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 》
第3節:一、初瀾(2)
羅平漢 Luo Pinghan
1957年底,全國農村掀起了大辦農田水利建設的高潮。在這一過程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開始動工,由於這些工程超出了社、鄉的界限,需要集中衆多的勞動力進行所謂大兵團作戰,並且吃住在工地,公共食堂也就順時而生。河北省的徐水縣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徐水是一個衹有31萬人口的小縣,除去老弱病殘、婦女和各種脫産人員,能投入農業生産的勞動力實際不足10萬人。在1957年至1958年鼕春之際的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中,徐水在"提高群衆覺悟"的基礎上,卻組織了一支"平時10萬人,多時13萬(指整半勞力)"的勞動大軍。其辦法是打破社界、鄉界搞大協作,實行全縣勞動力的統一調配。為此,徐水縣委提出了"行動軍事化,作風戰鬥化"的口號,把全縣能調動的勞動力集中使用,按軍事編製組成大隊、中隊,在工地搭棚宿營,並組織了隨營食堂。接着,徐水又開展了大規模的抗旱春種,成立了田間指揮部,劃分戰區,實行勞動力集體吃、集體住,開始了所謂的全民軍事化。
隨着"大躍進"的步步深入,農村勞動力也就日趨緊張。當時,徐水和全國一樣,農業方面除了興修水利外,還大搞深翻土地、密植、工具改革和養豬積肥。僅深翻土地一項,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毛澤東曾是深翻土地的積極提倡者,他聽說山東營南縣有個叫大山的農業生産合作社,因深翻土地而增産,就鼓勵各地搞深翻,說"深翻土地,大有味道,寧可一畝地花一百個工、幾百個工也要幹",還說要製訂個五年計劃,用人海戰術,把耕地全部深翻一遍。個別地方深翻土地或許能夠增産,但這個辦法對全國並不見得都能見效,可是,在反"右傾保守"的口號下,凡是毛澤東倡導的,各地哪有不雷厲風行執行之理,而且一些地方對深翻土地片面理解,以為翻得越深越好,有的地方竟有翻一丈多深的。積肥也是越積越走樣,有的地方在一畝地上施上萬擔的肥。這一切自然要耗去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本已不足的勞動力更顯緊張。
徐水也是如此,過去翻一畝地衹需用工10個左右,由於搞深翻,此時需用工40個左右。如此大的用工缺口,客觀上需要更多的以往主要是從事傢務勞動的婦女投入農業生産中。恰在此時,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於1958年5月在北京召開。會上,有代表在發言中談到了辦食堂的問題,參加會議的徐水縣委第一書記聽後大受啓發,立即給縣裏打電話,提出要大辦食堂。縣委馬上召開會議,對辦食堂進行具體研究,認為辦食堂是解决勞動力不足的有效辦法,也是實現生産大躍進的有效措施,乃决定在普遍實行勞動大協作的同時大辦食堂,盡快實現全縣食堂化。在此之前,徐水農民曾自發地辦過一些食堂,但衹限於單身漢參加。當然,這不包括早已辦起的所謂"隨營食堂"。
1958年7月初,徐水縣委發出《關於改革勞動組織和傢務勞動普遍實行勞動大協作的指示》,提出了"行動軍事化、田間管理工廠化、思想共産主義化、領導方法群衆路綫化"的口號。與此相配合,徐水縣委在這份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實現全縣食堂化,並將之作為推動勞動大協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了迅速在全縣普及公共食堂,徐水縣委連續召開了四次電話會議,"交流了辦食堂的經驗",批評了"在辦食堂工作上的消極收縮'右傾保守'思想,統一了認識,把建立食堂工作迅速地推嚮了高潮"。為了加強食堂工作,徐水縣委書記處確定一名書記專管食堂工作,縣商業局成立了生活服務指導科,同時抽調糧食部門的20餘名幹部下派到鄉擔任後勤部主任,各社和連隊(即生産隊)也設立後勤部。徐水全縣很快建立公共食堂1777個,在食堂吃飯的有285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5%以上。此外,還分別建立了野外戰鬥隨營食堂1410個,幼兒食堂119個,老年食堂248個。這樣,徐水全縣很快實現了食堂化。
據《徐水報》報道,徐水食堂的組織形式有這幾種類型:一種是以生産單位為基礎,建立野戰食堂、綜合食堂、幼兒食堂、老年食堂;一種是按糧食指標劃分食堂,到底怎麽劃分,該報沒有詳細介紹,所以不知其詳;一種是以戶為基礎,以連為單位,不分幼、青、老,按一傢計算,集體吃飯,也可以打回傢去吃的食堂。《群策群力,辦好食堂》,《徐水報》1958年7月25日。
該縣的南張豐鄉在辦食堂之初因不甚積極,受到縣委的批評。接到縣委批評電話的第二天,南張豐鄉就建立了92個食堂,實現了全鄉食堂化。《徐水報》特地介紹了該鄉雙營社管理食堂的幾種辦法:第一是認真執行國傢的糧食政策,規定用糧標準,在不超過國傢規定的留糧標準的原則下,根據社員的年齡大小和勞動強弱,除早晨和晚上吃稀飯不限量外,將中午所吃幹飯分為四等,即1至3歲4兩,4至10歲8兩,11至16歲14兩,17歲以上1斤7兩(此處為老秤,16兩為1斤,下同)。另外為了奬勵社員節約用糧,少吃一個饅頭給2兩糧票,作為社員個人儲備糧。第二是每月嚮社員公佈一次賬目,做到日清月結,便於社員對自己的伙食心中有底。第三是為了照顧社員親友來往吃飯問題,規定社員可以把自己節餘的糧票給客人在食堂吃飯。"大躍進"後一些農村實行準軍事化,農民列隊下地生産。有病的社員則可在食堂吃病號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人民出版社 |
|
|
| 第1節:前 言 | 第2節:一、初瀾(1) | 第3節:一、初瀾(2) | | 第4節:一、初瀾(3) | 第5節:一、初瀾(4) | 第6節:一、初瀾(5) | | 第7節:一、初瀾(6) | 第8節:二、大潮(1) | 第9節:二、大潮(2) | | 第10節:二、大潮(3) | 第11節:二、大潮(4) | 第12節:二、大潮(5) | | 第13節:二、大潮(6) | 第14節:二、大潮(7) | 第15節:二、大潮(8) | | 第16節:二、大潮(9) | 第17節:二、大潮(10) | 第18節:三、"吃飯不要錢"(1) | | 第19節:三、"吃飯不要錢"(2) | 第20節:三、"吃飯不要錢"(3) | 第21節:三、"吃飯不要錢"(4) | | 第22節:三、"吃飯不要錢"(5) | 第23節:三、"吃飯不要錢"(6) | 第24節:三、"吃飯不要錢"(7)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