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评论 》 明代詩學書目匯考 》
捲三
佚名 Yi Ming
65、四溟詩話(詩傢直說)四捲 謝榛撰
謝榛(1499—1579?),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老人,臨清(今屬山東)人,客居鄴下(今河南安陽),布衣終身。為“後七子”之一。有《四溟山人全集》。傳見《明史》捲二八七。本書始作於嘉靖四十二年(1563),隆慶二年(1568)成書。全書足本四百一十六則,主要闡發其詩學見解,影響頗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評價不高,謂其“論詩之語則多迂謬”。
本書《近古堂書目》詩話類著錄作“《詩傢直說》”,未註捲數。《千頃堂書目》文史類作“《詩傢直說》四捲”。《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存目作“《詩傢直說》二捲”。初未單行,現存最早為萬歷二十年(1596)趙府冰玉堂刊刻《四溟山人全集》本,後又有萬歷三十六年趙府冰玉堂重修本、萬歷三十九年邢琦等刊單行本。清乾隆甲戌(1754),鬍曾耘雅堂據趙府冰玉堂重修本校刻,更名為《四溟詩話》。後《海山仙館叢書》本源於耘雅堂本,《談藝珠叢》本、《詩話別裁三種》本、《歷代詩話續編》本則源於《海山仙館叢書》本。又有明麗澤館刊《詩傢直說》一捲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歷刊盛以進訊四溟山人詩十捲附詩傢直說二捲》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今人整理本有1987年齊魯書社出版李慶立、孫慎之《詩傢直說箋註》,以趙府冰玉堂萬歷刻本為底本,校以邢琦刊本、鬍曾刊本等。
66、道聽錄四捲 李春熙撰
李春熙,號桃源山人,傢居楚地。自髫年隨長者北逰,足跡遍及燕、吳、趙、魏諸地。嘉靖三十二年(1553)赴京應試,遂滯留北地,晚年始還鄉,著書為樂。生平略見本書自序及書中有關條目。據捲首作者《道聽錄自言》,本書為晚年南歸後所撰,題作“道聽”,蓋因所錄皆昔日耳聞目睹、且銘於心者。又據作者隆慶己巳(1569)仲春識文,雲:“是册凡名公有集者不錄,舊本梓者不錄,出古人者不錄,有事無詩詞者不錄。……錄淫詞、錄戲談者,不欲以人廢言,間以解倦者之頤也。錄小簡、錄漫語者,因當餘意,不忍棄也。”知本書專記當代詩人詩事,間錄佳詩秀句,偶亦涉及與詩無關者。全書四捲,編排無序,蓋隨憶隨錄,順手而記。於當代閣臣名士王陽明、李東陽、楊慎、楊一清、張孚敬、崔桐、徐學謨、於謙、文徵明、唐寅、吳寬等詩事,記載尤多。兼及本鄉人士。
有恬養齋鈔本,書末殘闕。南圖藏。
67、解頤新語八捲 皇甫汸撰
皇甫汸(1497—1582),字子循,號百泉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至雲南按察使僉事。有《皇甫司勳集》、《百泉子緒論》等。傳見《明史》捲二八七。本書捲首有何良竣吳子孝、黃魯曾序,捲末有王文祿後序。全編分八門:敘論,述事,考證,詮藻,矜賞,遺誤,譏評,雜記。“敘論”述著書動機,及詩之源流、言志抒情與詩之六義等,“述事”闡說“因詩闡義”與“就事明詩”,“考證”側重探討詩體源流發展,“詮藻”評作傢作品與諸傢學說,“矜賞”談知音賞詩,“遺誤”輯錄逸篇,“譏評”分析作傢作品優劣。多引前賢或時人評說,雜以己見。黃魯曾稱此編“間陳乎今人之未聞,盡發乎古人之未闡”(《解頤新語序》)。徐火勃亦曰:“《解頤新語》之作,發明六義,語足千古,文成一傢。”(《重編紅雨樓題跋》捲一)然亦多謬說與引證之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頗加指斥。
