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今詩話   》 古今詩話(三)      李頎 Li Qi

  一○一、南唐烈祖詠燈詩
  
  南唐烈祖在徐溫傢,作①《燈詩》雲:“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嚮尊前不盡心。”(《總龜》前五、《鄭五代》一、王校《王五代》一)
  案:此則亦見《雅言雜載》及《詩史》。
  
  ----------------
  ①《五代詩話》“作”作“詠”。
  一○二、杜甫詩勝嚴維
  
  梅聖俞愛嚴維詩,有“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善矣;夕陽遲則①係花,而春水慢不係柳也。如杜詩“北②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此了無瑕纇。又曰,“蕭條九州③內,人少虎④狼多,人少⑤慎莫投,多信虎所過⑥。饑有易子食,獸猶畏虞羅”,如此等句,含蓄深矣,殆不可模仿。(《總龜》前五)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則”原作“用”,據《中山詩話》改。
  ②《少陵集》、《中山詩話》“北”作“深”。
  ③《少陵集》“九州島”作“四海”。
  ④《少陵集》“虎”作“豺”,《中山詩話》“虎狼”作“豺虎”。
  ⑤《少陵集》、《中山詩話》“人少”作“少人”。
  ⑥《中山詩話》作“虎多信所過”。
  一○三、歐江論韓詩
  
  凡詩以意義為主,文詞次之。〔或意深義高,雖文詞平易,自是奇作。世人見古人語句平易,仿效之而不得其意義,便入鄙野可笑。盧仝有雲:“不唧溜鈍漢”,非其篇前後意義可取,自可掩口矣,寧可效之耶3①退之②古詩高卓,至律詩雖可稱善,要之未有工者。③〔而好韓之人,句句稱述,未可盡謂然也。〕④有雲:“老翁真個似童兒,汲井⑤埋盆作小池”,此直諧語耳。⑥永叔⑦江鄰幾評退之⑧“隨車翻縞,帶逐馬散輥杯”為⑨工,而謂“凹中初蓋底,凸處遂成堆”為勝,未知真得〔韓〕⑩意否?〔永叔雲:“知聖俞者無如修。嘗問聖俞平生最好句,聖俞所自負者,皆修所不好;聖俞所卑下者,皆修所稱賞。蓋知音之難如是1其評古人詩得無似之乎?〕⑾(《總龜》前五、《鑒衡》一)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以上數語據《鑒衡》及《中山詩話》補。
  ②《鑒衡》“退之”作“韓吏部”。
  ③《鑒衡》作“要自有不工者”。
  ④據《鑒衡》及《中山詩話》補。
  ⑤《昌黎集》、《中山詩話》“井”作“水”。
  ⑥《鑒衡》作“此真諧語以為戲耳”。
  ⑦《鑒衡》“永叔上”有“歐陽”二字。
  ⑧《鑒衡》“評退之”作“論韓雪詩以”。
  ⑨《鑒衡》、《中山詩話》“為”下有“不”字。
  ⑩《鑒衡》、《中山詩話》“得”下有“韓”字。
  ⑾“永叔”雲雲至此據《鑒衡》及《中山詩話》補。
  一○四、杜韓顛倒句法
  
  杜子美詩云:“紅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此語反①而意奇。②退之詩云:“舞鑒鸞窺沼,行天馬度橋。”亦效此理。③(《總龜》前五、《草堂詩話》二、《樂趣》二、《名言》三)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
  ①《名言》“反”作“倒裝”。
  ②《夢溪筆談》“奇”作“全”。
  ③《夢溪筆談》、《名言》“理”作“體”。
  一○五、韓詩竹影
  
  退之《城南聯句》雲:“竹影金鏁碎”,乃日光,非竹影也。(《總龜》前五、《樂趣》十一)
  案:此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一○六、唐人作富貴詩
  
  唐人作富貴詩,多紀其奉養服器之盛,乃貧眼所驚耳。如貫休雲“刻成箏柱雁相挨”,此下裏鬻彈者皆有之。章楚老雲“十幅紅綃①圍夜〔玉〕②”,十幅紅綃為幬③不及四五尺,如何伸足,所謂不曾近富傢兒。(《總龜》前五)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
  ①《唐紀》五十六作“十軸輕綃”。
  ②“玉”字原脫,據《唐紀》補。
  ③《夢溪筆談》“幬”作“帳”。
  一○七、東野詩蹇澀
  
