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 聰明人的人生智慧:生活中的處世禁忌   》 第3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3)      魏清月 Wei Qingyue

  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鼕暖
  “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也能把人說笑。”言語是思想的衣裳,談吐是行動的羽翼。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現一個人的粗俗。言談高雅即行動之穩健;說話輕浮即行動之草率。
  大傢知道,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我們不難看出,相聲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語言這種交流工具,巧妙地調動聽者的情緒,讓聽者興奮起來,大聲笑出來,它足以說明善說與不善說的區別,很難想像一個人想什麽就直接說什麽會演好相聲。話說得合適,不僅能體現出自身修養的高雅,也能夠讓別人很舒服地接受你的觀點或意見,使人願意接近你,沒有誰喜歡那種經常用惡語傷人的人。
  有一位老年顧客,拿着一隻酒瓶請營業員打黃酒,在營業員接酒瓶時,酒瓶忽然掉下來摔破了。那位營業員馬上道歉說:“老同志,對不起!是我沒有接好,這是我的過失。”說完,他立即掏出錢來要賠償。老年顧客見營業員連聲賠禮,不但沒有發火,反而自責說:“不要緊,是我沒有遞好!我回去重新拿一隻來就是了。”就這樣,一件很容易引發爭吵的事,比較圓滿地解决了。
  還有一個事例。
  有一位業務素質很好的同事,因為與某位上司意見不合,在公司改組過程中,被精減到車間。他很消沉。許多人勸他說:“這樣對你不公平,還是跳槽吧。”在別人慫恿下,他打好辭職報告,準備遞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卻對他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我相信你會東山再起的。”這句話對他幫助很大,他覺得衹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在公司裏還有機會。他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車間裏仍然好評如潮。過了一年,那位上司調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他理所當然地被抽調到公司經營部門。現在,他已是公司的副總經理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鼕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以這位營業員為例,他主動道歉,短短幾句話便使顧客心裏暖烘烘的。這並不表示他比顧客低一等,相反,正是從這樣的小事中,體現出他的講話的智慧,化解了可能的糾紛。而那位同事的老友則用鼓勵的語言化解了他內心的疙瘩。這就提醒我們說話時要註意分寸,多講良言。
  古時候,有個年輕人騎馬趕路,時至黃昏,住處還沒着落,忽見前面來了一老農,他便在馬上高聲喊道:“喂,老頭兒,離旅店還有多遠?”老人回答:“五裏!”年輕人策馬飛奔,嚮前馳去。結果一跑十多裏,仍不見人煙。他暗想,這老頭真可惡!非得回去整治他不可。並自言自語道:“五裏,五裏,什麽五裏!”
  猛然,他醒悟過來,這“五裏”不是“無理”的諧音嗎?於是撥轉馬頭往回趕。見那位老農還在路邊等候,他急忙翻身下馬,親熱地叫了一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人說:“你已經錯過了路頭,如不嫌棄,可到我傢一住。”
  俗話說,“一句話能把人說跳,一句話也能把人說笑。”言語是思想的衣裳,談吐是行動的羽翼。它可以表現一個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現一個人的粗俗。言談高雅即行動之穩健;說話輕浮即行動之草率。年輕的朋友,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熱綫,使交際暢通無阻,就應得體地運用禮貌語、稱呼語。談話中,習慣用禮貌語言,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鼕暖”,使感情頓時親切融洽起來。說話要分場合、要看“人頭”、要有分寸,最關鍵的是要得體。不卑不亢的說話態度,優雅的肢體語言,活潑俏皮的幽默語言……這些都屬於語言的藝術。嫻熟地使用這些語言藝術,你的人生會更成功!
  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們常說“人為一口氣,佛為一炷香”。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們一定要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自己為了要面子,而實際上往往是丟了面子,丟了面子是小事,但是為了面子而活受罪則實在是不划算的。
  與人交往不能不給面子,不能扯破臉,更不能顔面掃地。顯而易見,面子是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重中之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1)第2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2)第3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3)第4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4)
第5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5)第6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6)第7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7)第8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8)
第9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9)第10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10)第11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11)第12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12)
第13節:第一章 處世禁忌(13)第14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1)第15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2)第16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3)
第17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4)第18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5)第19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6)第20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7)
第21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8)第22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9)第23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10)第24節:第二章 做事禁忌(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