本書《國史經籍志》詩文評類著錄曰“子循《解頤新語》八捲”,《澹生堂藏書目》詩評類作“《解頤新語》二册二捲”。《千頃堂書目》文史類則誤署作者為“皇甫循”。《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於詩文評類存目。有明隆慶年間刊本,臺灣廣文書局《古今詩話續編》本據以影櫻
68、明詩評四捲 王世貞撰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後七子”之首。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續稿》、《弇山堂別集》等。傳見《明史》捲二八七。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捲末有其後序。據後序“予居京師七年”一語推斷,此編當撰於嘉靖二十八年前後。本書專門品評明代詩人,總計一百一十七傢,以一人一傳一評為主。書中推許師法唐人者,對於受宋元詩風影響之詩人,則頗緻不滿或惋惜。
本書《近古堂書目》詩話類著錄,然版本、捲數皆未註明。今存《紀錄匯編》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影櫻
69、藝苑卮言八捲 王世貞撰
本書捲首有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隆慶六年壬申(1572)作者自序各一,謂此書撰述時間長達十六年。始撰於嘉靖三十六年任職山東之時,次年完成初稿六捲。其後“歲稍益之”,至嘉靖四十四年,由其鄉人梓行,是為初版。其後八年中屢加增益,又添二捲,且黜其論詞麯者,附為別捲,隆慶六年定稿,為八捲本。作者著書之本意,即立志“成一傢言”,以補徐禎卿、楊慎、嚴羽三傢著述所未備。全書四百七十餘則,“論詩者十之七,文十之三”(自序)。捲一分類摘錄古今詩文評論,分體闡述詩歌作法。捲二至捲五按時代先後評述歷代詩人詩作,上自《詩經》,下迄明朝。捲六至捲八記述文人軼事,兼及品評。本書於明代後期詩壇影響頗大,屠本畯《詩言五至》、高奭《豔雪齋詩評》、蔣一葵《詩評》、茅一相《欣賞詩法》等,均曾大量轉載。然書中議論往往偏激,作者晚年反省曰:“餘作《藝苑卮言》時,年未四十,方與於麟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惟有隨事改正,勿令多誤後人而已。”(《書西涯古樂府後》)
本書《國史經籍志》詩文評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皆作“《藝苑卮言》八捲附錄四捲”。今存明刊八捲本,安徽省博物館藏;萬歷間鄒道元刊十二捲本,重慶市圖書館藏;萬歷十七年(1589)武林樵雲書捨新安程榮刊《新刻增補藝苑卮言》十六捲本,國圖、上圖、復旦大學圖書館藏。通行為中華書局《歷代詩話續編》八捲校點本。今以國圖藏十六捲本與《歷代詩話續編》八捲本比較:十六捲本捲首缺“壬申夏日”作者自序;捲一至捲八內容大致相似,然文字與編排次序差異較大;後八捲內容為八捲本所無,其中捲九論詞麯,捲一○、捲一一論書法、書帖,捲一二論繪畫,捲一三雜考禽、鳥、蟲、草、馬、魚、地名、文房四寶,捲一四記述古今人事相似者,以及佛教、道教掌故,捲一五考述季節、氣候、物品、發式、服飾等,捲一六考辨古代人物、詩文中名物。
70、全唐詩說一捲 王世貞撰
此書本為《藝苑卮言》中評論唐詩之作,後人輯出單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世貞著作本無此名,乃後人割剝《藝苑卮言》而成。
本書《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存目著錄。有《學海類編》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排櫻
71、國朝詩評(詩評)一捲 王世貞撰
《藝苑卮言》捲五附錄王世貞以象徵、比喻手法所寫詩評一篇,選評明初以來一百餘位詩人之詩風,起自高啓,終於魏裳。後人摘出單行而成此書。
