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茶味人生:一心一意来奉茶   》 第3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3)      程然 Cheng Ran

  绿茶与乌龙不同。绿茶的茶具相对乌龙的茶盘茶海来说,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玻璃杯。但即便它不繁复,也需要须臾的专心以待。
  所谓绿茶三泡,三泡之后,茶味迅即就淡了。
  只这三泡来一心一意,都做不到吗? 第一道,茶的本味;第二道,茶的馥郁;第三道,茶的余香。
  慢慢品味,它就依次呈现。
  若心够平,意念够凝练,神也安宁,这个时候开始打坐,那该是多么熨帖的引磬入静。而即便不能安坐,却也在习茶的过程里,懂得了珍惜和郑重,也是一桩好事啊。
  最怕的是,因为错过,而水漫金山,那茶喝到后面,水都泛出金属色,饮到嘴里,亦有了铁锈味道,这个时候方醒神过来,不反躬自身,却要摇头啐道:什么茶么!那就白白地冤枉了好茶呀。
  功夫泡与大碗茶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一蓬衰草,几声蛐蛐儿叫,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吃一串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那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它饱含着泪花。”
  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令大碗茶的名头家喻户晓。
  一个白布棚子,一张长条桌子,几个粗瓷大碗,敞着门,漏着风,依傍着城门楼子,关帝庙的门脸,大碗茶就在风霜雨露里等着你了。
  那是老北京城里最低档次的茶馆,人称野茶馆,赶大车的、赶脚的、拉骆驼的、做小买卖的,还有进城来的农民就在这里歇脚,卖的是大叶茶,最好的也不过是高末。但因为价廉,解渴,又滋润奔波的身心,成了百姓们最乐意待的地方。
  也有挑着担子沿街卖的大碗茶,卖的人多半是老头,或者是半大的孩子。那挑子一头是一个短嘴、大肚的绿釉大茶壶,壶身包上棉套,另一头是荆条篮子,篮子上盖块布,布底下是几只老粗碗。为了与大瓦壶的重量达到平衡,往往会再压上一块大砖头,有的还预备几个小马扎。谁要是喝茶,他们就恭恭敬敬摆下小板凳,请客人坐下,捧过去一大碗酸枣叶子泡的茶。
  这样的风情画貌,饱含着过去穷苦民生的念想,带着珍惜的心境,把茶叶里的那份质朴传达了出来。
  茶叶诞生以来,曾经一度成为贵族们把玩的珍品,斗茶、茶宴,更是借茶滋长了奢靡的风气。但在普通百姓眼里,茶,就是开门七件事里的一件,它平常、平等而朴素。也许不名贵,也许不新鲜,也许不气派,但它省却了繁文缛节,抛开了势利分别,喝的就是这个茶的本味,这份平易、透脱和自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间地头,一碗茶泡上一整天,日子也过得坦然自尊。
  岭南人喝茶不是这么喝,他们最出名的喝法是功夫茶。
  每每讲起北方人喝的大碗茶,或者盖碗花茶,性子直的就会说,哎呀,你们这些北方人啊,连茶都不会喝!委婉的,也会用同情的眼光再三看你,而欲言又止。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是对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发展。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沿袭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在北方人眼里,功夫泡比较累,不习惯的人会称之为“矫情”、“小家子气”。苏辙就曾做诗感叹:“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但实际上,功夫茶有着它自己的意思。而这意思若和大碗茶来比较的话,实在是说的一个道理。先来看它的泡法。一般是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来操作。首先要点火煮水,水开之后要拿水来暖杯,第一泡水要倒掉,为的是把茶叶唤醒、温润,而不喝茶的风尘。第二泡水泡茶后,要用滚烫的水来淋浇茶壶,目的是内外相激,气韵彻里彻外。待到茶壶上的水一干,就可以斟茶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第1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1)第2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2)第3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3)
第4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4)第5节:第一辑 白泥赤印走风尘(5)第6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1)
第7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2)第8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3)第9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4)
第10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5)第11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6)第12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7)
第13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8)第14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9)第15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10)
第16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11)第17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12)第18节:第二辑 一个人的思念(13)
第19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1)第20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2)第21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3)
第22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4)第23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5)第24节:第三辑 琴瑟琵琶,妙指而发(6)
第   I   [II]   页

评论 (0)