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金瓶梅》品明朝社會 》
殺人不見血的刀(3)
梅朝榮 Mei Chaorong
由於《昭示姦黨錄》失傳,鬍惟庸案實情亦無法為後世所悉。不少史傢亦認為,鬍惟庸謀反一案衹是朱元璋為了誅除功臣,而千方百計尋找的藉口,歷史上有無鬍惟庸謀反一事,值得懷疑。然而,此案之影響後世者,在於朱元璋罷相的决定。在洪武十一年三月,為了限製宰相的權力,朱元璋就下令凡奏事不得先“關白”中書省。在此之前,凡是各地送給皇帝的奏章都要關白中書省,就是給皇帝一份,同時也要給中書省宰相送一份。現在不需要有這套程序了,大大削弱了中書省的權力。 經過鬍維庸一案,朱元璋遂下詔罷相:“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不聞設立丞相,自秦姑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雖多賢相,然其中多少人,專權亂政。今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以後嗣君,毋得設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請者,寘之重典。”從此,中國歷史上便再沒有宰相這個職務了。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六部直接由皇帝統轄,又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獄,使其互相牽製,一切兵刑大權也都總攬於皇帝。在地方機構中,在全國設十三布政使司(俗稱省)。並把各省的兵、民、錢、𠔌分別由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管理;布政使掌民政,按察使掌刑,都指揮使掌兵,叫作“三司”。明太祖為了加強監察機構的職能,在都察院下設監察御史。監察御史出為巡按御史,代皇帝巡視地方,彈劾官吏,監察民情。此外,還設立通政司處理臣民的章奏,規定除田土、訴訟之爭,一般民戶皆可上書言事。 明朝的制度在廢除宰相之後,進行了一次“大手術”。目的衹是完全着眼於加強皇權,限製朝臣權力過大。但是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他這種改革,對皇帝本人要求是很嚴的,它要求皇帝本身的才能非常出衆。但畢竟一人精力和才能有限。更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子孫們大部分懈怠朝政,使得制度本身的缺陷被加倍放大。 成祖即位,命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閣參與機務,稱為“內閣”。入閣大學士逐漸又成為實際的宰相,號稱“輔臣”。首席大學士稱為“首輔”或“元輔”,餘皆稱“次輔”。這就跟《金瓶梅》提到的蔡太師,其實就是一個變相的宰相的兼指。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有時丞相也可兼太師,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 此外,自成祖以後,太監權力日盛,皇帝與朝臣都在行政體係中邊緣化,明朝的命脈逐漸為宦官集團把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殺人不見血的刀(1) | 殺人不見血的刀(2) | 殺人不見血的刀(3) | 太監敢頂半邊天(1) | 太監敢頂半邊天(2) | 太監敢頂半邊天(3) | 玩主坯子皇帝命(1) | 玩主坯子皇帝命(2) | 玩主坯子皇帝命(3) | 父母還是親生好(1) | 父母還是親生好(2) | 父母還是親生好(3) | 特務行業很吃香(1) | 特務行業很吃香(2) | 特務行業很吃香(3) | 平民組織鬧黨派(1) | 平民組織鬧黨派(2) | 平民組織鬧黨派(3) | 親兄弟得明算賬(1) | 親兄弟得明算賬(2) | 親兄弟得明算賬(3) | 別人挖坑自己跳(1) | 別人挖坑自己跳(2) | 別人挖坑自己跳(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