有《天都閣藏書》本,題下署“王世貞著,程兆胤錄”,《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影櫻又有《學海類編》本,題作《詩評》。
72、卮言倪八捲 王世貞撰 陳與郊輯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有崇禎元年(1628)賜緋堂刻本,藏于云南大學圖書館。
73、文體明辨八十四捲 徐師曾編撰
徐師曾(1517?—1580?),字伯魯,號魯庵,吳江(今屬江蘇)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選庶吉士,為吏科給事中。嚴嵩當權,乞告歸,杜門著述。有《禮記集註》、《今文周易演義》等。生平見王世懋《徐魯庵先生墓表》(《王奉常集》文部捲二〇)。本書有萬歷元年(1573)作者自序。全書八十四捲:正集六十一捲,文章綱領一捲,目錄六捲,附錄十四捲,附錄目錄二捲。“大抵以同郡常熟吳文恪公訥所纂《文章辨體》為主而損益之”(自序)。自稱“唯假文以辨體,非立體以選文”,多有發明。吳訥《文章辨體》分文體為五十九類,作者認為“品類多闕,取捨失衷”,故或新增,或細分,擴之為一百三十六類。
本書有明萬歷八年吳江董氏壽檜堂刊本、萬歷十九年吳江刊本、八書堂刊本、日本寬文三年京都刊本等。又有崇禎十三年(1640)嘉興瀋氏刊《詩體明辨》二十六捲本(瀋芬、瀋騏箋註),臺灣中央圖書館藏,廣文書局據以影櫻又有清人葉生、汪淇摘錄評定、順治十五年(1658)還讀齋刊《詩體明辨》十捲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今人抽出序說及《文章綱領》等別為一書,題作《文體明辨序說》,有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羅根澤校點本,以萬歷壽檜堂刊本及另一萬歷本為底本,校以明茅健校本、明瀋沂校本、明抄本、日本《文體明辨粹鈔》等。
74、國雅品一捲 顧起綸撰
顧起綸(1517—1587),字更生,號玄言,無錫(今屬江蘇)人。官至鬱林州州判。有《昆明集》、《澤秀集》等。生平略見《錫山書目考》捲二。作者曾選錄明詩,編成《國雅》二十捲、《續國雅》四十捲,捲首列“品目”一捲,後人輯出單行,稱《國雅品》。本書前有作者小序,後附同裏姚咨萬歷元年(1573)二月跋語。書中品評明代詩人,分士、閨、仙、釋、雜五品。每品按時代排列,起自明初,迄於嘉靖末,計士品一百三十二人,閨品十九人,仙品七人,釋品十三人,雜品二人。分別概括其詩風,評述其成就及詩壇地位,並摘錄佳句。每品後還附“品目”,僅列詩人姓名而不加評論。士品品目列“自弘治迄今凡六十八人”,閨品品目列三人,其它三品各列一人。作者效鐘嶸《詩品》之例,僅品評已逝詩人;而列入“品目”之詩人,則多有平日交往唱和者。
《國雅》有明刊本,《四庫全書總目》著錄於總集類存目,謂其“持論似乎精詣,而錄詩多雜庸音”。《國雅品》通行為《歷代詩話續編》本。
75、詩話隨鈔上集四捲下集四捲附集一捲 楊春先編撰
楊春先,號繼泉子。生平不詳。按本書附集《海上歌》條:“嘉靖甲寅(1554),東南海寇初熾,先母舅石屋許公作《海上歌》十二首……當事者聞而恚之。”又集中多記嘉靖、隆慶間仁和、山陰、吳中、昆山、錢塘諸地詩事,疑作者為江浙人士,約嘉靖、萬歷間在世。本書以抄錄當代詩話、雜著為主,自瞿佑《存齋詩話》、李東陽《麓堂詩話》,至蘇祐《逌旃璅言》、陳沂《畜德錄》、王世貞《藝苑卮言》,凡引二十種,均為元、明詩壇軼事摘抄,其中又以明人詩事居多。所據多非秘本,唯有《水南詩話》一種,似已失傳,本書摘錄十七則。附集一捲為作者自撰,凡三十一則,其中又以輯錄其友人或親戚之軼事佚詩居多。
有舊鈔本,南圖藏。
76、詩的一捲 王文祿撰
