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美國詩人五十傢   》 威廉·卡倫·布賴恩特 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彼得·瓊斯 Peter Jones

  這是荒漠的花園
  這是未收穫的田地
  無邊無垠,美麗無比
  英國語言中沒有它的名字——
  草原,我第一次看見它
  我的心激動不已……
  ——《大草原》
  
  威廉·卡倫·布賴恩特是美國第一位土生土長的詩人。他在文章中和講壇上探討了一種富有特色的美國文學存在的可能性。他要求作傢誠實地對待美國的風土人情,不辜負同胞的厚望。他在《北美評論》中抗議道:“如果沒有得到大洋彼岸的認可,我們連稱贊—件事情的勇氣也沒有。”他自己的生活和創作標志着深深根植於歐洲模式的清教傳統嚮美國本土的浪漫主義先驗論的過渡。布賴恩特l794年生於馬薩諸塞州卡明頓的一個清教徒家庭。他的父母有七個孩子,他們都住在他威嚴的祖父埃比尼澤.斯內爾傢中。斯內爾是一個極端的加爾文教徒和聯邦製擁護者,他所信奉的統治原則是鐵面無私的正義,在傢中過着勤儉的生活。
  
  卡倫出生後時常生病,腦袋出奇地大。據說做外科醫生的父親為了使他的腦袋變小,每天早晨把他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泉水裏。然而這個孱弱的孩子終於活了下來,一直活到八十四歲。他學會了在田地裏做艱苦的工作。他的父親堅持要他在樹林中做漫長的散步以增強他的體質。這些散步運動發展了他個人對於自然的濃厚興趣。後來他曾寫道,他是“一個大自然的熱心觀察傢:從傢裏的窗口眺望鼕日早晨那一望無際的雪原破曉時的壯觀景象,秋天林中的美麗,暴風雨前的幽暗……春天帶着鮮花的回返,鼕天的第一場雪景。”仔細觀察大自然的喜悅增添了他久久地躲開祖父傢的喜悅。他的詩歌生涯很早便開始了。十歲那年,他寫的一首詩發表在《漢普郡報》上。這首詩是以詩的形式對聖經中《約伯》第一章的改寫。卡倫的父親也會寫詩,並在書房裏藏有十八世紀詩人的作品。因此,他的兒子能夠鑽研塞繆爾·瓊生、約瑟夫·艾迪生的詩。他尤其熱心地研究了蒲柏的《天火》。十三歲那年他寫了一首諷刺傑弗遜的詩:
  某個彬彬有禮的天使問,
  這個國傢何時才能把一個軟弱多錯的君主革除?
  起來,受傷的人們,保護你們的事業!
  證明你們愛自由,愛法律……
  
  這些詩都背着他的祖父斯納爾放在一個抽屜裏,多年後由他的父親發表。他所閱讀過的早期詩人的作品,都沒有給這個少年灌輸有關自然的富於詩意的積極看法。衹有極端的經驗才能激發他的這種幻想。斯內爾治傢勤儉,所以沒讓年少的卡倫實現他在哈佛大學就學的宏願,而把他送進了一傢比較便宜的正統的學校:威廉斯學院。卡倫對威廉斯鎮的知識貧乏狀況很反感,便離開了那裏。但斯內爾又事先采取了行動使他未能進入耶魯大學。卡倫感到非常沮喪,在家乡附近的鄉村裏流浪,沉思死亡,沉思他自己多病的童年。他寫了一首詩,後來證明這是他的佳作之一。十七歲的時候,他完成了這首詩的初稿。由於他深受羅伯特·騷塞、威廉·考珀和彌爾頓的影響,卡倫寫的一首沉思死亡的詩《關於死亡的感想》表現了他對自然和生命的看法。卡倫把這首詩一直東塞西藏不讓斯內爾發現,因為這首詩的主題是:人類可以通過他特有的信仰毫不畏懼地面對死亡。這首詩無論從遣詞造句還是從氣勢上來講,都與華茲華斯很相似。然而這時的卡倫尚未讀過華茲華期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首詩的成就更偉大。
  
  卡倫的父親發現了這首詩並把它交給了《北美評論》的編輯。這首詩於1817年問世。當雜志的創始人之一R.H.達納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便對他的編輯們說:“啊,你們上當了,大西洋的這一邊不會有人寫出這樣的詩篇的!”
  
