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艺术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 》
第3节:我们尊敬直面历史的老人
王峥 Wang Zheng
朱军 Zhu Jun
《艺术人生》请过一些非常不好做的嘉宾,投机取巧取得成绩,在人生中寻找捷径,违反了大众对于他们的期望。这些嘉宾反映了文艺界中少数人的不良作风,栏目坚决予以抵制。
同时,严格要求组内所有工作人员"态度端正对待人生",主持人、策划、编导都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参悟不同年龄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不能对迥异于自己的人生经验妄下评论。
●《艺术人生》如何让老艺术家吸引大众观众?
●《艺术人生》如何直面历史?
3.记录时代人物之一
--我们尊敬直面历史的老人
刚开始做老艺术家的时候,我们有些为难,因为老艺术家的收视率低,因为30岁以下的观众基本上不认识他们。但是,老艺术家却最早确立了栏目"真善美"的基调。
开播之初我们做得最多的是老的电影人,当他们到耄耋之年时,每一个人谈到周总理都会泪流满面,每一个人依然会将观众称为群众。新来的编导都先安排做老艺术家,因为好做--他们的价值观单纯,他们将个人摒弃,他们是时代的受益人,文革对于他们是妈妈打了孩子。我们能很容易地进入秦怡、张瑞芳、孙道临的内心深处。没有人会忘记秦怡泰然自若的苦难的美丽,没有人会忽视孙道临静默的表情,没有人会不惊讶于王晓棠演讲般的语言。
《艺术人生》进入第四年,媒介对于老艺术家有两种反应:要遗忘的彻底遗忘,要怀旧的彻底怀旧。
首先,我反对这个"怀旧"的意思。老艺术家在各个节目的频繁出镜让我们惊讶地发现,流行带来的浅薄也渗透进入"怀旧",对于匮乏但大一统社会的缅怀在我看来是历史的倒退。
其次,我反对遗忘。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逐渐成为褪色的记忆,新的一代正在取得话语权。每一年我都会痛惜当我们还没有从容回顾和反思历史的时候,享乐和实用主义已经主导着某一类媒体,包括网络,社会物质的进步并不代表着思想的进步。民族的历史并没有中断,它会裹挟着每一个人前进,以前的光荣依然会照亮今天,以前的伤口依然会在今天流血。我们认为岁数就是智慧,人和人太不一样,在中国,时代和政治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制作关于老艺术家的节目让我们发现了冰山的一角,个人和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我们对老艺术家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选择:2003年,我们选择了童自荣;2004年,我们选择了刘诗昆、张贤亮、谢芳。
首先,《艺术人生》通过老人探讨生命的终极意义。人难免一死,黄泉路上无老少,于是有了宗教和哲学对于生命的指导。老人不应该只是政治的附庸,老人用了毕生来参透生命。比如谢芳,历史给予她太深的烙印,她对生死和人生的意义有着多于普通人的思索。她说20年前她的母亲去世后她就觉得人生太没意思了,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栏目第一次有古稀老人谈到生死的终极问题。
其次,《艺术人生》中,老人是民族和时代的见证人。个人命运随国家的变迁而跌宕起伏的老人,恐怕没有比刘诗昆和张贤亮更典型的了,所以他们在栏目的诉说更像钟磬之声,发人深思。饥饿--两人都谈到饥饿--离这个时代那么遥远的词,却由于电视节目和我们如此之近。
《艺术人生》惟一遗憾的事情就是一些老艺术家在辞世前没有来过《艺术人生》,比如刘琼,比如英若诚。《艺术人生》2004年的目标是更多地抢救一批老人的口述历史。
第三,老人是中国文化的薪火相传者。在《艺术人生》中,一些杰出的年长女性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秦怡、张瑞芳、常香玉,她们对爱情炽热,她们对亲人忍辱负重,她们视事业如生命,在这个社会道德裂变的时候,重温她们的故事,让人沉思良久。
●年轻艺人有资格上《艺术人生》吗?
●如何让年轻人反映历史的重量?
4.记录时代人物之二
--如何赢得青年观众
我们栏目请赵薇,到现在还有人在议论。其实我觉得公平地看待赵薇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崛起的大国的理智行为。赵薇和陈坤、羽泉、周迅、徐静蕾一同组成了这个时代,制作他们的节目就是竖起了这个时代的镜子,揽镜自照,可以找到自己的青春或自己当下的处境。
首先,挖掘成长中的跌宕起伏。这些孩子比他们的长辈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成长于稳定的社会,不幸是个人作为一个个体直面经济大潮下现实的人生,甚少理想主义。因此,对他们个人命运的挖掘更应表现青春所特有的激情和迷惘:朴树战胜忧郁症的渴望,羽泉坚韧的音乐之路,赵薇少年的反省。在别的娱乐节目中,他们有时像与世隔绝的怪物一样,在《艺术人生》中,他们开始历数成长的伤痛和光荣,成为一个个正在崛起的明日之星。
其次,推动当代演艺的发展。《艺术人生》青年嘉宾谈事业的份量远远大于老艺术家,来到《艺术人生》的青年偶像无一例外被要求谈到未来的发展道路,制作组苛刻地提到艺术的原创性,提到了如何成为实力派。《艺术人生》对于年轻人有时像一个竞技场,制作组和观众向他们提出挑战,青年偶像的回应反映了他们的素质。幸而,这些披荆斩棘出来的明星有着超乎年龄的老道。我们希望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后,他们当中有人能被称为艺术家。
●《艺术人生》为何推出再聚首品牌?
●《艺术人生》如何发展再聚首品牌?
5.记录时代人物之三
--《艺术人生》的再聚首品牌
2003年春的一天,编导马宁问刘欢还能不能做,因为2002年已经来过一次节目,这一次是因为他准备要发新专辑《生于六十年代》。当时直觉是刘欢想做的节目一定可做,难得金口玉言想上电视栏目,于是我们开始准备。没有想到由此开始了我们"集体记忆"的新节目样式。
刘欢节目现场完全布置成六七十年代的环境,暖壶、茶缸、革命招贴画、单位发的椅子桌子。置身其中,又见到少年伙伴,褪色的岁月仿佛重现在人们眼前,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持。这一期节目引起了连锁反应,直至半年后我给人讲课时会场还有四五十岁的人在抹眼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
|
第1节:明星还原为普通人 | 第2节:用文化引导娱乐 | 第3节:我们尊敬直面历史的老人 | 第4节:发展再聚首品牌 | 第5节:朱军访谈录 | 第6节:有责任心的男人 | 第7节:《摔三弦》一举成名 | 第8节:迷迷糊糊闯央视 | 第9节:导演、制片人赵本山 | 第10节:为什么心情不好 | 第11节:绝对幕后 | 第12节:本期主人公陈凯歌导演 | 第13节:愧对父亲 | 第14节:第五代的黄土情结 | 第15节:诚意电影和商业电影 | 第16节:道具的背后 | 第17节:陈坤 | 第18节:服务员的理想 | 第19节:电影学院的好学生 | 第20节:偶像是有责任的 | 第21节:忧郁的背后 | 第22节:五福临门赠傅彪 | 第23节:夫妻患难见真情 | 第24节:真浪漫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