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 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      柏杨 Bai Yang

  嬴胡亥得知老哥嬴扶苏死亡,如释重负,准备把蒙恬释放。恰好蒙毅代表嬴政出去祭祀山川神灵求福,事毕回来。赵高想起旧恨,乘机报仇,警告嬴胡亥说:“先帝(嬴政)知道你的贤能,早就要立你当太子,只有蒙毅反对,不如把他杀掉,永除后患。”于是逮捕蒙毅,囚禁代郡(河北省蔚县)。
  皇家车队从井陉(河北省井陉县)到达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这时正逢盛暑,嬴政尸
  首迅速腐烂,发出奇臭。李斯只好下令每辆车上都要载一石(音dàn【但】)鲍鱼,鲍鱼也有奇臭,用来掩饰。从超速大道(直道)直返首都咸阳(绕了一个大弯到九原,不可思议),到咸阳之后,正式发丧。太子嬴胡亥继承帝位(二任)。
  九月,秦政府把嬴政安葬骊山(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墓穴极深,把熔化了的铜汁灌入地下,堵塞泉水,内部填满奇物珍宝。又命工匠在各处装置可以自动发射的强弓,对接近的人,立即射杀。墓穴中兴建江河海洋,用水银灌成小溪,设置机械使它流动运转。墓顶如同天空,星辰排列;墓底完全依照风水格局。凡是没有生儿子的小老婆,全部驱入墓穴殉葬。棺木入土之后,有人提醒说,制造机械的工匠,可是知道怎么破解的,一旦泄露,仍有被掘被盗危险。于是,再把所有工匠驱入墓穴殉葬。
  柏杨曰:
  两千一百年后,嬴政的坟墓,开始从外围被挖掘,水银已涸,强弓已枯,专制帝王自认为铁打的地下江山,成为虚话。迄今挖掘出土的,虽不过一小部分,但仅只充当嬴政卫士的“秦俑”,已引起世界瞩目。等到有一天,把嬴政本人的老骨头挖出来,当另有一番启示。而那么多被活埋的美女以及被谋杀的工匠,可以想像,他们在封闭的墓穴中挣扎哀号,而最后纷纷窒息倒地,尸体纵横,千古含冤。人权被如此摧残,带给我们江海般悲愤。
  2 嬴胡亥打算诛杀蒙毅、蒙恬,嬴胡亥哥哥嬴扶苏的儿子嬴婴劝阻说:“赵国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参考前二二九年),齐国王田建杀他数世的忠臣而用后胜(参考前二二二年),最后终于亡国。蒙家累世都是我们的重臣和智囊,陛下却打算一次铲除。杀忠良而任用奸佞,后遗症是:在内使官员对政府失去信心,在外使将士们丧失斗志。”嬴胡亥听不进去,遂处决蒙毅、蒙恬。蒙恬临刑时说:“我们蒙家,自祖父至今,为秦王朝立功三世(祖父蒙骜,父蒙武,本身蒙恬),而今我率三十万大军在外,身体虽在监狱,但仍有力量发动反抗。然而,我宁愿死,也要坚持大义,不敢辜负祖先的教导,也显示不忘先帝(嬴政)的大恩。”遂吞下毒药自荆
  《法言》曰:
  或许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而仍冤死,忠心又有什么用?”扬雄说:“开山填谷,西起临洮(甘肃省岷县),东接辽水(辽河),虽然不能增加国家的防御力量,但却制造出遍地尸体,他的忠心不能抵消他的罪行。”
  司马光曰:
  嬴政正在荼毒天下,而蒙恬接受驱使,他的残暴,可想而知。然而,蒙恬深切了解当臣属的本分,虽然没有罪而被诛杀,而仍忠贞不移,不生二心,实在足以称道。
  柏杨曰:
  秦王朝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高阙(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到辽东(辽宁省辽阳市),全长约二千四百千米,是一个伟大而骇人的工程。但它由秦王国长城、赵王国长城、燕王国长城接连而成,并不是秦王朝从东筑到西,从头筑到尾。蒙恬仅只从事接连工程而已,依当时三国长城位置计算,蒙恬兴建的,不过三四百千米。嬴政统一中国后,高级知识分子——诸如贵族们的食客和各王国的皇亲国戚,全都失业,而嬴政又特别垂青法家学派,以致失势的儒家系统,把他恨入骨髓,诟骂、诽谤,最后更索性昧尽天良,诬陷栽赃,一口咬定嬴政和他的部属蒙恬,共同兴建万里长城,就是一个例证。
  扬雄大笔一挥,轻松的“西起临洮,东接辽水”,把两千四百千米的账,全部扣到蒙恬头上,这是一种下流手段。然而,问题还在于,即令真的兴筑了两千四百千米长城,也是在为国家抵御外侮,并不是盖皇帝一个人玩乐的花园!蒙恬之忠,连司马光都击节赞叹,扬雄却肆意诬蔑,他这个人曾投降王莽,向王莽歌功颂德,依照儒家法则,可是一项严重的变节。自己奸诈反而诋毁忠良。当他伏案撰写《法言》时,不知道脸烧不烧?心跳不跳?何以司马光硬把他搬上台盘,让他丢丑!
  司马光因蒙恬是嬴政的大将,而予以抨击,说明六国反动的余绪,是如何的强烈。嬴政不比战国时代其他国王更坏,但他建立统一中国大业。统一大业如果是一种罪行,则司马光一定赞成四分五裂、群雄割据了。宋王朝向西夏帝国用兵,向辽帝国用兵,岂不也是“荼毒天下”?何以不敢发一字抨击赵家皇上。
  在儒家系统中,秦王朝和嬴政成为罪恶箭靶,一有机会,不经过大脑,随手就是一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楚汉相争》导读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1)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1)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2)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3)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4)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1)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2)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3)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4)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5)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6)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1)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3)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4)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5)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1)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2)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3)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4)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5)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6)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