勸他道:“周大娘,不要哭,你傢大姐是取不轉來的了,落得省些腳步,以後不消去罷。”那婦人道:“我銀子又措辦不來,勢力又敵他不過,難道把個活剝剝的女兒坑死在他傢裏不成?少不得日日去磕頭,若討得女兒入來,當做求他;討不得人來,當做咒他。看他怎麽樣發落我?”“窮不怕”未問之先,見他終日磕頭禮拜,還怕是解不開的冤結;及至跟到門前,聽見說出”銀子”二字,心上就寬了一半,腰間那個元寶竟像要動起來的一般。就把婦人的門敲幾下道:“周大娘,送女兒的來了,快些開門。”那婦人聽見這一句,又驚又喜,衹說果然是鄉宦的管傢送女兒上門,連那隔壁的婦人也替他歡喜不過,大傢走出來迎接。誰想開門一看,就是那個不識高低、好管閑事的叫化子。
  婦人又啐一聲道:“孽冤魂,窮餓鬼,為甚麽不去討你的澇飯,衹管跟住我歪纏?我的女兒在那裏?為甚麽敲門打戶,騙起人來?”“窮不怕”道:“大娘不要發惱,我這個叫化子比別的叫化子不同,是替人分得憂、挑得擔的,我見你日日在人傢門首磕頭,畢竟在甚麽冤枉之事,所以跟住了問你。誰想你並不回言,我衹得隨你回來,察其動靜。方纔聽見這位大娘勸你,你說勢力又敵他不過,銀子又設處不來。這等說,若有了銀子,就可以取得人出了。請問你的令愛還是賣與他的,當與他的?請說一說,我替你區處。”那婦人笑一笑道:“好大力量,好大面皮,高陽城不知多少財主,多少貴人,我個個都告訴過了,不曾見有一毫用處。你一個討飯吃的人,自己性命養不活,要替人處起事來,可不是多勞的氣力?”“窮不怕”道:“這等說起來,大娘見左了。如今世上那有個財主肯替人出銀子、貴人肯替人講公道的?若要出銀子、講公道,除非是貧窮下賤之人裏面,或者還有幾個。我這叫化的人,衹因窮到極處,賤到極處,不想做財主,不望做公卿,所以倒肯替人代些銀子,講些公道。你但說來,衹要銀子取得人出,還你一個令愛就是了,何須管我叫化不叫化。”那婦人還不肯信,衹說是油嘴花子,要騙他茶飯吃的,隨他盤問,再不開口。
  隔壁的婦人道:“周大娘,你也忒煞執意,他雖是叫化的人,也難為他一片好意,便對他說說也不妨事,難道費你甚麽本錢?”那婦人卻不得鄰捨體面,衹得告訴他道:“我這個女兒,今年十六歲了。三年之前,我丈夫去世,沒有一個倚靠的人,地方上有幾個光棍,見我女兒生得眉清目秀,就起不良之心,沒原沒故生出詭計來,說我丈夫在日曾把女兒許他,要白白領去做媳婦。見我不肯,竟要告起狀來。方纔那個鄉宦不知從那裏知道,就教管傢來對我說道:‘我傢老爺聞得地方光棍要白占你女兒,十分不服,要替你出頭。你若肯假寫一張賣契,衹說賣與我傢老爺,他們自然斷了妄想。若再來與你講話,待我老爺拿個帖子送到縣裏去,怕不打斷他狗筋。待事平之後,歇上一年半載,把女兒交付還你,尋好人傢做親就是。’我聽了這些話,衹說果然是好意,就央人寫了一張賣契,填了三十兩虛價,連女兒送到他傢。還磕了許多頭,謝他的恩德。自從送去之後,地方上的光棍就果然斷了妄想,不敢再提前事。如今過了三年,是非也息了,女兒也大了,我要領他回來,招個女婿養老。誰想那鄉宦又起不良之心,要收我女兒做校我知道落了圈套,跳不出來,衹得依從了他。