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阳光八万里:2007年最具实力的散文集   》 第3节:惟有茗者留其名(2)      古清生 Gu Qingsheng

  在唐朝的时候,茶风日渐繁盛,文人墨客以茶会友。但是,唐朝 的茶跟今天的不相同。那时候的茶须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盐等烹煮,主要讲究它的药用功能,陆羽著《茶经》开始倡导煎饮法。陆羽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间游至浙江湖州专事研究茶叶,五年后隐居苕溪著《茶经》,此间被湖州刺史颜真卿召去编纂《韵海镜源》,这功夫辽阔了视界,予《茶经》以许多文化注入。
  陆羽生性执著,两次拒从唐德宗赐官之命,他一生就得意于只身往来野山雄川,问茶探水,煮水烹茗,以茶交天下朋友,然后吟诗著文。所以,今天到得诸多山林茶园,都说当年陆羽来过此地,拎了一把茶壶,煮水烹茗,喝得好生惬意,忘情不返或大赞其茶。只是陆羽传了《茶经》,他一生的诗文大多散佚,就了无对证,感觉不论去了中国哪方山水,都像是循了陆羽足迹跋涉,有茶踪者,皆有陆羽,每遇此境,心中是暗生愧意:就是不论怎么走吧,为什么都走不出陆羽?因此敢问世间饮者,谁能比过茶圣?
  唐朝诗人卢仝著《饮茶歌》,他的声名仅次于陆羽,旧时文人墨客,茗间高隐,都称卢仝是茗中亚圣,而且好以卢仝自居,想来是他的人文关怀情结感动了人。他赞茶,且关怀采茶人:“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然而,卢仝的茶名远扬,可能得益于他的“七碗主义”,大碗茶卢仝,他的豪情与牛饮,只有酒界诗仙李白可以相比,卢仝的七碗茶是: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饮茶歌》
  饮茶能饮到此般酣畅淋漓的境界,卢仝茗中亚圣的地位也就可以当仁不让了。卢仝又称玉川子,他的家乡河南济源还有一个玉川泉,那是他曾经汲水煮茗之泉,关于这一点,现代人不论怎么饮茶,条件优越的达官新贵,也是难以追随的。现代都城,我除了在杭州河坊街旁的古井巷尚见到水井有水可饮以外,就只在山西洪洞县的苏三狱中见过井了,那井不及电线杆粗,石板凿的圆井口,井沿有索痕,但那井中绝非善水。
  今天的都城,饮水都来自自来水管,没有人去命名一个玉川水龙头。我在丰台住时,搞到了一包上品的西湖龙井,约有一斤,一时间兴奋得不得了,巴不得喊来半城北京人来共享。但是,丰台水硬,泡的西湖龙井还不如茉莉花茶末子京华8号芳香,只好用矿泉水,买的是西山兰台矿泉,碰巧了,茶之色香味极佳,尔后相继换过几种矿泉试泡,只有西山兰台矿泉水适宜。 当然,北京还是有好水的,那要自己去取。比如从北京植物园沿山径往上走,到樱桃沟,那里有一股好泉,宜于泡上品好茶。但后来又有人说,做了假,被人埋了水管通向那里,因泉枯。不过无妨,还可以开车去怀柔、密云的白云深处,也有甘洌好水。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名句,他的名诗《斗茶歌》一样有“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的贡献,还在于他将宋朝时斗茶的盛景作了传神的表述:
  众人之浊我可清,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辉煌。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朝斗茶,当是饮茶历史以来的茗事盛景,坊间也有多种传记表达,不过多不及范仲淹写得如此大气浩然,恢弘壮阔,斗茶的宋朝远去了,今天的茶文化还在复活的道路上,蛮让人怀想宋朝,亲近宋朝,要是能够回到宋朝去,吟茗中歌谣,当是一大爽事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节:我心中的梯田第2节:惟有茗者留其名(1)第3节:惟有茗者留其名(2)
第4节:秋椒小烧(1)第5节:秋椒小烧(2)第6节:黪子鱼
第7节:味蕾上的故乡第8节:鱼宜三吃(1)第9节:鱼宜三吃(2)
第10节:我敬爱的番薯第11节:桑椹(1)第12节:桑椹(2)
第13节:燕坐华榭第14节:土鱼的品味报告(1)第15节:土鱼的品味报告(2)
第16节:带着鱼去旅行(1)第17节:带着鱼去旅行(2)第18节:遥远的地衣(1)
第19节:遥远的地衣(2)第20节:遥远的地衣(3)第21节:遥远的地衣(4)
第22节:遥远的地衣(5)第23节:遥远的地衣(6)第24节:年酒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