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记 》 中吳紀聞 》
捲第一
龔明之 Gong Mingzhi
範文正公
天聖五年,範文正公居母喪,上書宰執,請擇郡守,舉縣令,斥遊惰,去冗僭,遴選舉,崇教育,養將材,實邊備,保直臣,斥佞人,使朝廷無過,生靈無怨,以杜姦雄,凡萬餘言。時王文正公曾為相,見而偉之。服滿,薦充館職。由此為人主所知,不次擢用。慶歷三年九月,拜參知政事。上開天章閣,訪以治道。公條陳當世急務十條,一曰明陟黜,二曰抑僥幸,三曰精貢舉,四曰擇官長,五曰均公田,六曰厚農桑,七曰修武備,八曰覃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減徭役。上嘉納之。一歲之間,次第舉行,無或遺者。公初上宰相書,即受知於王文正;後陳十事,即見聽於仁宗。雖曰抱負奇偉,不容不見於施設,自非聖君賢相委麯信任之,亦安能行其所學邪?
許洞
許洞,太子洗馬仲容之子,(洗馬墳在城西。)登鹹平三年進士第。平生以文章自負,所著詩篇甚多,當世皆知其名,歐陽文忠公嘗稱其為俊逸之士。所居惟植一竹,以表特立之操,吳人至今稱之曰:「許洞門前一竿竹。」真廟祠汾陰,時洞為均州參軍,在路獻文章,令召試中書。(予之族妹,適洞之曾孫,見其傢藏洞之敕牒三四紙。)
洞與潘閬、錢易為友,狂放不羈。閬坐盧多遜黨,亡命,乃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洞密贈之詩曰:「潘逍遙,平生才氣如天高。倚天大笑無所懼,天公嗔汝口呶呶。罰教臨老頭,補衲歸中條。我願中條山,山神鎮長在[4]。驅雷叱電,依前趕出這老怪[5]。」
丁陳範謝
錢武肅王鏐之子,廣陸王元璙;廣陵王之子,威顯王文奉;皆為中吳軍節度使,開府於蘇。時有盯陳、範、謝四人者同在賓幕,丁諱守節,陳諱贊明,範諱夢齡,謝諱崇禮,職中吳軍節度推官,俱以長者稱。守節者,丞相謂之祖;贊明者,屯田之奇字虞卿之曾祖;夢齡者,參政仲淹之曾祖;崇禮者,太子賓客濤之父。其子孫又皆登高科,躋膴仕,足見慶源深厚矣。
闢強園
吳中舊傳,池館林木之勝,惟闢強園為第一。闢強姓顧氏,晉人。見於題詠者甚衆。李太白雲:「柳深陶令宅,竹暗闢強園。」陸羽雲:「闢強舊林園,怪石紛相嚮。」陸龜蒙雲:「吳之闢強園,在昔勝概敵。」皮日休雲:「更葺園中景,應為顧闢強。」近世如張伯玉亦云:「於公門館闢強園,放蕩襟懷水石間。」今莫知其遣跡所在。
鬥百草
吳王與西施嘗作鬥百草之戲,故劉禹錫詩云:「若共吳王鬥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
陳君子
陳之奇,字虞卿。鄉人以其有賢德,故以君子稱之。初登第,為鄱陽尉,後為丹徒泰興令。李瑋尚秦國大長公主,下國子監,舉通經術有行義者為教授,遂以公充選。未幾,乞致仕,遷太子中允,時年未五十。俄除平江軍節度掌書記,復以為教授,詔裝錢促遣之,力辭不赴,公道德着於鄉,雖閭巷小兒,亦知愛敬。有爭訟久不决者,跨蹇驢至其傢,以大義感動之,皆為之革心。自挂冠後,閑居十八年。熙寧初卒,葬花山。王岐公為作志,題之曰《陳君子墓銘》。始公之謝事也,蔣堂侍郎語人曰:「舉天下皆知有富貴,而虞卿獨以知止易衆人之心,吾喜林下有人矣。」因為賦詩曰:「寵秩拜春坊,歸休識慮長。掃門卑魏勃,設醴謝元王。一水蒪鱸國,群山橘柚鄉。喜君添老社,煙駕共徜徉[6]。」張伯玉郎中亦贈之詩曰:「東吳王孫歸挂冠,玉絲紅鱠滿雕盤。狂吟但覺日月久,醉舞不知天地寬。小圃移花山客瘦,夜窗搗藥橘童寒。新書近日成多少,且告先生旋藉看。」