又誰想那鄉宦的夫人,是高陽城裏第一個妒婦,聽見丈夫要收我女兒,就把我女兒百般磨滅,做定了規矩,每日要打一百皮鞭,副我去領,及至我走去領,那鄉宦又留住不發,說:‘你若要領去,須照賣契上的銀子,一本一利,還得清清楚楚,我這裏方纔發人;若少一釐,不要癡想。’我如今要贖,又沒有這註銀子;若還不贖,女兒又吃打不過,衹得日日去磕頭,指望他過意不去,或者把女兒還我也不可知。誰想哀告了幾十天,頭也磕過上萬,他全然不理。昨日女兒寄信出來,說他的皮鞭也打過上萬了,渾身的肌肉沒有一寸不紫,沒有一寸不爛,再經不得打了。贖與不贖,教我寄個回信與他。贖得成,再熬幾頓;贖不成,待他好尋死。你說這樣的事,教我苦不苦,急不急?”說完,又放聲大哭起來。
  “窮不怕”道:“大娘不要哭,且商量正事。請問這位令愛,要吃得多少銀子,纔贖得出?”婦人道:“他講過了,照原契上一本一利。我當初並不曾得他一釐,衹是不合寫了這張虛契。如今若要取贖,須得三十兩本錢,三十兩利錢,共成六十兩交送進去,方纔領得出來。如今莫說六十,就是六兩、六錢,也沒有打樁,教我怎麽處?”“窮不怕”道:“他說這些,難道就要這些不成?”婦人道:“他明是愛我女兒,捨不得發還,知道我沒有銀子,故此把這難題難我。我就有了六十兩送去,還怕他不肯,又要把別話支吾;若還少了一兩、五錢,不能足數,他一發卻之有名,自然贖不出了。”“窮不怕”道:“就要這些,也不是甚麽難事,我現有一個元寶在此,就少十兩也容易湊。衹是一件,這個元寶是一個大恩人送與我活命的,我要都送與你,就是從井救人,萬一叫化不來,依舊餓死,就負了他的盛意了。好事也要做,性命也要活,老實對你說,這六十兩之中,我衹好助你一半,那一半我替你生個法子出來,還你不止三、五日,就有女兒進門。”婦人道:“生個甚麽法子?”“窮不怕”道:“天下作福的事,人人肯做,衹怕沒有個倡首的人。我如今助你三十兩,那三十兩也要想一個人助你,就不能夠。若還一兩二兩,三錢五錢,不拘多寡,湊集起來。
  料想也還容易。你如今就像化緣一般,做起一本册子來,待我把你自傢口氣,做篇告助的引子,寫在前面。開關一名是我寫起,人見我乞丐之人尚且助你三十兩,難道那些有體面、有身傢的人不助你幾兩?一個不成,你到各傢去寫一寫,料想不出三、五日,就可以完得數了。”婦人道:“合少成多的事,或者也還做得來。
  衹是你這樣窮人,怎好纍你出一半?”“窮不怕”道:“我的銀子是送人送得慣的,不消你替我肉疼,快些設法起來就是。”就先摸幾個銅錢,走去買了一個毛邊帖子,他的筆硯是時常帶在身邊的,取將出來,替他寫個引子道:告助孀婦周門某氏,痛夫早亡,止生一女,嚮因葬夫之用,賣與鄉宦某老爺為婢,得身價銀三十兩是實。今因氏老無兒,桑榆莫靠。蒙某老爺垂憐孤寡,恩許備價贖回,贅婿養老。可憐赤貧嫠婦,囊無半文,本利不貲,何從措辦?謹此奉告四方義士,三黨懿親,各發婆心,共垂佛手,或損半縑之費,或損一飯之資,割少成多,共襄義舉。子母全歸之日,即是娘兒永聚之期。
  德比二天,恩同再造。惠助者,請列大名於左。
  寫完,高聲朗誦一遍,與婦人聽了。然後提起筆來,大書一行字道:海內知名乞兒”窮不怕”,義助贖女銀叁拾兩。
  寫完之後,又押了一個花字,遞與婦人。婦人接便接了,心上還有些疑惑,說他是個叫化之人,那有這註大銀子,恐怕是脫空扯謊的話,口裏便歡喜,面龐舉動之間,不大十分踴躍。