  這首詩經過擴充之後,1821年收入了《詩集》一書。風格超然,冷靜。詩是以這樣幾句開頭的:
  她用一種多變的語言對他訴說
  他熱愛自然,同她可見的外形交流;在他歡樂的時刻,
  她有一種喜悅的聲音,
  一種美的微笑和魅力
  帶着溫和善意的同情,她也陷入了
  他冷靜的沉思,這同情封住了他們的敏捷
  在他尚未察覺之前。
  當思想的最後一個痛苦的時刻來臨
  象一個陰影
  籠罩住靈魂,冷峻氣惱的悲慘形象
  那裹屍布,那棺罩,
  無聲無息的黑暗,狹窄的屋子
  使你顫慄,惡心——
  在空曠的天空下,走上前去
  聆聽大自然自教誨,而從四面八方——
  大地和海詳,深邃的天穹——
  傳來—個寂靜的聲音……
  
  大自然是老師,它的教誨在全詩結尾的幾行中變得很明確:
  因而活下去,當你被召喚去加入
  無數的篷車隊,駛嚮
  那神秘的疆域,彼處每個人
  將在死之安靜的大廳中選定他的屋子,
  你不去,象那夜晚采石場的奴隸,
  被鞭入土牢,為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
  支撐與撫慰,走嚮你的墳墓,
  就象一個人將他床上的被子包裹在身上
  躺下並進入愉快的夢境。
  
  這首詩的成熟程度,在它節制和多變的節奏、句法的展開、思想的深度以及自然而古樸的語言中表現得很明顯。許多批評傢把《關於死亡的感想》奉為布賴恩特的傑作。但馬修.阿諾德卻更要歡《水鳥》這首詩,認為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短詩之一。《水鳥》的風格與《關於死亡的感想》迥然不同,但這風格同樣與詩中的內容非常協調。這首詩標志着布賴思特的世界觀轉嚮了自然與神合而為一的宗教自由主義。他看到了一隻水鳥使問道:
  你在尋找積水遍地、
  雜草叢生的湖畔?
  還是在尋找寬闊的河沿
  或者那驚濤洗刷海岸?
  
  在鳥兒的飛翔裏找出—個目的。大自然在給鳥兒導航。
  
  “我的心中/深深地銘記着你的教誨……”布賴恩特所信仰的也是同一種自然的目的和自然的引航。
  從一個地帶到另一個地帶
  它引導着你堅定地飛過無垠的天空
  在我必須獨自走過的長長路途中
  它將帶領我步入正道。
  
  “堅定”、“獨自”、“正道”這類詞證明了布賴恩特通過自然與上帝溝通,就象早期的清教徒通過他們對於上帝的認識與自然溝通一樣。
  
  這首詩的靈感是由一次實際的觀察引起的:布賴恩特看到了一隻這樣飛翔的水鳥。布賴恩特在寫給他弟弟的一封信中批評他那種派生的、文縐縐的、非美國式的寫詩方法:“我見到了你寫的一些謳歌雲雀的詩行。你見過這種鳥?我勸你在描寫自然的時候,要描寫你在自己身旁所觀察到的形象……雲雀是英國的鳥,沒有去過英國的美國人沒有理由為它而激動。”
  
  對自然界的實際觀察常常使布賴思特産生寫詩的靈感。他在《哈德遜河岸一景》中描寫道:
  濃蔭和露水灑滿了我的路,
  清晨靜悄悄;
  雄偉的哈德遜河閃着光,
  在那河床西岸黝黑的岩石間,
  平靜地鋪展,沒有波浪,衹有
  裝點着山巒的灌木上落下凝露點點。
  
  雖然遣詞造句與浦柏的《溫澤大森林》很相象,但這裏的景色並沒有故意美化。當布賴恩特不用英雄雙行體①寫詩的時候,他的詩風就變得更為自然諧調。例如在《草原》中:
  看啊!它們一望無際,隨風波動
  仿沸海洋在最平靜的時候,
  驟然凝固,
  鎖住了所有勻稱的浪絮
  永遠不動。永遠不動?——
  不——它們立刻又全都解除了束縛。
  
  布賴恩特既然未能上成耶魯大學,便開始學習法律,並在二十一歲時獲得律師資格。他本人不喜歡這個職業。結婚五年之後,他應邀為一傢新刊物《美國文學報》撰稿,此時他已經做好了轉行的準備。這是他文學生涯中最多産的時期。他的一些優秀詩篇大部分都以自然為主題。這些詩都在此時寫就發表。《黃昏漫步》、《秋林》屬於上乘之作。《對於死亡的感想》受了所謂英國“墓地派”詩人愛德華·楊格與托馬期·格雷的影響。但在這個時期,布賴恩特的詩已具有浪漫主義特徵。
  
  在新英格蘭,“湖畔詩人”②不受歡迎。清教思想的影響依然很強大,布賴恩特在這種冷淡的氣氛中感到很受壓抑:
  微風輕柔,天空晴和
  我從讀書和憂慮中偷暇
  趕來欣賞這林地的景色
  那流淌着緑水的小河……
  
