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正說三國   》 第3節:三國人眼中的曹操      盧盛江 Lu Chengjiang

  第04講勇冠三軍的猛將張飛(略)
  第05講三國人眼中的曹操
  曹操少年時被很多人瞧不起。
  當時許劭以人倫鑒識著名於世,很多士人都希望得到他的品鑒。有一次曹操也去了,帶了很多禮物,說了很多好話,但許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曹操瞅空子軟磨硬泡,許劭沒辦法纔給了他一個品題。這事見於《後漢書·許劭傳》。
  還有一個叫宗世林的,南陽人,也是“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曹操“弱冠”即二十歲時,幾次登門想見見他,都因賓客太多,說不上話。有一次趁宗世林稍有點空,曹操趕忙上前去拉住宗世林的手,要和他交往,但宗世林仍“拒而不納”。後來,曹操做了司空,問宗世林:“過去你不理我,現在總可以交個朋友了吧?”宗世林回答:“鬆柏之志猶存。”意思是我還瞧不起你。這事見於《世說新語·方正篇》及劉孝標註引《楚國先賢傳》。
  曹操為什麽被這些人瞧不起?可能是因為他出身微賤,所謂“閹竪之後”,在士人清流、名門貴族心目中是沒有地位的。也可能跟長相有關。當時士人崇尚容止。像郭林宗,“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加上他博通典籍,善談論,便為士林推崇,他從京師回鄉裏,到河邊送他的衣冠儒士的車乘就有幾千輛,連他的頭巾折一個角也為人仿效。曹操則相反,“姿貌短小”,據說後來有一次他要見匈奴的使者,“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竟讓別人裝扮他,他自己則侍立旁邊。這事見於《世說新語·容止篇》和註引《魏氏春秋》。還可能因為他從小不治行業,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他不是一個文文靜靜的讀書人。
  但是,也有人看出了他的才能。賞識他的有何顒、橋玄。何顒是被禁錮的黨人,他見到曹操,驚嘆說:“漢傢天下將滅亡了,安定天下的一定是這個人。”橋玄官為太尉,他稱曹操有“命世之才”,說,他見過天下很多名士,沒有一個比得上曹操。他要曹操好好幹,說自己老了,見不到曹操富貴的一天,但希望曹操關照他的子孫。曹操很感激橋玄,把他視為平生知己,建安七年(202)他作戰經過橋玄的墓,還專設太牢進行祭奠,寫了一篇很動情的祭文。
  許劭瞧不起他,但也給了他一個品語。這個品語,據《後漢書·許劭傳》,是“清平之姦賊,亂世之英雄”。《世說新語·識鑒篇》註引孫盛《雜語》,則作“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對曹操的才幹仍持肯定態度。
  他們根據什麽看出曹操治理安定天下的才能,不得而知。表現他這方面才能的事情,像造五色棒,以峻法治京師,不避豪強,連皇帝愛幸的小黃門蹇碩的叔父犯禁也敢殺掉,都是在他為洛陽北部尉之後,受許劭等人品鑒之後。在這之前,我們知道的幾件事,一是曹操在譙水洗澡擊退水蛟的事,見於梁章鉅《三國志旁證》引劉昭《幼童傳》;二是假裝中風誣告叔父騙過父親,這事見於《曹瞞傳》;三是和袁紹一起用聲東擊西的辦法劫人新婦,這事見於《世說新語·假譎》。這幾件事,第一件不一定可信,後二件不那麽光彩,橋玄、何顒賞識他,不太像是根據這幾件事。可能曹操少年時的有些事充分表現出他出衆的才幹,但這些事今人已不可得知了。
  這是當時人們在曹操少年時對他的評價。那時人們瞧不起他,即使看到了他的傑出才幹,也是把這才幹與姦詐聯繫在一起的。
  後來,曹操做了洛陽北部尉,後又當了頓丘令、騎都尉、濟南相、典軍校尉,爾後起義兵合盟討董卓。盟軍解散,他又與群雄角逐,一步步擊敗敵手,成為威震海內的人物。他讓時人進一步認識了自己,在時人心目中留下了一個更完整的形象。
  反對他的人對他有評價,在評價中描繪出這個人的特點。劉備就對龐統說過:“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
  “急”、“暴”、“譎”就是對曹操特點的概括。陳琳為袁紹寫討伐曹操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實際上也是對他的品行的評價。至於不少敵手駡他是“漢賊”,更反映了曹操在他們心目中的惡劣形象。
  擁護他的人對他也有評價。除開那些一味恭維奉迎之辭不算,郭嘉等人在分析敵我形勢時提出的四勝之議、十勝之議,包含有比較客觀的看法,反映出擁曹一派人心目中的曹操形象。反曹、擁曹的人評價截然相反,把他們的看法合起來,卻可以完整地看出曹操在時人心目中的不同側面。
  譎。從貶義講是譎,是權術,從褒義講,就是郭嘉等人在議中講的“謀勝”、“應變無方”。這是曹操少年時人們就已形成了的看法,而後來又有了更豐富的內涵:一是政治權術,駕馭臣下,收攬人心,控製朝政,都用權術。二是善於用兵,曹操善用兵,是敵我都承認的,郭嘉十勝之議說曹操“以少剋衆,用兵如神”,從反面說,也就是呂布說的“曹操多譎”的意思。
  急。劉備說他“急”,與“寬”相對。在擁曹的郭嘉等人的四勝十勝之議中,就是“糾之以猛而上下知製”,“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在陳琳為袁紹寫的檄文中,則是“細政苛慘,科防互設,繒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挂網羅,動足蹈機陷。”褒貶不一,說的都是一回事。
  能用人。荀、郭嘉所謂“度勝”就是講他能容人用人。有兩點:一、“用人無疑”,二、“唯才所宜”。
  眼光遠大,處事果斷。有人說他“能斷大事”,郭嘉說他對於眼前的小事有時會疏忽,但對於影響全局的大事,即使看不見,也考慮周全,沒有不辦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話說三國
第1節:桃園結義的由來之迷第2節:關羽是怎樣從人變成神的第3節:三國人眼中的曹操
第4節:曹操殺人如麻第5節:曹操挨駡何時了第6節:三英戰呂布之謎
第7節:張飛呂布這兩個對頭第8節:孫堅何以成了油滑的小醜第9節:大鬧石榴園到煮酒論英雄
第10節:古城聚義純屬虛構第11節:千裏走單騎之謎第12節:曹操殘暴的另一面
第13節:曹操的禦人之術第14節:諸葛亮身世之迷第15節:諸葛亮羽扇的來歷
第16節:諸葛亮長於奇謀嗎第17節:揭密歷史真實上的張飛第18節:《三國演義》委屈了魯肅
第19節:周瑜賺蔣幹,演義成真計第20節:周瑜不曾打黃蓋第21節:赤壁之戰曹軍失敗的原因
第22節:馬超起兵顛倒了因果第23節:守戶之犬劉璋第24節:蜀中四英是怎麽回事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