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
第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3)
林语堂 Lin Yutang
蒋介石将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一词的含义为"南方的首都",北京一词的含义为"北方的首都",因此蒋介石政府下令将北京改为北平,意思是"北方的和平"。
然而古老北京有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回到忽必烈大汗的时代,北京在汉语中被称为开平。马可·波罗使用当地的名字上都,意思是"伟大的都城",同时它在蒙古语中的含义为Kanbalu,或Kambalu。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再次成为中国的首都,它的名字又改为北京。
二 北京
朱频到达这座城市时,北京仍被官方称为北平。1930年国民党还在掌权。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去不复。中国再一次统一。共和国经历最初几年的骚乱之,中国始终坚定发展为一个现代国家的信念。朱频此感到自豪和幸福。
在朱频抵达北京的六百五十五年之前,另一位旅行者,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访问了这座美丽的城市。那时北京还是一座新的城市,是蒙古帝国的宏伟巨大的首都。忽必烈下令将这座城市建立在与中华帝国的古老皇城相对的河对面。
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与他父亲尼克罗和舅舅马夫罗(他们二人曾在十五年前造访过忽必烈的宫廷),他们三人穿过小亚细亚、波斯湾与阿富汗。因为在波斯湾染病所以耽搁了一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地前行,他们必须跋涉岩石丛生、白雪皑皑的荒凉的"世界屋顶"--帕米尔高原,向东穿过中国的突厥地区、戈壁滩和中国北方的黄河盆地,最后抵达忽必烈的宫廷。这次旅行花了他们三年半的时间。他们旅行的全部地域--从小亚细亚到中国--都是忽必烈的祖父成吉思汗创建的伟大蒙古帝国的疆域。
马可·波罗到达上都时,大汗忽必烈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他已经征服了北方的鞑靼人,在马可·波罗抵达一年之后,他继续与汉人战争并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1277年大汗忽必烈成为中国的皇帝。他创建了众所周知的蒙古王朝,他建立了这座新的都城,这预示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六百多年前年轻的马可·波罗描绘了北京这座新的都城:
这座新城的形状为正方形,周边二十四英里,每一边六英里,土墙环绕,墙根厚十步,但是愈高愈薄,墙头厚不到三步,在各个部分中防御墙是白色的。一条中轴线主导了整个城市,城市规划很齐整,街道通常笔直,一个人登上一道门上的墙径直向前看,能看到在城市的另一端与其相对的门。在大街两边各种商店和货摊林立。分配给全城居民的土地都是方形的,彼此在一条线上。每一块分配的土地足以建造一栋漂亮的房子,还有相应的庭院和花园。这些土地都被分配给各个家庭的主人。之后财产代代相传。在这样的规划下,整个内城规划在各种正方形之中,类似一个棋盘,规划的精确和美观程度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城墙共有十二道门,这个正方形的每一边上有三道门,在每一道门和墙的连接处的上面有一栋典雅的建筑;在这个正方形的每一边上有五栋这样的建筑,里面有诸多的大房间,在其中驻扎着守卫城市的军队,每一道门有三千名军人把守。如果说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是为了应对任何敌对力量的威胁,无论如何这都难以让人理解,但是这里的卫兵与王朝的荣誉和的威严很相称。
在城市中心,一座高楼上悬挂着一口大钟,每晚都会听到钟响,夜晚鸣钟三下后,无人敢在街上行走,除非发生某种紧急事件,比如妇女生子或者有人突然患病。在这些万不得已的场合中,那个人还必须提着灯。
每一道城门外都是城郊,城郊开阔,它能延伸到与那些离得最近的门外的城郊连成一体,有三四英里长。居住在郊区的居民人口超过了城里的人口。每一个郊区与城市的间隔有一英里,来自各地的商人住满了众多的旅社或客店;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民族皆有专门地方安排,正如我们常说的,一个人去伦巴族人住的地方,另一个人去德国人住的地方,第三个人去法国人居住的地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 | 第2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 | 第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3) | 第4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4) | 第5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5) | 第6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6) | 第7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7) | 第8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8) | 第9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9) | 第10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0) | 第11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1) | 第12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2) | 第1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3) | 第14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4) | 第15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5) | 第16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6) | 第17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7) | 第18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8) | 第19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19) | 第20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0) | 第21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1) | 第22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2) | 第23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3) | 第24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24)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