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遊走於歐洲各國間:歐洲如一面鏡子   》 歐洲如一面鏡子(3)      郭瑩 Ying Guo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竜則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每年評選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傢,北歐小國挪威、瑞典連續多年來榮獲冠亞軍。美國作傢比爾.布賴森感嘆瑞典的福利天堂時,曾表示:“我之所以如此推崇瑞典,是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擁有富裕的經濟生活與社會主義的情懷,而這兩者正是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達到的目標。在我所來自的那個國傢中,人們似乎認為,如果做父親的沒辦法籌措手術費,大傢冷眼旁觀讓一個患腦瘤的孩子病發死亡,並沒有什麽特別可恥的地方。此外,那裏甚至還有某個州政府保險局,竟然接受一傢保險公司以年度營運不佳為理由的申請,允許他們廢除1萬4千名病情最嚴重病人的保單(這是1989年發生在加州的真實案例)。相較之下,當我看到竟然有一個國傢不計任何代價,以平等且公正的方式,來為每一個國民提供必要的支援時,我心中的感動與敬意實非言語所能形容。”
  英國《衛報》,對於歐盟福利體製曾有如下一段評論:當歐盟國傢人民,一想到美國人將自己荷包裏的銀子上繳給政府後,政府不是用來縮小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不是用來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是轉手私人公司,委托其“照顧”牢獄裏的220萬刑事犯時,歐盟人立即為自己身處共同富裕環境下的安全感頓開茅塞。
  聯合的歐洲,意味着柏林墻的最終倒塌
  歐洲,兩次世界大戰飽經戰火洗禮後的上世紀40、50年代,一邊迫不得已接受山姆大叔軍事、經濟的雙重援助,一邊面壁痛定思痛:一個承繼了希臘、羅馬光榮遺産的共同體,居然淪落得苟延殘喘,雖不至於卑躬屈膝,卻也十足地仰人鼻息。二戰之後的歐洲老牌殖民國傢,如:英、法、德、意、荷、比諸國,值此歷史關頭更是深諳“遠親不如近鄰”的哲理。加上未來的歲月裏,要與世界超級霸主美國抗衡,要與新崛起的東亞角力,顯然,歐洲人不擰成一股繩別無出路。於是,二戰後歐洲政治傢生出“共同國籍的情感”,便不足為奇。英國首相丘吉爾,於1946年9月就曾鼓吹成立“歐羅巴合衆國”。
  歐洲整合計劃於1957年橫空出世。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領導人,當年在羅馬市政廳簽署《羅馬條約》,此舉象徵着歐洲正式走上一體化的道路。最初的聯合體衹有6個西歐成員國,叫做“歐洲共同體”,1992年更名為“歐洲聯盟”,1995年其成員擴大到15個歐洲國傢。待東歐解體進入到21世紀之際,聯合再次成為歐洲人的共同“州語”。2000年伊始,歐盟大多數國傢實行歐元統一貨幣體製,大文豪雨果150年前夢想的歐洲貨幣,至此美夢成真,歐元産生的凝聚力強勁地推動着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02年歲末歐盟東擴,納入10個新鮮血液,歐洲的聯合再一次邁出堅定的步伐,一個古老又嶄新的歐洲正活躍於世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歐洲如一面鏡子(1)歐洲如一面鏡子(2)
歐洲如一面鏡子(3)歐洲如一面鏡子(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1)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2)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3)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5)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6)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1)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2)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3)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1)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2)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3)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5)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6)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1)希斯羅機場風雲錄(2)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3)希斯羅機場風雲錄(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