  “窮不怕”知道他的意思,就在一個破布袋裏摸出那錠元寶,放在婦人面前道:“大娘不要疑心,這件東西不是銅傾錫鑄的,鄉宦人傢用得慣,拿去他自然認得。衹是鑿他開來要費許氣力,不如就交與你,你明日告助來的銀子,還我二十兩,這個元寶就不消動得,囫囫圇圇送去就是了。”婦人看了這件東西,方纔手舞足蹈起來,千“恩主”、萬“好人”稱謝個不了。連隔壁的婦人,也朝他念了幾聲”阿彌陀佛”。“窮不怕”把元寶交付與他,自己依舊去叫化。
  婦人拿了這個帖子,到那些財主親眷人傢,凡是與他丈夫有一面的,挨傢逐戶去走一次。衹說有了大頭腦,不怕沒有小幫助,難道一縣的財主,抵不得一個叫化子不成?放心落意去求助。誰想天下的事,再料不定。
  起先衹說把“叫化”二字,塞住衆人的口,自傢說得有理,使他回不出來。乞丐之人,尚且助我,他是何等之人,肯說我不如乞丐,免不得意思,定然要出手的了。
  誰想倒被“叫化”二字塞住自傢的口,被他說得有理,自己反回不出來。俗語二句道得好:無錢買茄子,衹把老來推。
  衆人的本意,原是不肯存慳的。若沒有前面這行大字,還不便直捷回他,衹好說待別人寫了,再來見我,做個緩兵之計。
  衹因有了“窮不怕”這個尊名,寫在緣簿之首,衆人見了,就不約而同,都把“窮不怕”三個字當了回帖,說:“你把叫化子寫在前面,教我們寫在後面,明明說我是叫化不如的人了。
  既然叫化不如,那有銀子助你?叫化子寫三十兩,我們除非寫三百兩纔是,若還寫二十九兩,也是張不如叫化的供狀了,如何使得?你既有了這個叫化檀越,衹消再尋一位叫化施主寫了第二行,就贖得女兒出了,何須要求衆人?”還有幾個是他丈夫的好朋友、好親戚,銀子便沒得周濟他,偏會責人以大義,說:“做寡婦的人,還該理烈些,不該容閑雜不食之人在傢走動。做叫化子的怎得有三十兩銀子,衹怕來歷也有些不明。他與你是那一門親眷,為甚麽沒原沒故,肯把這註銀子助你?衹怕名色也有些不雅。”婦人被他說得滿面羞慚,無言可對。回到傢中,悶悶的坐了凡日,料想女兒贖不成,要等“窮不怕”來把元寶交還他去。
  到第五、六日,“窮不怕”走進門來,問那三十兩銀子有了不曾。婦人三把眼淚,四把鼻涕,朝他哭了一場,然後回覆。
  “窮不怕”不等說完,就截住道:“這等說,多分是沒有了。也罷,一客何勞二主,這樁好於,待我一個叫化子做完了罷。那個元寶是五十兩,我這幾日又討了幾串銅錢,都換做銀子在這裏,算來也有八、九兩,還不能夠足數。我手上有個金戒指,是個結義的妹子送與我戒浪用的。我如今浪用戒不住,要他也沒幹,一發放在裏面,湊成足數罷了。”說完,就把銀子取出來,戒指勒下來,一總交付明白,催他去贖女兒,自己別了出門,約到明日來賀喜。
  婦人拿了這註財物,走到鄉宦門首,那些管傢衹說他要進去撒賴,不肯放他入門。婦人將元寶、金銀把與他看,說:“為贖女而來。”傢人信了,方纔放他進去。
  婦人見過鄉宦,磕了幾個頭,就取出身價,擺在他面前,求他稱兌。那鄉宦把元寶、戒指仔細一看,問他是那裏來的,婦人就說:“是財主乞兒贈我的。”鄉宦躊躇了一回,分付他道:“我今日有事,沒工夫兌銀子,收在這邊,明日來兌。”
  婦人不敢違拗,衹得應聲而去。