  李習之詩稱東野詩:“食齋①腸亦苦,強歌聲無歡,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可謂知音矣。今世傳郊詩五捲,百餘篇,又有《鹹池集》三百篇,其語句尤多蹇澀,疑前五捲曾經名士刪改也。(《總龜》前五)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中山詩話》“齋”作“薺”。
  一○八、劉夢得論詩
  
  劉夢得〔對賓友〕①每吟張籍詩云:“靳②酒欲開期好客,朝衣纔脫見閑身。”又③王維詩云:“興闌啼鳥喚,坐久落花多。”嘗言樂天苦好餘《秋水吟》曰:“東屯滄海闊,南漾洞庭寬”;〔又《石頭城下作》雲:“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④自知不及韋蘇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⑤又杜少陵《過洞庭》上雲:“白蘋愁殺白頭人。⑥”鄙夫之言,亦愧杜公。(《總龜》前五、《樂趣》二)
  
  ----------------
  ①《全唐詩話》三、《唐紀》三十九有此三字。
  ②《唐紀》、《全唐詩話》、《全唐詩》十四“靳”作“藥”。
  ③《全唐詩話》、《唐紀》作“對花木則吟”。
  ④《全唐詩話》、《唐紀》無此數語。
  ⑤《樂趣》引至此。
  ⑥案杜詩《過洞庭》無此句,惟《月詩》有“若無青嶂月,愁煞白頭人”之句。《全唐詩話》、《唐紀》引均作“嘗過洞庭,雖為一篇,思杜員外,落句云‘年去年來洞庭上,白蘋愁殺白頭人。”然則此為夢得句,當是指不如少陵“愁煞白頭人”之句耳。
  一○九、詩用茱萸字
  
  劉夢得言茱萸〔二字〕①更三詩人道之,而有能否。②杜子美雲:“醉③把茱萸子細看。”王右丞雲:“遍插茱萸少一人。”朱仿④雲:“學他年少插茱萸。”子美⑤為優。⑥(《總龜》前五)
  案:劉鳳誥《杜工部詩話》引此則謂出《劉禹錫嘉話》,但不見今傳各本《嘉話錄》中,不知其所據。洪業先生告餘:“劉氏殆傳錄錢謙益之杜集諸傢詩話耳。錢所錄附《錢註杜詩》捲首。”則咎在錢氏不在劉氏矣。或錢氏猶及見當時足本歟?《修辭鑒衡》捲一引《蒲氏漫齋錄》亦有此則。又洪邁《容齋隨筆》捲四詩中用茱萸字條,更舉唐人七言用此者十余家。
  
  ----------------
  ①《蒲氏漫齋錄》、《杜工部詩話》有“二字”。
  ②《漫齋錄》作“互有工拙”,《杜工部詩話》作“經三詩人皆已道亦有能否焉”。
  ③《漫齋錄》、《杜工部詩話》“醉”作“更”。
  ④《唐紀》二十六、《漫齋錄》、《全唐詩》十一“仿”作“放”。
  ⑤《漫齋錄》“子美”作“杜句”。
  ⑥《杜工部詩話》作“杜公為最優也”。《漫齋錄》此句後有“逮東坡有酒闌何必看茱萸之句,則又高出工部一籌”諸語。
  一一○、僻字須有來處
  
  劉夢得雲:“為詩用僻字,須有來處。宋①考功雲:‘馬上逢寒食,春來不見餳’。嘗疑之。吾重陽欲押一糕字,思索《六經》無糕字,遂不敢為之。嘗訝老杜詩有‘巨顙拆老拳’,無出處,及讀《石勒傳》雲:‘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遭卿毒手’。豈虛言哉?”(《總龜》前五、《全唐詩話續編》上)
  案:此出《劉賓客嘉話錄》。又案吳曾《能改齋漫錄》四《劉禹錫誤瀋雲卿詩為宋考功詩》條,謂此乃瀋佺期《嶺表逢寒食詩》。
  
  ----------------
  ①《總龜》誤作“朱”。
  一一一、李氏女作破錢詩彈琴詩
  
  毗陵士人李氏,有女十六歲,能詩,有《破錢詩》雲:“半輪殘月掩塵埃,依稀猶有開元字。想得①清光未破時,買盡人間不平事。”②又《彈琴詩》雲:“昔年剛笑卓文君,豈信絲桐解誤身。今日未彈心已亂,此心元自不由人”。雖有情緻,非女子所宜。(《總龜》前五、《樂趣》十九)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十四,《墨客揮犀》捲二,又《歷代詩話》六十一引此則《破錢詩》雲雲,謂出《古今說海》。
  
