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夢中緣   》 第二回 九裏鬆吳郎颳目 十錦塘蕩子留心      李修行 Li Xiuhang

  西子湖頭春過半,不料尋春惹起懷春怨,相逢無語腸空斷,那堪臨去頻頻盼。好事從來難愜願,一樹嬌花幾被風吹散點及由此生發的人道思想和人性論。,多情何故眉顰攢,暗中恐有人偷算。《蝶戀花》
  話說吳端生受了金御史西席之托,賓主之間相處甚得。一日吳瑞生方與金昉做完功課,琴童忽報鄭相公來訪,吳瑞生慌忙出門迎接入坐,說道:“弟自入學以後,臺兄絶不來顧盼小弟,獨不念悶殺讀書客乎?”鄭漢源道:“非是小弟不來奉訪,但今非昔比,如今兄有責任,弟乃閑人,怎好屢來攪亂?”吳瑞生道:“兄太滯了,吾輩相處豈拘形跡?況同為讀書朋友,一言一動皆足為益,何攪亂之有?以後還望吾兄不時常來為小弟開釋悶懷。”鄭漢源道:“難得兄不避攪亂,弟亦何惜腳步?”說着話書童捧茶至,鄭漢源飲了一杯茶,又說道:“弟今日一來是望兄,二來還有一事奉邀。”吳瑞生道:“有何事見教?”鄭漢源道:“明日三月初十日,是清明佳節,我杭州風俗最興清明湖上遊春,士女車馬駢集,是第一大觀。弟與趙兄已出分資,着人湖上安排盒酒,欲邀兄一遊,侍着小價來請,又恐兄為東主西賓之分所拘,不肯出去。故此趙兄特委弟親來口達,乞明晨早到捨下用飯就是。馬匹亦是小弟預備,望吾兄萬勿推卻。”吳瑞生道:“此乃極妙之事,自弟來到貴府,久欲觀西湖勝概,奈無人指引,今吾兄既肯攜帶,正深慰所願,弟焉敢違命?但遊春之費是大傢公分,不然空手取擾,於心何安?”鄭漢源道:“我輩相與,何必計此區區!”說罷又飲了一懷茶,方纔起身告別。吳瑞生送至大門外,還未歸捨,鄭漢源又轉回叫道:“吳兄留步,弟還有一句話要說,幾乎忘記了。明日遊春,有江南如白李兄,也是一位朋友,亦與同事。因兄與他未曾會過,故先告明,到捨下好相敘。”吳瑞生道:“太細心了,四海皆兄弟,況是朋友,何論生熟?又煩兄諄諄於此。”鄭漢源道:“分外生客,不得不先說明。”說完這句話,方纔一揖而去。
  到了次日,吳瑞生未明早期,梳洗完了,又放了金昉的學,方領着琴童、書童一直到了鄭漢源傢門首。門上人通報了,鄭漢源迎入了客捨,見趙肅齋、李如白俱已在座。大傢出席作了揖,吳瑞生問鄭漢源道:“此位就是如白李兄麽?”鄭漢源道:“正是。”吳瑞生又一揖,道:“夜來與鄭兄在敝齋閑敘,方聞李兄大名。今幸識荊,容日奉拜。”李如白道:“久聞吳兄纔名,如雷灌耳,意欲到貴齋一叩,奈弟是投親至此,與金公素無相識,不便登門,故未造謁,望吳兄寬諒。”吳瑞生又待開言,趙肅齋攔住道:“二位且不必多行套言,誤了正事,大傢坐了再說。李兄年長,即坐首席,次座是吳兄的,弟與主人兩邊打橫,時刻有限,不必遜讓。”鄭漢源道:“趙兄行事爽利,真乃妙人。”各自坐定,鄭漢源吩咐一面斟茶,又吩咐後邊請燭堆瓊出來侑酒。不一時,果見一位美人走近席前。十分標緻,但見:
  兩鬢緑雲鋪錦,簇簇珠滿頭,丁香紐結芙蓉扣。眉灣似月鈎,目清疑水流,櫻桃一顆肥脂透,體柔。金蓮細小,行動倩人扶。
