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文学者 》 英若誠傳 》
第3節:"假洋鬼子"出國門(1)
姚傢餘 Yao Guyu
2."假洋鬼子"出國門
早在為鮑勃·霍普譯演之前,英若誠就在北京接待過英國著名的"老維剋"劇團,並負責為這個劇團在京演出《哈姆雷特》做同聲傳譯工作,使演出大獲中國觀衆的贊賞。事後該劇團的負責人說:"這次演出的成功,英先生功不可沒!"
可是,英若誠仍是默默無聞,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自從參與了鮑勃·霍普的在華演出,不僅使外國人知道了中國有這樣一位精通英語的藝術傢,更讓國內的有關部門感到驚異:"原來英若誠還有這等本事!"
與為《哈姆雷特》做同聲傳譯相比,為霍普譯演衹是小事一樁,但此次上海之行卻使英若誠名聲大振。他暗嘆:"做難事無人知曉,沒想到做這件小事,卻讓我'假洋鬼子'名聲大噪!誰知道哪塊雲彩有雨呀!"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處於百廢待興的特殊歷史時期,對外交流也開始逐漸增多。英若誠精通戲劇、通曉英語,承擔起了許多繁重而艱巨的外事工作。當時,他作為中國戲劇傢代表團成員,隨曹禺出訪美國,除參訪許多劇院,觀看大量代表不同流派風格的戲劇外,還會見了包括美國當代著名劇作傢阿瑟·米勒在內的很多著名藝術傢,共同探討、切磋當代戲劇的發展和先進的導、表演方法。此後不久,他又陪同曹禺先生出訪英國,為中國劇協正式加入國際戲劇傢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英國,英若誠與曹禺專程訪問了莎士比亞的故鄉斯特拉福,欣賞了英國著名的皇傢劇院演出的莎翁代表劇作《奧賽羅》和《第十二夜》,並會見了英國戲劇界的許多著名導演、演員。當他們將中國剛剛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贈送給英國劇協時,英國同行們感到非常震驚:"中國也瞭解莎士比亞?而且還出版了他的全集。不可思議!"
當時有一位英國演員問英若誠:"英先生,中國人也欣賞莎翁的十四行詩嗎?"
英若誠應聲而答:"當然欣賞。早在幾十年前,中國就有好多位大師翻譯過莎士比亞的作品,其中包括他的一百多首十四行詩。譬如莎翁寫給他那位黑眼睛、黑頭髮情人的第一百一十九首,許多中國人都會背誦的。"
看到對方驚異的眼光,英先生情不自禁地用英語,感情充沛地背誦了起來。在場的英國演員見英先生能用英語背誦莎翁的十四行詩原文,無不對他敬佩不已,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大傢不停地為英若誠歡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讓洋人敬服的"假洋鬼子"(1) | 第2節:讓洋人敬服的"假洋鬼子"(2) | 第3節:"假洋鬼子"出國門(1) | | 第4節:"假洋鬼子"出國門(2) | 第5節:自信的"假洋鬼子"(1) | 第6節:自信的"假洋鬼子"(2) | | 第7節:自信的"假洋鬼子"(3) | 第8節:自信的"假洋鬼子"(4) | 第9節:"假洋鬼子"當教授(1) | | 第10節:"假洋鬼子"當教授(2) | 第11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1) | 第12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2) | | 第13節:"假洋鬼子"的對外交流觀(3) | 第14節:"假洋鬼子"與算命先生 | 第15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1) | | 第16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2) | 第17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3) | 第18節:不肯服輸的"毛三爺"(4) | | 第19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1) | 第20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2) | 第21節:不甘寂寞的"毛三爺"(3) | | 第22節:"毛三爺"被學校開除 | 第23節:"毛三爺"改名 | 第24節:"毛三爺"犯衆怒(1)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