  ----------------
  ①《墨客揮犀》“得”作“見”。
  ②《樂趣》引至此。
  一一二、崔護重改城南詩
  
  崔護作《城南詩》,其始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意未完,謂未工。改雲:“人面秪今何處在?”至今所傳有兩本,惟《本事詩》雲“秪今何處在”。唐人工詩,大率如此,雖重一“今”字不恤也。(《總龜》前五)
  案:此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一一三、詩用古人句
  
  王右丞好取人詩,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華英集》①中句也。“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此《李嘉祐》句。僧惠崇有詩云:“河分崗勢斷,春入燒痕青。”士大夫奇之,然皆唐人舊句。崇有師弟學詩於崇,贈崇詩曰:“河分崗勢司空曙,春入燒痕劉長卿。不是師偷古人句,②古人詩句似③師兄。”④大都誦古人詩多,積久或不記,則往往用為己有。⑤如少陵詩云:“峽束滄江起,嵓排石樹圓。”見蘇子美頌詩,全用峽束清江,嵓排石樹作五⑥言詩兩句。⑦子美豈竊人詩者?(《總龜》前六、《全唐詩話續編》上)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國史補》作“《含英集》”,《王直方詩話》引作“《英華集》”。
  ②《閑居詩話》作“不是師兄多古句”。
  ③《湘山野錄》“似”作“犯”。
  ④案:《湘山野錄》中此為閩僧文兆所作。《醴泉筆錄》下作“不是師兄多犯古,古人言語犯師兄”。又《全唐詩話續編》不引“惠崇有詩”雲雲至此諸語。
  ⑤《全唐詩話續編》引至此。
  ⑥《中山詩話》“五”作“七”。
  ⑦案:周必大《題跋》“歐陽公謂蘇子美喜行狎草書,今玉山汪季路所藏此體,其間峽束岩排之詩,既用杜工部句,又錄《漫興》《惜花》二絶,其愛杜至矣。俱字子美,得非相如慕藺之意乎?”據此,則蘇子美用少陵句,本不以為玻
  一一四、宋莒公晏元獻論詩
  
  宋莒公好玉溪詩,不愛韋蘇州。晏元獻取少陵多,取太白少。又取裴說“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為佳。(《總龜》前六)
  一一五、李白論詩
  
  李太白纔逸氣豪,與陳拾遺齊名。其論詩云:“梁陳已來,豔薄殊極,瀋休文又尚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故陳李二集,律詩全①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故戲杜子美曰:“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藉問別②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總龜》前六、《樂趣》一)
  案:此則出《本事詩》。
  
  ----------------
  ①《本事詩》“全”作“殊”。
  ②《本事詩》“別”作“何”。
  一一六、顔謝互舉瑕疵
  
  宋武帝詠謝莊《月賦》,稱嘆久之,謂顔延之:“希逸此作可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作者,陳思王何足尚也1延之曰:“誠如聖旨。①然其曰:②‘美人邁兮信音絶,③隔千裏兮共明月’,知之不亦晚乎?”武帝以為然。及見希逸,希逸對曰:“延之詩云:‘生為長相思,死為長不歸’,豈不更加於臣耶?”武帝撫掌。(《總龜》前六)
  案:此則出《本事詩》。
  
  ----------------
  ①“聖旨”,原作“其言”,據《本事詩》改。
  ②“然其曰”,原作“又云”,據《本事詩》改。
  ③《本事詩》“絶”作“闊”。
  一一七、栽竹詩
  
  孫少述《栽竹詩》曰:“更起粉墻高千尺,莫令墻外俗人看。”晏臨淄曰:“何用粉墻高千尺,任教墻外俗人看。”處士之節,宰相之量,各言其志。(《總龜》前六、《樂趣》二)
  一一八、李洞評吳融詩
  
  李洞為吳子華所知。子華嘗出百篇示洞。洞曰:“大兄百篇中一聯最佳。《西昌新亭》曰:‘暖漾魚遺子,晴遊鹿引麛。’”子華亦不怒其所鄙,而喜其所許。①(《總龜》前六)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
  
  ----------------
  ①“許”原誤作“鄙”,據《摭言》及《唐紀》五十八改。
  一一九、江鄰幾吊蘇子美詩
  
  蘇子美坐進奏賽神事,謫官死於臯橋之居。江鄰幾有詩吊之曰:“郡邸獄冤誰與辯?臯橋客死世同悲。”用事精審而當。又有雲:“五十踐衰境,加我在明年。”論者謂人莫不用事,使事如己出,天然渾成,乃可言詩。(《總龜》前六)
  案:此出《中山詩話》。又吳曾《能改齋漫錄》七《臯橋客死條》註此詩用事出處。
  一二○、月石詩
  