梅聖俞與僧良玉詩
昆山慧聚寺僧良玉,字藴之。僧行甚高,旁通文史之學,又善書,工琴棋。因遊京師,梅聖俞見而喜之,以姓名聞於朝,賜以紫衣。其東歸也,聖俞以詩送之曰:「來衣茶褐袍,歸變椹色服。扁舟洞庭去,落日鬆江宿。水煙晦琴徽,山月上岩屋。野童遙相迎,風葉鳴橡槲。」後潛遁故山,專以講經為務,號所居曰「雨花堂」。
半夜鐘
唐張繼《宿楓橋》詩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村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鐘聲到客船[7]。」昔人謂鐘聲無半夜者,詩話嘗辨之雲:「姑蘇寺鐘,多鳴於半夜。」予以其說為未盡。姑蘇鐘唯承天寺至夜半則鳴,其它皆五更鐘也。(此張繼詩,王氏《學林新編》誤以為溫庭庭。)
白樂天
白樂天為郡時,嘗攜容、滿,蟬、態等十妓,夜遊西武丘寺,嘗賦紀遊詩,其末雲:「領郡時將久,遊山數幾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可見當時郡政多暇,而吏議甚寬。使在今日,必以罪去矣。
六經閣記
姑蘇自景佑中範文正公典藩,方請建學。其後富郎中嚴繼之,又建六經閣。張伯玉公達嘗為郡從事,遂命為之記。今但傳其篇首數句,《聞見錄》又誤載其始末。予傢偶藏公達所著《蓬萊集》,恐後人不復見全文也,因具載之:
六經閣,子、史在焉,不書,尊經也。吳郡州學,始由高平范公經緝之。其後天章蔣公待製,中書柳捨人,史館、昭文張陸二學士,行郡事、殿中丞李公仲塗先生之猶子,中臺柳兵曹,今尚書富郎中,十年更八政,仁賢繼志,學始大成。丙戌年,六經閣又建。先時書籍草創,未暇完緝,廚之後廡,澤地污晦,日滋散脫,觀者惻然,非古人藏象魏、拜六經之意。至是,富公始與吳邑、長洲二大夫,以學本之餘錢,僦之市材,直公堂之南,臨泮池建層屋。起夏六月乙酉,止秋八月甲申,凡旬有七浹。計庸千有二百。作楹十有六、楝三、架溜八,桷三百八十有四,二戶六牖,梯衝楶梲、圩墁陶甓稱是。祈於久,故爽而不庳;酌於道,故文而不華。經南嚮,史西嚮,子、集東嚮。標之以油素,揭之以油黃。澤然區處,如蛟竜之鱗麗,如日月之在紀,不可得而亂矣。大抵天地之極緻[8],皇王之高道,生人之紀律,盡在是矣。古者聖賢之設教也,知函夏之至廣,生齒之至衆,不可以頤解耳授,故教之有方,導之有源。乃本庠序之風,師儒之說,始於邦,達於鄉,至於室,莫不有學。烜之以文物,聳之以聲明。先用警策其耳目,然後清發其靈腑。故其習之也易,其得之也深。其教不肅而成,不煩而治。驅元元入善域,優而柔之,使自得之。萬世之後,尊三王四代法者無他焉,教化之本末馴善也。然則觀是閣者,知六經之在,則知有聖人之道;知有聖人之道,則知有朝廷之化;知有朝廷之化,則嚮方之心日懋一日。禮義之澤流於外,弦歌之聲格於內。其為惡也無所從,其為善也有所歸,雖不欲徙善遠罪、納諸大和不可。召康公之詩曰:「豈弟君子,來遊來歌。」子思之說雲:「布在方策,人存則政畢。」凡百君子,由斯道治斯民[9],暢皇極,序彝倫者,捨此而安適?得無盡心焉。諸儒謂伯玉嘗從事此州,遊學滋久,宜刊樂石,庶幾永永無忽。
唐郎官題名
唐郎官題名碑,承平時在學捨中堂之後,已漸刓缺,兵火後不復存矣。序文乃張長史楷書,長史以草聖得名,未嘗作楷書,世尤愛之。題名之人雖不一,亦盡得古筆法。唐世崇尚字學,用此以取人,凡書皆可觀。今所傳止序文爾。長史蘇人,故立碑於此。
