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魔志怪 》 異苑 》
捲三
劉敬叔 Liu Jingshu
晉太康二年鼕,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鶴語於橋下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於是飛去。
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緻飠希金繁,饗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夫人曰:“嘗聞鸞見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衝霄一奮而絶。
張華有白鸚鵡,華每出行,還輒說僮僕善惡。後寂無言,華問其故,答曰:“見藏甕中,何由得知?”公後在外,令喚鸚鵡,鸚鵡曰:“昨夜夢惡,不宜出戶。”公猶強之,至庭為所搏,教其啄腳,僅而獲免。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貴重。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便去。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汝雖有志意,何足雲也?”對曰:“雖知不能救,然嘗僑居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五月五日剪鴝鵒舌,教令學人語聲,尤清越,雖鸚鵡不能過也。
晉司空桓豁在荊州,有參軍五月五日剪鴝鵒舌,每教令學人語,遂無所不名,與人相顧問。參軍善彈琵琶,鴝鵒每聽輒移時。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子蒼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韋仲將為之賦其事。
晉義熙三年,朱猗戍壽陽,婢炊衤,忽有群鳥集竈,競來啄啖,驅逐不去。有獵犬咋殺兩鳥,餘鳥因共咋殺犬,又啖其肉,唯餘骨存。
杜鵑始陽相催而鳴,先鳴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使嘔血死。初鳴,先聽其聲者,主離別。厠上聽其聲不祥。厭之法,當為大聲以應之。
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嘗買得一長鳴雞,愛養甚至,恆籠置窗間,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極有言緻。終日不輟,處宗由此玄言大進。
晉義熙中,羌主姚毗於洛陽陰溝取磚,得一雙雄鵝,並金色交頸,長鳴,聲聞於九臯。養之此溝。
傅承為江夏守,有一雙鵝失之三年,忽引導得三十餘頭來嚮承傢。
武陵竜陽虞德流寓溢陽,止主人夏蠻捨中。忽見有白紙一幅,長尺餘,標蠻女頭,乃起扳取。俄頃有虎到戶而退,尋見何老母,標如初。德又取之。如斯三返,乃具以語蠻,於是相與執杖伺候。須臾虎至,即格殺之。同縣黃期具說如此。
彭城劉廣雅以晉太元元年為京府佐,被使還都,路經竹裏亭,於邏宿。此邏多虎,劉極自防衛,係馬於戶前,手執戟布於地上。中霄與士庶同睡,虎乘間跳入,跨越人畜,獨取劉而去。
晉太元末,徐桓以太元中出門,仿佛見一女子,因言麯相調,便要桓入草中。桓悅其色,乃隨去,女子忽然變成虎,負桓着背上,徑嚮深山。其傢左右尋覓,惟見虎跡,旬日,虎送桓下著門外。
扶南王範尋常畜虎五六頭及鰐魚十頭。若有訟,未知麯直,便投與魚虎,魚虎不食則為有理。穢貊之人祭虎為神,將有以也。
永初中,邵都梁馮恭醉臥於山路。夜有虎來,以頭枕其背。恭中宵輾轉,以手搏之,復大寢。嚮曉始醒,猶見虎蹲在腳後,若有宿命,非智力所及也。
熊獸藏於山穴,穴裏不得見穢及傷殘,見則捨穴外死人。欲捕者便令一人臥其藏內,餘伴執杖隱在岩側,熊輒共興出人,不致傷損,傍人仍得聘其矛。
