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Most people curse curse most people - Li Ao   》 二、行为“古典”      Chen Caisheng

  少年时代的李敖,在性格上属于那种比较“古典”的类型。  也许是对心目中“奇人”的崇拜和模仿,也许是中国古典书籍中儒家文化的熏染,李敖少年时代对传统的行为方式和伦理观念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比如男女授受不亲、侠义、刚直等等。这些东西,经过他的大脑的再加工,有时往往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致人们觉得这孩子有一种古怪性格。用李敖自己的话说叫“道学得很”。  他四五岁时,家里一部分房子分租给一家房客,房客中有一个小女儿,大家都叫她小妹。李敖当时最大的禁忌,就是别人说他和小妹有什么什么关系,李敖听了就会立刻大发脾气,并且破口大骂。姐姐们知道他的这一弱点,吵架时就故意说李敖是“小妹丈夫”来气他。他呢,就用“大连太太”来报复(大连是李敖的远亲的儿子,一个又顽皮又厚皮的小男孩)。有时候,他和姐姐们如有什么谈判或协议,为遵守诺言起见,双方都以“大连太太”、“小妹丈夫”做赌咒,姐姐失信,就是“大连太太”,李敖失信,就是“小妹丈夫”。  他的这种怪癖的“严男女之防”,后来发展到连温茂林都吃他不消。当温茂林同女佣人们一起吃饭时,李敖竟在旁边监视,不准男人同女人讲话!有一次温茂林看李敖不在,讲了几句,不料李敖却从桌子底下跳出来,对温茂林大声申斥一番。  北京城的夏天热得一丝风也没有,李敖的几个姊姊们早早就把五颜六色的短裙穿起来了,而李敖却穿着长裤,还像大兵似的绑上裹腿。别人让他穿短裤,他说露着大腿“有伤风化”。小学毕业报考初中,李敖不肯报考私立的育英中学而只考国立中学,也是他恪守正统所作出的决定。与姊姊们一起去买新鞋,他会挑选式样八股价钱便宜的鞋,爸爸看了固然高兴,但四妹骂他是“伪君子”。  李敖的“古典”还表现在他对侠义行为的模仿上。  李敖从小就热衷于“侠义”,好结交优秀的朋友。1946年,他上小学四年级时,和班里另一个领头人物詹永杰发动同学联合对抗班里的一个叫齐凤鸣的大块头,说齐凤鸣好欺负同学,动辄动拳头,“我们‘抗齐八学期’,如今要随抗战八年一起胜利才对。”李敖小时候看上去文文静静,没有人会想到他会有如此凶悍的表现。事后,连他当时的级任鲁小姐都惊讶地责备他:“没想到你那么凶!”  后来,李敖与詹永杰及另外一个小朋友在自己家中,模仿“桃园三结义”,焚香膜拜,拜起把子来。父亲李鼎彝很喜爱詹永杰,说他长得真好,他看见三个孩子拜起把兄弟来,不仅不反对,还叮嘱他们不要“拔香头子”,意即不要互相背叛、决裂。  过年的时候,李敖和詹永杰总是穿着缎子长袍黑马褂去拜年,拜年的样子四平八稳的,就像又回到巴金写的“家春秋”的年代似的,与他读教会中学、习惯洋打扮的姐姐们,在穿戴方面显得格格不入。  读上海缉规中学时,李敖的这种崇尚侠义的行为又有了另一番表现。  一天,李敖正在教室里刻图章,平时好欺负人、自以为是的“马面班长”走过来说了一番侮辱李敖的话。李敖毫不畏缩,正言相告:“你给我住口,再说我就不客气了。”可是那“马面班长”还不识相,李敖真的动了手,他举起刻印刀,顺手来了个“小李飞刀”,就在“马面班长”转身逃跑的当儿,飞刀扎入他的脚心,这个恣意挑衅的家伙立时软蛋了,疼得嚎啕大哭起来。  李敖闯了祸,不仅负担了对方的全部医药费,还被校方以行为粗暴、以刀伤人为由,记大过一次。  但从此,没有人再敢来欺负他了。  李敖在六年级下学期(1948年),遇到了他前所未有的情感问题,用他的话讲是一次“神秘”的“初恋”。究其实,当是一次埋藏于心底的暗恋。他回忆说:  这女孩子叫张敏英,北京人,长得清秀脱俗,长形的脸,眼睛不大,但是晶莹而有灵气。她身材高瘦、性情温和,是最最可爱的小女生。功课也好,尤其写了一手好字。我最初感到她的存在,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她在我隔壁班上。五年级后,她和我同分到五丙,老师排座位,一度还并排在一起,令我感到种莫可名状的快乐。六年级后,她和我较熟起来,下课回家,偶尔走在一起。童子军在校门口站岗时候,她也和我一组过,她穿着女童军的制服,姿态优美,令我心动。我只看她哭过一次,是一次考试没考好,我一路安慰她,看她泪眼、看她楚楚可怜,非常喜欢她。我做图书馆长的时候,她做我副手,有一次犯了小错,我开玩笑,拉住她的手,轻打她手心,她装得很疼的样子,给我的快感,令我毕生难忘。对张敏英,我从来没有表示出我对她的情爱,我把一切都遮盖住了,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是我魂牵梦萦的心底的情人,我一直把她视同我的初恋情人,虽然这次初恋,实在没有什么实绩可寻,但它一直在我心底,充满了美丽的回忆。我一生忧患,所存美丽的回忆无多,但是对张敏英的每一件,都是令我最感温馨、最感神往的。人生一世,能有这样清纯的、单一的回忆而不掺杂任何俗情与尘网,洵属罕见,而它却是罕见中的极品。我一生中的许多经历,都不想重过。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少年可再,我梦魂所依,除此而外,却无复他求。——只为了她是我第一个小女生、只为了她是我永恒的小情人、只为了那一段少年奇情、只为了那一场春梦无痕的初恋,我愿在时光倒流中停止,在停止中死去,我并不希冀她做我的朱丽叶,但我若能长眠在她怀里,我就宁愿不活13岁以后的我了。①  李敖的语言在文字上比较细腻,在口语上比较粗糙,从上述回忆即见端睨。在这段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场情感上的波澜对李敖的影响是强烈而深刻的。应该说,李敖少年时代这场没有行动、没有结果的初恋,正是他“古典”行为的一个曲折反映。他渴望得到一种来自异性的纯静的爱,但那种严男女之大防的思想观念却制约着他,那些伟大人物的豪言壮举与这种儿女私情的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他只有把它珍藏在心底,感受那神圣的颤栗和不可言说的爱情的激动。  古典的情感,古典的思想,古典的行为,少年时代的李敖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新华出版社
一、他向往“伟大惊人”(1)一、他向往“伟大惊人”(2)二、行为“古典”
三、神交梁启超四、师从严侨(1)四、师从严侨(2)
五、暗恋罗君若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1)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2)
六、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3)七、姚本师,“不拒曲木”八、胡适:(1)
八、胡适:(2)九、“偏要惊人过一生!”(1)九、“偏要惊人过一生!”(2)
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1)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2)十、《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3)
一、他向往“伟大惊人”(1)一、他向往“伟大惊人”(2)二、行为“古典”
三、神交梁启超四、师从严侨(1)四、师从严侨(2)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