丁晉公(祖守節,吳越中吳軍節度推官[10]。)
公諱謂,字謂之。傢世於冀,其祖仕錢氏,遂為吳人。公少負纔名,先叔祖端公在鼎州日,公嘗贄文求見,因贈之詩曰:「膽怯何由戴鐵冠?祇緣昭代奬孤寒。麯肱未遂違前志,直指無聞是曠官。三署每傳朝客說,五溪閑憑郡樓看。祝君早得文場雋,況值天階正舞幹。」淳化三年,公登進士科,名在第四,與孫何俱有聲。當時王黃州有詩云:「三百年來文不振,直從韓柳到孫叮如今便合教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經。」祥符中,為參知政事。上問:「唐酒價幾何?」公曰:「每鬥三百。」按杜甫詩:「速宜相就飲一鬥,恰有三百青銅錢。」又侍宴賞花釣魚,公詩云:「鷥驚鳳輦穿花去,魚畏竜顔上釣遲。」上賞詠再三,群臣皆以為不及。天禧中拜相。仁宗即位,進司徒兼侍中。後為章聖山陵使,擅移陵域,貶將仕郎、崖州司戶參軍。公自遷謫,日賦一詩,號《知命集》。後因奏表敘策立之功,有雲:「雖遷陵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因徙雷州,移道州,復秘書監,光州居祝貶竄十五年,須發無斑白者,人皆服其量。臨終,半月不食,焚香危坐,誦佛書,以瀋香煎湯,時呷而已。至光州,謝執政啓有雲:「三十年門館從遊,不無事契;一萬裏風波往復,盡出生成。」在海上對客,問:「天下川郡孰大?」客曰:「唯京師。」公曰:「朝廷宰相衹作崖州司戶,則崖州為大。」衆皆大笑。歸葬華山。所居在大郎橋,號晉公坊,堂宇甚古,有層閣數間臨其後。予嘗至其第,與公之孫德隅遊。德隅善篆,亦工於四六。
解額
姑蘇自祥符間定製,秋舉以四人為額。慶歷中,就舉者止二百人。範貫之竜圖嘗作《送錢正叔赴舉序》,已言四人之額,視他藩為最寡。熙寧、元豐間,應舉者尚多[11],增為六人。三捨既行,罷去科舉法,歲貢四人。捨法罷,乃合三年之數為十二人。紹興丙子,又增流寓一名。今終場者幾二千人,其額又不勝其窄矣。
紅蓮稻
紅蓮稻從古有之,陸魯望《別墅懷歸》詩云:「遙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識紅蓮。」至今以此為佳種。
陸宣公
《唐書》雲:陸贄,蘇州嘉興人。按武德中,蘇州所管七縣,而嘉興本號長水縣,後改為由拳,又改為嘉禾。吳赤烏中,方易今名也。
太一宮
太平興國六年,方士言:「五福太一在吳越分。太一,天之貴神也,行度所至之國,民受其福。」故令蘇州建太一宮。後以地遠,不便於禱祀,遂於京城蘇村建之。今天慶觀乃其舊址,鄉人尚有以宮巷、宮前稱者。
孫百篇
吳士孫發,嘗舉百篇科,故皮日休贈以詩云:「百篇宮體喧金屋,一日官銜下玉除。」陸龜蒙亦有雲:「直應天授與詩情,百詠唯消一日成。」其見推於當時如此。此科不知創於何代,國初亦無定製,惟求應者即命試。太平興國五年,有趙昌國願試此科,帝禦殿出四句詩為題,詩云:「鬆風雪月天,花竹鶴雲煙。詩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每題五篇,篇四韻。至晚,僅成數十首。方欲激勸後學,特賜及第。仍詔今後有應此科者,約此題為式。
蘇子美
