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鬍雪岩的啓示 》
一 德行定終生(3)
曾仕強 Ceng Shijiang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夥伴,於是他就把牛拴好,跟夥伴們一起玩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小孩子,一不小心掉進了山溝,其他的孩子一看情況不對,都嚇得跑回了傢。衹有鬍雪岩沉着冷靜,他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個孩子拉了上來,然後扶上牛背送回傢去。當時,所有的鄰里都贊揚他,說他機靈、勇敢,又有好心腸。看了這一段故事,我們應該想到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我們看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大概就能夠看出他長大以後是什麽樣子;到了六歲的時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後是什麽德行。
有人可能會問,現代社會千變萬化,人的一生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難道六歲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夠决定一個人的終生嗎?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在社會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幹,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是很重要。外國人是以能力為本位,認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國人不是這樣。中國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礎好,才能越高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別人反而越害怕,因為這樣更容易做壞事。
一個人三歲到六歲,我們根本看不出有什麽本事,看不出有什麽才能。否則的話,三歲就知道他長大會當工程師,會當科學家,那豈不是笑話嗎?我們三歲到六歲,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幹。鬍雪岩從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鄰居誇他的那樣,機靈、勇敢、好心腸。鬍雪岩一生的經歷,也正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
小時候是看品德,不是看才幹。
我們教育孩子要註意,童年重點培養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識以後再去學,不必着急。鬍雪岩成長在一個單純樸素的鄉村,這其實對他是非常有利的。因為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學到一些東西。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將來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這是鬍雪岩的父母一貫堅持的傢風。
一個人品德基礎良好,一生都會很穩固。
鬍傢的長子鬍光鑒出生以後,父親鬍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鬍光鼎的夭折,更是讓鬍鹿泉傷心欲絶。鬍雪岩之後又有鬍光培、鬍光椿兩個弟弟,這使得傢境更加窮睏。在一連串的打擊和生活重壓之下,鬍鹿泉的身體每況愈下。鬍雪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父親臨終的時候,把鬍雪岩叫到床邊,囑咐他說:“欲興吾傢,其惟順兒乎!”他這是告訴鬍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們鬍傢就靠你了。可見,知子莫若父——爸爸是最瞭解兒子的。
父親去世以後,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到了鬍雪岩母親一個人的肩上。在那個時代,一個寡婦撫養照顧好幾個孩子,生活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對鬍雪岩一生影響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親——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着鬍雪岩走到最後,她活得比鬍雪岩還要久。
鬍雪岩的母親在當時是毫無地位的,甚至在鬍傢的祠堂裏面,連他們傢的資料都沒有。但是我們從後人有意無意留存下來的鬍雪岩的故事裏面,卻可以找到一個很明顯的脈絡,在這當中,他的母親金太夫人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一個單親家庭,一個沒有讀過什麽書的寡婦,為什麽能夠把兒子教得如此出色?我們不得不更加佩服鬍雪岩的母親,而這也正是中國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中國的母親怎麽教育孩子?其實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導而已。金太夫人沒有教鬍雪岩彈鋼琴,也沒有教他學美術,她給鬍雪岩的就是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正是鬍雪岩成功的基礎。鬍雪岩的母親從小就跟他講,到私塾裏面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吵鬧;替人傢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衹顧着自己玩兒;出去當學徒,要聽老闆的話,要把老闆交代的事情做好……鬍雪岩從小就是在這樣樸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長起來的。
除了言傳之外,鬍雪岩的母親更加註重身教。面對窘睏的傢境,金太夫人從來沒有在鬍雪岩面前抱怨父親早早離世,使得孤兒寡母無人照顧。現在的單親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另外一半,這樣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樣是單親家庭,鬍雪岩的母親把他教得這麽好,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另外,母親跟左鄰右捨也都相處融洽。她憑的是什麽?因為她與人為善,衹要能夠幫到別人的地方,她一定會盡量地去做,而且從來不要求什麽回報。一個人要包容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不能事事計較,不能老要求別人。金太夫人的這些行為,深刻影響了鬍雪岩的人生態度,使他一生受用無窮。所以鬍雪岩一生非常感謝他的母親,對母親始終十分孝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一 德行定終生(1) | 一 德行定終生(2) | 一 德行定終生(3) | 一 德行定終生(4) | 二 誠信為本(1) | 二 誠信為本(2) | 二 誠信為本(3) | 二 誠信為本(4) | 二 誠信為本(5) | 三 隨機應變(1) | 三 隨機應變(2) | 三 隨機應變(3) | 三 隨機應變(4) | 三 隨機應變(5) | 四 患難見真情(1) | 四 患難見真情(2) | 四 患難見真情(3) | 四 患難見真情(4) | 四 患難見真情(5) | 五 福禍相依(1) | 五 福禍相依(2) | 五 福禍相依(3) | 五 福禍相依(4) | 五 福禍相依(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