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史评 史通   》 內篇二體第二      劉知幾 Liu Zhiji

  三、五之代,書有典、墳,悠哉邈矣,不可得詳。自唐、虞以下迄於周,是
  為《古文尚書》。然世猶淳質,文從簡略,求諸備體,固已闕如。既而丘明傳
  《春秋》,子長著《史記》,載筆之體,於斯備矣。後來繼作,相與因循,假有
  改張,變其名目,區城有限,孰能逾此!蓋荀悅、張璠,丘明之黨也;班固、華
  嶠,子長之流也。惟此二傢,各相矜尚,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夫《春秋》者,係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
  備載其事,形於目前。理盡一言,語無重出。此其所以為長也。至於賢士貞女,
  高才俊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跡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
  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錄。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顔
  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纖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
  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
  《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麯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
  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纖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若乃同
  為一事,分在數篇,斷續相離,前後屢出,於《高紀》則雲語在《項傳》,於
  《項傳》則雲事具《高紀》。又編次同類,不求年月,後生而擢居首帙,先輩而
  抑歸末章,遂使漢之賈誼將楚屈原同列,魯之曹沫與燕荊軻並編。此其所以為短
  也。
  考茲勝負,互有得失。而晉世幹寶著書,乃盛譽丘明而深抑子長,其義雲:
  能以三十捲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遺也。尋其此說,可謂勁挺之詞乎?
  案:春秋時事,入於左氏所書者,蓋三分得其一耳。丘明自知其略也,故為《國
  語》以廣之。然《國語》之外,尚多亡逸,安得言其括囊靡遺者哉?嚮使丘明世
  為史官,皆仿《左傳》也,至於前漢之嚴君平、鄭子真,後漢之郭林宗、黃叔度,
  晁錯、董生之對策,劉嚮、𠔌永之上書,斯並德冠人倫,名馳海內,識洞幽顯,
  言窮軍國。或以身隱位卑,不預朝政;或以文煩事博,難為次序。皆略而不書,
  斯則可也。必情有所吝,不加刊削,則漢氏之志傳百捲,並列於十二紀中,將恐
  碎瑣多蕪,闌單失力者矣。
  故班固知其若此,設紀傳以區分,使其歷然可觀,綱紀有別。荀悅厭其迂闊,
  又依左氏成書,翦裁班史,篇纔三十,歷代保之,有逾本傳。然則班、荀二體,
  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後來作者,不出二途。故晉史有王、虞,而副
  以《幹紀》;《宋書》有徐、瀋,而分為裴《略》。各有其美,並行於世。異夫
  令升之言,唯守一傢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原序內篇六傢第一內篇二體第二內篇載言第三
內篇本紀第四內篇世傢第五內篇列傳第六內篇表歷第七
內篇書志第八內篇論贊第九內篇序例第十內篇題目第十一
內篇斷限第十二內篇編次第十三內篇稱謂第十四內篇采撰第十五
內篇載文第十六內篇補註第十七內篇因習第十八內篇邑裏第十九
內篇言語第二十內篇浮詞第二十一內篇敘事第二十二內篇品藻第二十三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