蘇舜欽,字子美,易簡參政之孫。慷慨有大志,工為古文,聲名與歐陽公相上下。天聖七年,玉清昭應宮災,子美以太廟齋郎詣登聞上疏,謂:「天以此垂戒,願陛下恭默內省[12]。」語甚切宜。時年方二十[13]。登景佑元年進士第。俄有詔戒越職言事者,子美又上書,極論其不可。慶歷四年,授大理評事、集賢校理,監進奏院。當時用事者,以子美乃範文正所薦,而杜正獻之婿也,因鬻故紙會客事誣奏之,遂除名勒停。嘉佑初,韓魏公為請於朝,追復元官。卒年四十一。山𠔌先生嘗有《觀秘閣蘇子美題壁》詩,麯盡其平生大節,真跡藏汪玉山傢。今集中不載,故見之於此:「仁祖康四海,本朝盛文章。蘇郎如虎豹,孤嘯翰墨場。風流映海岱,俊鋒不可當。學書窺法窟,當代見崔張。銀鈎刻琬琰,蠆尾回縑緗。擢登群玉府,臺閣自生光。春風吹細雨,禁直夢滄浪。人聲市朝遠,簾影花竹涼。秋河湔筆硯,怨句挾風霜。不甘老天祿,誠欲叫未央[14]。小臣膽如鬥,朱儒俸一囊。請提師十萬,奉辭問犬羊。歸鞍飲月支,伏背笞中行。人事喜乖迕,南遷浮夜航。此時調玉燭,日行中道黃。柄臣似牛李,傾奪謀未臧。薄酒圍邯鄲[15]。老龜禍枯桑。兼官百郡邸,報賽用歲常。招延青雲士,共醉椒糈觴。俗客避白眼,徵歌舞紅裳[16]。謗書動宸極,牢戶係桁楊。一網收冠蓋,九衢人走藏。庖丁提刀立,滿志無四旁。論罪等饕餮,囚衣禦方良。姑蘇麋鹿疃,風月有書堂。永無湔祓期,山鬼共幽篁。萬戶封侯骨,今成狐兔岡。邇來四十年,我亦校書郎。雄文終膾炙,妙墨見垣墻。高山仰豪氣,崢嶸乃不亡。張侯開詩捲,詞章尚軒昂[17]。草書十餘紙,雨漏古屋廊。誠知千裏馬,不服萬乘箱。達令駕鼓車,此豈用其長?事往飛鳥過,九原色莽蒼。敢告大鈞手,纔難幸扶將9子泌,字進之,任湖北運使。(先殿院之女,適參政公之子宿,宿乃耆之弟,於子美為叔父。)
紅梅閣
吳感,字應之,以文章知名。天聖二年,省試為第一。又中天聖九年書判拔萃科,仕至殿中丞。居小市橋,有侍姬曰紅梅,因以名其閣。嘗作《折紅梅》詞曰:「喜輕澌初泮,微和漸入、芳郊時節。春消息,夜來鬥覺,紅梅數枝爭發。玉溪仙館,不是個、尋常標格。化工別與、一種風情,似勻點胭脂,染成香雪。重吟細閱。比繁杏夭桃,品流真別。衹愁共、彩雲易散,冷落謝池風月。憑誰嚮說。三弄處、竜吟休咽。大傢留取,倚闌幹,聞有花堪折,勸君須折。」其詞傳播人口,春日郡宴,必使倡人歌之。吳死,其閣為林少卿所得,兵火前尚存。子純,字晦叔。文行亦高,鄉人呼為吳先生。(楊元素《本事集》誤以為蔣堂侍郎有小鬟號紅梅,吳殿丞作此詞贈之。)
先高祖
先高祖諱識,給事中諱慎儀之子[18]。登端拱三年第[19]。大中祥符間,用翰林學士李宗諤薦,權監察御史。屬真宗東封護蹕還都,遷殿中侍御史、兼左巡使,時年四十有二。本朝承襲唐製,御史不專言職。至是,始擇學術醇正、操履端方、可以紀綱朝廷者,俾入臺言事。得之至難,故被選者實為不世之榮。先高祖任職逾年,遽抱目疾,纍表乞退,遂除檢校司封郎官、平江軍節度副使。
先高祖登第時金花帖子尚存,其製用塗金黃紙,大書姓名,下有兩知舉花押,仍用白紙作一大帖貯之,亦題姓名於上。近吳南英於周參政處,模寫王扶、盛京二帖子,名士題跋甚衆,皆以為今世所罕見者。予因歸而視其所藏,適與王扶同此一榜,規模無毫發不相似,但多白紙為護爾。今所謂榜帖者,蓋起於此。
趙霖水利
政和六年,莊徽待製為郡守,中使以金字牌奉御筆雲:「訪聞平江府三十六浦內,自古置閘,隨潮啓閉,泄放水勢,歲久堙塞,遂致積年為患。今差本府戶曹趙霖,躬親具逐浦相度經久利害,繪圖赴尚書省指說。」既被旨,因徧歷諸縣,遂得其利害。霖意不過三說:一,開治港浦;二,置閘啓閉;三,築圩裹田。遂條析其事,合成一書奏之,後略施行。霖所建明與郟正夫差異。霖專主置閘之說,正夫則屬意於開縱浦橫塘,使水趨於江而已。竊謂二公之論,與今日又不同。往時所在多積水,故所治之法如此;今所以有水旱之患者,其弊在於圍田,由此水不得停蓄,旱不得流註,民間遂有無窮之害。捨此不治而欲興水利,難矣。