  江外有石,人破之,其形色皆類月。歐陽文忠有《月石詩》雲:“二曜分為三”,固為佳句,尚念未快。子美見之,作詩寄之雲:“我疑此山石,久為月昭著,老蚌吸月月降胎,水犀望①星星入角。彤霞②爍石變丹③砂,白虹貫岩④生美璞。”⑤永叔見之曰:“此奇才精通物理者也。”(《總龜》前六、《樂趣》六)
  
  ----------------
  ①《青瑣高議》前集九“望”作“散”。
  ②《青瑣高議》“霞”作“雲”。
  ③《青瑣高議》“丹”作“靈”。
  ④《青瑣高議》“岩”作“日”。
  ⑤《青瑣高議》誤作永叔詩。
  一二一、王右丞終南詩
  
  說者謂王右丞《終南詩》皆譏時宰,詩云:“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言勢位①盤據朝野也。“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言徒有表而無內也。“分野中峰變,晴陰衆壑殊”,言恩澤偏也。“欲投何處宿,②隔水問樵夫”,言畏禍深也。(《總龜》前六)
  
  ----------------
  ①《唐紀》十六“位”作“焰”。
  ②《唐紀》作“故人投處宿”。
  一二二、灰絮絮竹篘篘
  
  杜荀鶴嘗有“舊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或稱於相國韋說①曰,我道“印將金鏁鏁,簾用玉鈎鈎。”②其皆③可見。(《總龜》前六、王校《王五代》二、《鄭五代》二)
  案:此則見《北夢瑣言》七。又《說詩樂趣》捲二引此則作《珊瑚詩話》。
  
  ----------------
  ①《唐紀》六十五作“韋莊”。又“說”下原衍“苑”字,據《北夢瑣言》刪。
  ②《五代詩話》引至此。
  ③《樂趣》“皆”作“精巧”。案據《北夢瑣言》,似當作“氣概”。
  一二三、歐陽修盤車圖詩
  
  謝赫雲,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凌跨群雄,誠曠代絶筆。歐陽文忠《盤車圖》雲:“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情①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真識畫也。(《總龜》前六)
  
  ----------------
  ①《歐陽文忠公集》六“情”作“形”。
  一二四、盧絳夢女子唱菩薩蠻詞
  
  〔世傳盧絳夢女子唱《菩薩蠻》雲:〕①“眉黛遠②山攢,芭蕉生暮寒。”此詞人能道之。楊大年③雲:“獨自憑闌幹,衣襟生暮寒。”未知孰是。(《總龜》前六、《樂趣》二、王校《王五代》七、《全五代詩》三十九)
  
  ----------------
  ①《全五代詩》無此語。
  ②《全唐詩》三十二“遠”作“斜。
  ③《五代詩話》、《全五代詩》“大年”作“文公”。
  一二五、周知微詩
  
  有周知微者,字明老,為晉州縣尉,到官不數月,不告於州而徑來京師。人問其故。雲:“我欲求教授。”至京,求知己不得,大醉,一夕而卒。然為詩有可喜者。如《觀臨淮雙頭白蓮圖》雲:“既①不學叔隗季隗南歸晉,又不學大喬小喬東入吳。一種桃根與桃葉,若為化作雙芙蓿臨淮政成有餘暇,坐令華屋生瀟灑。鵝溪一幅萬裏寬,移得斷江②入圖畫。天空水闊江茫茫,想見女英與娥皇。九嶷雲深蒼梧遠,冰姿泣露不成妝。苦心抱恨何年③了?香骨應甘沒秋草。不如回首謝秋風,分作尹邢來漢宮。”又作《上巳日寒食》雲:“疾風暮雨悲遊子,峻嶺崇山非故鄉。”亦可賞,而其狂未見其比。(《總龜》前七、《鄭五代》二)
  案:此則亦見《叢話》前集五十三引《王直方詩話》。《古今詩話》中采《王直方詩話》之處亦甚多。
  
  ----------------
  ①《王直方詩話》“既”作“君”。
  ②《王直方詩話》“斷江”作“浙川”。
  ③《王直方詩話》“年”作“時”。
  一二六、詩作富貴語
  
  晁以道雲:“王禹玉詩世號至寶丹,以其多使珍寶,如黃金必以白玉為對。”有人云:“詩能窮人,且試強作些富貴語看如何?”其人數日拽索雲,止得一聯雲:“脛脡化為紅玳瑁,眼睛變作碧琉璃。”餘為之絶倒。(《總龜》前七)
  案:此則亦見《叢話》前集捲二十六引《王直方詩話》,疑均《總龜》誤引。
  一二七、籜竜繞山
  