  到第二日清晨,“窮不怕”走到婦人傢裏,問他女兒贖出不曾,婦人把鄉宦事忙、約了今日的話說了一遍。”窮不怕”正要出門,不想有幾個健漢,如狼似虎擁進門來,取一條鐵鏈,把他鎖在一頭,把婦人鎖在一頭,容分說,牽了出去。
  “窮不怕”問是甚麽原故,衆人不應;婦人問是甚麽情由,衆人也不理。一直帶到高陽縣前,關一間空屋裏面。“窮不怕”與婦人兩個跪在地上哀求,要他說出鎖拿之故。
  那些健漢道:“打劫錢糧的事發了,難道你自傢做的事自傢不明白,還要問我不成?”“窮不怕”與婦人面面相視,不知那裏說起。再問幾句,那些健漢就擎起鐵尺,要打下來。
  “窮不怕”與婦人兩個不敢開口,衹得兢兢業業,抖做一團縮在屋角頭,等候發落。
  看官,你道這是甚麽原故?衹因那一日鄉紳看了元寶,心上動疑,說從來衹有官府的錢糧,方纔傾做元寶,隨你財主傢銀子,也不過是五兩一錠,十兩一錠。叫化的人,若不是做強盜打劫,這件東西從那裏來?又有一赤金戒指搭在裏面,一發情弊顯然了。況且元寶上面兩邊都有小字,鄉宦是老年的人,眼睛不濟,不曾戴得眼鏡,看來不大分明,所以打發婦人回去,一來要細看元寶,二來要根究來歷。及至婦人去後,拿到日頭底下,戴了眼鏡,仔細一看,一邊是解戶的名字,一邊是銀匠的名字。
  原來這解戶與銀匠就是高陽縣的人,半年之前,高陽縣解一項錢糧進京,路上遇着響馬,幹淨打劫了去。
  纍那解戶轉來傾傢蕩産,從新賠出銀子傾做元寶,解進京去,方纔保得身傢性命。這樁大事是通縣皆知的,鄉宦豈不聞得?如今看了這兩行小字,不覺大驚大笑起來。隨即打轎去拜知縣,把替他訪着強盜,拿住真贓的話,說了一遍。就把元寶取出來,付與知縣親驗。知縣看了,千稱萬謝,送了鄉紳回去,就傳捕快頭目進衙門分付,叫他用心捉獲,不可疏虞,所以”窮不怕”與婦人受了這場橫禍。
  等到知縣升堂,捕快帶了進去,少不得知縣先審婦人,問他這註贓物是那裏來的?婦人少不得說出真情,推到“窮不怕”身上。“窮不怕”不等知縣拷問,就說“元寶、金銀都是乞兒送與他的,要審來歷,衹問乞兒,不幹這婦人之事。”知縣道:“這等你把打劫錢糧的情節,從直招來,省得我動刑具。”
  “窮不怕”道:“一尺天,一尺地,乞兒並不曾打劫甚麽錢糧。
  這個元寶,是太原城裏一個嫖客捨與乞兒的。這個戒指,也是太原城裏一個妓婦送與乞兒的。這些散碎銀子,是乞兒叫化了銅錢,在本處兌換來的。有憑有據,並沒有來歷不明事,求老爺鑒察。”知縣見他不招,就把怒棋一拍,分付禁子:“快夾起來!”“窮不怕”平日雖然打過幾場官司,都是從旁公舉、代衆伸冤的事,自己立在上風,看別人打板子、夾夾棍的,何曾受過這般刑罰?夾了一夾棍,沒有話招。
  知縣又付禁子:“重重的敲!”連敲上幾百棍,“窮不怕”熬煉不過,知道招也是死,不招也是死,招了還死得遲,不招反死得快,史得信口亂說道:“不消再夾,待小的說出來就是。這項錢糧,是我在某處路上打劫來的,衹為好嫖好賭,都用盡了,衹留得這錠元寶,贓真事實,死罪無辭。”知縣道:“打劫錢糧,决不是你一人,定有幾個夥伴;頓寄贓物,决不在這一處,定有幾個窩傢。速速招來,不然我還要夾!”“窮不怕”
