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在国际交往当中要有一个宽容心态的根本原因。
拥有宽容的心态,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会容易理解别人,容易接受别人,容易欣赏别人,容易善解人意。相反的话,有时候很麻烦。比如我们中国人喜欢灌酒,中国人叫"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吐血"。我到一些地方去,有同志明讲不把我喝倒了,觉得对不起我。这在很多外国朋友看来,在很多国家很多民族看来,这是有强迫的意思,而且给人不务正业之感。
有一次某公司盛宴招待西欧一家跨国公司的代表,因为双方业务往来密切,故此东道主一方不惜重金点名菜、上好酒。不曾想,那家跨国公司的代表却并未领情。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我方人士再三地劝对方饮酒,而"祝酒不劝酒"则是一条当今世界所通行的国际礼仪。
外国友人讲究两厢情愿,爱喝的话我一醉方休,不爱喝你不要勉强。当然有的中国同志说,好心当了驴肝肺了。但是,想法确实不一样。所以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讲到礼仪是共同的行为规范,讲到礼仪是国际交流中共同的行为准则时,就是要讲宽容。因为它是以国际交往为适用范围的,人和人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文化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要达到互相理解、有效交流,就必须在一个平台上。国际礼仪就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进行对话的一个共同的平台。
国际礼仪很重要,如果不知道的话,就会闹出很多的笑话,会特别的尴尬。
这是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我们中国人过去的一个习惯是讲"明人不做暗事"。比如说,你是个女孩子,我要是跟你说话,没有外人在场无所谓。假如有外人在场,你要压低声音,行吗?不行啊,要高声去讲。"小汴,我跟你说件事"(大声)。否则,用北京话讲,是有猫腻,见不得阳光。但是国际礼仪有一点非常重要,国际礼仪强调在公共场合,要静声,要静音。手机要改成振动,说话的时候要压低声音。一个文明人有教养的人,和别人交谈时的基本做法就是说话声音低一点,低一点,再低一点。但是我们有的同志做不到这一条。这种人没有办法。他不管在办公室里,也不管在影剧院还是飞机场,要是不高声喧哗那就不是他。
小陈与小王新婚之际赴法国旅游。其中一天,他们在巴黎某著名博物馆参观时却小遇不快。当时,他俩见到一幅油画陈列于不远之处,且出自一位他们久闻大名的画家之手。"这是大师之作",他们便情不自禁地大喊了一声,扑向前去观看,不曾想遭遇周围人"嘘"声一片。因为按照国际礼仪规范,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博物馆这样的地方是不宜高声喧哗的。
在公众场合,有些人接手机、打手机时说话声音特别大。虽然不能怎么样,但是周围人看着心里不是很舒服的。这有自我表现的嫌疑,而且影响别人。我们强调礼仪,它是尊重别人,又尊重自己。你打电话时不尊重别人,人家就不会尊重你。你没把自己当回事,人家怎么能把你当回事?所以说,国际礼仪实际上是讲国际交往中,人人必须遵守的规则。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所谓国际礼仪,就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国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国际交通",要进行交往就要遵守"交规"。这样的"交规"不能是一个国家一套。不能说,到你这儿你搞一套,到他那儿他又另搞一套,这样做可就乱套了。在国际交往中大家遵守的交通规则应该是一致的,即要遵循国际社会约定俗成且共同认可的礼仪规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