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亦新亦舊的一代   》 西方文化的影響      南懷瑾 Na Huaijin

  現實與反現實
  上文講過人類的心理,是永遠不滿現實的,但生存在現實的世間,又必須要面對現實,而且想要把握現實。可是當現實擺在面前的時候,卻又不滿現實,想要跳出現實、擺脫現實。人,就在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中,反復忙碌地度過他的一生。而人類的歷史和文化,也就在這種矛盾的現象中,構成了它巍巍壯觀的册頁。如果從另一觀點來看,正因為人類有了這種心理,纔促成歷史文明的進步;但從歷史生命的過程,和現實人生的經驗來說,這種面對現實而又反現實的矛盾心理,便是造成人生悲劇和歷史悲慘局面的主要原因。那麽,除了這種尖銳對立的現象以外,衹要安於現實,便是常理嗎?而且自古至今,人類如果一嚮安於現實,歷史和文明哪裏會有進步呢?這當然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並且也是現實與反現實問題的關鍵所在,有待逐步分析以尋找它的答案。但把這個問題,牽扯到歷史文明的進步和退化來講,便又引出對歷史哲學的認識問題,須得首先解决:歷史文化到底是進步或是退化?
  如果依照東方文化中有關歷史哲學的觀念,無論是中國的儒傢或道傢,以及印度的佛傢思想,對於歷史文化的發展,大體都認為“今不如古”、“新不如舊”、“動不如靜”。所以人類的歷史文明,經歷愈久,退化愈甚。即如西方文化中宗教哲學的觀念,也和東方一樣,同有這種基本的看法。但是,根據歷史的現象和人類現實生活的需要來講,歷史的文明不斷地嚮前推進,不但日新月異,而且必然需要在進步中更求進步。那麽,歷史與文化到底是進步或是退化呢?這就要從兩個基本不同的角度來瞭解它的答案了。
  從東西雙方古代文化的歷史哲學來說,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是退化和墮落的,那是從宗教性道德觀念的立場,看到精神文化的褪色,因此而使人類社會迷失方向,拚命追求物質欲望所生的過患而言。如果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說,因為物質文明的日新月異,促進社會的發達,使人類在生存方面,社會的秩序,有了日新的進步,因此而有多方面的繁榮。在生活方面,人類更多更大的需要得到滿足,因此而享受物質文明的便利。所以便認為歷史文明是進步的。由此可知,所謂歷史是進步的,是指物質文明與人類的現實生活而言。認為歷史是退化的,是指人類的精神生活,距離自然的境界愈來愈遠的結論。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對於歷史文明的進步或退化的觀念,有了如上的瞭解,便知人類對於現實和反現實的問題,是從精神意境和物質文明的矛盾衝突而來,歷古至今固然如此,往後也未必能夠安穩。現在試舉近世和現代西方文化,影響了二十世紀青少年思想和心理的趨勢,便可知道這種演變的前因和後果。
  近世和現代的青少年們和過去的人們一樣,最喜歡憧憬已往歷史的口號。在西方文化中,動輒提到歐洲的“文藝復興”;在中國則經常提出“五四運動”。其實,歷史的往事過去以後,剩餘的陳跡殘留在人們的腦子裏,便形成一個籠統的觀念。除了真正的歷史學家,肯用心分析歷史上的前因後果以外,大多數的人,都是模糊不清,隨便引用它似是而非的觀念,藉題發揮而已。
  (一)西方歐洲的文化,經過中古長期的沉悶以後,自然就引發出反現實的歷史行為,於是形成了十五、六世紀之間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文藝復興運動”所帶來的歐洲歷史的新境界,從此掀起了西方固有文化思想的自由主義和民主思潮,因而促成了法國等地的政治革命,形成了近世西方文化思想中民主和自由的新觀念。但由此一變再變,民主思想和崇拜英雄的心理,互相矛盾。自由主義和自私心理,夾纏不清。於是便又形成歷史性反現實的行為,而産生西方歷史文化的第一股逆流:如英、德、法、意等新型國傢“外用強權,內唱公理”之軍國主義的出現。同時又變更民主的專製為獨裁,假藉公理的正義為侵略。當此之時,受西方文化籠罩的歐洲各國的青年們,其思想大體上除傾嚮於“富國強兵”的光榮以外,縱然有不滿現實的地方,也衹限於反古求新,以及對少數社會和個人際遇的不滿。
  (二)但從十七世紀以後,工業革命和科學的創造,帶來高度的物質文明,促使工業的發達和國傢經濟思想的勃興;一方面顯示出科學文明繁榮了新時代的社會,一方面卻暴露了工商業發達以後資本主義的弊病,而呈現出貧富之間過度的懸殊,於是促使新的不滿現實的西方文化思想,形成第二股反叛的潮流。如馬剋思、恩格斯等針對當時歐洲社會的病態,提出資本論和共産主義,擴充古希臘哲學的唯物思想,構成一係列的理論,影響了繼起的二十世紀。