黃氏三夢
建寧黃氏,乃名族也,因遊宦,遂徒居於吳。黃氏有三子,皆勤於學問,其父夢捷夫持榜帖報黃顔者,遂以名其長子,已而果第。久之,其夢如初,乃折偏旁名仲子以「彥」,彥復掇高科。後數年,其夢亦如初,黃甚怪之,又以「頡」名其季。頡既第,顔即死矣。
昆山編
唐人劉綺莊為昆山尉,研窮今古緗帙,所積甚富。嘗分類應用事,註釋於下,如六帖之狀,號《昆山編》。今其書尚傳。
臯橋詩
臯橋者,漢臯伯通所居之地。梁鴻娶孟光,同至吳,居伯通廡下,為人舂役。後伯通察而異之,乃捨之於傢。皮日休嘗賦詩云:「臯橋依舊緑楊中,閭裏猶生隱士風。惟我到來居上館,不知何道勝梁鴻。」陸龜蒙詩云:「橫絶春流架斷虹,憑闌猶想《五噫》風。今來未必非梁孟,卻是無人繼伯通。」
謝賓客
公諱濤,字濟之,其先三世仕吳越。公幼而奇敏,嘗講學於陽山澄照寺之西廡。時王翰林禹稱宰長洲,羅拾遺處約宰吳縣,皆器重之,自此名顯於時。登淳化三年第,知益州華陽縣,通判壽州,知興國軍。真宗即位,銳意任人,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狀者,凡二十四人,付中書門下,令驛召至闕。公在選中,命知曹州,有兇人趙諫者,交權勢,結豪俠,務乘人之弊以告訐。公奏之朝延,斬於都市。乃下詔:「凡民非幹己事,無得告言。」遂着於令。為兩川安撫,還除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俄召試直史館,出為兩浙轉運使。還判司農寺、兼待御史知雜事。知越州,任滿,拜太常少卿、判登聞檢院。又得請權西京留司御史臺,就拜秘書監,遂分司洛下。朝廷嘉其恬退,遷太子賓客。其子既入臺閣,迎侍於京師。景佑元年卒,年七十五。贈禮部尚書。子絳,女適梅堯臣聖俞,孫景初、景溫。公始以文學中進士上第,而子孫世踐其科。又父子更直館殿,出處僅二十餘年,皆衣冠之盛事。公分務洛下,悉屏去外纍,於筆硯歌詩素所耽嗜,亦不復為,曰:「佚我以老也。」數年間,惟日看舊史一編,以代賓話。一日,因假寐,夢中作《讀史》一絶雲:「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浹生民。」越一夕捐館。範文正為記其事。
張子野吳江詩
張子野宰吳江日,嘗賦詩云:「春後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淨見山孤。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為當時之絶唱。
春申君
姑蘇城隍廟神,乃春申君也。按《史記》,春申君初相楚,後請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因城故吳墟以為都邑。《吳地志》亦云:春申君嘗造蛇門以禦越軍。其廟食於此也,固宜。(《越絶書》雲:「幽王立,封春申君於吳。」其說又似不同,要當以《史記》之言為正[20]。)
蔣密學
蔣堂,字希魯,嘗兩守此郡。後既謝事,因傢焉,自號曰「遂翁」,所居曰「靈芝坊」,作園曰「隱圃」。圃之內如岩扃、水月庵、煙蘿亭、風篁亭、香岩峰,皆極登臨之勝。公喜賓客,日為燕會,時以詩篇為樂,範貫之竜圖嘗賦詩云:「勇退人難事,明公識慮長。波濤濟舟楫,霜雪見鬆篁。林下開前圃,花間撤亞槍。二疏良宴會,老杜好篇章。道嚮清來勝,機於靜處忘。常除印如鬥,試一較閑忙。」
