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笔 》 健康攜夢人 》
第3節:自序
劉心武 Liu Xinwu
自序
答應中國海關出版社編出這樣一個集子,有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說到根上,我本是一個“海關子弟”。
1950年,八歲那年,父親帶着全家,從重慶乘船東下,到武漢改乘火車,來到北京。他被任命為新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處副處長。全家被安頓在東城錢糧鬍同的海關宿舍大院裏。在那個院心有四株西府海棠的空間,我度過了整個的少年時代。
彈指間,我已經六十五歲。父母早已仙逝。我還在人生的途程中跋涉。雖然已是望七的年歲,辦理退休手續好幾年了,但正如新加坡《聯合早報》有一回刊登對我采訪時使用的那個標題所說——《文壇老字號 快樂邊緣人》,我把自己的寫作,跨越半個多世紀,堅持到了今天。儘管我已經屬於社會邊緣人,在寫作上也衹算是邊緣寫作,但自得其樂。
我的寫作,目前叫做“種四棵樹”:
第一棵是“小說樹”。我一直在寫小說。衹是近些年我的小說不那麽引人矚目,更不轟動罷了。這個集子是散文隨筆集,不收我近年寫的比如《潑婦雞丁》那樣的小說——《潑婦雞丁》2003年在《當代》雜志首發,2007年春天已經在法國出了法譯本——但我的一些作品,介乎小小說與散文之間,在這個集子裏,收入了若幹,完全可以當小小說看。
第二棵是“隨筆樹”。近年來我的隨筆産量很大。這個集子裏,除了一篇在外交部講《紅樓夢》的提綱,全是2006年到2007年8月所寫。雖然我出的隨筆集已經很多,但這個集子的新鮮度還是很高的。
第三棵樹是“建築評論樹”。我不僅從事建築評論,我還從事足球評論。衹是我還沒把足球評論也單列為一棵“樹”。
第四棵樹是“紅樓夢研究樹”。因為2005年中央電視臺《百傢講壇》播出了我揭秘《紅樓夢》的係列節目,形成轟動,引出爭議,因此有人說我並非“邊緣人”,有人為之不能容忍,當然,也出現了粉絲和粉絲群。我得說實話,這棵樹結出的果子招來這麽強烈的反應,實在是我始料未及,更不是我想謀求的。因為這棵樹竟壯大招風,倒把我前三棵樹上的果子遮蔽住了。其實我自己更看重的,還是頭兩棵樹。
這個集子,奉獻給讀者的,就是“散文隨筆樹”上的新果子。
第一輯收入的,大體是人生感悟、世相百態、審美體驗方面的文字。其中《健康攜夢人》那篇,寫到了父親,一個老海關幹部,雖內容與其工作無關,但也能看出他對我的良性影響,用之作為書名,意在與讀者諸君共勉——我們都有夢,且我們都能健康生存。
第二輯收入的,大體是對一些人物的感懷。
第三輯收入的,是建築以及居住環境方面的評論和隨筆。
第四輯收入的,是2006年德國世界杯賽事之間寫的足球評論,我總是把足球評論同世道人心、人情人性結合起來,因此,這些篇什應該不會由於賽事的遠去而失卻咀嚼的滋味。
第五輯是關於《紅樓夢》的文字。
第六輯是2006年訪美、2007年旅俄後寫下的隨筆,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遊記,我總願在這些文字裏融匯進更深層的意藴。
自己快樂,但不獨樂,更願把快樂度人。這就是我編這個集子時的心情。
2007年8月30日 緑葉居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 | 第2節:目錄 | 第3節:自序 | | 第4節:大吉魚 | 第5節:打地鋪(1) | 第6節:打地鋪(2) | | 第7節:大碗 | 第8節:河畔羊群 | 第9節:換季詩 | | 第10節:健康攜夢人(1) | 第11節:健康攜夢人(2) | 第12節:健康攜夢人(3) | | 第13節:客廳裏的嗡嗡聲 | 第14節:母雞吃蛋 | 第15節:一粒膠囊(1) | | 第16節:一粒膠囊(2) | 第17節:夏威夷黑珍珠 | 第18節:替嫂 | | 第19節:小圓攏子(1) | 第20節:小圓攏子(2) | 第21節:瓊花謎 | | 第22節:果香滿溢夜光杯 | 第23節:牙文明(1) | 第24節:牙文明(2)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