熊無穴,或居大樹孔中。東土呼熊為子路,以物擊樹,雲:“子路可起。”於是便下,不呼則不動也。
元嘉初,青州劉幡射得一鹿,剖腹藏,以草塞之,蹶然起走。幡從而拔塞,須臾復還倒。如此三焉,幡密求此種類,治傷痍多愈。
始興郡陽山縣有人行田,忽遇一象,以鼻捲之,遙入深山。見一象腳有巨刺,此人牽輓得出,病者即起,相與躅陸,狀若歡喜。前象復載人就一污濕地,以鼻掘出數條長牙,送還本處。彼境田稼常為象所睏,其象俗呼為大客,因語雲:“我田稼在此,恆為大客所犯。若念我者,勿復見侵。”便見躑躅如有馴解,於是一傢業田絶無其患。
晉義熙十三年,餘為長沙景王驃騎參軍,在西州得一黃牛,時將貨之,便晝夜銜草不食,淹淚瘦瘠。
苻堅為慕容衝所襲,堅馳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馬即踟躕臨澗,垂繮與堅。堅不能及,馬又跪而受焉。堅援之,得登岸而走廬江。
晉隆安初,東海何澹之屢入關中。後還,得一犬,壯大非常,每出入輒已知處。澹之後抱疾,犬亦疾,尋及於亡。
楚王與群臣獵於夢,縱良犬逐狡兔,三日而獲。之其腸似鐵,良工曰:“可以為劍。”
西域有鼠王國,鼠之大者如狗,中者如兔,小者如常。大鼠頭悉已白,然帶金環枷。商估:有經過其國,不先祈祀者,則嚙人衣裳也。得沙門咒願,更獲無他。釋道安昔至西方,親見如此。俗諺雲:鼠得死人目睛則為王。
拱鼠形如常鼠,行田野中,見人即拱手而立,人近欲搏之,跳躍而去。泰川有之。
義鼠形如鼠,短尾,每行遞相咬尾。三五為群,驚之則散,俗雲見之者當有吉兆。成都有之。
唐鼠形如鼠,稍長,青黑色,腹邊有餘物如腸,時亦污落,亦名易腸鼠。昔仙人唐拔宅升天,雞犬皆去,唯鼠墜下死,而腸出數寸,三年易之,俗呼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
前廢帝景和中,東陽大水,永康蔡喜夫避雨南隴,夜有大鼠,形如犭屯子,浮水而來,徑伏喜夫奴床角。怒愍而不犯,每食輒以餘飯與之。水勢既退,喜夫得返故居,鼠以前腳捧青囊,囊有三寸許珠,留置奴床前,啾啾狀如欲語。從此去來不絶,亦能隱形,又知人禍福。後同縣呂慶祖牽狗野獵暫過,遂嚙殺之。
貂出句麗國,常有一物共居穴。或見之,形貌類人,長三尺,能製貂,愛樂刀子。其俗:人欲得貂皮,以刀投穴口。此物夜出穴,置皮刀邊,須人持皮去,乃敢取刀。
吳孫皓時,臨海得毛人。《山海經》雲:山精如人而有毛,此蔣山精也,故《抱樸子》曰:山之精,形如小兒而獨足,足嚮後,喜來犯人,其名曰支。知而呼之,即當自卻耳。一名曰超空,可燕呼之。又或如鼓,赤色,一足,其名曰渾。又或如人,長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纍。又或如竜,有五色赤角,名曰飛竜。見之皆可呼其名,不敢為害。《玄中記》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晝藏。
陸機嘗餉張華。於時賓客滿座,華發器便曰:“此竜肉也。”衆未之信,華曰:“試以苦酒濯之,必有異。”既而五色光起,機還問主,果雲園中茅積下得一魚,質狀非常,乃以作,過美,故以相獻。
張永傢地有泉出,小竜在焉。從此遂為富室。逾年,因雨騰躍而去,於是生貲,日不暇給。俗說雲與竜共居,不知神竜效矣。
晉太元中,東陽西寺七佛屋龕下有一物出,頭如鹿,有法獻道人迫而觀之,於是吐沫噴灑,氣若霧。至元嘉十四年四月七日,此頭復出,尋覓其處,亦無孔穴,年年有聲,殷若小雷。
晉義熙中,江陵趙姥以酤酒為業,居室內地忽自隆起,姥察為異,朝夕以酒酹之。嘗有一物出,頭似驢而地初無孔穴。及姥死,鄰人聞土下有聲如哭。後人掘地,見一異物,蠢蠢而動,不測大小,須臾失之,俗謂之土竜。
趙牙行船於闔廬,見水際有大槎,人牽不動。牙往舉得之,以着船,船破,槎變為竜,浮水而去。
永陽人李增行經大溪,見二蛟浮於水上,發矢射之,一蛟中焉。增歸,因復出,市有女子,素服銜淚,持所射箭。增怪而問焉,女答曰:“何用問焉!為暴若是。”便以相還授矢而滅。增惡而驟走,未達傢,暴死於路。
