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詩詞鑒賞中常見典故和意象   》 捲三      佚名 Yi Ming

  81、下榻典出《後漢書。徐稚傳》,原指禮遇賢者,現一般指接待貴客,也藉指住宿。
  
  82、潤色典出《論語。憲問》,比喻對文稿細加修飾。
  
  83、春秋典出《詩經。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藉指古代史、歷史。
  
  84、梨園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裏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國此,後世的戲麯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麯藝人稱“梨園弟子”。
  
  85、抱柱相傳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裏。後以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幹行》:“常存抱住信,豈上望夫臺。”
  
  86、斑馬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裏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後送別詩多用以抒發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的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87、問鼎春秋時,楚望而卻步王北伐,陳兵洛水,嚮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孫滿慰勞楚師,楚莊王嚮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後遂以“問鼎”喻篡奪政權。《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今常以喻謀求奪得。例:這次比賽,主隊連輸幾場,失去問鼎冠軍的機會。
  
  88、辭第漢時,北方匈奴貴族經常騷擾邊境。一次漢武帝要為大將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辭謝道:“匈奴未滅,無以傢為也。”後以喻為國忘傢。杜甫《奉和嚴中臣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89、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喻殺敵報國。嶽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釣鰲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衹大鰲頂住,山纔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衹六衹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誇觀海作,空鬱釣鰲心。”
  
  91、三尺古代,劍約三尺長,故用為劍的代稱。《漢書。高帝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長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稱,也叫“三尺法”。《漢書。杜周傳》:“三尺安出哉?”
  
  92、還珠古時合浦地主盛産珍珠,但是地方官員很貪,珍珠都自動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東漢的孟嘗到這裏來當太守,革除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來了。故以“還珠”喻官吏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長侍十韻》:“今日還珠守,何年執戟郎?”
  
  93、金雞古代流傳天雞星動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竪起長竿,在竿上立一金雞,把該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嚮他們宣佈大赦令。後便以“多雞”藉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
  
  94、爛柯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裏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傢,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傢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95、青眼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嚮上或嚮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後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於彈琴,鐘子期善於聽琴。每當伯牙彈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後,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後常藉指知音或樂麯的高錄。明唐寅《世情歌》:“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絶,怒蛙聲自咽。”
  
  97、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q ,勞苦)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絶。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 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98、巴歌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麯。藉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唐人李群玉《自灃浦東遊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元人謝應芳《水調歌頭。再和寄酬袁子英蕭寺》:“多謝寄來雙鯉,白雪陽春數麯,為我和巴謳。”多和“陽春白雪”比照着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戰國楚玉《對楚王問》。
  
  99、白衣蒼狗亦叫白雲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雲,一會兒像白雲,一會兒像灰狗。宋劉剋莊《沁園春。和吳尚書叔永》:“笑是非浮論,白衣蒼狗,文章定價,秋月華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雲,變化無常,難以逆料,衹有“定價”文章如“秋月華星”,光照人間。
  
  100、吳鈎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鈎者甚衆。”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釁金,遂成二鈎獻於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不平凡的來歷鑄就了一柄寶劍,成了渴求建功立業者的利器。辛棄疾《水竜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欄桿拍啓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鈎,拍欄桿,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而又無人領會的失意情懷。
  
  101、蒓羹鱸膾指家乡風味。典出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或《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歸。“菰(g )菜羹:菰菜、蒓(ch n)羹。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藉指思鄉之情。例如,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蒓羹鱸膾哉?“徐自華《慧僧先生解職歸見》:”轉瞬西風又起,忽搖動蒓鱸鄉思。“
  
  102、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即以雙鯉藉代遠方來信。《敦煌麯子詞。魚遊春水》:“鳳簫聲絶沆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雲山萬重,寸心千裏。”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無雙鯉跳躍,其實是指千裏之外,煙波浩淼,音信全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寫的也是睹物(雙鯉魚)思人。
  
  103、莊周夢蝶《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鬍(蝴)蝶,栩栩然鬍(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鬍(蝴)蝶與?鬍(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鬍(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後來文人用來藉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遊《鼕夜》詩云:“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
  
  104、采薇藉指陷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懷》(之五):“舉纔天道信,首陽誰采薇。去去荒澤遠,落日當西歸。”後來也表現堅守節操。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05、碧血化碧藉指為正義事業所流的血。顧炎武《贈朱監紀四輔》:“愁看京口三軍潰,痛說揚州七日圍。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徵衣。”語出《莊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也用“碧血”、“萇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
  
  106、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典出《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權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握蘭中臺並,折桂東堂春。”
  
  107、懷桔指孝順雙親。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跑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唐人張祜《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詩云:“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範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親》:“下馬人門懷桔拜,身今卻在白雲邊。”
  
  108、紅葉代稱傳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雲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唐人盧渥從宮墻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後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後來藉指以詩傳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懷》:“無情紅葉偏嚮禦溝流,詩句上分明永配偶,對景觸目恨悠悠。”
  
  109、昆山玉比喻傑出的人才。語出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緻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指隨侯珠與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吳國名劍),乘纖離(駿馬名)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tu ,揚子鰐之類的動物,皮可製鼓)之鼓……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麯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後來就以“昆山玉”比喻優秀人才。例如劉禹錫《送李中丞赴楚州》:“憶君初得昆山玉,同嚮揚州攜手行。”
  
  110、詠絮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於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唐人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並率爾投贈》:“詠雪因饒妹,書經為愛鵝。”據劉義慶《世說新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鬍兒曰:“撒????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另見《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東晉謝道韞聰明有纔辯,其叔父要求比擬白雪,謝郎謂空中撒????,而她答以柳絮因風起,深得謝安賞識。後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纔“即非凡才華。《紅樓夢》(第三回):”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纔。“”詠絮纔“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詠詩才華。
  
  111、柳營指軍營。唐武元衡《送張六諫議歸朝》:“笛怨柳營煙漠漠,雲愁江館雨蕭蕭。”《史記。絳侯周勃世傢》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紮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纔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也代稱紀律嚴明的軍營。如,唐人鮑溶《贈李黯將軍》:“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12、南冠指辦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於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通‘脫’)之。…… 公曰:”能樂乎?‘對曰:“先人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鐘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範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後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操的囚徒生活。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親。“李白《流夜郎聞不預》:“北闕聖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捲一捲二捲三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