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圆明园的景观格局
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在空间排列上状如倒置过来的“品”字,左边是圆明园本园,右边是长春园,下方是绮春园。三园以最大的湖泊——福海为中心。根据近年的详细勘察,圆明园总共占地三点四平方公里,周边长度约一万米,东西方向长度约三千米,南北方向长度约两千米。就是在这个广大的空间区域里,曾经营建过十六万平米美轮美奂的人工建筑。
与现代人所习见的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不同,圆明园绝大部分是单层建筑。在传统的中国式思维里,高层建筑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一七四三年十一月一日,宫廷画师、法国人王致诚在给达索先生的信中写道:“我们的楼层在他们看来简直难以忍受,他们不明白我们怎么能冒着摔断脖子的危险,每天上下一百次到五层楼。”当年,康熙皇帝曾经对外国人的居住方式深表同情,他在看过欧洲住宅和西洋楼的平面图之后评论说:“欧洲一定又小又穷,因为它没有足够的地皮来发展城市,因此人们不得不住在半空当中。”(《西方人眼中的圆明园》)。
作为一个皇家园林,圆明园自然不会吝惜“地皮”,尤其不会无视“安全”和“景观格局”,选择建在“半空当中”。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景观,就连圆明园研究专家们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有一百一十七景、一百二十三景,有的说一百四十景、一百五十景,更多的意见则说有一百零八景。造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划景标准上的差异。按照园林学上的定义,“景”也者,指的是以建筑为中心,配合周围山水地貌、树木花卉所呈现出的独成格局的园林风景群。具体到圆明园来说,因为圆明园的景观结构太过繁复,很多景观属于“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套层结构,无形中给景观的认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不过,笼统地说圆明园有一百余个景观,大体是可以的。
圆明园的建筑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园本园的建筑,第二阶段是长春园的修造,第三阶段是绮春园的修建。圆明园本园部分是在一七四四年完成的,其后偶有兴作;长春园开始兴建于一七四九年;而由多座小园林组成的绮春园,则是在一七七二年才归属于圆明园的制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