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人際關係的解析   》 第3節:作譯者簡介(3)      朱瑟琳·喬塞爾森 Josselson, R.

  此外,客體關係理論在國外,從萌芽到發展壯大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可見其生命力之旺盛,而在國內,對客體關係的重視衹是最近十年間的事情。目前國內關於客體關係的譯作大體上有《現代精神分析聖經—客體關係與自體心理學》、《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理論實務與案例》、《弗洛伊德及其後繼者》。第一本較為側重概念辨析,第二本側重客體關係理論在咨詢實務中的應用,第三本側重思想發展史,而這本即將出版的譯作主要是以個人成長史為脈絡和背景,對客體關係中的核心概念予以結構化的呈現,在理論性、實踐性與可讀性方面都別具價值 。
  全文文筆自然流暢,作者將女性特有的細膩、心理學的敏銳、對人生的洞察以及哲學的高屋建瓴融在一起,卻毫無堆砌造作之感,可讀性很強 。
  總體上,本書是心理學專業學生、咨詢師、醫師的庋藏之書,也是希望瞭解自己、瞭解他人、珍惜生命中的偶然、掌握生命中的必然的人的床頭案邊之書 。
  謹以此文獻給即將讀到本書的人,共勉 。
  叢 中
  於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2008年10月18日
  終於翻譯完了,長吁一口,一狠心關上電腦,閉上眼睛,一幕幕情境便浮上腦海 。
  自從歐文?亞隆的著作進入中國後,國內“竜粉”日益增多,很多人都渴望着有朝一日能親眼看到他老人傢,在北京友誼醫院柏曉利醫生的努力下,亞隆先生終於通過視頻和我們這些“竜粉”們見面了。好東西沒有人會嫌多,而是越多越好,於是人們又想能否請亞隆先生到中國來給我們做培訓?可是這個要求近乎百分之一百地無法實現,因為亞隆先生年事已高,不能長途奔波來大洋彼岸的中國了。但是,他推薦了他很欣賞的女弟子:朱瑟琳女士,希望她能代他前來和中國朋友交流 。
  作為譯者,我們有幸先看到了這本書 。
  真是先睹為快,手難釋捲。從一開始,我們便迷上了這本書,不衹因為我們對精神分析和客體關係理論感興趣,而本書的理論基礎恰好正是新精神分析和客體關係理論,而且因為作者的敘述清晰而生動,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將深奧的理論解釋得非常清楚,一個個具體的、活靈活現的人物以編年史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不由得讓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浮想聯翩,遙想當年……原本是“此情可待成追憶,衹是當時已惘然”,但是看了此書,頓然發現“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的是給我們這些譯者在醍醐灌頂,指明前世今生 。
  作者主要解釋了關係的八個維度:抱持、依戀、激情體驗、坦誠相見的確認、理想化與認同、共同性與共鳴、嵌入和照料。每一部分都有案例相對應,將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繫、形成關係的過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讀完本書,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以及他人在關係中的表現,從而更好地經營我們的關係。在翻譯的時候,既感到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生動的敘事能力及精湛的語言駕馭能力,也感到了我們學養與筆力的欠缺,深感遺憾,生怕我們的筆端不能傳作者之情意給讀者。我們經常會為了一個詞的理解、一句話的含義而探討乃至爭論。儘管任務艱巨,但是我們深深感謝作者和放手讓我們翻譯的出版社,因為這是給予我們一次非常好的專業學習機會和加深我們同行間彼此瞭解的機會。起碼,我們遵循了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一個基本的原則:對事不對人,也時時註意內容反饋與情感反饋的澄清。事後回想,感覺真的很棒! 我們受益匪淺,但是豈敢懷璧獨享?我們更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中國學者與臨床實踐者獲益。我們學習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人,更多聽到的是咨訪關係,但本書作者嚮我們說明,要理解個體生命中的所有關係,咨訪或治療關係並不是充分的指導;相反,會妨礙關係理論的發展,“因為治療關係不可避免地是非相互的,非對等的。我們更多的是明白個體如何體驗這種非對等非相互的關係。”而作者在本書中嚮我們呈現了人們一生當中在很多維度上是如何與他人産生聯繫並建立關係的 。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作譯者簡介(1)第2節:作譯者簡介(2)第3節:作譯者簡介(3)第4節:作譯者簡介(4)
第5節:作譯者簡介(5)第6節:作譯者簡介(6)第7節:作譯者簡介(7)第8節:第1章(1)
第9節:第1章(2)第10節:第1章(3)第11節:第1章(4)第12節:第2章(1)
第13節:第2章(2)第14節:第2章(3)第15節:第2章(4)第16節:第2章(5)
第17節:第2章(6)第18節:第2章(7)第19節:第2章(8)第20節:第3章(1)
第21節:第3章(2)第22節:第3章(3)第23節:第3章(4)第24節:第3章(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