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11月初,J.K.罗琳脱颖而出,在3位年轻的英国演员身后摆姿势照相,闪光灯频频闪烁。作家带着她那标志性的抿嘴笑容,保护性地将手搭在她面前的3个小演员肩上。她以前也经历过这些,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以前,她确实见过她的书引起的轰动,一年前她在加拿大多伦多的观天台体育馆为12000名观众朗读自己的书,对一个作家来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观众群了。24小时后,她又在温哥华的“国际作家和读者节”上为10000名观众朗读。她在美国诸如《今日秀》和《拉瑞·金现场秀》里亮相。这些访谈节目每天向几百万的观众播放。在英国,4天里她乘坐一辆已有57年历史的火车,从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出发去见几千名大声喊叫着想得到渴望已久的签名的书迷。她很惊讶地看着他们,试图和他们打招呼。因为她的经纪人只让她呆在车上,只能在车厢里向他们招手,随后匆匆赶往下一站。1999年,在波士顿仅仅停留了一天。书迷排着队,在大街上围成一圈,她在1400本自己的书上签名。就像她书中的主角哈利·波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奇异的世界里已经赫赫有名一样,J.K.罗琳在她的第一本书出版后不久一定也有这种震惊的感觉。
她对哈利的理解也一定与日俱增。她承认书中爱读书的赫敏有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她现在的生活则更像哈利的生活,一个顽强勇敢的英雄试图用自己刚发现的新力量去做好事。她在名声、影响和财富方面越强大,她的隐私和个人经历越没有保障,希望夺走她的荣耀,得到她成功果实的人也越多。像哈利一样,正是她在低谷的时候,那些因给她留下伤痕而不愿再提起的时光,为她的生活增添了传奇色彩。
到2002年中旬,《哈利·波特》的书已经卖了1.5亿本,被译成50多种文字,只有《圣经》才被翻译成这么多种文字。在美国的发布会上,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改编的《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首映打破纪录,票房为3130万美元,在这个周末又打破纪录达9030万美元。电影还掀起了另外一个狂潮就是系列书中的第一本的热卖,位居另外3本畅销书的前列。第一部电影的录像带和光盘的销售也是罕见的,这种情况和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早就很受欢迎的电脑游戏一样。销售策划———包括乐高的哈利·波特玩具,哈利·波特的小人像玩具,成套的玩具、文具和衣服,拉动了原先衰退的假日消费。在国际互联网上搜索,可以搜出哈利·波特的网站和罗琳这个名字的条目有180万条之多。
图书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也还有很多的文学评论书、配套读物、教学指南、传记和相关的研究方面的图书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文学和通俗文化的学者正纷纷议论这些书,他们被亢奋的“波特症”或“哈利·波特现象”的氛围所包围着。教授们给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开设“哈利·波特讲座”。到目前为止,在很多圈子里,对书的赞誉比批评要多得多,但在文学界和教育界,对该书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多,特别是强烈反对电影造成的商业化。到2002年,7本书中的一多半出版了。现在和以前一样,魔力遭到怀疑,想象的力量和魔力一样神秘。
魔镜一次次地反映了哈利·波特由贫到富的故事。哈利自己从一个贫儿成为一个富人,他的制造者乔安娜·罗琳,还有在头两部影片中扮演哈利的来自利物浦的年轻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弗,他们都经历了从被发现,到享誉世界的过程。第一部影片首映时,雷德克里弗刚刚12岁,难怪罗琳在摄影师面前做保护状。她和丹尼尔是同一天生日,都是7月31日,个性也很相似,忠实的读者和影迷并不了解这一点,自然会将她们俩作比较。乔安娜·罗琳和丹尼尔的眼睛长得很像,从体貌特征上讲,他可以是她的儿子。扮演哈利妈妈莉莉·波特的女演员,在厄里斯魔镜里一头红色的长发,有罗琳以前的影子。在很多方面,罗琳、哈利和丹尼尔的故事都是有关联的。渐渐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故事是怎样互不相干却又相互联系的。但是本书是罗琳的故事,正是在她的故事里开始了哈利和丹尼尔的故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