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演绎 》 話說唐僧 》
楔子(1)
馮寶善 Feng Baoshan
我的家乡在豫北平原。這是一塊古老的土地。縣名“獲嘉”,據史書上說,是因為當年南方呂嘉叛亂,漢武大帝御驾親徵,到了這兒,聽到前方傳來捕獲呂嘉的消息,為了紀念這振奮人心的勝利,皇帝金口玉言,賜名此地曰“獲嘉”,迄今其名未改。在這生我養我的土地上,隨處可見歷史留下的印痕。我出生的村莊名“宣陽驛”,大約也是古代的驛站一類,同樣飽含着歷史的滄桑,總令人不免興起白雲蒼狗的感慨。
這古老悠久的黃土地,在歷史長河的激流翻滾中,幾經沉浮,卻早已是輝煌不再,落寞孤寂,不為人知,仿佛成了一座原始閉塞的古堡。在這兒,我的童年時期,最幸福的時光,莫過於夏日的夜晚,在露天的院子裏,仰望着寥廓天空裏閃爍的繁星,聽父親斷斷續續地講些殘缺的《西遊記》故事,編織着自己的天宮想像;或者,就是在漫漫的寒夜, 於爐火旁邊,或是在溫暖的被窩裏,聽母親說些花妖狐魅的離奇神話。一直到了18歲,因為高考考取了縣裏的文科狀元,作為代表到市裏去交流經驗,這纔是我第一次走出縣城的大門,到了新鄉。那一年是1981年。
最初知道“唐僧”,當然是來自父親講述的《西遊記》故事。《西遊記》裏講唐僧的父親是海州人,如此, 這海州,自然也就應該是唐僧的老傢了。至於海州在什麽地方,在兒時的想像裏,雖不像《西遊記》裏的天宮那樣遙遠,也同樣是一個遠不可及的地方。最終知道唐僧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一個人物,法名玄奘,家乡就在河南的豫西,是在讀大學中文係,聽老師講《西遊記》小說的時候。大學裏的授課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雖然老師分析《西遊記》裏的文學形象唐僧也講得頭頭是道,但那依然都是小說裏的事情,所以,雖然與“唐僧”認了“老鄉”,卻對“老鄉”的不辨人妖、不分賢愚、懦弱膽小、愛聽讒言、逢惡山險水便大驚失色、遇妖魔鬼怪就哀求乞憐的窩囊相,很有些不屑,自然也就不會引他以為榮光了。
得之於小說裏的印象,竟根深蒂固,令人總難以抹去。我們就先從小說裏的相關文字描寫說起吧!
第十三回,此時的唐僧還沒有收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為徒,衹是帶了兩個普通的從者、一匹坐騎的凡馬。剛過了河州衛,離了邊界,這日起得太早了,“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數十裏遠近,見一山嶺,衹得撥草尋路,說不盡崎嶇難走。又恐怕錯了路徑,正疑思之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三藏心慌,從者膽戰。卻纔悚懼,又聞得裏面哮吼高呼:‘拿將來!拿將來!’衹見狂風滾滾,擁出五六十個妖邪,將三藏、從者揪了上去。這法師戰戰兢兢地偷眼觀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兇惡。……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幸得太白金星救脫,驚魂甫定,在山坡上遇到了獵戶劉伯欽,見其手執鋼叉,腰懸弓箭,便又以為遭遇了強盜,“三藏見他來得漸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那條漢到邊前,放下鋼叉,用手攙起,道:‘長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這山中的獵戶。’”如果說,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尚未出現以前,因為身邊缺少護法的人,這時的唐僧有如此種種表現,還都屬於凡夫俗子的常態,沒有必要對其進行苛責的話,那麽,在擁有了三人以後,唐僧的遇到妖怪便“坐不穩雕鞍,翻跟頭跌下馬來,斜倚在路旁,真個是魂飛魄散”、“說着話,淚落如雨”、“滿眼下淚道”等等表現,卻已是不免令人大失所望,很不以為然了。
膽怯懦弱,終究是個庸人,卻算不得人品上的瑕疵;而不辨賢愚、不分邪正、不識好歹、不顧情誼,這卻毫無疑問地要算是人品的問題,不能不讓人為之不齒。再看《西遊記》中唐僧的表現:
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寫到,唐僧一行來到一座險峻的高山下。山上有個妖精,聽說唐僧“本是金蟬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便一心一意,想要拿了唐僧,吃他的肉。因為憚於孫、豬、沙三位的神力,妖精搖身一變,變成一位月貌花容的女子,“左手提着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着一個緑磁瓶兒,從西嚮東,徑奔唐僧”。此時孫悟空化齋去了,豬八戒見那女子生得俊俏,動了凡心,忍不住鬍言亂語,上前搭訕。那女子回道:“長老,我這青罐裏是香米飯,緑瓶裏是炒面筋。特來此處無他故,因還誓願要齋僧。”肉眼凡胎的三藏,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傢?有甚願心,來此齋僧?”分明是個妖精,那長老卻也不認得。這時,孫悟空從南山頂上摘桃子歸來,睜火眼金睛,“認得那女子是個妖精,放下鉢盂,掣鐵棒,當頭就打。唬得個長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將來打誰?’”孫悟空說這女子是個妖精,唐僧卻死活不信。孫悟空使棒打去,那妖精使個解屍法,撇下了假屍首逃去,便唬得個長老戰戰兢兢,口中作念道:“這猴着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悟空讓唐僧看那女子留下的飯罐瓶子,衹見滿是拖着尾巴的長蛆,還有青蛙、癩蛤蟆。旁邊的豬八戒挑唆,說這都是孫悟空怕念《緊箍兒咒》,使障眼法變的,於是三藏不顧眼前事實,竟真的念起《緊箍兒咒》,直疼得孫悟空喊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那妖精元神逃去,將孫悟空恨得咬牙切齒,又不甘心徒勞無功,便在那山坡下,搖身一變,再變成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着一根彎頭竹杖,一步一聲的哭着走來”。孫悟空認得仍是妖精變的,“更不理論,舉棒照頭便打。那怪見棍子起時,依然抖擻,又出化了元神,脫真兒去了,把個假屍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見此,更不辨真假,“衹是把那《緊箍兒咒》顛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將來哀告”。唐僧卻執意要趕孫悟空回去。妖精也不會善罷甘休,再次變做一個老公公,前來哄騙唐僧。孫悟空擔心的衹是師父被妖精擄去,他怕妖精再次逃脫,便念動咒語,喚來山神、土地,協助幫忙,有諸神的通力照應,大聖棍起處,“打倒妖魔,纔斷絶了靈光”,原來是一堆粉骷髏,脊梁上一行字,叫“白骨夫人”。旁邊的豬八戒再次讒言挑唆,“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反復念起《緊箍兒咒》,並且吃了秤砣,决不肯接受孫悟空的懇求,鐵了心要將自己的救命恩人趕走了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西遊記 |
|
|
王立群作序(1) | 王立群作序(2) | 楔子(1) | 楔子(2) | 楔子(3) | 楔子(4) | 華閥裔孫(1) | 華閥裔孫(2) | 華閥裔孫(3) | 淨土寺出傢(1) | 淨土寺出傢(2) | 遊學大江南北(1) | 遊學大江南北(2) | 求法緣起(1) | 求法緣起(2) | 求法緣起(3) | 求法緣起(4) | 杖策孤徵(1) | 杖策孤徵(2) | 杖策孤徵(3) | 杖策孤徵(4) | 杖策孤徵(5) | 杖策孤徵(6) | 穿越西域各國(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