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今注今译   》 《孟子今注今译》序(2)      Wang Yunwu    Shi Ciyun

  孟子平生精研《诗》、《书》、《春秋》,他的思想固受圣门中曾子、子思的影响,但尤得力于一个圣善的母亲,他从母亲的爱心,彻悟及人性本然之善,所以教人须从自身修省和最亲近的家庭做起。孟子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句话说得何等浅明而有力量,所以孟子又极力提倡孝行生活。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又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又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又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又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这都是充分阐发孝德,实践孔子提倡仁孝的精神。
  今天倡导“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即是发挥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以孝治天下的潜力,不但可以复兴中华民族,并且将要挽救世界的危机!高年硕德的王云五师,也用他毕生宏富的学术,和雄浑的气魄,竭力支持此一伟大的运动;他老人家认为语言文字习俗的演变,在古代原为通俗的,但到了今天,都有许多不易了解之处,于是特向“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建议,决定先编译有关经子古籍若干种,以便全体国民皆能研读,借使他们真正明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是最切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因此,次耘勉强承命注译《孟子》。
  孟子的文章,虽比较浅明,但因经历时间太久远,中间传写又多讹误,关于古制、名物、方言等,往往使人不易读下去,其他的经典更是如此。所以汉儒极注重训诂之学,又称考据学。到了清朝,更是考据学的鼎盛时期。《孟子》古注里,幸有赵岐注,是汉儒注《孟子》仅存的本子,释经多存古义。朱熹《孟子集注》,立论谨严,虽偏重义理,但多与圣学相通,确能代表宋儒的思想。清焦循《孟子正义》,是依据赵注撰写的,宏博翔实,考证也最繁复。陈澧《东塾读书记》的《孟子》部分,疏解也极精审。戴东原《孟子字义疏证》,叙论也多精到。康有为《孟子微》,颇多宏通之论。胡毓寰《孟子本义》,会集众说,时加己见,多有胜义。钱穆氏《孟子要略》,立论精简,可通圣义。毛子水先生近年撰写《孟子焦疏补正》,确多创见。还有时贤注解《孟子》,精义互见,在此不能一一列举。总之,这些都是有助于孟学的功臣。
  今次耘注译本书,共分三部分:一、注释,多采取赵注、朱注、焦疏及时贤正解为主。二、译文,力求接近语体化。三、章旨,目的在说明主意之所在,以便读完一章,可得一中心概念。次耘深感个人精力有限,又因课务忙碌,疏漏的地方,自不能免,仍希贤达多予指正。
  一九七二年八月十五日合肥史次耘谨序于台北抱蜀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Source】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孟子今注今译》序(1)《孟子今注今译》序(2)梁惠王篇第一(1)
梁惠王篇第一(2)梁惠王篇第一(3)梁惠王篇第一(4)梁惠王篇第一(5)
梁惠王篇第一(6)梁惠王篇第一(7)梁惠王篇第一(8)梁惠王篇第一(9)
梁惠王篇第一(10)梁惠王篇第一(11)梁惠王篇第一(12)梁惠王篇第一(13)
梁惠王篇第一(14)梁惠王篇第一(15)梁惠王篇第一(16)梁惠王篇第一(17)
梁惠王篇第一(18)梁惠王篇第一(19)梁惠王篇第一(20)梁惠王篇第一(2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