  舒王有詩云:“籜竜將雨繞山行。”而周次元有《遊天竺觀詩》亦云:“竹竜驅水轉山鳴。”餘以為當與秦少遊同科。(《總龜》前七)
  案:此則當亦為《王直方詩話》中語,說詳《王直方詩話》。
  一二八、唐人詩用半夜鐘事
  
  歐陽文忠公雲:唐人有“姑蘇臺①下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之句,說者雲,句則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鐘時。於鵠《送宮人入道詩》雲:“定知別後宮中伴,遙②聽緱山半夜鐘。”而白樂天亦云:“新秋鬆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廷筠③亦云:“悠然旅榜閑④回首,無復鬆窗半夜鐘。”豈唐人多用此語耶?倘非遞相沿襲,恐必有說。(《總龜》前十、《樂趣》二)
  案:此則亦見《叢話》前集捲二十三引《王直方詩話》。
  
  ----------------
  ①《王直方詩話》“臺”作“城”。
  ②《全唐詩》十一“遙”作“應”。
  ③《王直方詩話》“筠”下有“詩”字。
  ④《王直方詩話》“旅榜閑”作“逆旅頻”。
  一二九、陸暢
  
  吳門陸暢郎中,嘗和人雪詩,①落句曰:“天人寧底②巧,剪水作花飛。”又《山③齋看月》雲:“野性平生惟好④月,新晴半夜睹嬋娟。起來自襞書⑤窗破,恰⑥漏清光落枕前。”後因雲安出降,百僚舉暢為儐相,奉詔作《催妝詩》雲:“雲安公主貴,出降⑦五侯傢。天母着⑧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藉問妝成未,東方欲晚⑨霞。”(《總龜》前十二、《樂趣》三)
  
  ----------------
  ①《全唐詩》十八作“驚雪詩”。
  ②《全唐詩》“底”作“許”。
  ③“山”原作“出”,誤。《全唐詩》十八作“新晴愛月”。
  ④《全唐詩》“好”作“愛”。
  ⑤《全唐詩》“襞書”作“擘鈔”。
  ⑥《唐紀》三十五“潛作“教”。
  ⑦《唐紀》“降”作“嫁”。
  ⑧《唐紀》、《全唐詩》“看”作“親”。
  ⑨《唐紀》、《全唐詩》“晚”作“曉”。
  一三○、潘閬詩不減劉長卿
  
  潘閬《歸錢塘》雲:“久客見華發,孤棹桐廬歸。新月無朗照,落日有餘輝。漁浦風水急,竜山煙火微。時聞沙上雁,一一皆南飛。”人謂不減劉長卿。(《總龜》前十)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一三一、優人嘲西昆體
  
  楊大年、錢文僖、晏元獻①、劉子儀〔以文章立朝〕②,為詩皆宗李義山,號西昆體。後進效之,多竊取義山語。嘗御賜百官宴,優人有裝為義山者,衣服敗裂,告人曰:“〔吾〕③為諸館職撏擼至此。”聞者大噱④。然大年《〔詠〕⑤漢武詩》雲:“力通青海求竜種,死諱文成食馬肝。待詔先生齒編貝⑥,忍令⑦乞⑧米嚮長安。”義山不能過〔也〕⑨。(《總龜》前十一、《叢話》前二十二、《玉屑》十七、《詩林》二、《歷代五十五》、《宋紀》六)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張宗泰《魯岩所學集》捲十四,總跋《詩林廣記》雲:“檢《西昆酬唱集》共十七人,中無晏元獻。”
  ②《叢話》、《玉屑》、《歷代》無此五字。
  ③《玉屑》有“吾”字。
  ④《詩林》、《歷代》引至此。
  ⑤《玉屑》、《宋紀》有“詠”字。
  ⑥“貝”原作“異”,誤。
  ⑦《西昆酬唱集》“忍令”作“那教”。
  ⑧《中山詩話》“乞”作“索”。
  ⑨《叢話》、《玉屑》、《宋紀》有“也”字。
  一三二、更覺良工用心苦
  
  唐人為詩,常積思數十年,然後各自名傢。杜少陵雲:“更覺良工用心苦。”豈特我哉?①(《總龜》前十一、《樂趣》五)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中山詩話》作“豈獨畫手心苦邪”。
  一三三、李昉僧閣閑望詩
  