  道:“小的氣力最大,本事最高,生平做強盜,再不用幫手,都是一個人打劫;到一處地方,衹以乞丐為名,日走街坊,夜宿廟宇,再沒有一個窩傢。”知縣道:“你方纔說,那個元寶是嫖客捨你的,那個戒指是妓婦送你的,這等看來,那嫖客就是夥伴,妓婦就是窩傢了,為甚麽不招?”“窮不怕”道:“那都是信口支吾的話,其實不曾遇着甚麽嫖客,相處甚麽妓婦,不敢妄扳良善之人,求老爺鑒察。”知縣道:“盜情之事,不是一次審得出的,且把婦人討保,強盜送監,待改日再審。”隨即分付刑房出幾張告示,張挂四門道:高陽縣正堂示:照得本縣於本年某月解某項錢糧進京,途中被劫,緻纍本縣捐俸賠償,緝訪多時,人贓未獲。忽今天網不疏,大盜“窮不怕”挾帶原贓,潛入本境,幸某鄉紳訪確密首,本縣緝獲審明。大盜”窮不怕”已定罪監候,俟申詳處决。但本縣所失錢糧甚多,今止獲元寶一錠;強盜黨羽甚衆,今止獲”窮不怕”一人。盜首既至,黨羽心隨。除一面差捕緝拿外,仍着地方鄉保,挨戶嚴查,但有面生可疑之人,來歷不明之物,即行密報,以便拘提;如有容隱縱等情,事發一體連坐。各保身傢,毋貽後悔。特示。
  告示挂了一月,不見有人出首賊黨,緝獲餘贓。
  忽然一日,“窮不怕”正在監中吃牢飯,外面有個差人,捏了一張朱票進來,要提他出去。
  “窮不怕”見了朱票,嚇得三魂入地七魄升天,衹說要提他處决,眼淚汪汪,跟了差人出去。走到丹墀之下,跪定身子,擡起頭來,衹見上面坐了三個官府,都是認不得的。兩邊廳柱上鎖了兩個犯人。
  仔細一看,誰想左邊一個就是本縣的知縣,前日他夾棍、定他死罪的人;右邊一個就是本處的鄉紳,前日替他作對、首他到官的人。連那無辜的受纍的婦人,也提來跪在下面;還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子,跪在婦人旁邊,頭不梳,臉不洗,面上有許多血印,卻像打傷的一般。
  “窮不怕”看了,知道就是婦人的女兒,但不知提在一處做甚麽,上面坐的三位是甚麽官府,難道三官大帝忽顯神通,知道我這樁事情係冤枉,青天白日現出真形,來替人伸冤雪枉不成?衹見跪了一會,右邊一個官府把知縣、鄉紳與下面一幹人犯的名子唱了一遍,連人連捲交付與左邊兩個。左邊兩個收了文捲,就分付跟隨的人押解起身。自己也上了馬,一路同行同宿,不知帶往那裏去。
  及至走了三日,“窮不怕”細問解人,方纔說出原故:原來是聖上知道高陽縣裏有這樁大冤大枉的事,特差兩個校尉來捉知縣、鄉紳,並提一幹人犯,帶到京中,要親自發落的。那唱名點解官府,是本處按院,聖旨着他協拿的。
  “窮不怕”知道原由,卻像死了幾七從新活轉來的一般,那裏喜歡得了!但不知皇帝坐在深宮,何從知道外面的事?就是有人傳說進去,也衹該發與本處撫按從新審鞫,超豁我的死罪罷了。為甚麽皇帝自己做官,替叫化子審起事來?一路猜疑到京,再不明白。
  及到解到北京,校尉啓奏皇上說:“高陽一起人犯提解到了。”皇上果然坐殿,親自研審。先把知縣叫上去,問他:“這個乞兒怎見得是強盜?這個元寶怎見得是真贓?為甚麽不審的確,就把無辜之人定了死罪?”
  知縣說:“本犯手裏現有劫去的元寶可憑,元寶上面現有解戶、銀匠的姓名可據。況且審鞫之時,本犯親口供招,說打劫糧銀是實,犯臣纔定死罪,怎敢屈害無辜?”皇上又叫鄉宦上去,問他:“為甚麽一毫身價不付,要白占良傢子女?一毫影響沒有,要陷害無罪良民?
