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鄭和下西洋與馬哥來華考:被誤讀的遠行   》 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陳存仁 Chen Cunren

  伯氏所說鄭和的死年,相差不遠,一四三四年王景弘的單獨出使,與鄭和的死或病或年老有莫大的關係。否則的話,第八次的出使不會少了鄭和的。至於鄭和究竟死於何地,及墓墳的所在地,人們尚不知道。依同治、上江兩縣志所載,南京牛首山(在南京城南二十七裏,高二百四十八米),有陳宣帝顯寧陵、宋王益墓、尚書兵部郎中刁墓、明太祖李賢妃墓、駙馬梅殷墓、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麓)、知府王統墓。但鄭和的墓,在山北四五裏,有明守備南京司禮太監鄭和墓而已。(詳見朱《金陵古跡圖考》)?
  同時吳晗對鄭和的死也有所考證:"明初,諸將用兵邊境,鄭和即當洪武(太祖)十四年(1381)定雲南時所俘幼童。初侍燕王時,其年當在十歲以內。靖難兵起時,適為三十歲左右壯年軍官,嗣後七次奉使海外,歷成祖、宣宗二朝,最後一次的出使,為宣宗五年(長樂碑記為六年,西元一四三一年),不久即老死。則其生卒年約為西元一三七一年至西元一四三五年。存年約六十五歲。"(《清華學報》十一捲,第一期吳晗《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
  束世徵氏說:"《明史·鄭和傳》的缺點,是沒有鄭和生卒年月,照'和亦老且死'看來,大約死於宣德間。宣德八年(1433)回國,宣德衹有十年,宣德十年(1435)九月,英宗(正統)以王振掌司禮監,司禮監本是鄭和的本官,王振想是鄭和死後繼任的。鄭和的卒年,據此推算,大約是在宣德十年。洪武(太祖)十三年(1380),燕棣立國,十五年(1382),鄭和之父馬哈衹死,鄭和事燕王於藩邸,年齡不得過十歲,他的生年,約在洪武太祖六年(1373)以後。享年約六十歲。"見《鄭和南徵記》。
  又徐玉虎說:"鄭和生於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死在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乙卯,享年六十五歲。"這就確定得多了。
  回教世傢 幼年不幸
  鄭和,明朝人,祖居西域,後內遷雲南昆陽州。究竟是哪一代遷去雲南,歷史上沒有記載。他本來姓"馬",世代信仰回教,是昆陽回教的巨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叫做"哈衹",這是回教的尊稱(所謂哈衹,等於現在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的爵士、太平紳士、拿督等有功人士的封號)。據信奉回教的人說,凡是朝過天方的人,都稱為"哈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第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2)第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3)
第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4)第5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5)第6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6)
第7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7)第8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8)第9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9)
第10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0)第11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1)第12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2)
第13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3)第14節:名門公子何以被閹(14)第15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1)
第16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2)第17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3)第18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4)
第19節:意大利面食的起源(5)第20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1)第21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2)
第22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3)第23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4)第24節:寶船出海聲勢浩大(5)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