  太祖嘗顧近侍曰:“五代幹戈之際,猶有詩人,今太平日久,豈無之也。”中官宋永圖於僧寺園亭中得詩百篇,以進。有丞相李文正公昉《僧閣閑望》一聯雲:“水光先見月,露氣早知秋。”(《總龜》前十二)
  一三四、太上隱者絶句
  
  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絶雲:“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①(《總龜》前十三、《全唐詩話續編》下)
  
  ----------------
  ①詩見《全唐詩》二十八。
  一三五、駱竇王續宋之問詩
  
  宋之問貶黜放還,至江南,遊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行吟曰:“鷲嶺鬱岧嶢,竜宮隱①寂寥。”未得下聯,有老僧燭燈坐禪,問曰:“少年不寐,而吟諷甚苦,何耶?”之問曰:“欲題此寺,而思不屬。”僧曰:“試吟上聯。”之問誦之。曰:“何不道‘樓觀滄海日,門對②浙江潮。’”之問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雲薄霜初下,③冰輕葉未④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⑤待入天台寺,⑥看餘渡石橋。”僧一聯,乃篇中警策也。遲明訪之,已不見。寺僧曰:“此駱賓王也。”(《總龜》前十三、《全唐詩話續編》下)
  案:此則出孟棨《本事詩》。又孫濤《全唐詩話續編》雲,按是詩亦載駱集。王元美雲,延清與賓王年事不甚相遠,賓王又有《江南贈宋之問》及《兗州餞別詩》,何得言非舊識。若賓王果為老僧,而之問後謫過杭,亦且老矣,不得呼少年。殆因二詩並見集中,故令延清受此長誣耳。所言亦是。考吳垧《五總志》,謂此為駱賓王未顯時,傭作於杭州梵天寺續成老僧詩。說較近是。
  
  ----------------
  ①《全唐詩》三、《唐紀》七“隱”作“鎖”。
  ②《本事詩》、《五總志》“對”作“聽”。
  ③《本事詩》、《唐紀》、《全唐詩》均作“霜薄花更發”。
  ④《唐紀》“未”作“互”。
  ⑤《全唐詩》有此十字。
  ⑥《本事詩》、《唐紀》、《全唐詩》、《全唐詩話續編》“寺”作“路”。
  一三六、張俞詩
  
  張俞成都人。蜀以賢良稱之,有詩行於世。《題武侯廟》雲:“高光如有嗣,吳魏豈勝誅。”又《題禦愛山》雲:“可勝亡國恨,猶有愛山心。”《題洞庭湖》雲:“萬頃碧波看不盡,一拳孤岫望中明。”皆佳。(《總龜》前十三)
  一三七、劉夢得獨吟
  
  劉夢得有《獨吟》曰:“巴人淚逐①猿聲落,蜀客舟②從鳥道來。”(《總龜》前十三)
  案:《樂趣》四引此則作《詩史》。
  
  ----------------
  ①《全唐詩》十三“逐”作“應”。
  ②《全唐詩》作“船”。
  一三八、姚合道旁亭子詩
  
  姚合《道旁亭子》詩云:“南陌遊人回首去,東林道者杖藜歸。”不言亭,亦佳。(《總龜》前十三)
  一三九、王摩詰自題畫詩
  
  王摩詰酷好畫山水,其畫山聳𠔌邃,雲浮水飛,意出塵外。嘗自題雲:“宿世吟詩①客,前身應畫師。”李璟定為妙品,上上。(《總龜》前十三)
  案:《樂趣》十八引此則作《詩史》。
  
  ----------------
  ①《全唐詩》五“吟詩”作“謬詞”。《唐紀》十六作“當代謬詞客”。
  一四○、李益詩畫為圖障
  
  李益詩名有著徵人早行篇①,好事者畫為圖障。如“回雁②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③月如霜。”④天下歌之。(《總龜》前十三)
  案:此則見《唐語林捲》二。
  
  ----------------
  ①《唐語林》作“李益詩名早著,有‘徵人歌且行’一篇”。案:此篇《全唐詩》題作《送遼陽使還軍》。
  ②《全唐詩話》二、《唐紀》三十、《全唐詩》十“雁”作“樂”。
  ③《唐語林》“下”作“外”。
  ④《唐語林》此句下更有“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童盡望鄉”。
  一四一、鬍擢詩狀花木鳥獸
  