  這個乞兒與你有甚麽冤仇,定要置他於死地?”鄉宦道:“明中赤契,買人為婢,怎敢白占子女?真贓實犯,首他到官,怎敢羅織無辜?犯臣為他打劫錢糧,害民誤國,從朝廷百姓起見,故此從公出首,其實與他沒有私仇。”皇上又叫婦人上去,問他:“這個乞兒為甚麽原故,就肯助你一個元寶,莫非與他有甚麽私情,故此這等相厚麽?”婦人道:“犯婦衹因女兒被占,終日跪在鄉宦門前磕頭,他出來叫化,日日撞着,動了惻隱之心。起先還衹肯助我一半,要留一半養命,恐怕餓死了,辜負救他之人;後來見滿城財主分文不肯幫助,他看不過,方纔做了暢漢,一分不留。犯婦守寡多年,並無失節之事。就要失節,為甚麽不相處一個好人,卻與叫化子通起姦來?”皇上審完了衆人,方纔叫到“窮不怕”。“窮不怕”俯伏在地,不敢擡頭。
  皇上問他道:“‘窮不怕’,你這個元寶與那個戒指,委實是打劫來的,還是別人與你的?照直說來,不可回護。”“窮不怕”道:“萬歲爺在上,‘窮不怕’雖是個乞兒,也是有些操守、有些氣節的人,怎肯做越理犯法之事?那元寶,其實是太原城裏一個嫖客,見乞兒做人疏財仗義,幾乎餓死,贈與乞兒做本錢的,那個戒指,是太原城裏一個妓婦,曾受過乞兒的恩惠,見嫖客贈了這註銀子,恐怕乞兒留不住,又要送與別人,故此把乞兒帶在手上,戒浪用的。有根有據,並非來歷不明,求萬歲爺超豁。”皇上道:“這等說來,你雖不曾打劫,或者是那個嫖客打劫來的也不可知。知縣夾你的時節,你為甚麽砂招出他來?招出他來,就脫了你的死罪了。”“窮不怕”道:“那個嫖客生得方面大耳,着實有些福相,决非盜賊之徒,怎好冤民作賊?就作他是打劫來的,他好意把錢財贈我,我不將恩報也罷了,怎好扳出他來,教他替我問罪?所以寧可自己死,决不扳扯別人。”皇上道:“這等說,你果然是個好漢,怪不得道路之人個個稱贊你。這等那個嫖客你如今若遇着了他,可還認得麽?”“窮不怕”道:“他是乞兒一個大恩人,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就是睡夢之中,卻像立在面前的一般,恨不得買塊沉香,刻他一個相貌,終日燒香禮拜的人,怎麽會忘記。”
  皇上道:“你方纔說他生得方面大耳,有些福相,不知他與寡人面貌還是那一個生得齊整?賜你擡起頭來相一相看。”還是那一個生得齊整?賜你擡起頭來,把皇上的面貌仔細一相,不覺大驚小怪,伸頭縮頸,心上有話,不敢說出口來。皇上道:“看你這個光景,莫非寡人的面貌,與他有些相似麽?”“窮不怕”把舌頭拳在口裏,試了幾試,方纔答應道:“是,他的面孔果然與竜顔相似。”皇上笑一笑道:“若不相似,你如今被庸官勢宦處死在獄中,不得到這邊來了。老實對你說,那贈你元寶的嫖客,就是寡人。寡人衹為要訪民間利弊,所以私行出宮。偶然遊到太原,在妓女劉氏傢中住了幾日,衹不好說出姓名。連妓女劉氏也衹說我是遠方客人,不知就是當今正德皇帝。那日無心之中,不曾檢點,贈你那個元寶,後來思想起來,着實替你害怕,豈有叫化之人帶了元寶,不弄出事來之理?及至後來遊至高陽,看見張張告示,知道你果然弄出事來。寡人又在地住了一日,把你受害的原故細細訪在肚裏,然後進京。
  進京之後,就差人來救你。你如今冤也伸了,禍也脫了,‘窮不怕’的好處,天下都知道了,勸你以後這樣險事少要去做,留條性命,吃幾年飽飯罷。”說了這幾句,就把知縣、鄉宦一齊叫上去發落。對知縣道:“虧你做官的人,一些民情也不知,一些吏弊也不諳。他若果然是個強盜,本處打劫的銀子還該運到別處去,怎麽肯把別處打劫的贓物反帶到本處來?你說元寶上面有名字可據,這等你劫去之後,從新解的的元寶,難道是沒有名字的麽?寡人發到各處去用,難道也是打劫來的不成?