  堆瓊走近席前,朝上叩拜,各問了大姓,萬福畢,遂坐在席前。吳端生偷眼一看,見他眉細而長,眼光而溜,嬌嬈之中仍具莊雅,端凝之內更饒風緻,便知不是俗妓。對衆人誇道:“堆瓊豐神綽約,秀色撩人,塵埃之中有此異品,令我見之恍然如遇仙中人也。”堆瓊道:“妾乃蒲柳省質,煙花陋品,得侑酒席前,邀光多矣。何堪垂青!”吳瑞生見堆瓊手中拿着一柄金扇,藉來一看,卻是一把灑金素扇,說道:“此扇何為沒有題詠?”衆人道:“堆瓊何不就求一揮?”堆瓊道:“怎改動勞大筆?”吳端生道:“情願獻醜。”遂令人取過筆硯,題了一首七言律詩,寫完衆人拿去一看,那詩是:
  疑是仙妹被謫來,喜逢笑口共銜杯。
  髻妝墮馬雲鬟亂,蓮步乘鸞月影開。
  着意濃濃還淡淡,惹情去去復回回。
  自來不識常娥面,從此因卿難卸懷。
  衆人將詩看完,大笑道:“妙極,妙極!吳兄雖與堆瓊是初會,此詩已極兩情綢繆之趣。俺們請滿酌一杯,權為你二人臺卮。”吳瑞生道:“偶然作戲,莫要認真。”堆瓊道:“相公未必不真,妾意已自不假。”吳端生道:“你既不假,我就認真了。”遂把酒一飲而盡。一時間珍饈齊列,大傢飽餐,將殘餚撤去,趙肅齋道:“時候不早該收拾出城了。”鄭漢源道:“既如此,弟也不留。”遂叫人們外侍候鞍馬,着燭堆瓊坐了轎子先行,隨後四人上了馬,領着衆傢人一同出涌金門,望西湖而來。
  到了西湖,大傢一望,果然好春色也。但見:
  遊人似蟻,車馬如雲。乍寒乍暖,恰逢淡淡春光;宜雨宜晴,偏稱融融淑氣。蘇公堤上,柳絲裊裊拖金色;西子湖邊,草褥茸茸襯馬蹄。水邊樓閣侵三壇,山上亭臺吞古蕩。雷峰塔、主叔塔、天和塔,塔頭主蓋射紅霞;南高峰、北高峰、飛來峰,峰頂煙嵐結紫霧。六橋旁係賞春船,昭慶常呼遊士酒。香片飛紅,拂袖微沾。花港雨鬆陰分緑,吹面不寒麴院風。正是,全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西湖景緻大傢觀之不盡,鄭漢源道:“湖岸上遊人太多,咱們由蘇堤而南直至段橋,泛舟湖心,那裏我有人伺候,閑人不好進去攪亂,不如到那邊去自在遊賞。”衆人道:“如此甚妙。”於是直望蘇堤行去,但見夾堤兩岸俱是楊柳桃杏,紅緑相間,如武陵桃源一般。走了二裏有餘,方至段橋,橋下早有人艤舟以待,大傢上了船,直撐至湖心亭。這湖心亭東倚城郭,南枕天竿,西臨孤山,北通虎跑。平湖鏡水,一覽無遺。吳瑞生徘徊四顧,見湖山佳麗,如置身錦綉之中,不覺慷當以慨,說道:“這青山緑水,閱盡無限興亡;斷塔疏鐘,歷過許多今古。光陰幾何,盛事難再,今吾四人萍水相逢,頓成知己,誠不易得之會也,豈可無詩以紀今日之勝?”鄭漢源道:“請問吳兄,今日之詩是怎麽樣做法?”吳瑞生道:“若每人一首,恐耽閣時刻,不如每人一句聯成一律。上句既成,下句便接;若上句成而下句接不來者,令堆瓊斟巨觥以罰之。”鄭漢源道:“此法還未盡善,詩句咱們占了,卻將堆瓊置於何處?不如咱四人作開句,下句俱是堆瓊接續,倘堆瓊閣筆,大傢各斟一杯以罰之。”呈瑞生道:“惶恐惶恐,我衹說堆瓊有太真之貌,不料又負謝姬之才,真令人愛死敬死。”堆瓊道:“妾怎敢班門弄斧?”趙肅齋道:“堆瓊詩才是我們知道的,不必太謙。”說完即取湖景為題,按長幼做去:
  李:三月西湖錦綉開,
  燭:山明水艏勝蓬萊。
  趙:風傳鳥鳴花陰轉,
  燭:船載笙歌水道回。
  鄭:三竿僧鐘雲裏落,
  燭:六橋漁唱鏡中來。
  吳:分明一幅西川錦,
  燭:安得良工仔細裁。