  鬍擢詩善狀花木鳥獸,飄然有物外意。嘗謂人曰:“吾思苦於三峽聞猿”,吟曰:“甕中每醖逍遙樂,筆下閑偷造化工。”(《總龜》前十三)
  一四二、唐南蠻宰臣詩
  
  唐南蠻侵軼西川,僖宗幸蜀,慮為患,以女下降。蠻喜其姻聯大國,遣宰相趙降眉、楊奇鯤、段義宗來朝行在。高駢自淮海飛章雲:“南蠻心膂,唯此數人,請留異待之。”迄僖宗還京無虞,用駢計也。楊趙輩各有詞藻。途中雲:“風裏浪花吹更白,雨中山色洗還青。海鷗聚處窗前見,林狖啼時枕上聽。”(《總龜》前十三)
  一四三、宋初諸進士省試詩
  
  自唐以來,試進士詩號省題,時有佳句,如梓州進士楊諤天聖八年省試,《蒲車》詩云:“草不①驚皇轍,山能②護帝輿。”是歲下第。景祐元年,省試《宣室受釐》詩云:“願前人③主席,一問洛陽人。”是歲及第。未幾,慶歷二年,韓欽〔聖〕④試《勳門賜戟詩》雲:“凝鋒畫旙轉,交鏃⑤采文繁。”範景仁曾見真本雲:“迎風畫旙轉,⑥映日采文繁。”姑兩存之。蘇州進士王⑦偃試《邇英延講藝詩》雲:“白虎前芳掩,金華舊事輕。天心非不悟,垂意在蒼生。”有古諷諫意。是年奏名甚高,御前下第。二十年始第,尋卒。滕元發皇祐五年禦試《吹律聽軍聲詩》,雲:“萬國休兵外,群生奏凱中。”又作《西旅來王詩》雲:“寒日邊聲斷,春風塞草長。傳聞漢都護,歸奉萬年觴。”極為場屋所稱。楊諤有《題驪山》雲:“行人問宮殿,耕者得珠璣。”(《總龜》前十三)
  案:此則亦見《中山詩話》,惟無韓欽、王偃二人;又見《溫公續詩話》,惟無末“又作《西旅來王詩》”雲雲。是此則蓋並合二書以成者。
  
  ----------------
  ①“不”原作“木”,據《溫公續詩話》改。
  ②“能”字原脫,據《溫公續詩話》補。
  ③《中山詩話》、《溫公續詩話》“人”作“明”。
  ④《溫公續詩話》有“聖”字。
  ⑤《溫公續詩話》“鏃”作“鍛”。
  ⑥“風”,原作“鋒”,“旙”,原作“翻”,均據《續詩話》改。
  ⑦《溫公續詩話》“王”作“侗。
  一四四、花蕊夫人宮詞
  
  孟蜀王時,花蕊夫人能詩,而世不傳。王平甫於館中得七言三十餘篇,大約似王建。詩云:“廚艙進食簇時新,列座①無非侍從②臣。日午殿頭宣索鱠,隔花催喚打魚人。”又“月頭分③給買花錢,滿殿宮蛾盡十④千。遇着唱名多不語,含羞急⑤過禦床前。”(《總龜》前十三)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全唐詩》二十九“列座”作“侍宴”。
  ②《全唐詩》“侍從”作“列近”。
  ③《全唐詩》“分”作“支”。
  ④《全唐詩》“蛾盡十”作“人近數”。
  ⑤《全唐詩話》“急”作“走”。
  一四五、石曼卿章獻太後輓辭
  
  章獻太後輓辭,數百首,唯石曼卿一聯首出,曰:“震出坤柔變,乾成太極虛。”太後稱製日久,仁宗端拱,至是始親萬機。曼卿詩切合時宜,又不卑長樂也。(《總龜》前十三)
  案:此則出《溫公續詩話》。
  一四六、丁謂詩
  
  丁晉公任朱崖,有詩數十篇,號《知命集》。有曰:“草解忘憂憂底事,花名①含笑笑何人?”(《總龜》前十三)
  案:此則出《歸田錄》、《溫公續詩話》,亦見王君玉《國老談苑》二。
  
  ----------------
  ①《國老談苑》“名”作“能”。
  一四七、牛僧孺劉禹錫唱和詩
  
  牛僧孺將赴舉時,投贄於劉夢得。〔夢得〕①對客展讀,飛筆塗竄其文。居三十年②,夢得守汝,牛〔公〕③出鎮漢南,枉道汝水,駐旌信宿。酒酣,贈詩於夢得,曰:“粉飾④為郎二⑤十春,嚮⑥來名輩更無人。休論世上升沉事,且問⑦尊前見在身。珠玉會應成咳唾,山川猶覺露精神。莫嫌恃酒輕言語,曾把文章謁後塵。”夢得方悟往年改文捲之事。和答雲:“昔年曾忝漢朝臣,晚歲空餘老病身。初見相如成賦日,後為丞相倚⑧門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⑨喜清風⑩語笑⑾頻。猶有當時舊冠劍,待公三日拂埃塵。”(《總龜》前十四、《全唐詩話續編》上)
  案:此則出《雲溪友議》。
  