  就說事有可疑,也該明察暗訪,待千真萬確之後,纔動刑具,纔定死罪,也不為遲。為甚麽不管好歹,就動夾棍?不問虛實,就正典刑?問人他一個死罪也罷了,還把夾棍套在腳上,叫他扳害良民。還虧他果然仗義,不肯招出送元寶的人來;若還招出姓名,說了窩處,連寡人都是你的囚犯了。即此一事糊塗,不知你往日做官,屈死了多少百姓!”說完,發與錦衣衛,重打四十棍,削職為民,以為不公不明之戒。
  又對鄉宦道:“你做仕宦的人,也曾做過官府,管過百姓,為甚麽占人子女,又要冤害良民?居鄉如此,平日做官可知。
  你的罪重似縣官,沒有多話分付你。”發與刑部,立刻梟斬,為行勢虐民之戒。
  這些人犯個個都發落去了,衹有婦人的女兒跪在金鑾殿下,不曾叫得着。皇上擡頭看見,就叫宣那女子上來。這個女兒原有十二分姿色,起先被妒婦磨滅壞了,所以蓬頭垢面,不似人形;如今離了妒婦,十幾日不吃皮鞭,面上血痕消了,就有些紅裏透白起來,走到皇上面前,盡有一種嫣然之致。
  皇上把他從頭至腳看了一遍,就對“窮不怕”道:“寡人知道你沒有妻子,看這女子盡有福相,你當初為他一人受了百般磨折,若不把他配你,還教他嫁那一個?就是寡人做媒,成就你這樁好事。”說了這一句,就教他夫婦兩個在金鑾殿上拜堂。
  拜完之後,又對“窮不怕”道:“你這樣好人,莫說乞丐之中沒有第二個,就是衣冠裏面也尋不出來。寡人眼見這些好處,豈有不擢居民上之理?如今就要分付吏部,教他補你一個清要之官,替百姓做些好事,也強
  如在乞丐裏面仗義疏財。”
  “窮不怕”叩頭道:“萬歲在上,別的賞賜臣民衹管謝恩,惟有這樁事不敢奉詔。衣冠乃朝廷之名器,怎麽好賜與乞丐之人?
  臣叫化十年,足跡遍於天下,誰人不知‘窮不怕’是個有名的乞兒!一旦頂冠束帶,立於縉紳之間,使人見了,視冠裳為穢器,等俸一祿於殘羹,不說叫化之中賢愚不等,衹說朝廷之上貴賤不分。萬一賢人君子都挂冠逃遁起來,萬歲的天下與誰人共理?難道叫臣領些叫化子來替朝廷做事不成?所以這一樁事斷斷不敢奉詔。
  ”皇上見他說得理正,雖然不好相強,心上畢竟丟他不下,躊躇了一會,又對他道:“不肯做官,也是你的好處,我如今別有個賞賜到你。那妓女劉氏已隨寡人入宮,現拜貴妃之職。你當初曾與他結為姊妹,我就把你賜姓為劉,使異姓聯為同族,封你做個皇親國戚何如?”“窮不怕”想了一會,方纔答應道:“皇親國戚雖然榮貴,還有官無職,與臨民治國的不同。自古道‘皇帝也有草鞋親’,就下賤些也無礙,這等說臣就要奉詔了。
  ”當日謝了皇恩,回到寓處與周氏成親。
  滿朝文武見他封了一皇親,那一個不來慶賀?後來皇上的寵眷日隆,賞甚厚,又賜他一個宅子,住在皇城裏面,榮華富貴,享用不了。
  起先窮不怕,後富貴太過,倒有些怕起來。衹恐命輕福薄,承載不起,要生出意外之災,惹出非常之禍,所以見人一味謙虛,不敢放肆。朝中文武百官,稱他為“老先生”,他稱別人,不論尊卑,一概“老爺”到底,自己稱為“小人”。
  自做皇親之後,還時常扮做叫化子,出去私行,訪民間利弊。凡有興利除害之事,就入宮去說,勸皇上做。後來生了三子,都為顯官。自己活到八十八歲,纔終天年。
  這是從來叫化之中第一個異人,第一件奇事。看官們看了,都要藉他來警策一番,切不可也把“叫化”二字做回護,說乞丐之人我不屑學他,反去做乞丐不為之事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譚楚玉戲裏傳情 劉藐姑麯終死節捲二 老星傢戲改八字 窮皂隸陡發萬金
捲三 乞兒行好事 皇帝做媒人捲四 清官不受扒灰謗 義士難伸竊婦冤
捲五 美女同遭花燭冤 村郎偏享溫柔福捲六 遭風遇盜緻奇贏 讓本還財成巨富
捲七 妒妻守有夫之寡 懦夫還不死之魂捲八 妻妾敗綱常 梅香完節操
捲九 寡婦設計贅新郎 衆美齊心奪才子捲十 吃新醋正室蒙冤 續舊歡傢堂和事
捲十一 重義奔喪奴僕好 貪財殞命子孫愚捲十二 貞女守貞來異謗 朋儕相謔緻奇冤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