丁晉公拜老鬱先生
祥符中,丁晉公自參知政事拜平江軍節度使、知升州。時建節鉞者,出入必陳其儀度。既還本鎮,鄉人為之改觀。公在童齠時,嘗從老鬱先生學。(先生居光蕩巷,師孟之父,戶部師淳之伯父,予嘗從師孟學。)至是,首入陋巷,詣先生之居,以兩朱衣掖之,拜於其下。先生惶懼,大聲呼之曰:「拜殺老夫矣。」既坐,話舊極款密,且雲:「小年狹劣,荷先生教誨,痛加榎楚,使某得成立者,皆先生之賜也。」先生愈不自安,不數月果卒。公遣吏為辦棺斂,葬埋之物甚厚。吳人至今以為美譚。
李璋
李璋,(忘其字。)居盤門內,為人不羈。王荊公甚愛其纔,嘗有《送行》詩云:「湖海聲名二十年,尚隨鄉賦已華顛。卻歸甫裏無三徑,擬傍胥山就一廛。朱轂風塵休悵望,青鞋雲水且留連。故人亦見如相問,為道方尋木雁篇。」又有公《下第》詩云:「浩蕩宮門白日開,君王高拱試群才。學如吾子何憂失,命屬天公不可猜。意氣未宜輕感概,文章尤忌數悲哀。男兒獨患無名爾,將相誰雲有種哉9由此聲譽益着,後以特恩補官。孫益,字彥中。擢高科,歷監察御史,徙居常熟。
公素好譏謔。有一故相遠派在吳中,嘗於嬉遊之地,書其壁曰:「大丞相再從侄某嘗遊。」公因題其傍曰:「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孫李璋繼至。」嘗赴特奏恩,語同試者雲:「廷唱日,必不以名見呼,止稱某排第耳。」衆皆不以為然,厚與之約。已而進狀雲:「因在京師,有遠族相遇,譜係亦有以璋名者,欲以玖易之。」它日殿下,果唱李玖,蓋公排第九也。
木蘭堂詩
木蘭堂,多為太守燕遊之地。範文正公作守時,嘗賦詩云:「堂上列歌鐘,多慚不如古。卻羨不蘭花,曾見《霓裳》舞。」白樂天在蘇,嘗教倡人為此舞也。(堂之前後,皆植木蘭,幹極高大,兵火後不存。)
林大卿買宅
州民有宅一區,多出變怪,無有售之者,林顔大卿獨求買之。既徙入,中夜據廳事獨坐,以示其不恐。忽見一白衣婦人,縱其所如,俄至一處所,潛伏不見。詰朝,使人穿其地,得銀百餘鋌,其上皆鎸一「林」字。此無異尉遲敬德事也。
富秘監
富秘監嚴,丞相文忠公之叔父也[21]。登大中祥符四年第。慶歷中,以刑部郎中守鄉郡。嘉佑中,守秘書監致仕,退居於傢。未嘗一造府治,終年無毫發幹請,士大夫皆賢之。《皇朝類苑》嘗載其事。卒贈司徒,葬寶華山。有子臨,娶先都官之女。(秘監與都官聘書,今尚存。)飽學能文,終池陽守。鈞洵及元衡擢進士第,皆秘監公之曾孫也。
智積菩薩
靈岩寺,乃智積開山之地。智積當東晉末,自西土來此,創立伽藍。泗州僧伽,持鉢江南,至常之無錫,聞智積在蘇,即回曰:「彼處已有人矣。」由此名遂顯。有一貧嫗慕其行,嘗持角黍為獻,智積受之,嫗因得度。至今上巳日,號智積誕日,聚數十百嫗為角黍會。
三江口
鬆江之側,有小聚落,名三江口。酈善長雲:「鬆江自湖東北徑七十裏,至江水分流,謂之三江口。」《吳越春秋》雲:「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皆謂此也。三江,即《禹貢》所指者。
楊惠之塑天王像
慧聚寺有毗沙門天王像,形模如生,乃唐楊惠之所作。惠之初學畫,見吳道子藝甚高,遂更為塑工,亦能名天下。徐稚山侍郎以此像得塑中三昧,嘗記其事,謂其傍二侍女尤佳,且戒後人不可妄加塗飾。近為一俗工修治,遂失初意。
王贄運使減租
初,錢氏國除,而田稅尚仍其舊,畝稅三鬥,浙人苦之。太宗乃遣王贄為轉運使,(轉運衙,舊在姑蘇州治之西偏。)均兩浙雜稅。贄悉令畝稅一鬥。使還,大臣有責其增減賦額者。贄謂:「畝稅一鬥,天下之通法。兩浙既已為王民,豈可復循偽國之製?」上從其說,浙人至今便之[22]。