  他接着抱怨說:
  雖然被迫為小人們單調地苦勞
  握着這支野蠻的筆塗寫莫名其妙的詞句,
  與這烏合之衆廝混,
  此處是非之徒吵鬧不休……
  
  自相矛盾的是,布賴恩特在紐約加入的便是“烏合之衆”。他三十歲那年搬到紐約後,開始編輯一種雜志,接着於1826年到《紐約晚郵報》擔任編輯,並逐漸成為這傢報紙的股東之一。作為—位自由事業的領袖,他的聲譽鵲起,成為紐約最顯赫的人物之一。據說狄更斯訪問美國時上岸的第一句話便是:“布城思特在何處?”在修建紐約中央公園和大都市藝術博物館時,布賴思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接受了唯一神教的信仰以及這一教派的人道思想。他寫的社論往往引起爭議。他反對蓄奴製,支持“自由貿易”,並且於1856年有力地保護了一夥因組織工會而被指控為搞陰謀活動的成衣工人。“假如這不是奴役,”他喊道:“我們就忘記了奴役製的定義。”他曾公開為叛逆者約翰·布朗講話,並積極主持林肯的解放黑奴方案。他繼續寫詩,寫下了《詩集》(1832),《噴泉》(1812),《一首森林的贊歌》(1860)以及《年代的洪水》(1877)等書。但是可以想象得到,這些詩歌的創作受到了許多幹擾。早期作風中那種直截了當和飽滿的熱情減少了。隨着年歲的增長,他漸漸變得好似—位嚴厲的軍紀官,威嚴而令人敬而遠之。詹姆斯·拉塞爾·濟厄爾曾寫道:
  布賴恩特象一個光滑、沉默的冰山一樣,
  寡言、冷靜、儀表堂堂……
  他可名列為(格裏斯沃爾德說)我們國傢的第一號歌手,
  他無疑站在高高的冰峰之上……
  
  然而他的成就是無可置疑的。愛倫·坡在1837年寫道:“布賴恩特先生的詩名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我認為都比其他任何美國人偉大。英國批評傢不斷給他以高度的贊揚。而在這裏,他受到本國大衆出版物的一致歡迎。”
  
  即使他夠不上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詩作中仍然有許多偉大的地方。他堅持不懈地介紹美國的事物,顯然他用的詞句並不全是本鄉本土的語言,但為後來者開拓了前進的道路。他有關詩歌的批評著述表明他是第一位富於自我意識的有份量的美國批評傢。他的論文《論三音節詞在抑揚格詩中的應用》在一個祟尚嚴格的古典主義的時代顯得很激進。他評論索利曼·布朗的文章《論美國詩歌》也很激進。他譴責美國的古典主義者固守“四平八穩、令人生厭的格律”。他是那個時期首先嘗試摒棄英雄雙行體的詩人之一。
  
  布賴恩特的講演也引人入勝,毫不比他的創作遜色。《論詩的本質》、《論詩的價值和應用》、《論詩以及詩與我們的時代、國傢的關係》和《論獨創性和模仿》都有一種警句式的風格。每句話都與布賴恩特的基本主題有關係:“感情是詩歌偉人的源泉”;“不動人的詩難以算作好詩”;“最美的詩是最感人的詩”。然而,布賴恩特並沒有完全摒棄古典傳統那種嚴格、平穩的格律。妻子死後,布賴恩特於七十六歲那年開始翻譯《伊利亞特》和《奧德塞》。
  
  他的名望日益上升,1873年他與朗費羅被俄國科學院雙雙選為榮譽院士。除他們二人之外,丁尼森是當時唯一得到這種榮譽的英語詩人。布賴恩特於1878年死於腦震蕩,享年八十四歲。他在中央公園馬志尼③雕像揭幕儀式上講完話之後使摔倒在地。那一天天氣炎熱,布賴思特沒有戴帽子。
  
  --------------------------------------------------------------------------------
  ①
  英雄雙行體:雙行押韻,有五個抑揚音步。——譯註
  ② 指華茲華斯、騷塞和柯勒律治三位英國浪漫派詩人。——譯註
  ③
  馬志尼(Guiseppe Mazzini,1805一1872).意大利愛國者,共和主義者,為民族解放被流放多年。——譯註

    汤潮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安娜·布拉德斯特裏特 Anne Bradstreet (1612?——1672)
愛德華·泰勒 Edward Taylor (1642?—1729)
威廉·卡倫·布賴恩特 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Ral 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l882)
埃德加·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Thoreau (1817—1862)
赫爾曼·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l8l9—189l)
沃爾特·惠持曼 Walt Whiteman (1819—1892)
愛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埃德溫·阿林頓·羅賓遜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1869—1953)
埃德加·李·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1869—1950)
斯蒂芬·剋萊恩 Stephen Crane (1871—1900)
羅伯特·弗洛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卡爾·桑德堡 Carl Sandbura (1878——1967)
華萊士·斯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l879——1955)
威廉·卡洛·威廉斯 William Carlo Williams (1883——1963)
埃茲拉·龐德 Ezra Pound (1885——1972)
H.D.(希爾達·杜利特爾) Hilda Doolittle (1886——1961)
羅賓遜·傑弗斯 Robinson Jeffers (1887——1962)
約翰·剋勞·蘭塞姆 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
瑪麗安娜·穆爾 Marianne Moore (1887——1972)
托馬斯·斯特恩·艾略特 Thoi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
康拉德·艾肯 Conrad Aiken (1889——197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