王文祿,字世廉,號沂陽子,海????(今屬浙江)人。嘉靖十年(1531)舉人,萬歷十二年(1584)尚在世。有《王生藝草》、《竹下寤言》、《文脈》、《策樞》、《書牘》等。所輯《百陵學山》收錄明人著作近百種。生平略見《徐氏傢藏書目》捲七“王生藝草五捲”條,以及《百陵學山》所附王文祿跋文。本書捲首有萬歷三年乙亥三月作者自序,然書中又載“乙亥中秋”事,似撰序時尚未完稿。全書三十四則,以論律詩法則為主。書中援引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於律詩句法、字法、詩眼等有專門論述。
本書《澹生堂藏書目》詩評類著錄。初版為明萬歷間《百陵學山》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影櫻
77、文脈三捲 王文祿撰
本書捲一“總論”,論文章淵源流變,闡發其文學觀。其所謂“文”,指“以時泄宣”之産物,故包括詩。書中所論,常常詩文並舉。捲二為“雜論”,評論歷代詩文代表作傢作品,論述歷代總集之得失。捲三為“新論”,以時代先後為序,重點評論明初宋濂至嘉靖間黃省曾之明代詩文。稱明代詩文發展呈現“四格”:國初洪武間一格,永樂至成化與弘治初一格,弘治末至正德一格,嘉靖年間一格,並對各期風格加以品評。
《百陵學山》、《學海類編》皆收此書,《叢書集成初編》本據《百陵學山》本影櫻
78、名傢詩法匯編十捲 朱紱編
朱紱,潛川人。生平不詳。本書捲首有萬歷五年(1577)朱紱《刻名傢詩法匯編題辭》,謂萬歷四年夏日,與友人編成此書。全書十捲:捲一題範德機《木天禁語》;捲二題範德機《詩傢一指》;捲三嚴滄浪《詩體》;捲四楊仲弘《詩法》;捲五題白樂天《金針集》;捲六題範德機《詩學禁臠》;捲七《沙中金集》;捲八傅與礪《詩法正論》、《詩文正法》,黃子肅《詩法》,揭曼碩《詩法正宗》、《正法眼藏》;捲九《詩準》;捲十《詩翼》。本書實為楊成《詩法》、黃省曾《名傢詩法》、王用章《詩法源流》,以及宋人何無適、倪希程《詩準》、《詩翼》諸書混合修訂之産物。
今存明萬歷五年初刻本,1972年臺灣廣文書局據以影櫻
79、名賢詩評二十捲 俞允文編 李仲芳刪定
俞允文(1512—1579),初名允執,字仲蔚,昆山(今屬江蘇)人。嘉靖間諸生,年四十後無意科舉,終身未仕。與同鄉王世貞友善,為“廣五子”之一。有《仲蔚先生集》、《昆山雜詠》、《荊溪唱和詩》等。生平見顧章志《明處士俞仲蔚先生行狀》(《仲蔚先生集》附)。李仲芳,字白甫,生平不詳。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敘述編撰緣起頗詳。全書仿蔡正孫《詩林廣記》體例,收錄則更廣。選詩上自漢高祖《大風歌》,下迄宋末,自謂“聲律之變,上下千餘載,可概見矣”。評語取六朝以來諸傢之說,“諸賢姓氏下,各係以總評,或援據其事跡,或模擬其情趣,或形容其梗概”,“至一篇互有品題,一句各有褒貶,人不一評,評不一語,並載”(《凡例》)。自序稱曾以本書與李攀竜、王世貞等人切磋,李、王“皆韙之”。書中引用資料近百種,其中如《詩眼》、《高齋詩話》等,今已散佚。
本書《國史經籍志》詩文評類、《澹生堂藏書目》詩評類皆著錄,前者未署撰人。有明萬歷刊本,題下署“明俞允文仲蔚編輯,李仲芳白甫刪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
80、詩宗類品六捲 李文輯撰
李文,字孟博,自號雲壁山人,儀徵(今屬江蘇)人。嘉靖十五年(1536)選貢入監生,歷任開化(今屬浙江)、安鄉(今屬湖南)縣令。秩滿辭官,後放逸山水,不知所終。詩文皆有名於時。生平參見《儀徵縣志》、《安鄉縣志》。本書捲首有作者萬歷七年(1579)《編引》。書中品評歷代詩歌,多輯錄前賢成說,間或綴以評語。以時代先後為序,捲一論《詩經》體例、體裁、手法,捲二評騷、賦、歌辭,捲三論魏晉南北朝詩,捲四論唐詩,捲五論宋、元詩,捲六論宋道學詩,陸遊附。
今存萬歷刻本,吉林大學圖書館藏。
81、說詩三捲 譚瀎撰
譚瀎,字允原,南豐(今屬江西)人。嘉靖、萬歷間在世。有《譚氏集》。生平略見邵廉《南豐譚氏集序》。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捲上分總辨、得式、失式、經體、時論五類八十門,綜述詩之作用、風格、命意、佈局等;捲中分章句、對偶、聲韻、詞義、名目、題目六類一百六十七門,綜述詩之分類、聲對、體式諸形式;捲下分世代、正編、雜錄、人物、附說五類五十一門,論述詩之源流發展,品評歷代選本及詩人近百傢。
