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Zhou Jianduan

  年节纪胜
  '书春'的笔墨生涯
  每到腊鼓频催的时候,素有文化古都之称的北京,家家户户和买卖铺商都兴高采烈的准备过年了。这时候,在街头上就会看到许多点缀过年的景色。尤其一过腊月初八,马路两旁便道上,便张贴出红纸条:上面写着"书春"、"借纸学书"、"结翰墨绿"、"点缀年华"等等。这是当年一般潦倒文人借着除旧迎新,做一些临时性的笔墨生涯,在街头上领先贴出的广告。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前后书写春联的小摊一个个的林立街头。春联的词大都是一般内容,像:"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等。不过从我记事起,这种"书春"的生意是一年比一年清淡了。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当时有些文人走出书桌,向临街各大铺商,挨门逐户,求写春联。其实这是"文丐"行乞于市,但他每走进一家铺商,却深受铺商欢迎,书后除了付笔资外,有的还备有烟茶招待。这种现象那时曾引起过我的好奇心,便走到一家相熟的店铺去打听,从闲谈中才知道这里有一段奥秘。
  本来,岁末潦倒文人走向街头商店乞书春联,是当年天津的习俗,当地人把这种习俗呼之日"触黑",是落魄文人借着除旧迎春的机会寻些糊口之资。
  清废帝溥仪被逐出宫,定居在天津后,常和清室遗臣铁良、罗振玉及庄士敦等人周旋。通过这些遗臣向溥仪求书的政客很多,都把溥仪的文字当成最后一代皇帝的"御笔"。
  溥仪听说天津有"触黑"的习俗,颇有感慨。他想,一个皇帝沦为普通平民,与一般潦倒文人何异?又想到过去听过的一个传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贫困潦倒,曾以书法行乞于市。于是在岁末之际、他便也化装成为一个窘困不堪的文人,带着纸墨笔砚,来到街头,向各大店铺艺书春联;商铺大多以白眼相待。他每写一副,索要铜元三、五枚,有的店铺付了笔资后,当着他便把刚写的春联撕得粉碎。溥仪忍气吞声接连走了几十家铺商,写春联七十余副,每副春联都署有"青巾"二字。
  第二天溥仪便派人以每幅一百元回收落有"青巾"下款的春联,结果只有四副保存完整被买回。这消息传出后,人们才知道"青巾"原来是"清帝"的改写,所有被写过的铺商都追悔莫及。
  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北京,有的潦倒文人故意试学溥仪,各商铺唯恐再有第二个"青巾"出现,失去一个发财的机会,从此对书春的文丐再也不敢怠慢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第4节:新春话年画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第11节:迎春福、禄、寿(1)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第15节:北京"杂拌儿"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第17节:新春逛厂甸(2)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