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佛陀紀事   》 第3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1)      朱岩 Zhu Yan

  引 子
  公元前565年的某一天,古老的喜馬拉雅山南麓,美麗的印度河之濱,森林覆蓋着的廣袤土地上,一個叫做迦毗羅衛的小國,迎來了它新生的王子。
  29年後這位王子仿效當時流行的出傢生活,離開傢進入森林尋求真理。
  經歷了6年拜師、苦修及禪定的生活後,他宣稱自己已經證道,並承襲歷代古佛的道統,成為徹悟萬法的佛陀。
  此後49年的時間裏,他不遺餘力地宣講他的教法,直到80歲時在森林中安詳離去。歷史似乎在此時此地永遠地關閉了鏡頭。
  2500多年後的佛教寺院裏,佛陀釋迦牟尼的形象,被人們用最上等的材質、最精緻的工藝塑造出來,那安詳靜默的背後,卻透射出冷冰冰的孤獨感。因為那位有血有肉的人間佛陀,已經遠離我們。在我們面前的,卻是高高在上的"神靈"。他默默地接受着世人的禮拜、祈禱,甚至各種無理要求。他已經麻木了,完全變成了偶像。然而,凝視他那半睜半閉的眼睛,誰又能追憶當年佛陀那雙睿智的明眸呢?他已離我們遠去,就像定格在2500多年前的那個永恆的鏡頭。
  可嘆!現在的我們,要想追隨他的足跡,聆聽他的教誨,已不僅僅是讀幾部佛經就能夠做到的了!
  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
  殘酷的現實與優美的神話
  釋迦牟尼所在的國傢,在當時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因為有考古學的證據,我們可以非常準確地推斷這個小國所在的位置。今天的尼泊爾與印度交界的地方,有一條發源於北部雪山的河流,它經過尼泊爾,一直流入印度河,這就是有名的羅泊提河。釋迦牟尼的祖國,就位於這條河的北部,這個國傢叫做迦毗羅衛國。
  迦毗羅衛國是由十座小城(也可以叫做聚落)組成,面積約160平方公裏。在當時,這十座小城都有自己的首領(城主),並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釋迦牟尼父親所在的小城,就是這十座城中的一座,也叫做迦毗羅衛城,這座小城可以勉強被稱作首都。這十座城的首領,在歷史上可能屬於同一個部落或種族。為了加強相互間的關係及抵禦外來的侵略,他們結成一個聯盟,推舉一位盟主作為國王。有一點是值得我們註意的,在古代印度,"王"(音譯"羅闍")的稱呼,既指國王,也指諸侯、部落的首領
  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也屬於這種情況。在佛經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這個國王的稱號很可能是世襲的。所以,釋迦牟尼一降生就被稱作"太子",他的父親及其王國的貴族們,都無一例外地認為他將繼承王位。
  因為他的國傢是"貴族共和"製,國王的權力有限。遇到一些重大决策,都要通過城邦貴族們組成的議會,進行投票表决。其實,這種體製在兩千多年後的中國依然存在。明末努爾哈赤就曾以這種"貴族共和"製的方式,實行對後金政權的管理。閻崇年先生在他的《 正說清朝十二帝 》中談到:努爾哈赤作為汗王,製定了以汗王為首席,以"五大臣"、"八大貝勒"為首腦的政權結構。一般遇到軍政大事,都由貴族舉行會議,以投票方式來决定。大傢甚至可以通過投票廢黜汗王。所謂"並肩同坐,共議大政,斷理訴訟,舉廢國汗"。這是一種初期的民主制度,在一些比較原始的部落或遊牧民族中一直被采用着。再如,西藏的"鍋莊聯盟"也屬於這種"貴族共和"製。
  這種原始的民主制度,對於釋迦牟尼具有很深的影響。他成道後,在佛教僧團內部一直實行這種制度。所不同的是,他的僧團裏既沒有貴族,也沒有"王",種姓制度也被廢止(僅限僧團內部)。他本人衹是導師,僧團內部重大事務同樣要由全體僧衆們投票决定。
  迦毗羅衛國和其他的"貴族共和"製國傢一樣,在不得不與那些強大的君主製國傢發生戰爭之後,地盤萎縮、實力衰弱,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一種低靡狀態。後來它被迫臣屬於當時十六國中三強之一的拘薩羅國。作為宗主國,拘薩羅成為它在國際事務中的"保護傘"。但對內,欺凌與壓迫則是不可避免的!
  釋迦牟尼成道前,曾親口對摩揭陀國王頻婆娑羅談到自己國傢的情況,他說自己的國傢屬於拘薩羅,甚至都沒有提到迦毗羅衛的名字。從這一點上看,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在當時迦毗羅衛作為國傢名義上似乎還存在,但實際上已經失去了獨立地位,成為強大國傢的附庸。
  這個時期,在印度古代史中,被稱作"列國時代"或"十六國時代",相互間一直處於混戰狀態,很像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期。到了釋迦牟尼晚年,他的祖國最終還是被拘薩羅徹底兼併,他的族人遭到殘酷地殺戮①。這就是當時的實際情況,與我們所熟悉的佛經中,對於釋迦牟尼國傢的描述相差很遠。經中對迦毗羅衛國的富庶與強盛,都曾做過非常具體的描述,這很可能是誇大其詞了。
  佛經中的誇大現象,是很常見的,比如對釋迦牟尼出生情況的描述。經中說釋迦牟尼生於母親的右肋,剛剛出生就能獨立邁出7步,從容地觀察各方。他踏過的足印,立即幻化出美麗的蓮花。然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道:"天上地下,惟我獨尊!"這就是"七步蓮花"典故的由來。不僅如此,經中還藉用阿難①之口,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釋迦牟尼從"兜率天"降入母胎,直到誕生前的所有經過。據《未曾有法經》記載,當他進入母胎時,衆天神、衆魔、衆梵天以及衆沙門、衆婆羅門、衆王和衆人的世界,都不可思議地大放光明!甚至日月照不到的地方,也會放出光來,勝過衆天王的光輝!"十千世界"震動、抖動和晃動。可見,這位菩薩入胎,不僅驚動了天上,也驚動了人間。這種突然間異常的"地震"、"放光",還會在他後來降生、成道、說法、涅槃等關鍵時刻出現!之後,四天王前來守護四方,保護他的母親不受人類與非人類的傷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第1節:名傢評論(1)第2節:名傢評論(2)第3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1)
第4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2)第5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3)第6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4)
第7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5)第8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6)第9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7)
第10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8)第11節:第一章 神秘國度中的誕生(9)第12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1)
第13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2)第14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3)第15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4)
第16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5)第17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6)第18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7)
第19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8)第20節:第二章 披枷戴鎖的王子(9)第21節:第三章 苦行與漫遊(1)
第22節:第三章 苦行與漫遊(2)第23節:第三章 苦行與漫遊(3)第24節:第三章 苦行與漫遊(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