有萬歷七年(1579)序刊《譚氏集》二種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
82、欣賞詩法(詩法)一捲 茅一相輯
茅一相,字康伯,吳興(今屬浙江)人。嘉靖、萬歷間在世。有《詩訣》、《繪妙》等。生平不詳。本書捲首有王逸民序,捲末有作者自跋。王序謂此編“采唐、宋及今諸傢語之要者,合為《欣賞詩法》;而晚得皇甫司勳《新語》,亦附焉”;作者跋文則稱此書“要能使人解頤”。全書分詩源、詩體、詩派、律法、詩評、詩訣六部分,多摘自嚴羽《滄浪詩話》、楊載《詩法傢數》、王世貞《藝苑卮言》,尤其詩評一百六十七條,幾乎全出自《藝苑卮言》。作者跋文稱頌王世貞詩評曰:“如庖丁解牛,造父禦駿,惟其所之而無不中的。”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著錄為“茅一相集詩法一捲”。《販書偶記續編》著錄萬歷八年庚辰(1580)刊本。今存明萬歷八年刊《欣賞續編》本,國圖、上圖、南圖藏。
83、詩訣一捲 茅一相輯
本書輯錄前賢成說,傳授學詩要旨。先為通論,分一源、二廢、三體、四深、五忌、六義、七戒、八妙、九準、十悟等十題;然後引王世貞《藝苑卮言》,分體闡說,先後為四言詩、擬古樂府、古樂府、選體、西京建安、七言歌行、歌行、五言律、七言律、絶句、和韻、聯句、騷賦、擬騷賦等十餘體。捲末陳珂跋文曰:“詩旨自唐宋論著,無慮百什傢,唯此捲洵厥體金針,亟為拈出。”
今存明末刊《錦囊小史》本,國圖、南開大學圖書館有藏本。
84、揮麈詩話一捲 王兆雲撰
王兆雲,字元禎,麻城(今屬湖北)人。有《揮麈新談》、《白醉璅言》、《王氏青箱餘》、《皇明詞林人物考》等多種。生平略見本書有關條目。據本書《吳明卿贈詩》條,萬歷十二年甲申(1584)夏日,“後七子”之一的吳國倫曾與作者在姑蘇談詩論文,且贈以詩,詩中稱其“交遊廣”、“著作工”。知王兆雲當時享有詩名,約嘉靖、萬歷年間在世。本書三十九則,以記本朝詩人軼事、詩壇掌故為主,每則均有標題。時或稱引前賢佳詩,述會心之處;時或摘錄前人詩句,為品評糾謬,實屬隨筆札記。
本書有《硯雲乙編》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影櫻
85、藝圃擷餘一捲 王世懋撰
王世懋(1536—1588),字敬美,號麟洲,太倉(今屬江蘇)人。世貞胞弟。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官至南太常寺少卿。有《王奉常集》、《關洛紀遊稿》、《學圃雜疏》等。傳見王世貞《亡弟敬美行狀》(《弇州山人續稿》捲一四○)。本書捲首有萬歷十三年(1585)沔陽陳玉叔序。全書三十一則,“專為詩而發也”(陳序)。其論詩推崇“格調”,然不偏執,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能不為黨同伐異之言” ,“未可與七子誇談同類而觀也”。
本書《澹生堂藏書目》文式文評類著錄。初刊為《王奉常雜著》本,梓行於明萬歷年間。後又有《廣百川學海》本、《寶顔堂秘籍》本、《學海類編》本等。
86、詩藪二十捲 鬍應麟撰
鬍應麟(1551—1602),字元瑞、明瑞,號少室山人、石羊生,蘭溪(今屬浙江)人。少從其父宦居京師。萬歷四年(1576)舉人,久試不第,遂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捲,從事著述。其詩受王世貞激賞,列為“末五子”之一。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等。傳見《明史》捲二八七。本書內編、外編、雜編各六捲,續編二捲。據捲首汪道昆萬歷十八年序和王世貞《石羊生傳》,本書內、外編成於作者三十八歲(1588)前,第三編(即雜編)成於萬歷十八年前,續編當成於其後。內編論詩體,其中捲一至捲三分論古體雜言、五言、七言,捲四至捲六分論近體五言、七言、絶句。外編為詩評,捲一、二評周、漢、六朝詩,捲三、四評唐詩,捲五、六評宋、元詩。雜編捲一至捲三題遺逸,捲四至捲六題閏餘,補述亡逸篇章、載籍及三國、五代、南宋、金詩。續編專論明洪武至嘉靖年間詩。
