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闭目站着的阿德,用身体告诉了我,心灵的力量是如此大,果真"一念在地狱,一念在天堂"。赵的当头棒喝,不知令阿德放下了多少包袱?那个下午,正是他离港前数天。这三年来,他全心全意地沉浸在他至爱的自然医疗体系中,抛下工作与惯常的生活轨迹,但又幸运地可跟爱侣并肩学习,在自然天地里探索。
仍然面对每日令人精神紧张的截稿时间、在医疗资讯中尝遍喜怒哀乐的我,唯有衷心祝福,并在各自运转、进化,以及知识和灵性提升之中,期待跟阿德再度擦出火花的一天。
最后,希望大家看这位"用者、病者、医者三位一体"的黄伟德的书,能从文字中体会他对自然医疗体系的神农氏精神,以及他丰富实在的学识。
本文作者是《香港经济日报》副刊首席记者,负责"健康版"及"绿色生活版"的统筹及编辑工作。对健康的看法是:健康就是生活,健康就是身心修练,健康就是终身学习和恒心实践。
推荐序◎从自然中获得生机
郑逢喜
出版公司来电邀我为一本书稿写一篇序言,说作者是一位有心推广自然饮食的香港人,我初时回复先看过书稿再说,而等我看过书稿后,对于黄先生所提的饮食理念不禁深感赞同,所以也就乐于为之推荐。
时代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文明的境地,一切都讲求速率、要求精致,饮食层面更是如此。然而,这样的结果却不一定是好的,为了讲求速率,农作物使用了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来生产,人们每一口吃下的食物中不知隐含了多少毒素;为了要求精致,许多食物更已丧失原有的美味及营养。很多人所引以为忧的现代疾病,便是在饮食上出了问题。
本书在首章中即明白指出:"食物是身体的燃料。有好的燃料,身体自然健康;用错燃料,百病丛生。"没错!人类生命的动能几乎可以说是靠食物来补充的,一旦吃下大量有害身体机能的食物,如何不招来难以应付的疾病?可见,选择对身体有益的食物是多重要啊!
无论是动物或植物,莫不是来自于大自然,人类在这个大环境中自是不能例外。所谓"唇齿相依",正可说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唯有与自然取得和谐平衡的关系,才能确保人类的长久生存。所以,在生活饮食上若能遵循自然、取材生机,生命的健康活泉必然源源不绝。
近年来,人们对于饮食健康的观念已多有关注,亦有不少相关书籍出版,黄先生此书,从食物的选择到自然的生活逐一说明,不仅可让人了解完整食物的意义,更可进一步帮助人去体会自然泥土的芬芳。
祈愿大众能从自然饮食中领悟生机的奥妙!
本文作者为台湾有机农业产销经营协会理事长。
作者序◎吃得自然
回归自然的全球大热潮,席卷海峡两岸的华人。
"吃得自然"的洪流中,包括了生机饮食、素食、天然饮食、有机耕种等,这股"自然风"由西方刮起,进入华人的社会,影响了我们不少追求健康的新一代。同时间,西方追求健康一族,又开始热衷寻找古东方文明中的瑰宝,印度人的吠陀文化(Veda)、古印度医学(Ayurveda)、中国人的道家思想、传统中医学、太极、气功,都成了西方人的"彼岸"。
这是一个很有趣、灿烂的年代。
西方的"自然疗法"和"吃的科学",着重微观分析,了解维他命、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物在体内的运作。这些特点,帮我们直接而清晰地窥见,过去一百多年来,农业工业化、食物科技化后,种种化学农药、加工食物、化学药物产生的问题。这些微观的视野,是传统东方医学、食疗所欠缺的。
东方的"传统医学"、"养生术"则着重宏观,中医学上的"阴阳平衡",简要概括了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精神。中医学中的诊断(八纲、经络、脏腑、气血、津液辩证方法等)、治疗(理、法、方、药),无不倚重宏观思维方法。由此,中医学跳过了西方医学棘手的微观病理难题,补充了西方主流医学、主流营养学、主流自然疗法中以微观、机械式思维的不足。
在吃的层面,西方自然疗法着重成分的自然、对病的治疗,而东方则较着重阴阳平衡、整体的调和,两者既是对立、矛盾,也是很好的互补。
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东西方相互切磋,还只是开端,让人既兴奋又期待。
这本书是小小的尝试,企图整合东西方"吃得自然"的知识,也是我多年来亲身经验的累积、集结与分享。
二○○一年七月九日澳洲 悉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