  衆人詩句聯完,吳瑞生離坐攜堆瓊手道:“美人具此仙纔,即以金屋貯之亦不為過。而乃墮落青樓,飄泊如此,亦天心之大不平也。前見卿,為卿生愛;今見卿,又不由不為卿生憐矣。”堆瓊聞瑞生之言,因感激於心,不覺眼中含淚道:“薄命賤妾,幸得與君一面,已自覺緣分不淺。今為席間鄙句又深戀戀於妾,使妾銘心刻骨,終身不敢有忘。”鄭漢源對衆人道:“你看他二人綣戀於此,真正一對好夫妻。待弟回傢另擇吉辰,薄設芹酌,以賞他二人未完之願。”堆瓊謝道:“若果如此,感佩不盡。”趙肅齋道:“此事還俟異日,今日且說今日。這湖心亭非專為我五人而設,豈可久戀於此?如今九裏鬆百花園因聖上有志南巡,修整的異樣奇絶,咱們何不到那邊一遊?”衆人道:“趙兄說的是。”於是大傢又上了船,離開了湖心亭,復望段橋而來。
  到了段橋,各人上了馬,堆瓊仍上了轎子,一路渡柳穿花,觀山玩水,不一時已到九裏鬆百花園前。四人下了馬,堆瓊出了轎子,正欲進園,忽見園內一夥雜耍扮着八仙、唱着《道情》,篩鑼動鼓而來。此時,園外人往裏擠,園內人往外擠,正是人似潮頭,勢若山崩,一擁而出,遂衆人一衝,衝的趙肅齋、鄭漢源、李如白、燭堆瓊各不相見。吳瑞生忙在人叢中四下遙望,但見人山人海,那裏望的見?又尋到園裏園外,尋了個不耐煩,總不見個蹤影。復回九裏鬆尋找,不唯不見他四人,連琴童、書童也不見了。吳瑞生正欲按排獨自回城,忽見一君婦女笑語而來。吳瑞生定睛一看,見內中一位老的,還有一位中年的,獨最後一位女子,約有十六七歲年紀,生的十分窈窕,但見:
  臉暈朝霞,眉橫晚翠。有紅有白,天然窈窕生成;不瘦不肥,一段風流描就。裊裊娜娜,恍如楊柳舞風前;滴滴嬌嬌,恰似海棠經雨後。舉體無嬌妝,非同狐媚妖冶;渾身堆俏緻,無愧國色天香。
  你道這三位婦子為誰?那位老的是翠娟的母親,那位中年的是翠娟的姑娘,最後那位女子就是翠娟小姐。金御史因清明佳節着他出來塋前祭掃,金昉先回,他母女尚在九裏鬆觀看湖景。也是吳瑞生的姻緣合當有湊,無意中便覿面而遇。吳端生見這位女子生得佳麗異常,心中悅道:“堆瓊之容嬌而豔,此女之容秀而疑,福相雖有貴賤之別,然皆為女中之魁。我吳瑞生若得此女力妻,以堆瓊為妾,生平志願足矣。但未知此女是誰傢宅眷。我不免尾於其後打聽一個端的。”遂跟着那三位婦女,在後慢慢而行,不住的將那女子偷看,那女子也不住的回顧吳瑞生。吳瑞生愈覺魂消,走了箭餘地,來到十錦塘。那十錦塘早有三乘轎子伺候,那兩位夫人先上了轎,隨後那女子臨上轎時,又把吳瑞生看了幾眼,方把轎簾放下,纔待安排走,忽路旁轉過一個漢子來,嚮那跟隨的使女道:“這轎中女眷是誰傢的?”那使女道:“是城中金老爺傢內眷,你問他怎的?”那漢子竟不回言,直走到一個騎馬的後生面前低低說了幾句,那騎馬的後生便領着一夥人揚長去了。
  看官你道這騎馬的後生是誰?也是杭州城中一個故傢子弟,姓鄭名一恆,他的父親也曾做到戶部侍郎,居官貪婪異常,掙了一個巨萬之富,早年無子,到了晚年,他的一個愛妾纔生了鄭一恆。這鄭侍郎因老年得子,不勝愛惜,看着鄭一恆就如掌上珠一般,嬌生慣養,全不敢難為他。年小時也曾請先生教他讀書,他在學堂那肯用心?雖讀了十數年書,束修不知費了多少,心下還是一竅不通。他父親見這個光景,也就不敢望他上進,遂與他納了一個例監。到了十七八歲,心心愈放了,他父親因管他不下,不勝忿怒,中了一個痰癥,竟嗚呼哀哉了。自他父親死後,沒人拘束他,他便無所不為,凡結交的,皆是無賴之徒,施為的俱是非法之事。適纔根問金傢使女的那個漢子,就是他貼身的一個厚友,叫做雲裏手計巧,凡那犯法悖理的事,俱是此人領他鬍做,這鄭一恆他還有一個毛病,一生不愛嫖,衹愛偷,但見了人傢有幾分姿色的婦女,就如蚊子見血一樣,千方百計定要弄到手中。今日在十錦塘見了那轎中女子生的俊俏,便犯了他那愛偷的毛病,故着計巧問個明白,到傢好安排下手。——這是後來事,且不必提。