  ----------------
  ①當有“夢得”二字。
  ②《唐紀》作“歷二十餘歲”。
  ③《全唐詩話續編》“牛”作“僧孺”。《唐紀》“牛”下有“公”字。
  ④《雲溪友議》、《唐紀》三十九、《全唐詩》十七“飾”作“署”。
  ⑤《唐紀》、《全唐詩》“二”作“四”。
  ⑥《唐紀》、《全唐詩》“嚮”作“今”。
  ⑦《雲溪友議》、《全唐詩》“問”作“鬻”。《太平廣記》四九一引《雲溪友議》作“閱”。
  ⑧《雲溪友議》、《唐紀》“倚”作“掃”。
  ⑨《全唐詩話續編》“幸”作“且”。
  ⑩《雲溪友議》、《唐紀》“風”作“光”。
  ⑾《唐紀》作“笑語”。
  一四八、陳堯佐詩
  
  呂申公纍乞致仕,仁宗不允。他日復叩便坐,度其不可留,因詢曰:“卿去誰可代者?”申公曰:“知臣莫如主,陛下自擇。”堅問之,乃引陳文惠,曰:“陛下必欲得英俊經綸之臣,則臣所不知。若圖任老臣鎮安百度,周知天下事,無如陳堯佐。”仁宗然之。文惠遂大拜,極懷薦引之德,因作《燕詞》,攜酒過之,申公使之歌焉,詞雲:“二社良辰,千傢①庭院。翩翩又見新歸②燕。鳳凰巢穩許為鄰,瀟湘煙暝來何晚?亂入紅樓,低飛緑岸,畫梁時拂歌塵散。為誰歸去為誰來?主人恩重朱簾捲。”申公笑曰:“自恨捲簾人已老。”文惠曰:“莫愁調鼎事無功。”老於廊廟而醖籍不減。昔③任浙曹有《吳江詩》曰:“平波渺渺煙蒼蒼,菰蒲纔熟楊柳黃。扁舟係岸不忍去,秋風斜日④鱸魚鄉。”⑤又《碧瀾堂詩》雲:“苕溪清淺霅溪斜,碧玉寒光⑥照萬傢。誰與⑦月明終夜聽,洞庭漁笛隔蘆花。”(《總龜》前十五)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中。
  
  ----------------
  ①《湘山野錄》“傢”作“秋”。
  ②《湘山野錄》“歸”作“來”。
  ③《湘山野錄》“昔”作“頃”。
  ④《湘山野錄》“日”作“入”。
  ⑤《溫公續詩話》“鄉”作“香”。
  ⑥《湘山野錄》、《宋紀》四作“光寒”。
  ⑦《湘山野錄》、《宋紀》“與”作“嚮”。
  一四九、狎鷗亭詩
  
  韓魏公自中書出〔守〕①相州,於居第作狎鷗亭。永叔〔以〕詩寄②曰:“豈止忘機鷗鳥信,鈞陶萬物本無心。”魏公喜曰:“餘在中書進退升黜,未嘗置心於其間。永叔可謂知我。”(《總龜》前十五、《樂趣》十二、《名言》七)
  
  ----------------
  ①《名言》有“守”字。
  ②《名言》無“以”字,“詩寄”作“寄詩”。
  一五○、盧宗回慈恩寺塔詩
  
  慈恩寺塔有唐人盧宗回一詩云:“東來①曉日上翔鸞,西轉蒼竜拂露盤。渭水冷光搖蕩②井,玉峰晴氣壓③闌幹。④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裏觀。暫輟去蓬悲不定,一憑〕⑤金界望長安。”(《總龜》前十五、《樂趣》九)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捲十四。
  
  ----------------
  ①《唐紀》四十八、《全唐詩》十八“來”作“方”。
  ②《夢溪筆談》十四、《唐紀》、《全唐詩》“蕩”作“藻”。
  ③《夢溪筆談》、《唐紀》“氣壓”作“色墮”。
  ④《全唐詩》作“晴色上朱欄”。又《樂趣》引至此。
  ⑤原脫此數字,據《夢溪筆談》、《唐紀》、《全唐詩》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古今詩話(一)古今詩話(二)古今詩話(三)古今詩話(四)
古今詩話(五)古今詩話(六)古今詩話(七)古今詩話(八)
古今詩話(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