荊州上明浦沔水隈,潭極深,常有蛟殺人,浴汲死者不脫歲。升平中,陳郡鄧遐字應遙為襄陽太守,素勇健,憤而入水,覓蛟得之,便舉拳曳着岸,欲斫殺。母語雲:“蛟是神物,寧忍殺之?今可咒,令勿復為患。”遐咒而放焉。自茲迄今,遂無此患。一云遐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水丹,勇冠當時,於後遂無蛟患。
魯國中牟縣蒙山上有寺廢久,民欲架屋者,輒大蛇數十丈出來驚人,故莫得安焉。
新野蘇捲與婦佃於野捨,每至飲時,輒有一物來,其形似蛇,長七尺五寸,色甚光采。捲異而餉之,遂經數載,産業加厚。婦後密打殺,即得能食病,日進三斛飠卞,猶不為飽,少時而死。
晉中朝武庫內封閉甚密。忽有雉雊,時人鹹謂為怪。張司空雲:“此必蛇之所化耳。”即使搜庫中,雉側果得蛇蛻。
司馬︷之字道援,善射雉。太元中,將媒下翳,此媒屢雊,野雉亦應。試令尋覓,所應者頭翅已成雉,半身故是蛇。
晉太元中,汝南人入山伐竹,見一竹中蛇形已成,上枝葉如故。又吳郡桐廬人常伐餘遺竹,見一竹竿雉頭,頸盡就身,猶未變。此亦竹為蛇、蛇為雉也。
丹陽鐘忠以元嘉鼕月晨行,見有一蛇長二尺許,文色似青,琉璃頭,有雙角,白如玉。感而畜之,於是貲業日登。經年蛇自亡去。忠及二子相繼殞斃。此蛇來吉去兇,其唯竜乎?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餘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樸子》雲蛇銜能續已斷之指如故,是也。
海麯有物名蛇公,形如覆蓮花,正白。
吳孫權時,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以歸。龜便言曰:“遊不量時,為君所得。”人甚怪之,擔出欲上吳王。夜泊越裏,纜舟於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係,方見烹霍。雖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博識,必致相苦。今求如我之徒,計從安簿?”龜曰:“子明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既至建業,權命煮之,焚柴萬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老桑樹乃熟。”獻者乃說龜樹共言,權使人伐桑樹煮之,龜乃立爛。今烹龜猶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龜為元緒。
元嘉初,益州刺史遣三人入山伐樵,路迷,或見一龜大如車輪,四足各攝一小龜而行。又有百餘黃龜從其後。三人叩頭請示出路,龜乃伸頭,若有意焉。因共隨逐,即得出路。一人無故取小龜,割以為霍食之,須臾暴死,惟不啖者無恙。
舀魚,凡諸魚欲産舀,輒以頭衝其腹。舀魚自欲生者,亦更相撞觸。故世人謂為衆魚之生母也。
晉義熙五年,盧循自廣州下,泊船江西,衆多疫死。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發變而為。今上鎮西參軍與司馬張逝瞻河際有一棺,棺頭有,衆試令撥看,都是發,亦有未即化者。一說雲,生以秫潘沐,死則發變為。又昔有人食,不能無,死後改棺,且滿棺中。且即也。
司馬休遣文武千餘人迎傢人違南郡。值風泊船上岸伐薪,見聚肉有數百斤,乃割取還,以鑊煮之,湯欲熱,皆變成數千蝦墓。
蝴蝶變作。
鸚鵡蠃形似鳥,故以為名。常脫殼而遊,朝出則有蟲,類如蜘蛛,入其殼中蠃。夕還則此蟲出。庾闡所謂鸚鵡內遊,寄居負殼者也。
晉明帝嘗欲肆{生月}閉而不謀,乃屏麯室,去左右,下帷草詔。有大蒼蠅觸帳而入,萃於筆端,須臾亡去。帝竊異焉,令人尋看,即蠅所集處輒傳有詔,喧然已遍矣。
有小蟲形色如大豆,咒令叩頭,又咒令吐血,皆從所教,如似請放稽顙。輒七十而有聲,故俗呼為叩頭蟲也。
縊女蟲也一名蜆,長寸許,頭赤身黑,恆吐絲自懸。昔齊東郭薑既亂崔杼之室,慶封殺其二子,薑亦自經。俗傳此婦骸化為蟲,故以縊女名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