本書《近古堂書目》詩話類著錄為“鬍應麟《詩藪》內、外、續”,《澹生堂藏書目》詩評類作“《詩藪》四册,十五捲”,《千頃堂書目》文史類則作“鬍應麟《詩藪》二十捲”。今存明萬歷十八年鬍氏少室山房原刊十六捲本,首都圖書館藏;萬歷三十七年張養正刊二十捲本,北京市文物局、南開大學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均有藏本。又有清末廣雅書局《少室山房筆叢》本,無外編捲五、捲六及續編。通行本為1962年中華書局標點本,以南圖藏日本貞享三年丙寅(1686,清康熙二十五年)重刊明本為底本,用廣雅書局本校補。
87、藝林學山八捲 鬍應麟撰
本書捲首有萬歷十八年(1590)七夕日作者引文,謂楊慎《藝林伐山》等作,“微辭眇論,亦間有未易懸解者,因更掇拾異同,續為錄”,故取名為《藝林學山》。本書正文即楊慎原文,按語為作者所撰,多為考訂辨正之說。
有萬歷刻本、廣雅書局刊本等。
88、少室山房詩評一捲 鬍應麟撰
本書內容與《詩藪》之續編相仿,以品評洪武至嘉靖間詩派、詩人、詩作為主。作者為“末五子”中堅,故推崇前、後七子,對高啓、楊慎、皇甫汸諸人詩作,評價亦高。
本書周子文《藝藪談宗》著錄。有萬歷刻本。
89、玉笥詩談正集二捲續集一捲 朱孟震撰
朱孟震,字秉器,新淦(今江西新幹)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有《朱秉器集》、《浣水續談》、《河上楮談》、《汾上續談》、《遊宦餘談》等。生平略見陳文燭《朱秉器詩序》(《二酉園續集》捲二)及本書有關條目。按書中所記,至遲為萬歷十餘年間詩事,故本書結集當在萬歷二十年(1592)前。全書八十三則,正集上、下二捲共計三十五條,均記本朝詩人詩事,續集兼及前代。其論詩以王世貞為宗,奉盛唐為楷模。續集頗涉考證糾謬。所記多當時名士,或為其南京青溪社之詩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涉於江西者尤多”,不甚確鑿。
《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存目著錄曰“《玉笥詩談》四捲”。本書最早為《學海類編》本,《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排櫻又有清抄本一册,曾為丁氏八千捲樓藏本,今藏南圖。
90、騷壇秘語三捲 周履靖撰
周履靖(1542—?),字逸之,號梅墟、蠃冠子、梅巔道人等,嘉禾(今浙江紹興)人。布衣終身。有《梅巔稿遜等。編有《夷門廣牘》、《梅塢貽瓊》。傳見明李日華《梅塢先生別錄》(《夷門廣牘?招隱》)。本書輯錄宋、元詩法理論,重在傳授詩法。上、中二捲分二十題,闡說五、七言古體與律體之字句結構、聲情音韻、氣象境界等。捲下撮輯皎然、嚴羽、楊載諸傢詩論,亦申以己見。書中疏誤明顯,如捲上論詩式,題作“二十名”,實為十八體;捲上已有論“情”之專節,捲中卻又重出。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皆作“二捲”。《澹生堂藏書目》詩話類著錄為“一捲,《夷門廣牘》本”。今按本書最早為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南京荊山書林刊《夷門廣牘》本,實為三捲,《叢書集成初編》本據以影櫻
91、藝藪談宗六捲 周子文輯