  (三)另一路反現實的思想,便是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由丹麥醫生契爾伽德KierKegard,研究神學及哲學的結果。他認為機械文明桎梏了人性,為了要拯救世人跳出機械文明的瘋狂病態之中,便倡言存在主義的思想。不幸的是,他的學說,不但救不了人類,而且也不能自救,結果未及中年,便憂鬱而死。可是尚未成熟的存在主義,卻同弗洛伊德Freud的性心理學一樣,不久即風靡歐洲,又普及於全世界,影響青年們的思想和心理,外不足以救世,內不足以自救。它所産生的反作用,使有些人們把自我陶醉和自私、狹隘的心理思想,號稱哲學。
  這些西方文化的思想,跟着科學文明和工商業機械的發達,以及軍國主義武器的擴張,真有如蒲鬆齡所說的“元夜西風卻倒吹,流螢惹草復沾幃”,很快地吹到了東方,同時又錯綜復雜地引起了世界第一次的大戰。
  人類的心理思想總是那樣可憐和可笑,始終是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開場,而後卻自造成悲劇閉幕。初由不滿現實而反現實開始,最後再把它投嚮兇神惡煞的懷抱中而自悲自嘆。
  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正當西方歐洲的文化思想,尚未從繁華的噩夢中,步入燈火闌珊的時候,一陣陣的西風,吹醒了有五千年保守文化的古老中國;自十九世紀的末期,清朝鹹、同年間開始,十分勉強地嚮西方文化低頭,試着學習他們的輪船、大炮、洋槍、火器等。先由機械文明的輸入,進而至於宗教、哲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以及西餐、大菜、咖啡、牛奶、跳舞、歌唱、奶罩、三角褲等,無一不來。把白米飯換換胃口,吃些牛奶、黑面包還不要緊,最慘的便是由人文思想而到現實的政治,不管是自由、民主、專製、獨裁、無政府主義等思想,一套一套地都搬上中國的舞臺,大吹,盲目地實驗一番。結果弄得慘不忍睹,無法收拾。雖然有國父孫中山先生堅強地建立起三民主義的防綫,卻仍然堵不住這股狂飈的滾滾來勢,其實有些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殘餘産品,並非東方或中國文化的玩意兒。
  五四運動以後的重重難關
  但距今五、六十年前的中國青年們,一方面痛心於國傢民族的懦弱,而急欲救亡圖強。一方面又受外來新穎的西方文化之影響,於是整個思想陷於古今中外的矛盾衝突,而呈一片混亂。因此形成心理上的群情激憤。“革命”“打倒”的呼聲到處嚷嚷。認為必須學習西方歷史文化的先例,來個“文藝復興運動”才能救中國,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中國“五四運動”的發生。有些人把“五四運動”的功罪,歸之於某一人或少數人身上。這是昧於歷史文化大勢的看法,有待沉靜研討。但當此之時,尤其是知識分子們,在文學的領域裏,大肆口誅筆伐,極力挑出舊社會的毒刺,加上私人的恩怨心理和憤世嫉俗的情緒,對於中國文化流弊所生的陰暗面和醜陋面,力加詆毀。因此大受當時青年們的贊賞和崇拜。文學所反映出的不滿現實和反現實的心理,在每個時代裏,往往勝過哲學、宗教、教育等的影響力量。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就在這種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心理狀態中,而陷入一團混茫。
  但我們這一代不幸的命運,坎坷不已。正當國內的心波未平,東方的日本,又掀起侵略的浪潮,促使我們倉卒抗戰,百學皆廢。經過八年長期抗戰的結果,正在茁壯中的青少年們,身受國破傢亡的打擊,除了憤怒與沉哀的心情以外,對於文化思想的重整與開建,已無能為力。
  總之,自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青少年們,也就是現在大傢所聽到看到的中老年人,有如一群拆除舊式違章建築的拆除大隊,又像一批收拾垃圾的清潔人員;當他們年輕力壯的時候,大傢拿着鋤頭板斧,想為後代開闢一條康莊大道,建築一個新的文化樂園。誰知正當開工的時候,忽然有人放了一把野火,最後衹剩下一片荒涼,百無一就。後來跟着來了一批小孩子,看到這幅圖景,便不知所云的大駡這些前輩的老少年們,“無能”、“不負責”。他們愈看愈有氣,於是就光着屁股、跳着腳,亂跑、亂駡,鬍來一起。哭着、叫着、駡着,一無結果。大夥鬧倦了,茫然一片,衹好橫七竪八,躺在地上耍懶,自稱樂天知命而不憂了!這樣一幅畫面,足以代表了二十世紀的東方和中國歷史文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册頁,也就是形成現代青少年們的思想和心理上的一片空白的成因之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變遷的時代與不滿的心理西方文化的影響大時代的小故事
美國文化帶來的迷惘望子成竜孝和愛舊八股與新八股
從處變自強說起六十年來教育的變和惑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與教育新舊教育的變革
值得反省的代差與教育教育與文化的中空尊師重道武俠小說與社會心理教育
老文學和新文藝人性與人欲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