鬥鴨
陸魯望有鬥鴨一欄,頗極馴養。一旦,驛使過焉,挾彈斃其尤者。魯望曰:「此鴨善人言,見欲附蘇州上進,使者奈何斃之?」使者盡以囊中金以窒其口。使徐問其語之狀,魯望曰:「能自呼其名爾。」使者憤且笑,拂袖上馬。復召之,還其金,曰:「吾戲耳9
註釋
[4]「我願中條山山神鎮長在」,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槐本、太倉本及《墨客揮犀》捲一、《宋詩紀事》捲七許洞詩均作「我願中條山神鎮長在」;而正德陸校本、菉竹堂何焯校本(下稱菉竹何校本)同。
[5]「依前」,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槐本、太倉繆校本及《宋詩紀事》捲七許洞詩均無此兩字。
[6]「共」,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槐本、太倉繆校本及蔣堂《春卿遺稿補遺·贈陳虞卿詩》均作「尚」。
[7]「半夜」,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槐本、太倉繆校本均作「夜半」;而正德陸校本、菉竹何校本、粵本同。
[8]「大抵」,原作「判矣」,據各本改。
[9]「治斯民」,「治」原作「活」,據各本改。
[10]「祖守節吳越中吳軍節度推官」,此十二字附註原脫,據各本補。
[11]「尚多」,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槐本、太倉繆校本均作「漸多」。何焯校註:「此『尚』字對罷科舉法言之。」
[12]「陛下」,「陛」原作「升」,據各本改。
[13]「年二十」,各本同。按《歐陽文忠公文集》捲三十一《湖州長史蘇居墓志銘》雲:舜欽卒於慶歷八年十二月,享年四十一。則天聖七年當是二十二歲。《宋史》捲四百四十二《蘇舜欽傳》作「年二十一」。
[14]「誠欲」,「誠」,菉竹何校本及《山𠔌別集詩註》捲下《觀秘閣蘇子美題壁》均作「試」。何焯校:「試」字以《山𠔌別集》及施元之跋校。
[15]「圍邯鄲」,「圍」,粵本、正德陸校本、菉竹何校本、太倉繆校本及《蘇舜卿集》附錄一均作「補。何焯校:「所謂意不在子美也。」
[16]「徵」,粵本、菉竹何校本及《山𠔌別集詩註》捲下《觀子美秘閣題壁》、《蘇舜卿集》附錄一均作「傲」。
[17]「詞章」,「章」,粵本、菉竹何校本及《山𠔌別集詩註》捲下《觀子美秘閣題壁》、《蘇舜卿集》附錄一均作「意」。
[18]「諱慎儀之子」,「慎」字原闕,據各本補。「慎儀」下原有小註「上一字犯壽皇禦名」,今刪。
[19]「三年」,「三」,弘本、若本、汲古本、墨本、學本及《吳郡志》捲二十五《人物》、《昆山郡志》捲三《進士》均作「元」。疑「元年」為是。
[20]「幽王立」,各本均作「吳伐楚」。《越絶書》捲十四:「幽王嗣立,女環使園相春申君,相之三年,然後告園以吳封春申君,使備東邊。園曰:『諾。』即封春申君於吳。」何焯校:《越絶書》最疏謬寡學,不應取之,當春申君時,越軍不得至吳地。
[21]「文忠公」,「文忠」原作「忠文」,據正德陸校本、菉竹何校本及《皇朝類苑》捲八、《宋史》捲三百一十三《富弼傳》乙正。
[22]「至今便之」,此句下,菉竹何校本有「周文襄之不得為王贄時為之」十二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