周子文,字岐陽,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生平不詳。本書捲首有作者自序與凡例,謂編選之旨在於反映有明一代詩論,“專取國朝名公之譚,而不錄漢、唐、宋諸傢者”(《凡例》)。入錄者有宋濓、高棅、何景明、李東陽、徐禎卿、王廷相、楊慎、都穆、皇甫汸、王世貞、何良竣謝榛、王世懋、鬍應麟、王稚登、屠壟焦竑、李維楨、朱長春等十九傢。所輯多屬摘選,非為實錄。多摘自《解頤新語》、《少室山房詩評》、王稚登《與方子服論詩》等書籍文獻。
有萬歷二十五年梁溪周氏自刻本,臺灣中央圖書館藏。1973年臺北廣文書局據以影櫻
92、竹裏館詩說五捲 汪時元撰
汪時元,字惟一,新都(今屬四川)人。布衣。曾師事李攀竜、徐中行。生平不詳。本書捲一為總論,捲二至捲五為詩評。多摘錄前人論詩語。
今存萬歷二十五年(1597)張惟喬刊本,國圖藏。
93、詩源撮要一捲 題張懋賢編
張懋賢,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嘉靖間在世。生平不詳。本書專論杜甫五、七言律詩,凡五十三首。每首逐句加以評說,分析起、承、轉、合等藝術手法,並於題下註明所屬詩格,共計三十六格。捲末附錄元人楊載至治壬戌(1322)《詩法源流序》。本書與王用章《詩法源流》捲下內容大致相同。又,史潛《新編名賢詩法》捲中《楊仲弘註杜少陵詩法》、懷悅《詩法源流》所錄《詩格》(未題撰人),皆與本書相似。
《近古堂書目》詩話類著錄有“元楊仲弘《詩源撮要》”,《澹生堂藏書目》詩式類則作“《詩源撮要》一捲,張懋賢,《夷門廣牘》本”。今按《夷門廣牘》,本書列於叢書捲七,題下署曰“四明後學張懋賢編次”。姑且從之。
94、詩言五至十捲 屠本畯編
屠本畯,原名畯,字田叔,一字豳叟,號漢陂、憨先生、乖竜丈人等。鄞縣(今屬浙江)人。以門蔭入仕,萬歷間任福建監運司同知、辰州知府,萬歷四十六年(1618)尚在世。有《詩草》、《離騷草木疏補》、《楚騷協韻》、《讀騷大旨》、《情采編》、《山林經濟籍》、《憨聾觀》等十餘種。生平略見王世貞為其父屠大山所作《屠公墓志銘》(《弇州山人續稿》捲九四)、《徐氏傢藏書目》捲七《屠本畯詩草》及《明詩紀事》庚簽捲二八。本書捲首有作者萬歷二十六年中秋日長篇自序,敘述編書緣起頗詳。編者自稱擇取古今詩話之中堪稱最為精當者五種予以刊行,故名“五至”。其中《詩品》、《滄浪詩話》、《談藝錄》三書為實錄,《解頤新語》、《藝苑卮言》二書則為摘引。所錄《滄浪詩話》與通行本頗有不同,可供校勘補遺。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千頃堂書目》文史類著錄均作“五捲”。今存明萬歷二十六年屠本畯序刊十捲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95、茗盌談一捲 屠本畯撰
本書三十章,捲首有作者自序。書中頗論明代詩壇風氣變化,謂詩風變遷與社會政治有關,如謂“弘、嘉之際,詩尚風骨而貴才情”,“壟萬以來,詩尚形聲而務摹擬”,“今復厭面目齒牙,而搆怪聲險律”,對明末艱澀詩風表示不滿。又論詩之才、情關係,謂“夫詩,非學無以成其纔,非纔無以晰其情,非情無以昭其采,非采無以融其理,非理無以安其詩”,持論較為公允。此外,論述詩體正旨,闡揚嚴羽詩論等等,皆作者心得之言。末兩章節錄本朝湯賓尹、吳從先詩文評論。捲末綴以跋文,敘說采錄湯、吳二人詩文理論之原因,謂當時談詩者往往高談闊論、信口雌黃,“甚無當於詩”,而湯氏“以參禪之語而談詩”,吳氏“以靈神之致而論文”,足以拯救膏肓之弊。於此亦可窺見作者詩論傾嚮。
本書《徐氏傢藏書目》詩話類著錄。今存明萬歷間與《憨聾觀》合刊本,題下署:“甬上屠本畯著,友人聞繼竜閱,外孫範汝植校。”國圖藏。
96、詩法指南二捲 王檟編撰
王檟,字渭陽,號渭上漁人,盩厔(今陝西周至)人。萬歷元年(1573)以禮經魁三秦,祿仕晉庠,晉秩邑侯。有《宦遊稿》。生平略見本書序跋。本書捲首有題辭、引,捲末有黃中通、焦秀實跋文。此編旨在為初學者提供詩法,指示途徑。分前後兩捲,前捲統論近體詩之作法,後捲論述各種詩法。既有闡說,又附例詩。
今存萬歷二十七年藴古堂刊本,遼寧省圖書館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