  單說吳瑞生見那漢子盤問,那使女說是金老爺傢內眷,心中暗喜道:“城中沒有第二傢金老爺,這位女子莫不是金公的女兒?不想吳瑞生的姻緣就在這裏。”又想道:“此女就是金公女兒,他官宦人傢深宅大院,閨門甚嚴,我吳瑞生就是個蜜蜂兒,如何鑽得進去?”又轉想道:“還有一路可以行的,到明日不免央煩鄭漢源、趙肅齋到金公面前提這段姻事。倘金公憐我的容貌,愛我才情,許了這段姻緣,也是未可知的。”又躊躇道:“終是礙口,他是我的東主,我是他的西賓,賓主之間這話怎好提起?倘或提起,金公一時不允,那時卻不討個沒趣?”又自解道:“特患不得天緣,若是天緣,也由不的金公不允從。你看湖上多少婦女,卻無一個看入我吳瑞生眼裏,怎麽見了金公的女兒我便愛慕起來?金公的女兒也不住的使眼望我,不是天緣是甚麽?這等看來,還是央鄭趙二位去說為妥。”又轉念道:“還有一件不牢靠處,我居山東,他居浙江,兩下相去有數千裏之遙,縱金公愛就這段姻緣,他怎忍的把身邊骨肉割捨到山東去?”又尋思道:“有法了。若就這段姻緣,除非我贅於他傢,將我父母接來,做了此處人傢,這事方能有濟。”又忽然叫苦道:“不好不好,我看金公的女兒似有十六七歲年紀了,到了十六七歲,那裏不受聘於人之理?假苦受了人傢聘,我吳瑞生千思萬想究竟是一場春夢,我這一腔熱血,一段癡情,卻教我發付到那裏?”於是自傢難一陣,又自傢解一陣,喜一陣,愁一陣,一路上盤盤算算,不覺不知已來到金御史門首。三頂轎子一齊住下,獨金御史女兒臨進門時還把吳瑞生看了幾眼,方同那兩個婦人進去了。這吳瑞生目為色奪,神為情亂,癡癡呆呆,踉踉蹌蹌自己回了書房。見琴童、書童迎着道:“相公你被人擠到那邊去了,教我兩個死也是尋不着。”吳瑞生問道:“趙相公、鄭相公、李相公、燭堆瓊你見他不曾?”琴童、書童道:“俺也不曾見他。因尋相公不着,俺就先回來了。”說着話金傢傢人已送飯至,吳瑞生此時心煩意亂,那裏吃得下去?衹用了一個點心,其餘俱着琴童、書童拿去吃了,便一身倒在床上,一心想着燭堆瓊,又一心想着金公的女兒。被窩裏打算到半夜,方纔睡去。正是:一時吞卻針和綫,刺人腸肚係人心。不知後來吳瑞生與金御史的女兒姻緣果是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得奇夢遣子遊南國 重詩才開館請西賓
第二回 九裏鬆吳郎颳目 十錦塘蕩子留心第三回 好姻緣翠娟心許 惡風波鄭子私謀
第四回 吳瑞生月下訂良緣 金御史夜中失愛女第五回 木客商設謀圖鳳侶 花夜叉開籠救雪衣
第六回 渡清江舟中遇盜 走窮途庵內逢嫂第七回 水小姐還願祈母壽 王老嫗索詩探才情
第八回 真相思情懷一首詩 假還願密訂三生約第九回 遭流離蘭英失母 買針指翠娟認妹
第十回 明說破姊妹拜姊妹 暗鋪排情人送情人第十一回 易姓字盛世際風雲 赴新任馹亭遇骨肉
第十二回 尋甥女並得親生女 救人禍貽纍當身禍第十三回 謁撫院卻逢故東主 擇佳婿又配舊西賓
第十四回 金撫院為國除姦 李知縣替友報仇第十五回 聯二喬各說心間事 聚五美得遂夢中緣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